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儿歌渗透在体育活动开展

儿歌渗透在体育活动开展

发布时间:2021-03-14 06:55:05

❶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幼教活动中

德育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径,将德育渗透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是最佳的途径:可以利用节日活动有机渗透,利用游戏活动巧妙渗透。
关键词:
德育 活动 行为习惯 寓教于乐
德育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这么多年的幼教实践经验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应该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今天我谈谈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幼教活动中。
一、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教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这样就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一点一滴交给,一点一滴学会,一点一滴做到”,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例如,每天到校我们都要求幼儿用抹布抹自己的小椅子、桌子,放学后将自己的小椅子整齐地放好,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午餐前,要有序洗小手,午餐时要求做到不剩饭,以培养孩子讲卫生、惜粮食的良好品格。午睡后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以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要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二、将德育渗透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是最佳的途径
我们设计、组织活动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有机渗透
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节日里,幼儿园可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每次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围绕节日,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成一个系列进行。
如三·八节,节日到来前,给孩子们介绍有关这个节日的特点、意义。给孩子们讲讲妈妈们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懂得疼妈妈。也可以邀妈妈一起参加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和妈妈的互动游戏中,学着爱妈妈。
2、利用游戏活动巧妙渗透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通过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进行的。在游戏中,让幼儿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1)、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在游戏中孩子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妈妈”要就要温和、细心;“爸爸”就要严厉,保护孩子;“孩子”就要尊重长辈、乖巧懂事,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老鹰抓小鸡”游戏中,鸡妈妈要不顾一切保护孩子,小鸡要紧紧跟着妈妈不掉队、不乱跑,也要灵巧,老鹰则要灵敏、勇猛。幼儿在同一个游戏中可以分别扮演各种不同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各种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在桌面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儿玩桌面游戏时,最容易引发的就是争抢玩具的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要团结友爱,让孩子们明白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能独自占有,不能有霸王心理。如果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就要先和对方商量,在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样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一起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可以使得活动成功,心情愉悦,同时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让其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
(3)、在体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要团结协作,要拧成一股劲,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学会合作;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结合幼儿园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开展系列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我劳动我快乐”的专题活动时,可通过组织幼儿参观成人劳动、念儿歌、看电视、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开展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时,可通过组织幼儿亲手画妈妈,亲自为妈妈制作卡片,为妈妈戴上大红花,说一句感恩的话等活动,使幼儿懂得从小就要爱妈妈,培养幼儿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对幼儿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的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其中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尽管,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尝到了德育教育的甜头,但这仅仅是我教育实践和探索的点滴,今后我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使我们的幼苗更加健康地成长。

