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

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

发布时间:2021-03-06 14:40:35

㈠ 运用观察法全面分析评价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定义 1.评价:对某一事物的价值给予一般的衡量。也就是人们对有价值的事物所作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系统监测和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过程。 3.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是把幼儿园体育教学系统作为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体育学习的评价两个方面。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意义 评价不仅用于确定教学效果和幼儿的水平,而且在于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教学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使幼儿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习得替代性经验,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1]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教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课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为根本评价观,舍弃了以往过于强调教师主体性和权威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随意游戏化或过于使幼儿处于被动单一学习技能的状态,使身体锻炼和心里锻炼两者相互结合,让课程更好的为幼儿发展服务。 2.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更好的推进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3.幼儿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使评价促进幼儿主体意识的形成,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自主探索、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4.评价的多元性,作为幼儿发展目标的各项内容结构不同,价值观不同,角度不同,对教学过程或幼儿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结论,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内容都应在评价体系中充分肯定,才能提高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创新的能力。 三、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原则 幼儿园体育教学评价原则是依据幼儿园体育教育目的、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特性而对幼儿体育教学评价提出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人们常常从不问角度提出不同的体育教学评价原则,为了更加合理和准确地进行幼儿园体育教学评价,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 评价具有指挥定向的作用。导向性原则要求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教学评价中,对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提出一套评价指标,实际上是给他们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要求,这些指标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和幼儿指挥定向。例如:“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是幼儿足球教学的评价导向。 2.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原则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过程中,应科学设计和安排评价标准,努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防止教学评价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倾向。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整体提高评价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性,加强幼儿园体育教学评价实施者对评价理论与技术的掌握的程度,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例如:体能训练的周期性、技能训练的递进性等。 3.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时要对评价对象各个方面作全面的考察和描述,不应特别突出某一方面。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所囊括的内容很多,不仅包括体育教学理论、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而且还要广泛延伸至品德、个性、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等诸多方面。因此幼儿园体育教学评价不能以某一方面来评价整体,应以全面的观点来综合的进行评价。 4.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设计与组织上是从实际出发的,各项指标是现实条件能基本达到的。根据可行性原则,评价方案设计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同时,评价项目的多少及等级要合理不能过于复杂。评价指标体系要从教学特点出发,是师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使教学评价迫切可行,促使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例如:跳跃课程预设的目标过高,大部分幼儿都无法达到,迫使教师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等情况。 5.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促使评价对象形成良好习惯,提高继续锻炼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或期望,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贯彻激励性原则,首先要做到教学评价过程及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否则就会对评价对象起到相反作用,其次要坚持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为评价对象提供活动的可能性空间,使评价对象乐于接受评价的结果,评价对象接受评价的程度越高,激力作用就越大。例如:幼儿拍篮球比赛失利后,教师应避免消极的批评,而是要结合幼儿自身的进步给与肯定,并帮助其树立信心,设置新的目标。 四、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 “有效性”是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关键。做任何事情,只要知道了“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才谈得上做的有效,幼儿园教学的实施同样如此,作为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以及“怎么去教”,才谈得上教的有效。[2] 抓住关键点,依据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原则,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次优秀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首先要观看教学活动教案的完整程度,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步骤并遵循体育锻炼原则,有无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高不高等。总的来说评价教学设计还是那几点:是否科学、全面、可行。 2.教学目标 带着“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两个疑问去进行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程好坏的主要尺度。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清晰、明了;目标的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层次性;目标的达成是否符合幼儿园课程标准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有没有遵循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四大要素。 3.教师行为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行为直接体现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延伸能力入手:在讲解、交流过程中,语言是否简明清晰,语速是否过快,由于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语言的易懂性和趣味性也同样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教学动作技能的熟练度,特别是示范动作能否准确、到位,对于幼儿后期技术动作定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每个环节的收放是否合理,主次是否分明,时间把握是否准确,各个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能否及时发现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变化,能否做到全面观察和细微观察相结合,既要把握整体进度也要做到个别辅导;教师能否调动幼儿的发散思维,引入更多的课外知识和材料,突显“一物多玩”、 “终身锻炼”等思维、品德、习惯相结合的广泛延伸性。 4.幼儿状态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以“身心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快乐。幼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他们在课中和课后的各方面状态可以客观评价出课程的有效性,主要从情感状态和生理状态两方面分析:整个课程中幼儿是否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兴趣度,运动中是否愉悦,心理是否得到了锻炼;整个课程的

