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体育运动学校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体育运动学校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3-06 12:50:53

㈠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有哪些重要的因素

一、突出课堂教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时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确保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积极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教学中要增加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的比重,积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

中小学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富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段内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广播操、校园集体舞及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1课时的体育活动,列入学校课表。大课间体育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共同组织实施。寄宿制学校每天要组织学生早锻炼。

三、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和公告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认真参加体质测试。学校要配齐测试器材,规范测试方法,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监管,确保测试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报告。学校测试的结果定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家庭公告,并列为学校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科学合理设置考试项目内容和评分标准,适当提高区分度,逐步加大体育考试成绩在中考总分中的比例。全面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08年起,凡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比赛前六名,参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单项前四名或集体比赛前四名的主力队员、体育课考核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良级者可评为A级,并记入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制度

每四年举行一届综合性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届专项性运动会。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学校管理中心要建立中小学体育竞赛制度,学校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一次体育文化科技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竞赛活动,做到人人有参赛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六、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学校作息时间向学生家长通报,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建立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坚持每天上下午做眼保健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近视率。加强学校食品和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各地每年要组织3~4次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八、完善大中专院校、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

按纲施训,丰富军训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少年军校”活动。

㈡ 论述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及建议

一、开展“校园足球”的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唯独足球的现状不甚理想,我国足球已经成为体育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员极少、足球后备人才匮乏,要想提高足球运动水平,青少年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无疑是最关键的力量,我们必须从中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以此来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
二、何谓“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是指以小学为起跑线,将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训练等)引入教学,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校园足球”对现代学生意义非凡,与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息息相关。
三、开展“校园足球”的必要性
首先,它是我国体育发展中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项活动。胡锦涛书记曾提到:“体育发展的目标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足球发展十分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源头,不仅如此,中国足球协会还特别制定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高度重视。
其次,开展“校园足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运动技术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中心,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使之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无形中也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程形式变得单调,限制了学生求知、求学的主动性,而开展校园足球却在体教结合方面走出了一个创新之路。
最后,归根结底在于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上。长期开展足球项目的活动和竞赛,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竞赛为杠杆,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形成运动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四、我对开展“校园足球”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在我们看到开展“校园足球”积极的方面时,更要看到开展“校园足球”的工作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如:运营机制不完善,培养体系不健全等。之所以有这样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校园足球”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必要的扶持政策
缺乏关注就缺乏重视,这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力度,足球人才的金字塔严重萎缩。没有足够的经费、便利的场地、齐全的设施,校园足球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变成空谈。
(二)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
我国曾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过调查和分析,从119名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来自全国各足球俱乐部的二、三线教练员)对足球的理解认识上,在学历、岗位级别、外语水平及专业训练的研究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理论、实践水平亟待提高。
(三)家长观念较保守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要么担心受伤,要么担心耽误学业,除此之外,应试教育、重文轻武思想、独生子女现状等也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综上几点,我再浅谈几点措施:
1.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组织建设
在过去一段时间开展的“校园足球”工作实践表明,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开展“校园足球”的关键,我们应结合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一并运用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加强宣传力度和宏观调控力度,体育局也应该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一部分合理的资金用于“校园足球”的经费开支上。所以,我们需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乃至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2.广纳足球专业人才,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教练水平
2011年1月19日“2011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业精英教练员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的精英教练回到当地后将负责各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业训网点的培训任务,意在全面提升校园足球基层教练训练水平,让同学们得到专业的训练指导。这项活动的开办对“校园足球”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足球教练进行理论课或者实践课的培训的同时也是在为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方法
美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思想来指导教学,注重学生身心得到愉悦的满足,让学生按照适应性原则去自主地学习、进行体育锻炼。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体育教育中有着健全的体系特征,对于体育教学条件以及场地设施的建设强调实用性,一切从有利于青少年健身出发。同时,配置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外聘教师多于全职,充分体现在岗教师的竞争性。如果我们将国外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我们的“校园足球”上,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4.改变家长的陈旧观念
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应该在思想上与家长沟通好,让他们知道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孩子身体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改变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偏见。
五、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前景
青少年足球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借鉴足球强国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广泛开展校