❷ 在具体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怎样更好的贯彻这些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家庭住在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下面就从户外民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两方面,来简单谈谈幼儿在户外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发展。 一、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注重收集民间游戏,并加以改进,使它适合于幼儿,如:抬花轿、老鹰捉小鸡、跳竹竿、投沙包、椰壳高跷等,同时,教师还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沙包、飞碟、球棒等玩具,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条件。有了这些民间游戏和材料,一方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幼儿对民间游戏非常感兴趣,百玩不厌,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时,他们自由结伴,自由游戏,玩得非常开心,教师只需从旁边稍加指导。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机能,小推车、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机智、灵活,投沙包、扔飞盘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总之,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愉快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二、对户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1、户外民间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应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2、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如:根据民间体育器械好玩的布袋的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发展目标分解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设计教育活动。 首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布袋的多种玩法:可以吧布袋放在地上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折成布条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把脚装在布袋里玩袋鼠跳的游戏等等。 然后,挖掘幼儿探索玩法与预设内容相结合。根据预设的内容与幼儿的探索成果相结合,把发展目标分解从低到高的顺序发展: (1)、引导幼儿先把布袋折成布条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 (2)、纵放布条玩小兔左右跳, (3)、把布条打开铺在地上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 (4)把脚装在布袋里玩袋鼠跳的游戏。 从以上的户外民间体育游戏设计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循序渐进,先的探索跳的玩法,再从简单的双脚跳到进一步的连续跳和左右跳,从跳小的布条到跳宽的布袋,最后玩袋鼠摘果子的游戏来巩固跳的技能。 各年龄班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设定。 三、活动中看实施 1、活动的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活动中的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中: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如:在投掷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喂鸭子的情景环境,投入了鸭子箩筐若干个,再画一个大圆圈吃糖,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围池塘走:小鸭子嘎嘎嘎,肚子饿了吃点啥?送你一个大面包,吃饱肚子别叫了。说完转身用双手把手里的大面包抛向小鸭子嘴里,或用单手把手里的大面包投向小鸭子嘴里。同时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如:有的幼儿一直都是用双手,没有进一步的练习单手投时,应及时给予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中: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如:在玩布袋的最后环节时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设计了袋鼠摘果子和舞龙的竞赛游戏,在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锻炼。 (3)集体活动中: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通过以上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可看出以上的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的。在各种户外活动中,精心的设计、有效的措施,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各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❸ 如何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让孩子终身受益。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礼仪、仪表仪容和交往礼仪。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 ,礼仪教育必须具有生活性、经验性和适宜性,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地投入到以观察、操作、交往和表达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中。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从入、离园开始,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主动、积极热情地向别人“问好”、“问早”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讲礼仪获得好感的开始。早晨幼儿入园一声“老师早!小朋友早!”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同伴的距离,也调动了幼儿的情绪。