㈡ 幼儿园活动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户外活动中,却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户外活动的目标较随意,阶段性目标不明确,与集体体育活动的目标相分割,操作性不强,造成幼儿活动的无目的性。 2.户外活动的内容较单一,多以教师组织一些重复的游戏为主要内容,缺乏层次性、自主性和生活性。 3.户外活动的材料较单一,以幼儿园购置的大型玩具及器械为主。品种不丰富,材料的创意玩法和一物多玩较缺乏,时间长了,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运动性区域活动作为户外活动的一个分支,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补充。它是教师根据主题目标,有计划地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鉴于户外活动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我们在幼儿园运动性区域的实践探索中,着重加强了对活动目标、内容、材料三大要素的研究。 一、区域目标——逐层分解运动目标,尊重和满足幼儿个体的运动需要 运动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标性规划应科学系统地纳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整体目标规划,应将学期、月、周计划逐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1.科学分解学期、月关键目标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制订体育活动目标时,多以《纲要》中的健康领域总目标为参考,但因其是总纲领,是对学龄前四年幼儿体能发展目标的综述,而教师具体在执行目标时,受其专业水平的影响,往往分解的目标不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出现目标的颠倒或混乱情况。如何将总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年龄段,使运动目标体现衔接与递进性,从而促进运动性区域目标的有效性?我们积极借助幼儿园外部力量,邀请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体育专业教师来园蹲点调研,和园内教师一起讨论、实践,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七个方面进行了在园四个年龄段的关键目标分解,为教师制订学期运动性区域活动目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实现了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具体化和适当分解,保证了幼儿园体育活动总目标的落实。 2.合理搭配周、月目标 在制定运动性区域活动的周或月目标时,往往出现区域目标与集体体育活动目标两条平列的目标线,两者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较缺乏。为了充分发挥运动性区域活动的补充和巩固作用,我们实行周目标的目标审议制度。 (1)目标预设。以主题为单位,在一个主题开始前,由骨干组教师根据学期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多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运动性区域中,更注重层次目标的挖掘,成长组教师领会目标和实践目标。 (2)目标调适。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龄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 通过目标审议,运动性区域活动的目标性及实效性更强了。 二、区域内容——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体育原本与生活世界有必然的联系,最具体育基本特征的走、跑、跳、投掷、站、爬等运动形式,就其实质而论,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技能和最经常性的生活行为。运动性区域活动因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更应考虑其生活性和趣味性。 1.传承、创新民间游戏 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在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时,应遵循“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的原则。我们在大量收集民间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如炒黄豆、丢手绢、跳皮盘、拐子斗、跳大绳等,在组织形式上也十分适合运动性区域活动。同时,丰富的民间劳作,也能较好地成为幼儿园中的运动内容。 2.挖掘日常生活资源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的日常资源中也蕴藏着多种丰富的运动资源,如晾衣服、用晾衣杆取悬挂的衣物、穿爸爸妈妈的大鞋等等,充分依托家长资源,教师们有效挖掘其教育功底,设计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趣味性区域活动,贴近生活内容改编,受到孩子们的热烈追捧。 3.融合特色主题活动 在运动性区域活动内容的挖掘中,应适时拓展幼儿园中的日常主题活动。如在“2008奥运”主题中,幼儿园和家长一起挖掘许多有趣的运动性区域活动,组织别开生面的“奥运家庭进行时”,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奥运带来的运动与快乐。 三、区域材料———合力制作,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运动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多样化提供十分重要,幼儿园受办园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可能经常添置或更换大型玩具及运动器械。因而,自制区域材料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和途径。但在制作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1.制作方法求合力 在收集材料时,应从多方面入手,各种废旧材料、半成品材料经过加工后均能成为孩子们区域活动时的宝贝。教师在材料的制作中更多担任设计师,家长、后勤工作人员、幼儿都是材料的制作者,并确定制作时间、场地等。 2.制作要求讲“四性” (1)适合性。即材料的制作与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主题内容,适合不同层次发展的孩子。 (2)层次性。就是根据不同幼儿发展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从而满足不同发展水平需要和个体发展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满足运动的欲望,并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获行成功体验,增强幼儿自信心。 (3)暗示性。遵循开放、有序的原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摆放、整理、归类,在材料、场地上摆放标鉴、标记,以养成幼儿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培养独立性及责任感。 (4)扩展性。即材料的多功能性,提供的材料要一物多玩,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园运动性区域活动,其关键要素可能远不止于上述三方面,但我们已从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探索中获得了与孩子共同运动、共同成长的无限乐趣,我们还会从更多的其他要素开展积极的研究,真正实现“关注幼儿的需要,促进孩子的健康”的办园理念。

