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体育课中的强度指数是什么
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1)小学体育运动强度扩展阅读:
适量锻炼:
在人的大脑侧面,有一个像海马一样凸起的部分被称作海马体,它是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喜欢在滚轮上走动的老鼠,其大脑内的海马体上会长出新的细胞,而被关闭在普通笼子里的老鼠,则没有长出新的细胞。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人如果能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也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能更灵敏,从而让人变得更聪明起来。
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
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
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
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
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
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
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
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锻炼:
开始的跑速以你本人能慢走2分钟,后过渡到大步快走2分钟,慢跑5--10分钟为宜。
如果达到身体微热,稍稍出汗为宜。
注意运动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保持和呼吸的配合。
身体稍前倾,腹部稍用力,两脚向前走、踏跑台,躯干保持正直,两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左脚踏步吸气,右脚踏步呼气,一步一呼吸,熟练后到两步一呼吸,三步一呼吸(如左右左吸气,右左右呼气)。
跑速控制在3/5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
因人而异。
此外,你也可以找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如我们的科学健身就有一节准备活动操。
然后逐渐提高速度到8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20--160次/分。
这时要跑起来,注意戴上安全扣,保持身体平衡,两手屈肘在腰间前后摆臂,加快呼吸频率,呼吸要主动,腹肌主动参与呼吸,两眼平视前方,头正。
最高心率控制在180次/分。
如果能配合好呼吸,锻炼一个月后就能达到此水平。
此阶段要保证35/45分钟,速度调节很重要,可以快慢结合,最好不要停下来。
你可以听音乐,小口饮水,看看镜子微笑,鼓励自己。
运动量不要太大,以免过度疲劳。
此时以说话不困难为宜,否则减速。
结束部分要逐渐降低跑速,由8到5,再到3公里/小时。
持续10分钟左右。
让身体逐渐放松,此后最好专门做各关节、大肌肉群的放松,如稍有控制的抖动四肢,拉伸腰背部及大腿的前后肌群及韧带,同时有益于心脏的养生保护和健康。
⑵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调整运动强度
要根据教复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制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⑶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对增强学生体质,把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前,体育课评课“心率曲线”、“练习密度”作为一节课优劣的指标。现在,体育课评课“心率曲线”、“练习密度”逐渐隐退出教师的视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尚不全面所引起的困惑使得很多体育老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把本该有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课上成不考虑运动负荷的课,是非常不对的。尽管目前体育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新颖,关注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但忽视了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面。缺乏一定的学练数量,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就很难真正掌握,也就很难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概念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进行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体机能所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及其对机体引起的变化。心理负荷是指由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心理机能变化。两种负荷的起伏引起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反应,使体质水平逐渐提高。
三、体育课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事运动所消耗能量的大小,常用最大氧摄取量(亦称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率能量代谢率来表示。大强度运动时机体最大氧摄取量为100%,心率达每分钟150次以上;如初中生 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练习密度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中小学体育课一般为40分钟,合理运用时间22分钟,那就是:课的密度:22/40×100%=55%,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3、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4、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师优美的示范会吸引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练习中去;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会使运动负荷过小;练习的间歇时间太少,又会使运动负荷过大。
5、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练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快速跑10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练习消极不认真的同学心率更是低到140次/分以下。
6、实际操作中对运动负荷的设计可能存在“无内容可教”、“五器械可用”、“无兴趣可言”、等现实问题。
“无内容可教”很多时候是因为体育老师不自信,体育课成为中考体育训练课等。“无器械可用”是因为某些经济滞后、领导不重视体育的地区,对器械的配备不到位,或者部分体育老师不注意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开发。“无兴趣可言”有时是学生学业负担重等因素,很多时候是体育老师的不努力,教学手段单一、内容不当、语言贫乏等。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老师,很难教出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
以上因素都影响了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控制。
四、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控制
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2、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例如,不能100米跑安排跑两次,鱼跃前滚翻也只做两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在内容搭配上多加考虑,合理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它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3、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每学期刚开始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以后逐渐增大。上午第四节课,负荷量要适当降低,防止低血糖引起昏厥。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
4、运动负荷列入体育课评估指标。
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观,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既要检查分析负荷的安排是否科学,也要分析休息安排是否合理。运动负荷一定要纳入评价体育课的指标。