每天早上,孩子、教师、家长见面行90°鞠躬礼,互相问好,看似形式,但长期坚持会提醒人们交往就要躬下身来,互相尊重,接下来交往中,矛盾就会大大减少。 离园时,培养幼儿主动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经过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一声“再见”有对下一次见面的期待,也有对今天友谊的依恋;同时也告知老师,我要走了!知道孩子跟谁走。简单的一句“再见”让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这样简单和年复一日的问候,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行为礼仪的种子,终将结出文明的果实。 二、生活活动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一)洗手时 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幼儿洗手时手没洗干净,衣服弄湿了,玩水、拥挤的事时有发生。洗手时应教会幼儿顺着水流,手心手背搓擦清洗干净。集体洗手时,应当先后有序,互相谦让,注意节约用水,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以免溅湿衣服;自己洗手时,不要玩水,洗完后将水龙头关紧,保教人员应当经常提醒、督促、示范。为此,我们将洗手编成了“儿歌”:小小手,小小水;先到洗,不拥挤;勤洗手,好习惯。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洗,洗手也成了好玩的游戏,孩子爱上了洗手。 (二)用餐时 幼儿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在就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餐前听音乐、讲故事、闻味道、猜饭菜,调动幼儿口味。教幼儿齐念节约粮食的感恩词,感谢农民辛勤劳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让幼儿从小对粮食产生敬畏之心,对别人的劳动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吃起饭菜更加香甜可口,更加爱惜粮食。餐中,坐端正、不挑食,吃饭喝汤不出声。餐后,幼儿收拾自己碗筷、桌子,把嘴巴擦干净。同时,把用餐礼仪编成儿歌;盘中餐,来不易;老农汗,师长情;不挑食,吃干净;食不语,收碗筷;好习惯,要坚持。 这样的用餐礼仪在孩子们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子一个个像绅士,女孩子一个个像淑女,一举手、一投足,甚是优雅。 (三)午睡时 幼儿午睡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大脑的发育影响甚大,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认真组织幼儿午睡。睡前,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幼儿有顺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并叠好放好,教师可以让幼儿听听音乐、念念儿歌,安定情绪。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不说话、不吵闹,眼睛一闭睡着了,天天午睡身体好。起床后,指导幼儿快速按顺序穿好衣服,收拾整理床铺。“摇啊摇,摇啊摇。好宝宝,要睡觉。不吵闹,静悄悄。小花被,盖盖好。两只手,放放好。乖娃娃,睡着了。”一首礼仪儿歌再现整体午睡情境。 其它生活活动中,也渗透相应的礼仪教育。幼儿喝水时,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走;小心喝,不浪费;小水杯,归原位;入厕时,不拥挤;大小便,冲洗净。 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叫习惯,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需要长期坚持。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方便。 三、游戏活动中,巩固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形式。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亲身体验,加深印象,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习得礼仪。尽量避免简单的说教,幼儿学习礼仪兴趣更浓。如让幼儿玩“做客”的游戏,引导幼儿学做礼貌的小主人,文明的小客人,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一些做客的礼仪。玩“逛超市”的游戏,教导幼儿学会轻拿轻放物品,排队等候,使用礼貌用语等礼仪习惯。户外游戏时,教育幼儿不推不挤,团结协作,发生矛盾时会主动道歉,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四、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知识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知识 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回答问题前举手,不大声吼叫,轻轻地翻看图书,摆弄学具,会收拾整理图书。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让幼儿做事思路清楚,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主题活动中,丰富礼仪教育内涵 组织礼仪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教会了孩子怎么做,还教会了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让礼仪深入幼儿心灵深处,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幼儿园使用了北京“6+1”教育中心儿童礼仪教材,系统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每周安排一节礼仪课。通过讲故事,礼仪情境表演,念三字经等活动,丰富幼儿礼仪知识,让幼儿熟悉了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家庭礼仪等。如大班主题活动《需要帮助的人》,在十字路口,明明和妈妈看见一位盲人叔叔正要过马路,引导孩子们动脑思考:明明是怎么做的?再想一想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又如玩蒙眼的游戏,让孩子体验盲人生活,激发他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愿望。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能给予适当的帮助,生活中不嘲笑残疾人,加深了礼仪品质的理解,也陶冶了孩子的心灵。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习惯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在实践中一贯性、一致性地要求。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是实施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植根在孩子们灵魂的深处。