㈢ 如何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如何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一、学校课余训练的任务
学习和掌握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知识,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奠定基础,为各级运动队伍、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后备力量。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
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基本体现以下运动形式。一是学校运动队。这是目前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目前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这类代表队主要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场地设备条件建立。受训的对象则是挑选在某运动项目有浓厚兴趣及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学生。二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多年来该校在一或两个运动项目上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相当的运动水平,长期以来形成传统的学校。由于这类学校受教育与有关部门的关心或就是它们创办的,它们可能是省级、市级或县级的学校。在这类学校中,相当多学校的训练是极有成效的。传统校通常具有较强的专项师资力量,拥有相应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逐级训练的长期组织,是课余体育训练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三是体育特长班。
体育特长班由教师在业余时间招收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组织方式采用自愿、业余、有偿。这种组织形式体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特点。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
1、组建运动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好坏取决于运动队的建设。选材是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队组建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训练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招生时尽可能选那些思想品德好、勤奋学习,而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等又符合某项运动选材标准的少年,经专项技术和运动素质测验合格后入队,入队前要征求家长和学校同意,再办理入队手续。具体步骤:
2、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实施管理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加强教学训练工作的计划性。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要尽可能参照国家体委及有关单位编写的教学训练大纲,制定多年、年度和阶段教学训练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学校领导批准后执行。计划要严格实施,定期检查、修订。教师要根据阶段计划认真制定课时计划。二是要注意基础训练。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应使少年儿童的意志品质、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四项基本功能为将来攀登技术高峰打好基础,切忌拨苗助长和成人化训练。在掌握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兴趣。三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文化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搞好训练的需要。文化学习成绩不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会给训练带来困难或不好的影响,要执行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学生应参加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统一考试。四是加强生活管理。要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饮水和洗澡等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医疗、卫生、服装、器材和场地使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保证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五是输送工作。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成效,不仅表现在运动成绩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对优秀运动队的人才输送方面,因此,对符合优秀运动队条件的运动员要积极输送,不断提高输送率。对输送率较高的单位和教师应给以奖励。

㈣ 就目前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谈谈如何完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

4.1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举措。
4.1.1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很多学校现在面临体育办学难,难就难在资金缺乏,如何引进资金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服务,这就需要学校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而争取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提供的扶持资金。而体育俱乐部能依托学校的管理、师资和场馆等资源,面向全体青少年组织发展体育健身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筹措资金。另外,学校必须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和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校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社区或企业合作,争取它们提供体育专项赞助资金。群体活动是当前社区和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些社区和企业受地理位置、城建布局的影响,没有太多相对集中的场地用于群体活动。学校应主动回归社会,让社区或企业体育文化建设重点变轨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来,让社区或企业为学校添置器材,维修、扩建场馆,输送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而学校的部分活动、建筑物、标志物可以以该社区或企业的名称冠名。这样,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强化,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的质量得到提高。而社区和企业在被宣传的同时,社区居民或企业职工的体育活动场所也得到保障,群体活动相对集中,便于交流,容易形成规模。另外,社区或企业的体育文化得到学校规范的指导后,有助于社区或企业的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社区的亲和力。
4.1.2营造“和谐的人际文化”环境。
师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也能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为此,要特别注重对师生的思想引导,加强双向教育与管理。
学校应以体育教师发展为本,不求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领导职工关系,创造民主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让体育教师甘于奉献自身的教育岗位。而体育教育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用“养成教育”塑造学生;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学生;用“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用“爱心教育”温暖学生;用“协作教育”团结学生;用“责任教育”督促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4.1.3注重“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为构建和谐的学校体育文化应制定的制度包括体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体育课堂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场地维护与管理制度、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制度、体育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安全行为规范等。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大家对体育相关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它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
4.1.4加强“体育课堂文化”建设。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课堂文化无疑具有独特而又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虽然不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但是课堂文化的绩效必将映射到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课堂文化特色。在课堂上,体育教师不再是死板教条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引导者,体育教师要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情感,营造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自然的被激发出来。学校还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倡体育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为协调,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5加强“校园体育舆论文化”建设。
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身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组织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4.1.6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课外文化”品牌。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丰富、活跃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我们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位置、地方气候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课外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课外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校园课外体育文化,逐渐形成校园体育课外文化的品牌意识,最终确定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创建具备体育文化特质的学生社团,让社团成员自发参与课外体育训练、群体竞技活动的交流,以及学校体育文化节的组织与筹备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交流的能力、开展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一旦形成品牌社团,将全面提升全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可以通过开展校际学生社团的横向联合交流,促使校园体育课外文化得到科学与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复合性人材,为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㈤ 如何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第一点:学校的重视,是体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在学校工作繁多的情况下,我校的领导总是在繁忙的校务中抽时间列席我校体育训练队的组建工作,并向全体队员做宣传、发动工作,使队员们对参加学校田径训练队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在赛前,行政领导前往跟队员作赛前的动员、鼓励工作。在赛后,及时在校会上表彰、奖励参赛的运动队员,工作上做到环环相扣,有始有终。
在学校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从来都不惜资金为体育组购必备的体育器材,从而确保体育常规教学顺利进行和田径训练的正常运转。在开展体育工作方面,学校给体育教师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我校的马校长曾对我说:“你在体育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设想提出来,大胆地开展工作,学校行政坚决支持。”多年来,我校的行政领导能把体育工作摆在正确的位置,对体育工作取得成绩的方方面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年度考核、评优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学校领导开明、开放的工作作风也是我积极工作的原动力。
在动员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工作方面,很多体育教师都是最麻烦的事,其阻力有来自家长和学生个人的人性懒惰等天生的“本性”。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积极行为。我的做法是平时授课时除了严格按常规施教外,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向学生灌输为班集体、为学校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集队、,大力表彰参加各项体育竞赛的队员,工作做到细水长流。经常利用训练空隙时间,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打通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渠道。学校的田径训练工作细微之处,处处做在前头。因而,多年来,从未出现有训练队员因个人怕苦怕累或因家长有意见退出训练的情况,工作上要化被动为主动,时刻体现教师的积极主导作为。
第三点:争取班、科任教师对田径训练工作的支持。
在一般班、科任教师的眼里,体育训练的队员贪玩、成绩低下或尖子生参加田径训练后学习成绩下降。班、科任教师不允许学生到田径训练队集训的情况在许多学校时有发生。其实,这些看法和做法,我认为是“误区”。从学生完成动作瞬间的协调性来看体育训练队员才是“小精灵”,才是一个更可塑造的对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工作方法是在严抓田径训练的同时,主动积极配合语、数、英等任课教师督促队员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科成绩较差的队员能做到经常提点、过问学习情况,使其在学科上不掉队,从而争取广大教师对田径训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有必要时,还需借助学校行政力量,确保学生能依时集训。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出现班、科任教师在训练工作中拉后腿的现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善待体育训练队员。在多年的训练中,我能做到不斥责队员,不讲过头话,以鞭策、鼓励为主,让学生能在欢快的环境中刻苦训练,做到苦中有得、苦中有乐。适当的“放”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关键。一松一紧,一放一收,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能有效地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最后,就是选准突破口,契而不舍,有的放矢。
我校体育训练队的口是:“努力拼博,争取成绩”。在历年的比赛中,我校曾获取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一次,第六名两次,2012年乒乓球赛团体男子第一,女子第三,有力地证明了我校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㈥ 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经历和水平怎么写

