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体育活动改善嫉妒心理案例

体育活动改善嫉妒心理案例

发布时间:2021-03-07 21:08:19

Ⅰ 要是体育锻炼达到改善身心效应,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锻炼

1.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
 对于个体来说,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关键在于其是否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悦。运动愉悦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活动参与者不能从体育锻炼中体验愉悦,个体就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应。对于那些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锻炼者来说,愉悦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因此,个体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有氧练习、封闭式运动、没有人际竞争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娱乐性游泳、慢跑等项目与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等有关。个体在没有竞争性的情景中练习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能使个体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2.控制科学的运动负荷
 即控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活动强度是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人体的最大吸氧量与心率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体育锻炼的大、中、小强度与耗氧量密切相关,耗氧量又与最大吸氧量存在一定的百分比关系,因此,人们一般用心率指标作为评价运动强度的依据。运动心理学规定:体育活动的大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小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左右。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见表Ⅱ-5-1)。
最高心律 最大吸氧量
50 28
60 42
70 56
80 70
90 83
100 100
活动持续时间是指:(1)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2)参加体育活动方案的时间长短。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的强度有关,两者之间呈反比。体育活动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应相应减少,而强度越小,持续时间则应延长。大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次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20~30min之间,对情绪的调节是积极有效的。(见表Ⅱ-5-2)研究还认为,参加8~10周的体育活动是取得心理效果最适宜的持续时间。
表Ⅱ-5-2体育活动的强度与时间的配合
负荷强度 不同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最大吸氧量
5min 10min 15min 30min 60min
小 70 65 60 50 40
中 80 75 70 60 50
大 90 85 80 70 60
活动频率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活动能否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与活动频率密切相关。多数实验结果表明,每周活动2~4次,对于降低抑郁、应激水平较为显著。当然,在选择科学的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那就是与个性特点、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相结合。
3.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个体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自卑性格比较内倾的人来说,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创设相对易于完成的情境,使其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感。同时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
 在体育活动中设置合理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有效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使个体在一步步实现目标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Ⅱ 心理学请简述为什么体育活动既能降低焦虑又能改善抑郁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1、感觉(个体)、知觉(整体)、的定义和侧重点
感觉:是指人脑对版当前事物个别属性的权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当前事物整体的反映;侧重于本体运动感知觉
2、本体运动感知觉
是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3、专门化运动知觉:也称专项运动感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4、思维及其特征: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理性认识)思维按照任务的性质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5、 表象及其特征: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感性认识)
6、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① 按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动作记忆(是形成各种运动技能技巧的基础)② 按保持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Ⅲ 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有影响,它对改善人心情有多大作用

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锻炼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人们对未来前程的担忧以及对现在生活产生而持续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大量活动时,会对胃肠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对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影响,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比如说像腹部脂肪较多,啤酒肚,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改善这些疾病。

Ⅳ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最受益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1、团体运动: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22.3%;

2、骑自行车: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版21.6%;

3、有氧运动或健权身房课程: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20.1%;

4、跑步或慢跑: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19%;

5、休闲运动: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18.9%;

6、冬季或水上运动: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18%;

7、走路: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17.7%;

8、做家务:能对心理健康的改善11.8%。

(4)体育活动改善嫉妒心理案例扩展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

2、完整统一的人格。

3、恰当的自我认识、评价能力。

4、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协调与控制情绪能力。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Ⅳ 体育活动能缓解人的心理压力的原因是