❹ 如何结合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渗透

一、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积极性。当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认识交通标志中要求孩子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孩子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孩子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再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在学习儿歌时,根据不同的儿歌,教师可以让幼儿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游戏活动把看似枯燥的法制观念有趣地融入到启蒙教育中,教师再适时地给幼儿讲解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幼儿遵守各种行为规则的意识和能力会进一步的得到提升。比如,在弹唱《我是小小交通员》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让幼儿们自己来扮演交通警察指挥大家过马路,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安全自我防护能力,还增强了幼儿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培养幼儿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又如,在《我不上你的当》《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些儿歌里,幼儿边听边做游戏,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学会了自我保护,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教师还可以把法律常识编排成情景剧,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还能通过游戏有效地增强幼儿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比如,让幼儿将捡到的物品归还给同伴;又如,扶盲人过马路,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增强幼儿的道德观念。 音乐活动中,教师把《打电话》、《礼貌歌》、《汽车叭叭叭》等歌曲编排成短小的音乐剧,幼儿不但乐意接受,还会积极参与表演。这样不仅能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团结友爱、文明礼貌、遵守秩序规则的教育,而且还能使幼儿通过歌唱和表演,学会“谢谢你”“别客气”等礼貌用语。 二、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为了搞好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我园各教研组提前进行了研讨,把主题教育活动工作落实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宣传栏展示。将此次活动延伸到家园互动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手抄报,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我们再把这些手抄报进行展示,图文并茂,色彩和谐,在观看宣传栏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树立了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进一步增强了家长的安全意识。 2.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组织幼儿观看了《防火知识》、《交通与安全》、《安全自护自救》的录像片,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幼儿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了预防摔伤、烫伤、食物中毒、触电、踩踏等安全自护知识,让幼儿初步懂得了体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防止意外伤害等安全常识。 3.上好安全教育课。各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踩踏、防中毒、防校园暴力、防自然灾害、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为内容,利用故事、儿歌、图片、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 4.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在日常生活中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安全教育中。老师带领孩子亲自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师生一起设计了:“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 5.进行防火、防震演练。我们通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动起来参加实际的演练,使幼儿更加清楚的知道当发生火灾、地震时必须要做到的逃生方法。逃生时不要蜂拥而出用浸湿的衣物、毛巾捂住口鼻,贴近不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例如:发生火灾时:拨打电话119报警,说地面逃离。地震时:逃生不要蜂拥而出,不要慌乱的跑到室外,要有一定的秩序。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躲开危险地物体。在室外遇到地震时,要到空旷的地点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园师生、家长的法制意识,让孩子们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立足教材,适当延伸,渗透法制教育 幼儿园教材中,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道德情感,这对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正面法制教育。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边说边学中,树立法制观念。比如,“交通法规是个宝,自觉遵守要记牢。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起步准备好。先看左,再看右,安全保证很重要。”又如,“警察叔叔来指挥,伸臂抬腕车辆停;左臂伸直右臂弯,车辆缓缓向左行;右臂伸直左臂弯,左边车辆可通行;行人要走斑马线,一切行动听指挥。”通过运用幼儿园课程本身的特点,既准确的表现了作品的内容与内涵,又激起了幼儿学习的热情,从而能使幼儿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责任感。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孩子们既能严肃、自豪、情感真挚的感受,又能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适当地生成一些教育活动,将一些法律格言、标语编排成儿歌的形式,进行传唱,以增强幼儿的法律意识。比如,“法律是一叶扁舟,乘载着你,在人生漫漫大海上安全行驶一辈子。”“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学法明是非,懂法知荣辱,用法保幸福。”“有一种爱叫法律,有一种温暖叫遵守。”教师在幼儿原有的认识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法律常识,对优良、善良的品质进行深入感知,用心歌唱,自然而然,这样的歌曲对孩子心灵的撞击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教师还要在音乐课上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让课堂既不失音乐性,也非常自然地在歌声中学到了正确的遵纪守法的行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歌谣:“小朋友,想一想,安全大事忘没忘:过马路,别乱闯,走斑马线稳当当。煤气泄漏不要慌,快快打开门和窗,着火时候要报警,报警准确地址详。离家外出要锁门,防盗意识要增强。安全话题要常讲,安全大事不能忘。”“小朋友,排排坐,安全话题说一说。过马路,别乱跑,斑马线上来通过。高压线下不玩耍,雨天树下不能躲。不摸插座不玩火,爸爸妈妈都夸我。”“火柴棍,不能玩,电插座,有危险。煤气不能随便开,离高压锅远一点。回家就要把门关,汽车面前不争先。过马路时左右看,注意安全保平安。”在音乐课上,幼儿是在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去进行歌唱的。所谓歌声是有感而发,而情又是在音乐的烘托之下逐渐升温的。