㈢ 在创设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从大处着眼规划,关注区域的合理性在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前,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什么地方适宜设置哪些区域,需要多大的空间,周围的环境设施怎样利用等等。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周围环境和运动区域进行有效结合。 例如:旋转楼梯拐角处比较低矮,可放置“纸箱迷宫钻爬组合”;旁边圆形的紫藤架悬挂呼啦圈练习钻圈;孩子们还可以在临近的小竹林山坡上自由爬上爬下,山坡边摆放拱形门,“钻爬区”就应运而生了。操场边的水泥小路上有一排“城堡”,我们在“城堡”上贴上“灰太狼”或“敌人”等图片,就可以练习投准;“城堡”尽头还可练习投远;投掷材料放置于“城堡”中,真是一举数得的“投掷区”;游泳池边的塑胶地规划成“跳跃区”,孩子们既可以在塑胶地和临近的“蹦床”上自由蹦跳,还可利用葡萄架上悬挂的高低不同的铃铛练习纵跳触物;除了夏季,游泳池还可用来练习从高处往下跳;我们还充分利用沙池,边沿固定废旧轮胎,中间设置“梅花桩”,池外小路上放置平衡木等,规划成“平衡区”。 二、从小处入手创设,关注动作的全面性幼儿身体的发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只能锻炼某一种或几种动作技能。因此,我们在梳理了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经验后,以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为立足点,按基本动作设置活动区域,包括走跑区、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攀登区等,以满足幼儿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但总体来说,区域的设置是相对稳定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我们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状况增加了按材料划分的球类区和车类区,各种各样的球和车,激起了幼儿尝试的欲望、运动的激情,给幼儿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还要灵活调整,寒冷的冬季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跑跳内容,炎热的夏季增加玩水区等。这样,区域性体育活动既有锻炼量大的区域也有活动量小的区域,既有上肢的锻炼又有下肢的活动,既有基本动作的锻炼又有综合素质的活动,从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幼儿获得多种运动体验,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外部标识性环境,关注活动的安全性区域性体育活动具有愉悦性、开放性的特点。这种活动更需要将安全原则贯穿始终。场地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游戏的安全、幼儿的安全都是成功开展活动的先决条件。我们将这些安全因素融入到场景设置中,外部标识性环境让幼儿了解各运动区域的场地、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为幼儿充分的运动做好周密的铺垫。 例如:不同班级幼儿戴不同颜色胸牌,利于区域教师分辨指导;区域入口处的鞋印、插牌、挂钩(胸牌)等的数目控制进区活动的人数;区域的地板上、器械上的箭号指引幼儿运动的方向。同时,每个区都有“标志牌”,图文并茂地介绍该区的内容、玩法、注意事项等。如在攀登区,我们拍摄幼儿正确的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势,并将相应照片贴在该处;另外,大班的幼儿还设计禁止标志牌,标志中画上爬竹梯的危险动作,并打上醒目的斜杠警示,这样正误对比的展示,简洁易懂地提醒幼儿动作要领和安全要求。 四、内部支架性环境,关注幼儿的个体性虽然区域性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并不等于“放羊式”的活动。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指出的,幼儿个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是关键,它内隐地构建支架,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1.蜻蜒点水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各区的活动特点,像“蜻蜓点水”一样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从而满足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的需要。 如“平衡区”提供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练习平衡技能的多种材料,同时,还配备盛了水的可乐瓶、大沙包等辅助材料,幼儿就发明出“挑水过桥”“顶沙包走桩”等游戏。丰富适量的材料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材料,而且主材料和辅助材料还可创新多种组合,成为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激活源”。 2.推波助澜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而言,富有童趣的环境,活动材料的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钻爬区”中,我们用大纸箱装扮成漂亮的“钻桶”,颜色鲜艳的“钻桶”吸引幼儿将其组合成“钻桶迷宫”,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动物脚掌”似的“护膝”、印有“小乌龟壳”的背饰等,孩子们都爱不释手,提升了运动中的快乐指数,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调味品”。 3.雪中送炭式。幼儿在运动能力和认知经验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将运动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雪中送炭似的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投掷区我们投放高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投掷对象,投掷线距离不同,投掷物轻重不一,可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能力强的有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层次性的材料成为提高幼儿动作能力的“催化剂”。 4.添砖加瓦式。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我们要不断添砖加瓦,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吸引幼儿思考、尝试、体验。 如在“攀登区”的大树下架竹梯,一个横着架、一个竖着架,还有一根攀登绳从树上垂下来。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上树,取下树上的“心愿卡”。其间,幼儿需解决手脚协调地上、下树,取卡时调整身体平衡等困难,极具挑战性。这些就像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刺激素”,激励幼儿积极思考、勇敢挑战。在这过程中,幼儿既积累了运动经验,又提高了体能素质。