总有一些同学在临近中考、高考的时候产生多种不适,比如焦虑、烦躁、失眠、头痛等。各人的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因此紧张的程度也不同,如果过分紧张,或者压力过大的化,就会严重影响最后关键时段的学习,下面介绍一些缓解压力,克服心理不适的方法,仅供考生参考:
宣泄释放法
压力、烦躁情绪持久地积压在心里,就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必须找一个渠道,将自己的困惑,
压力宣泄出去。可以尝试的方法有:
倾诉法
找一个适当的对象,如好朋友,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将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们,以倾泻自己的痛苦,这样在谈话结束时,自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运动法
或许大家都有自己爱好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实在没有爱好的同学,跑步也行。可以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将自己的不满,反抗都发泄到运动中去,这样是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但是运动宣泄法,务必要注意适当,不要变相成为虐待,对身体产生伤害,要顾及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强制转移法
可以采取强制的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由高考产生的不适情绪中转移出来,去注意另一事物,如远景,图画,宠物等。学会全身心地去关注除考试以外的事物,这样避开烦躁的情绪,或许你会在周围的事物上受到启发。
深呼吸法
深深的呼吸数次,可以缓解压力。一般紧张的人呼吸会比较短促,或者不规律,可以用深呼吸的反其道而行之,以缓解压力。另外深呼吸的时候,由于更多地氧分子进入血液,还可以调节脑部紧张的神经,从而达到解压得目的。
按摩解压法
按摩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按摩没有必要去找专业的按摩师来做,可以自己来完成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如用拇指压按太阳穴,做眼睛保健操,有拇指和食指提捏后颈部等,如果考生的父母懂得一些按摩的话,也可以请父母帮助按摩。
“汤疗”缓解法
强调下,这里的“汤疗”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那种汤疗,这里的汤疗是指利用热水来缓解压力的一些办法。如泡泡热水澡,睡前用热水洗洗脚,或者睡前喝半杯加糖的热牛奶等。
药物治疗法
如果是精神气质性紧张的同学,可以让医生开一些谷维素片来吃。谷维素片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紊乱,但是同时也要征求医生的建议。

Ⅵ 通过体育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了那些提高

运动的孩子具备的三种心理素质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
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Ⅶ 要是体育锻炼达到改善身心效应,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锻炼

我是这里摘抄的。。
1.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
 对于个体来说,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关键在于其是否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悦。运动愉悦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活动参与者不能从体育锻炼中体验愉悦,个体就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应。对于那些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锻炼者来说,愉悦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因此,个体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有氧练习、封闭式运动、没有人际竞争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娱乐性游泳、慢跑等项目与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等有关。个体在没有竞争性的情景中练习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能使个体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2.控制科学的运动负荷
 即控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活动强度是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人体的最大吸氧量与心率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体育锻炼的大、中、小强度与耗氧量密切相关,耗氧量又与最大吸氧量存在一定的百分比关系,因此,人们一般用心率指标作为评价运动强度的依据。运动心理学规定:体育活动的大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小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左右。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见表Ⅱ-5-1)。
最高心律 最大吸氧量
50 28
60 42
70 56
80 70
90 83
100 100
活动持续时间是指:(1)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2)参加体育活动方案的时间长短。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的强度有关,两者之间呈反比。体育活动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应相应减少,而强度越小,持续时间则应延长。大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次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20~30min之间,对情绪的调节是积极有效的。(见表Ⅱ-5-2)研究还认为,参加8~10周的体育活动是取得心理效果最适宜的持续时间。
表Ⅱ-5-2体育活动的强度与时间的配合
负荷强度 不同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最大吸氧量
5min 10min 15min 30min 60min
小 70 65 60 50 40
中 80 75 70 60 50
大 90 85 80 70 60
活动频率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活动能否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与活动频率密切相关。多数实验结果表明,每周活动2~4次,对于降低抑郁、应激水平较为显著。当然,在选择科学的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那就是与个性特点、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相结合。
3.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个体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自卑性格比较内倾的人来说,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创设相对易于完成的情境,使其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感。同时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
 在体育活动中设置合理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有效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使个体在一步步实现目标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Ⅷ 怎样利用体育运动来实现:强身健体、陶冶身心、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起科学、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Ⅸ 怎样消除嫉妒心(心理健康教案)