❺ 如何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渗透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儿园肩负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的重任。为了孩子能从“传授式”的消极安全知识教育提升为“体验式”的积极安全知识掌握,让我们从幼儿需要出发,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放开我们的双手,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自由翱翔,让幼儿从户外活动中培养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从户外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自护;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还有很多幼儿园却把它误解为幼儿在园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好,忽视了幼儿的生存需要,忽视了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尤其是当前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对独生子女,家长更是珍爱有加,保护过度。
目前,我们有的幼儿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家长更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孩子生存需要的关注。尤其是在乡镇及农村幼儿园,家长每天想看见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内乖乖的写字、做计算。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为了“安全”,很少开展户外活动,致使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说教、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幼儿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发展。
还有我们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器械在种类与数量上不可谓不丰,但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园所户外场地有限,幼儿更是难得在户外活动中满足。有的幼儿园活动场地多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让幼儿玩。总之,我们有好多幼儿园在“安全第一”的重压下,安全教育偏重于“传授式”教育的消极防范,而未抓住关键,从根源抓起,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最有效的“体验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养。用室内教育替代了户外体验。造成幼儿缺乏活动能力、协调能力、灵活应变力、分析和判断力。而其实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幼儿园安全工作之大忌。
一、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
为保障幼儿安全,对各种活动器械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教师能根据活动主题,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活动用具,活动前进行场地、器械检查,设置好安全标志、警示语。
二、选择多种形式,开展各种预设主题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将预设的主题活动贯穿实施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并注意挖掘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将主题活动不断的拓展、延伸、深入。
我认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单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安全应对能力的培养。在要求教师每周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记录的基础上,还要克服以往那种“怕事”的心态,带领孩子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开展预设主题教育活动“小司机”、“运粮食”、“打雷下雨时”等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积极的安全应对能力。
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1、个别指导和同伴影响相结合的方式
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因为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无意识,因此只有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那些孩子才能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对这些项目有防范意识。如:我园根据本土特色,利用筒管制作各种高跷和“木桩”,走高跷和“木桩”是我园幼儿最喜欢的户外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较危险的活动。因为筒管的着地面积较小,因此对胆子较小的幼儿,尤其是对几个小胖墩来讲就有了一点危险性,这时,老师就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在活动中,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奏效的,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进行琢磨,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户外活动中采用大带小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长大,孩子的自护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为此幼儿园可经常有目的的组织开展一些户外混龄活动,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带领下,逐步的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如:中班孩子学跳绳,开始,绝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跳,也不敢跳,而且挤在一起,危险因素很多。后来我们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做示范,这下效果很好,孩子看得仔细,学得认真。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掌握了跳绳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知道跳绳的时候不能挤在一起,挤在一起不但跳不好绳,而且很危险。
3、表扬和纠正相结合的形式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其实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是我们老师都没想到的,这时,我们的老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加以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应注意的,哪些是安全的,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这样也会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如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安排一个户外活动,让家长进行观摩,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跨栏、能走平衡了,就会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长就会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在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了孩子,放开我们的双手吧!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自由翱翔,获得那些在刻板的“传授式”教育活动中所难以汲取的经验和能力,让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❻ 在具体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些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家庭住在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鉴此,本人认真学习贯彻《纲要》中关于健康领域的精神,在保证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努力尝试从户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促进我班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协发展,下面就从户外民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两方面,来简单谈谈幼儿在户外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发展。 一、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注重收集民间游戏,并加以改进,使它适合于幼儿,如:抬花轿、老鹰捉小鸡、跳竹竿、投沙包、椰壳高跷等,同时,教师还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沙包、飞碟、球棒等玩具,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条件。有了这些民间游戏和材料,一方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幼儿对民间游戏非常感兴趣,百玩不厌,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时,他们自由结伴,自由游戏,玩得非常开心,教师只需从旁边稍加指导。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机能,小推车、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机智、灵活,投沙包、扔飞盘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总之,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愉快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二、对户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1、户外民间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应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2、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如:根据民间体育器械好玩的布袋的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发展目标分解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设计教育活动。 首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布袋的多种玩法:可以吧布袋放在地上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折成布条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把脚装在布袋里玩袋鼠跳的游戏等等。 然后,挖掘幼儿探索玩法与预设内容相结合。根据预设的内容与幼儿的探索成果相结合,把发展目标分解从低到高的顺序发展: (1)、引导幼儿先把布袋折成布条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 (2)、纵放布条玩小兔左右跳, (3)、把布条打开铺在地上间隔铺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戏, (4)把脚装在布袋里玩袋鼠跳的游戏。 从以上的户外民间体育游戏设计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循序渐进,先的探索跳的玩法,再从简单的双脚跳到进一步的连续跳和左右跳,从跳小的布条到跳宽的布袋,最后玩袋鼠摘果子的游戏来巩固跳的技能。 各年龄班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设定。 三、活动中看实施 1、活动的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活动中的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中: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如:在投掷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喂鸭子的情景环境,投入了鸭子箩筐若干个,再画一个大圆圈吃糖,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围池塘走:小鸭子嘎嘎嘎,肚子饿了吃点啥?送你一个大面包,吃饱肚子别叫了。说完转身用双手把手里的大面包抛向小鸭子嘴里,或用单手把手里的大面包投向小鸭子嘴里。同时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如:有的幼儿一直都是用双手,没有进一步的练习单手投时,应及时给予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中: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如:在玩布袋的最后环节时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设计了袋鼠摘果子和舞龙的竞赛游戏,在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锻炼。 (3)集体活动中: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通过以上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可看出以上的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的。在各种户外活动中,精心的设计、有效的措施,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各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❼ 搜集一首幼儿园教育活动或户外活动相关的儿歌