5、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设计运动负荷的能力。教师设计运动负荷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让指定的中等水平学生体验),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等条件,决定每项练习次数和休息时间。其次,体育教师还必须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各项运动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保持健美的身材,才能在学生面前很自信很有说服力。第三,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具有感染力。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预先设计的运动负荷。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安排好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⑷ 小学生体育达标每一项目的标准
小学生体育达标来标准如源下:
小学一年级
拓展资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⑸ 小学生比较适合什么样的体育运动
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
1.打乒乓球防近视
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节状态,易引起视力疲劳现象。同时,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处肌肉压迫眼球,天长日久,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而打乒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快速来球,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2.弹跳运动健脑益智
运动最健脑,这是因为运动能促使脑中多种神经质的活力,使大脑的思维与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同时,运动可提高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氧气与养分。凡是增氧健身运动皆有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能供给大脑以充分的能量,堪称最优,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立正”训练塑造优美的腿型“立正”训练对矫正青少年的O型腿与X型腿是很有效的,这已为体育教学实践所证实。具体的做法是“全身保持正规的立正姿势并上提丹田气,两腿并立尽量挺直”。O型腿者要两脚并紧两膝关节尽力相靠,必要时可用弹性适当的橡皮带扎在两膝关节上使其增加内靠力量;X型腿者两膝关节要并紧,两脚跟尽力内靠,必要时也可用弹性适当的橡皮带扎在两脚踝关节上增加内靠力量。每天进行数次,每次坚持20分钟以上。也可因人而异增减次数,但每次的坚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3.长跑有助于生长发育
日本著名生理学家曾对儿童长跑进行过生理医学观察,发现经过一年长跑训练的儿童,身体发育正常,身高、体重的增长还略高于一般儿童。我国也曾有人观察过儿童跑完万米的生理反应,未发现异常,所以国内外一些专家主张把一般耐力训练作为儿童训练的基础。从与长跑关系最密切的心脏功能看,儿童心脏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搏输出量并不比成人低,可见儿童心脏有承受一定负荷的能力。以上说明儿童长跑不但无碍健康,而且有助于生长发育。但是少年儿童毕竟机体发育未成熟,各器官功能潜力还较薄弱,因而长跑时必须负荷适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控制强度。跑速不能过快,要以匀速低强度为宜。儿童的吸氧能力较弱,因此长跑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均匀的慢速长跑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少年心肺功能的发展;相反,跑速太快,心肺负荷大,儿童机体就不易适应。
二、各人的运动量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跑力所不及的距离。从小有长跑习惯的儿童,以均匀慢速可跑数千以至上万米距离。儿童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因而可在途中作短暂休息。
4.心理专家认为:打羽毛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亲子互动”之一。 并且打羽毛球可以对小朋友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打羽毛球时,回复高球的动作相当于芭蕾的向后引臂,令颈椎与脊椎处于放松状态,这对长期伏案写字或埋头练琴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预防脊椎压力过大造成的抑制长高后果,对颈椎病的防范也有莫大的好处。随着电脑的普及及课业的加重,颈椎病的幼龄化倾向值得父母关注,而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打羽毛球都是预防颈椎不适的最佳方案之一。
⑹ 小学四年级的运动负荷标准是多少
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习工作能力,增强体质的有力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延长创造性工作年限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研究成为本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虽有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但没有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标准,说明本标准的研制很有必要。
本标准参考成年人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期的年龄特点,体育课教学的需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调查和现场实验研究,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强度(靶心率)的卫生要求,对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本标准符合国情,与学校体育、卫生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没有矛盾,是学校体育卫生监督的依据。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华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成都市教委、成都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魏嗣琼、李殿元、陈希宁、张建新、施兴国。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适宜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也应参照执行。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
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HRmax),通常达到最大功能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
2.2健康学生health student
是指能按体育课教学大纲要求上体育课,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
2.3课外体育活动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从事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和集体游戏。
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卫生标准
3.1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min,也不得超过200次/min。
3.2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1h。
3.3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五次。每次锻炼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应为20~30min。
3.4对月经正常的女生,月经期间要减少运动量,应避免增加腹部压力和全身剧烈震动的运动,停止游泳等水下运动。对月经异常的女生,月经期间应停止体育活动。
4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监测方法
4.1指标
以运动负荷、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为监测指标。
4.2对象
根据人力,每学时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成绩上、中、下等的学生分别随机抽取1,3,1名,即共5名学生为对象。
4.3方法
4.3.1个体评价
