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

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3-16 09:46:07

A. 运动促进健康的五个因素

1、身体健康:不复仅指无制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情绪健康:情绪涉及到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情绪的健康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所谓的稳定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

3、智力健康:是指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4、精神健康:主要包括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

5、社交健康:指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此能力将使你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也会使你少生烦恼,心情欢畅。



(1)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免疫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达到治病和预防的效果。

B. 什么是运动的六大要素

运动的六大要素:

1、心血管耐力:心、肺、血管去运输含氧的血液给正在工内作的肌肉进容行能量新陈代谢的能力。

2、肌肉强力与耐力:前者是全力作阻力运动的能力,后者是长期肌肉重复收缩的能力。

3、柔韧性:是利用肌肉在整个范围内运动的能力。

4、敏捷性:是大小肌肉群的可操作性与协调性。

5、力量:它被定义为力乘以距离除以时间。

6、平衡性:指运动中保持平衡的能力。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2)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运动的误区:

1、运动锻炼强度越大越好

有用的运动做得太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专家指出锻炼过度会出现危险。特别是对刚刚开始锻炼的人更是如此,身体需要休息和复原。

2、锻炼身体之前不能吃东西

吃过东西后才开始运动可能会好一些。饭后做一些温和的运动,可能比饭后很久才运动消耗更多的热量。

2、最好在早晨锻炼

专家们建议,在天气炎热的季节,为了避免最热和最潮湿的时刻,你应该在早晨和傍晚进行锻炼。

C. 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

吃的多,热量高,就会阻碍减肥,就会失败。

D. 体育运动中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一、要注意方法,不当的方法对身体是不好的。
二、要注意时间,饭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三、要注意营养各方面的搭配。
四、要注意休息。
五、要注意量的适宜性,不能过急。
六、要根据自己身状况作调配,不要做不适合自己的运动。

E. 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版行为以及权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条件等。个人的体质和健康因素能够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在体质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经历和体育锻炼习惯。

由于学生的身体特点存在不同,在参加不同项目的运动时形成优势和劣势比较。其调查结果显示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认为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好,并且,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认为其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差。

(5)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为了让体育惠民政策更加看得见、用得着、享受得到,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千方百计破解“健身去哪儿”等难题,拓宽了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的内涵。

总局提出了建设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双改”体育场馆、群众体育业余俱乐部、街边镶嵌式的健身点、商场和旧厂房改造的体育设施、共享健身服务平台、体育运动休闲综合体的“十个一批”思路,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F. 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哪几种

运动量(Amount of exercise)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专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属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从严格意义上讲,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运动量”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 数量:数量是指体育锻炼所完成的练习总数;

  2. 强度:强度时指单位时间内生理负荷量的大小;

  3. 时间:时间是一次锻炼的总时间。

G. 运动因素的意思

运动与不运动的影响
通常运动量大的人,心脏更强壮,因此心率较常人慢,肺活量也更大。但不能一味追求增加运动量,因为在锻炼时只有运动量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量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的健康不利,而每个人的体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量。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5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没有好处。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20分钟,速度要慢一点,保持均匀呼吸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锻炼效果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
因为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在安排时又缺乏必要的节奏,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并对学习或工作造成影响。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搏、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尿蛋白也是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一个常用指标。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可能会超负荷、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
适当的调整运动量
可以连续地测定训练后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训练的开始阶段增加,而后逐渐减少,这说明锻炼者对运动量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开始时增加,而后数量不仅不减少,反而逐渐增加,恢复也慢,这说明身体不适应,所安排之运动量应予以及时调整。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等。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令力,胸骨柄及肝区有疼痛感,头昏脑胀,运动后感到特别疲倦,睡不好,吃不香,易出汗,不想练习,则说明运动量需作适当调整。

H. 运动促进健康的5个因素

书上没有,我找过了,只找到了体育的功能
如下:
体育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1、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能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2、体育运动能促进肌肉的生长。

体育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运动能使动脉血管壁的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增加,从而提高血液的运输和排出能力。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心肌增厚,心腔扩大,使心脏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收缩力增强,脉搏输出量增多,可使心脏承受力增强,在运动中充分地发挥储备力量,有利于器官的供血和功能的提高。

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
,思维敏捷。

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1、呼吸肌主要有隔肌、腰方肌、斜角肌、腹部肌肉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肺通气量增大,更好地完成气体更换,使摄氧量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2、由于体育活动使呼吸深度增加,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器官休息时间多,而使呼吸功能提高,可以承受更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体育的健智功能
人类大脑智力活动可分为感知、记忆、思维和创造四个部分。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
(一)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感知的发展。
(二)体育运动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三)体育运动能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
(四)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三、体育的健心功能
体育不仅仅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人们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
体验体育,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
观赏体育,给人以美的享受。

I. 坚持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特征变量、认知变量和行为。

1.人口特征变量

人口特征变量是指性别、年龄、教育、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个人特质的变量,与体力活动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人口特征变量中的教育、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都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

收入

具体来说,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职业地位高的人更可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例如,据统计,美国每年收入不到15000美元的个人中,有65%的人是不太运动的,而那些收入超过50000美元的人中不太运动的人比例则是48%。
教育

在高中教育程度的人群中,有72%的人久坐不动,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占50%。相反,吸烟的人和蓝领工人比非吸烟同行和白领是不太可能进行身体活动的。关于工作状况,许多蓝领工人可能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足够的体力活动来维持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但在当今的工业中使用技术,大多数工人比50年前的工人花费的精力要少。

性别

有趣的是,虽然男性比女性参与体力活动的水平更高,但运动强度没有差别。

种族

最近的一些研究使用非白人的参与者,在一项研究中,黑人女性从10岁至19减少了他们的体育活动的100%,而白人女孩下降64%体力活动。当然,这一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

健康状况

随着当前肥胖症的流行,有必要注意到,不仅肥胖者更难锻炼,因为负重困难,但他们往往在节食后复发,通常在3到5年内恢复体重。

2.认知与人格变量

多年来,许多认知变量都经过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有助于预测体力活动的模式。在所有被测变量中,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动机被认为是体力活动最一致的预测因子。自我效能感仅仅是一个人的信念,即他能成功地完成所期望的行为。举个例子,在锻炼计划中开始锻炼,可能会影响你对所需行为的信心(例如散步、跑步、有氧舞蹈等),并保持这种行为。因此,运动专家需要通过社会支持、鼓励和剪裁活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能力,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信。专家也应该给开始锻炼者提供继续运动的参与动力,唤醒他们的锻炼计划的成功意识和能力提升的愿望。

自我激励也一直与运动坚持有关,并被发现在许多环境中区分坚持者和放弃者,如在成人健身中心、预防医学门诊、心脏康复单元,企业健身房等。有证据表明,自我激励可能反映自我调节技能,如有效的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的进展,自我强化,这被认为是维持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与其他措施相结合,自我激励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运动坚持。例如,当自我激励评分结合体脂肪百分比,正确预测是坚持还是放弃的准确率大约是80%。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对运动好处的期望和信念与身体活动水平相关,也与坚持有组织的体育活动项目有关。

阅读全文

与体育运动因素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