幼儿园教育活动和户外活动相关的儿歌可以选择妈妈的爱。

❽ 幼儿园民间童谣解决了教育教学的什么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渐入佳境
1.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情。《排排坐》这首童谣,表现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因此,幼儿兴趣倍增。
又如:民间童谣《一个毽》,其内容很适合孩子学唱。在选择这首童谣进行教学时,课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毽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信息,了解了有关毽子的种类、各种踢法的知识等等。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材料制成的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片、故事及实物的配合下,孩子们充分了解了毽子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健身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毽子的种类、制作方法及健身作用、欣赏表演等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为了使民间童谣符合幼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民间童谣,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从形式上分成了教育性民间童谣和娱乐性民间童谣;从内容上分成了德育、科学、健康、体育、娱乐、谜语、绕口令等方面。在注重挖掘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基础上,重点开展民间体育童谣、民间娱乐童谣、民间德育童谣等内容。根据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民间童谣,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在童谣的选择中,大量的民间玩具也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素材,我们在活动中把玩具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尝试。如:陀螺、毽子、泥人、风筝、不倒翁、风车等。这些玩具,有的幼儿见过,有的没见过。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们通过影像资料、图片以及请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叔叔阿姨为他们进行表演。这些民间玩具的玩法,都有一定的技巧,孩子们掌握起来较难。通过表演,孩子们对这些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喜欢民间童谣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民间童谣,又把童谣融于游戏之中,童谣成了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民间童谣大多都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的内容幼儿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们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做一些小小的改动,便于幼儿学习与理解。
二、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锦上添花
在学习童谣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在教《放纸鹞》这个民间童谣时,课前我们准备了图片、实物。在学习中,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讨论并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如:纸鹞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会飞上天?孩子们有的说:“纸鹞也叫风筝,风筝有了翅膀就能飞上天。”有的说:“有风的时候,风筝就能飞上天。”教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带孩子到户外放纸鹞,孩子们看到风吹着纸鹞飞到高高的天空中,他们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纸鹞是靠风的力量飞上天的。
三、创设良好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秀色可餐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幼儿所处的环境呈现出浓郁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让幼儿受到启迪,激发要说、会说、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我园从室外墙壁的二十四节气、苏州的名胜古迹、民间游戏、民间工艺等图片、写真、实物墙饰,到楼道的几百首童谣、谚语、绕口令文字卡片,让幼儿时时、处处能听到、看到、欣赏到民间童谣,置身于民间童谣的氛围中。他们看到图片、墙饰便想念童谣,看到童谣文字卡片想玩童谣游戏。我们每天都会在幼儿入园、晨间活动、休息活动、户外活动播放音乐时,插入一些好听的民间童谣,让幼儿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重视为幼儿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比如:小班童谣《虫虫飞》教学活动中,我在教室内布置了一个“花园”,其中有草地、花朵、树等,还准备了蝴蝶、蜜蜂、金龟子的头饰。活动开始,幼儿戴上头饰,自由地在花园里“飞舞”,幼儿感到很新鲜、很开心、很美,个个情绪高涨,兴趣高昂,非常投入。在教师的启发下,一边游戏一边念着童谣。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依然沉浸在这个环境设计的情境中。

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具——爱不释手
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颜色鲜艳的图片。把民间童谣的内容按需要描绘下来,拍摄和制作成照片、图片、卡片等,使内容形象化。
2.形象逼真的动画。动感强的东西幼儿都特别感兴趣。电化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如:《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教学,利用多媒体把小老鼠偷油吃时的一举一动都刻画得很生动,见到老猫吓得滚下来时更是形象。这种动画最能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童谣。
3.利于表演的手偶。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它以幽默夸张、鲜明有趣、操作性强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手偶,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习童谣。
五、将童谣与其他活动有机渗透——强强联合
我们把民间童谣渗透于体育活动当中,使“童谣游戏化,游戏童谣化,体育游戏化,游戏体育化”。如在民间体育游戏“雁雁飞”中,幼儿一边念童谣“雁雁排成队,后头跟个小妹妹。雁哥哥,慢点飞,雁妹妹,快点追,大家团结紧,谁也不掉队”,一边做相应的单脚跳,双脚跳,全班幼儿肩靠肩双脚跳。孩子们童谣会念了,游戏也会做了,身体也锻炼了,一举多得。我们还把童谣和音乐活动整合,如:“月亮光,金亮亮,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浆得光,干干净净把学上。”幼儿一边唱,一边跳,模仿洗衣裳的动作,幼儿不仅会演唱童谣,还会表演童谣,发展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还总结出一种民间童谣和绘画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诗画教学,即孩子们一边朗诵童谣,一边绘画,比如我们在指导幼儿绘画狮子时配上童谣:“一间房子真正大,两个烟囱两扇窗,三角门前是池塘,池塘里面鱼儿旺……”幼儿按照童谣的意思和顺序把狮子的头、耳朵、眼睛、嘴巴等逐步描画,觉得狮子并不难画了,还非常好玩呢!同时我们还将民间童谣故事化,把一个个简短的童谣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学习童谣。