怎样消除嫉妒心 【活动设计】嫉妒,是一种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超过自己的人,心存怨恨的心理,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实情况。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嫉妒心。但嫉妒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才能使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本课重点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适当调控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嫉妒心。【辅导目的】 1、了解嫉妒的含义; 2、了解嫉妒给自己及周围人造成的危害; 3、教给学生缓解以及消除嫉妒的办法,培养健康的心理。 【辅导方式】 讲述与讨论; 【辅导准备】 1、准备几个关于嫉妒的事例; 2、准备有关知识的课件; 3、准备有关的事例,引导学生用所掌握的方法来缓解、消除嫉妒心理。【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步骤】一、通过一封信和一个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内容](出示课件) 1、知心姐姐: 过去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第一名,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升入五年级以后,有些同学的学习进步非常快,其中一名同学的成绩还超过了我。因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有点恨那个同学,同学们开始疏远我了。我很苦恼。知心姐姐,请你帮帮我,好吗? 小红 2、小华和小军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过去都是班干部,这次小华继续选为班干部,小军没有选上。从此,小军就再也不理小华了,而且还在背后说,当班干部没什么了不起的。 二、分析讨论,引入课题:小红和小军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能帮他们找出毛病吗? 教师小结:一种被称作“嫉妒”的心理,正悄悄地在他俩的头脑里作怪,他俩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强,一旦感到别人超过自己时,心里就忿忿不平,不舒服,对待超过自己的人,不是采取欢迎的态度,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而是故意找别人的毛病,极力排斥、贬低他人。这种心理对个人是极不利的。(出示课题:怎样消除嫉妒心)三、解剖嫉妒心,明白嫉妒的害处,如何克服嫉妒心理。1、解剖嫉妒心(1)嫉妒心有哪些表现?(2)嫉妒心有哪些害处? 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嫉妒心给我们带来以下的害处: (1)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还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 (3)嫉妒还会使人止步不前。3、知道了嫉妒心理的危害,我们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1)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失利。(2)要有接受别人成功的磊落胸怀。(3)要以集体为重。四、情景模拟 事例一:小华平时学习比小强好,可期末考试时,小强的成绩比小华要好,如果你是小华,你应该怎么想? (1)小强有什么了不起的? (2)小强的学习成绩比我好,证明他有比我强的地方,我可不能认输啊,下决心迎头赶上。 事例二:小刚这回在“新概念作文”赛中得了一等奖。而小勇才得了个鼓励奖,但小勇的体育成绩比小刚要好得多,小勇该怎么想? (1)小刚太可恨了,竟然比我强,想办法治治他!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短处,我写作不如小刚,但我的体育成绩要比他好啊,我可不能失去信心。 事例三:小丽和小芳都被同学提名为大队长候选人。投票结果,小丽获胜,小芳该怎么想? (1)小丽当班长,一定是作了手脚,真讨厌! (2)那么多同学选小丽当大队长,看来她还真的很不错!我得好好向她学一学。 事例四:小玲和小欣是好朋友,俩人都去报名参加校田径队,结果小玲入选,小欣落选,小欣该怎么做? (1)从此不再理小玲。 (2)继续和小玲做朋友,为小玲入选而高兴。 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选择正确的答案。2、教给学生掌握以下四种缓解及消除嫉妒心的方法。(1)化嫉妒为竞争。 (2)心理平衡,恢复自信心。 (3)虚心学习,取人所长。 (4)真诚交往,通过人际沟通缓解及消除嫉妒心。 3、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这四种方法,是针对嫉妒者本人的,那么作为被嫉妒者,是否也有办法消除嫉妒心? 通过举身边例子,讨论得出:被嫉妒者主动耐心与嫉妒者交往,对其热情关心,在真诚和善意的交往中可以逐步消除嫉妒心理。 五、矫正嫉妒心运用以上学会的方法来分析开头两个事例。要求学生进生角色变换,想一下,如果我是小红或是小军,要缓解或消除我的嫉妒心,我该怎么想?怎么做? 六、教师小结:嫉妒心并不可怕,有了嫉妒心,只要善于利用老师教的方法,缓解或消除嫉妒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嫉妒心的产生,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

Ⅹ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并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真诚改正,通过自我提高,达到赶超别人的目的。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因,因此,你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二、要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会有人在某方面比你强,就连圣人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是我们普通人,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样,你就会坦然接受别人比你强的现实。

三、要学会转移注意力。看到别人成功了,要真诚祝贺别人,不要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为什么比你强,而死钻牛角尖,这样,只会让自己更难受,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使自己从嫉妒心理状态中走出来。

四是要提高自身修养。要通过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远离狭隘,做一个心胸宽广之人,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做一个高尚的纯洁的人,与人为善,以邻为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是完善个性因素。大多数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之人,所以,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阅读全文

与体育活动改善嫉妒心理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