㈣ 区域创设幼儿体育活动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从大处着眼规划,关注区域的合理性在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前,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什么地方适宜设置哪些区域,需要多大的空间,周围的环境设施怎样利用等等。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周围环境和运动区域进行有效结合。 例如:旋转楼梯拐角处比较低矮,可放置“纸箱迷宫钻爬组合”;旁边圆形的紫藤架悬挂呼啦圈练习钻圈;孩子们还可以在临近的小竹林山坡上自由爬上爬下,山坡边摆放拱形门,“钻爬区”就应运而生了。操场边的水泥小路上有一排“城堡”,我们在“城堡”上贴上“灰太狼”或“敌人”等图片,就可以练习投准;“城堡”尽头还可练习投远;投掷材料放置于“城堡”中,真是一举数得的“投掷区”;游泳池边的塑胶地规划成“跳跃区”,孩子们既可以在塑胶地和临近的“蹦床”上自由蹦跳,还可利用葡萄架上悬挂的高低不同的铃铛练习纵跳触物;除了夏季,游泳池还可用来练习从高处往下跳;我们还充分利用沙池,边沿固定废旧轮胎,中间设置“梅花桩”,池外小路上放置平衡木等,规划成“平衡区”。 二、从小处入手创设,关注动作的全面性幼儿身体的发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只能锻炼某一种或几种动作技能。因此,我们在梳理了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经验后,以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为立足点,按基本动作设置活动区域,包括走跑区、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攀登区等,以满足幼儿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但总体来说,区域的设置是相对稳定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我们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状况增加了按材料划分的球类区和车类区,各种各样的球和车,激起了幼儿尝试的欲望、运动的激情,给幼儿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还要灵活调整,寒冷的冬季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跑跳内容,炎热的夏季增加玩水区等。这样,区域性体育活动既有锻炼量大的区域也有活动量小的区域,既有上肢的锻炼又有下肢的活动,既有基本动作的锻炼又有综合素质的活动,从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幼儿获得多种运动体验,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外部标识性环境,关注活动的安全性区域性体育活动具有愉悦性、开放性的特点。这种活动更需要将安全原则贯穿始终。场地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游戏的安全、幼儿的安全都是成功开展活动的先决条件。我们将这些安全因素融入到场景设置中,外部标识性环境让幼儿了解各运动区域的场地、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为幼儿充分的运动做好周密的铺垫。 例如:不同班级幼儿戴不同颜色胸牌,利于区域教师分辨指导;区域入口处的鞋印、插牌、挂钩(胸牌)等的数目控制进区活动的人数;区域的地板上、器械上的箭号指引幼儿运动的方向。同时,每个区都有“标志牌”,图文并茂地介绍该区的内容、玩法、注意事项等。如在攀登区,我们拍摄幼儿正确的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势,并将相应照片贴在该处;另外,大班的幼儿还设计禁止标志牌,标志中画上爬竹梯的危险动作,并打上醒目的斜杠警示,这样正误对比的展示,简洁易懂地提醒幼儿动作要领和安全要求。 四、内部支架性环境,关注幼儿的个体性虽然区域性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并不等于“放羊式”的活动。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指出的,幼儿个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是关键,它内隐地构建支架,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1.蜻蜒点水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各区的活动特点,像“蜻蜓点水”一样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从而满足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的需要。 如“平衡区”提供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练习平衡技能的多种材料,同时,还配备盛了水的可乐瓶、大沙包等辅助材料,幼儿就发明出“挑水过桥”“顶沙包走桩”等游戏。丰富适量的材料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材料,而且主材料和辅助材料还可创新多种组合,成为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激活源”。 2.推波助澜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而言,富有童趣的环境,活动材料的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钻爬区”中,我们用大纸箱装扮成漂亮的“钻桶”,颜色鲜艳的“钻桶”吸引幼儿将其组合成“钻桶迷宫”,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动物脚掌”似的“护膝”、印有“小乌龟壳”的背饰等,孩子们都爱不释手,提升了运动中的快乐指数,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调味品”。 3.雪中送炭式。幼儿在运动能力和认知经验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将运动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雪中送炭似的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投掷区我们投放高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投掷对象,投掷线距离不同,投掷物轻重不一,可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能力强的有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层次性的材料成为提高幼儿动作能力的“催化剂”。 4.添砖加瓦式。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我们要不断添砖加瓦,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吸引幼儿思考、尝试、体验。 如在“攀登区”的大树下架竹梯,一个横着架、一个竖着架,还有一根攀登绳从树上垂下来。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上树,取下树上的“心愿卡”。其间,幼儿需解决手脚协调地上、下树,取卡时调整身体平衡等困难,极具挑战性。这些就像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刺激素”,激励幼儿积极思考、勇敢挑战。在这过程中,幼儿既积累了运动经验,又提高了体能素质。