❾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如何渗透规则意识

《指南》中所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就是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孩子顺利踏入小学生活、学习的桥梁,是孩子为人处事、学习发展的奠基石。试想: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上课时不知道去上课;考试时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按时上交作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谈成功和发展呢?因此,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入小学是至关重要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只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某种动作技能的增长,还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并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约束,也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很重要。
一、每次活动时,要求提在活动前,使幼儿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在每次户外活动前,或开始游戏前,先向幼儿解说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幼儿了解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规则,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幼儿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违规了。这样,就避免了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违反规则而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教师拢不住孩子的情况发生。
二、场地布置和教师要求使幼儿有规可循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是《指南》中所讲的,小班的《红绿灯》、中大班的《大风和树叶》《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里》等都是关于跑的游戏,玩这些游戏是教师如果在游戏前没有要求,任凭幼儿在场地上自由的跑,会出现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间会互相干扰碰撞,甚至会出现危险。所以在玩这种游戏前教师一定要提出规则,让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动教师的要求一致,这样幼儿就有规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戏时,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商量设置路标,例如在游戏《帮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儿可以沿着路标的指引跨过小河、走过小桥、跳过一条条不同的小路,然后从两侧的树林回来。路标就向指南针和地图一样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因违反规则发生冲撞。
三、巧妙地运用游戏情景,使幼儿既遵守规则,有张有弛
体育情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非常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镜中幼儿往往忘却自己,置身于游戏之中,这时候,他们会忽略游戏规则的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时,如果教师强行中止游戏,会影响游戏的质量,和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巧妙的运用游戏情景中的语言,使游戏自然停止,然后再提出要求,会更加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根据《指南》中“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的指导,我在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我开汽车去郊游”时,在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考驾照”的游戏,大班的幼儿对于驾驶执照这种社会产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我们游戏许可证——“驾驶执照”。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所谓的交通规则也就是我在活动中为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所必须的,小小的一张“驾驶执照”免去了我许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将活动的规则与孩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巧妙的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强调,同时有培养了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会性意识。
四、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时不喜欢重复单一的说规则,你们应该怎做,不能做什么。而是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游戏化、多样化的说教。因此,如何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组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我们尝试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练习“左右分队走”时,我编了一首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们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这首儿歌提醒幼儿在走队时候要照顾整体遵守规则。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玩起来他们会非常投入而忘记规则,于是我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划滑梯,排好队慢慢上,你先我后不拥挤。等”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很快记住了规则。再如:小班体育游戏《赶小鸭》的活动目标是练习走、跑交替的动作,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教师敲铃鼓,幼儿扮小雨点做游戏:“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乐开花

❿ 如何将音乐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如在幼儿进餐、活动前,入厕后,以及游戏时间等,都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配以不同的活动。这样的安排,给我带来了以下好处:(1)在新出的《纲要》中提倡我们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减少隐形的浪费,生活环节中安排音乐活动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2)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3)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安排幼儿的音乐活动呢?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我的做法: (一)选一些优美的乐曲给幼儿欣赏如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我会先选出一些曲子,然后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用编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了解乐曲表达的意思,当音乐响起时,幼儿来创编各种动作。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有的孩子还能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因此,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就这样,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之后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尝试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又如,《赶花会》,我根据乐曲内容改为《小鸭看花》的故事,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出:小鸭走、小鸭游,及各种姿态美丽的花。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 另外,还可以欣赏音乐与活动同步进行。如在幼儿进餐时,给幼儿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 (二)拍打一些节奏,提高幼儿的乐感1、拍打生活中的节奏,使音乐生活化。我在这方面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做打击乐器(如拍手,跺脚,拍膝盖等)。结合语言,借助这些形体动作来进行练习,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下 雨 了 :║ 来 请坐请坐 :║X X X -X- X X X X幼儿先反复朗诵,感受节奏的长短,然后再拍打节奏。 2、拍打一些幼儿熟悉的歌词节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词节奏: 小兔走路 跳 跳跳X X· X X· X- X- X- |小鸭 子 走路 摇摇 摇X X X X X· X- X- X- |由于这些歌词幼儿很熟悉,节奏拍打起来也比较容易。 3、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节奏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儿歌,童谣等编成具有一定的节奏进行教授,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有创编节奏的欲望。幼儿一开始创编时,往往节奏型很混乱,不大成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可以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教师一方面及时了解了幼儿掌握节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创编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舞蹈动作不能都在音乐课中进行,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入厕后、活动前及户外活动的短短的时间,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和基本舞步,丰富幼儿的舞蹈语汇。教师也可以用做游戏"跟我学"的方法,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别的幼儿向他学习,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这个活动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常常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得以发展。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摘果子》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阅读全文

与儿歌渗透在体育活动开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