4.3.1.1运动负荷的测定:测定每一个学生的一学时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基本部分每项运动后的即刻10s心率,换算成一分钟心率,并进行评价;其实测心率平均数在120~200次/min的卫生要求范围内为运动负荷适宜,低于120次/min为运动负荷过小,高于200次/min为运动负荷过大。
4.3.1.2问卷法: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要求受检学生认真、如实填写。了解受检学生前一周(在校的五天内)体育锻炼次数(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除外)。一周内锻炼五次,每次锻炼20~30min为适宜。
4.3.2集体评价
在上述个体评价的基础上,统计运动负荷、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三项指标达到卫生标准的人数。受检学生有4名上述三项指标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即该次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符合卫生要求。
⑺ 为什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强度低、练习持续时间短
因为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孩子小,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所以,强度低,时间短。
⑻ 如何正确控制运动强度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对增强学生体质,把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存在的问题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前,体育课评课“心率曲线”、“练习密度”作为一节课优劣的指标。现在,体育课评课“心率曲线”、“练习密度”逐渐隐退出教师的视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尚不全面所引起的困惑使得很多体育老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把本该有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课上成不考虑运动负荷的课,是非常不对的。尽管目前体育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新颖,关注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但忽视了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面。缺乏一定的学练数量,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就很难真正掌握,也就很难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说起。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概念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进行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体机能所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及其对机体引起的变化。心理负荷是指由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心理机能变化。两种负荷的起伏引起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反应,使体质水平逐渐提高。三、体育课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事运动所消耗能量的大小,常用最大氧摄取量(亦称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率能量代谢率来表示。大强度运动时机体最大氧摄取量为100%,心率达每分钟150次以上;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2、练习密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中小学体育课一般为40分钟,合理运用时间22分钟,那就是:课的密度:22/40×100%=55%,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3、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4、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师优美的示范会吸引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练习中去;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会使运动负荷过小;练习的间歇时间太少,又会使运动负荷过大。5、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练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快速跑10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练习消极不认真的同学心率更是低到140次/分以下。6、实际操作中对运动负荷的设计可能存在“无内容可教”、“五器械可用”、“无兴趣可言”、等现实问题。“无内容可教”很多时候是因为体育老师不自信,体育课成为中考体育训练课等。“无器械可用”是因为某些经济滞后、领导不重视体育的地区,对器械的配备不到位,或者部分体育老师不注意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开发。“无兴趣可言”有时是学生学业负担重等因素,很多时候是体育老师的不努力,教学手段单一、内容不当、语言贫乏等。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老师,很难教出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以上因素都影响了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控制。四、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控制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2、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例如,不能100米跑安排跑两次,鱼跃前滚翻也只做两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在内容搭配上多加考虑,合理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它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3、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每学期刚开始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以后逐渐增大。上午第四节课,负荷量要适当降低,防止低血糖引起昏厥。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4、运动负荷列入体育课评估指标。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观,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既要检查分析负荷的安排是否科学,也要分析休息安排是否合理。运动负荷一定要纳入评价体育课的指标。5、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设计运动负荷的能力。教师设计运动负荷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让指定的中等水平学生体验),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等条件,决定每项练习次数和休息时间。其次,体育教师还必须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各项运动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保持健美的身材,才能在学生面前很自信很有说服力。第三,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具有感染力。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预先设计的运动负荷。总之,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安排好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⑼ 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大概是怎样的强度
乏憨催窖诎忌挫媳旦颅回答是肯定的------可以上体育课,但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你回这种情况心率答一般不要超过135次;运动量也要相对较小,以后可以试试只跑800米,如果依然难受,就逐次降低跑的长度,直到自己觉得合适为止。
每逢高强度大运动量练习,可以给老师请病假,说明情况,应该没问题。同时,中考时也可申请免考(须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材料),但只能得到60%的分值。请仔细权衡!祝你及朋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