㈤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环节设计有哪些关键因素

教学环节展现的是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如何有序开展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教师基本的教学观和儿童观,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环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活动目标而对教学活动内容呈现、教学方法运用所设定的步骤和顺序,是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的具体安排。它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儿童如何“学”的问题,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何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何时引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何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等。所以,教学活动环节安排的合理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整体面貌。 (二)教学活动环节的作用 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又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小环节。这些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及不同的教学活动目标灵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环节就像是一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环节安排的前后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㈥ 设计与组织实施幼儿园体育游戏

具体来说,教师应设定明确且可调整的目标,应选择适宜而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应善于利用故事、器材、情景布置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应重视正式游戏前的热身环节。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游戏的复杂程度,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解游戏内容与规则,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规则意识,注意根据对幼儿游戏能力与过程的观察及时调整。此外,教师还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结束游戏,以维持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教学组织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及自我概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对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清楚;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忽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1]为此很有必要加强有关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的研究。 一、应设定明确、可调整的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与水平具有预先设定与规范的作用,也是衡量幼儿园体育成效的评价尺度。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部分对幼儿体育的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幼儿园教师制定体育游戏的具体目标时必须予以参考的重要依据,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必须在分析本班幼儿具体情况、了解本班幼儿具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如幼儿是否刚入园,幼儿哪些动作已经掌握较好、哪些动作还需加强练习等,再设定具体的游戏目标。同时,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身体机能的适应程度或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儿自身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及时调整预先设定的游戏目标,以使体育游戏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与兴趣。 二、应选择适宜、富有趣味的内容与形式 体育游戏的选择、组织不当容易产生运动负荷难以控制,容易产生伤害事故等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好模仿,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游戏形式,也是难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热情的。因此,在创编和组织体育游戏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运动量,保证场地和器材的适宜性,同时还要注重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使游戏情节不仅符合身体锻炼的要求,而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背景,能够为幼儿留下想像和创造的空间,并具有教育意义。 对小班幼儿,就宜选择内容简单、有趣、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如蚂蚁运粮食小兔种萝卜,让幼儿模仿蚂蚁爬、小兔跳的动作,可以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中、大班幼儿,则可选择内容较复杂且有多个情节、动作技能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游戏,使幼儿能随游戏的故事内容、情节变化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如炸碉堡的游戏即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发挥留下想像的余地。在此游戏中,幼儿扮演解放军爬过铁丝网,跳过小沟,攀过围墙,来到碉堡前。当教师扮演的敌军出现时,幼儿趴着不动,敌军走了,幼儿才能把炸弹投向碉堡,这就要求幼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快速的反应力,并能与敌军巧妙斡旋,引开敌军的视线,找到投炸弹的机会。 三、应注重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教师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故事引导。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使其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从而赋予游戏内容以生命,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被巧妙地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最终达到激励幼儿主动付出行动与努力的目的。 [3]二是器材吸引。在体育游戏中,器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器材的变化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体育器材,并注意启发幼儿对各种器材进行发散性想像和操作,突破常规用法,尽量与单一的器械产生多种动作的互动。 [4]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和摆放各种器械,创设富有个性的竞赛活动。此外,教师平时要善于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各种体育器材。 三是情景布置。幼儿具有冒险精神,喜欢追求刺激,勇于接受挑战,因此,教师围绕游戏主题布置的生动形象的故事情景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融入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幼儿园的花园、曲折小径、小山坡等作为游戏的天然场景,大胆设计能够激发幼儿想像与兴趣的故事情景。四、应重视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众所周知,热身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之前必备的环节,然而教师们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体育游戏时,却比较忽视这一环节。热身运动可以活动肢体,滑润关节,促进循环,舒畅肌肉,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主要活动。幼儿身体机能不及大人完善,因此对他们来说,热身运动环节更加重要。一般的热身运动包括头部、肩部、臂部、腰部、腿部、胯部、踝关节、腕关节的活动,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入高抬腿、原地小跑步等动作。在具体的体育游戏中,幼儿哪个部位的关节使用频率较高、较强,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应增加这一部位的热身程度。如手推车的游戏对手腕的支撑力要求较大,因此必须对手腕关节做较多的热身,以免造成伤害。此外,热身运动最好能配以节奏明显且轻快的音乐,并由教师创编一些与游戏情节和内容相关的简单动作,将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五、进入主体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主体游戏部分,教师除了依据目标,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讲解。在教新的包含若干情节与场景的游戏时,教师要重点讲解游戏动作和规则。而对竞赛性、躲闪性、器械类、球类等无主题游戏,教师对动作和规则的讲解则应简短、精炼、准确,有时可适当示范。同时,教师的讲解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如对小班幼儿,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调在游戏进行中讲解,以引导小班幼儿特别注意某一动作和规则;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应多组织主题游戏和模仿性游戏,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以能激起幼儿的想像与情感,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能更逼真、有效地做好各种动作,完成游戏的任务。 二是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咱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教师要时刻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幼儿出现的违规行为,教师可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改正,也可使用事先规定的一些惩罚(如暂时取消游戏资格、表演节目等)。对中、大班幼儿,教师还可以根据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典型问题,大胆放手,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应该建立怎样的规则,并在游戏中认真执行,互相监督,以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 三是要注重对孩子的观察。没有对儿童的仔细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游戏中,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了解这项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这项活动的器械、场景布置、规则等是否便于幼儿锻炼,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及时调整活动的目标和方向、选择适当的器械与场景,以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得到有效的锻炼。根据幼儿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观察中还要注意发现和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它

㈦ 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要点

五大领域目标和指导要点:健康领域(一)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内容与要求;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三)指导要点: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语言领域(一)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二)内容与要求: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三)指导要点: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科学领域(一)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内容与要求: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三)指导要点;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社会领域(一)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二)内容与要求: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三)指导要点: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艺术领域(一)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