1、视活动形式,轻视活动效果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课间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比赛等,但其中不少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如学校广播操一练几年都是老一套,学生所做动作都变了味,观其学生懈怠的神情,机械性的动作,特别是中学生,小学还好一些,这种情况又有何等价值可言呢?至于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与文体活动,犹如夏天的一阵暴雨气势不小,来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难给学生产生效果,学校收获的是有了开展文体类活动的档案材料,大多数学生得到只是饱收了同伴表演的眼福。其结果是:活动过后学生再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去真正意义上的运用锻炼来健身。 2、重视球类项目,轻视其它项目中学生在校所学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可谓不少,其中可选择用来健身的运动项目有中长跑、武术、韵律操、器械体操和各种球类运动等。目前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主要以球类活动开展的最为频率,而每次活动中,却出现“临渊羡鱼”者多,参与者少的尴尬局面;也许是球类运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易于组织管理的特点,从而使学校忽视了对其它体育项目的组织与安排。 3、重视非毕业班,忽视毕业班在“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态势面前,各中小学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似乎有所增多,但也仅是学校局部年级的部分学生在参加活动。在调查中了解到初一、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总数的七层以上,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安排,还有部分中学的毕业班体育课竟然少了1节,反而剥夺了学生所有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如此一手抓素质,一手抓应试教育的理念及工作方式,长期下去学生的身心健康岂不令人忧哉! 4、重视特长生,忽视后进生当前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建康水平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那么如何尽快凸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呢?转而多数学校只偏面的重视对体育特长生和体育骨干的重点培养,其目的是为学校参加各种体育赛事争夺名次。学校这种厚此薄彼仅局部于重视开展少数人的体育活动或训练,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终身体育习惯及兴趣的培养,与学校发展全体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有着明显的脱节。 5、重视男生活动,忽视女生活动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场所,很难见到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或锻炼的身影,纠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女生缺乏参与运动锻炼的主动性(女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二是教师对女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安排。男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与爱好易显于行动上,较为主动,而女生虽有一定的参与欲望,但不外现,在观望中期待,显的较为被动,以至教师在安排活动时只重视男生,而忽视对女生的精心安排与耐心组织,久而久之女生也就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欲望与兴趣。

㈦ 如何有效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并列于课堂教学的两方面之一,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以个人或群体的形式开展的有目的锻炼、健身或娱乐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其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牵涉面广,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场地、体育器械等硬件设施就可以得到添置、更新,从而为正常有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开展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培养学校领导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争取学校领导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每逢学校举行体育竞赛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安排学校领导参与,给其展示体育特长的机会,这样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便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变化。如果学校领导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将会有力地带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二、加强对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培养,对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主观能动性,是搞好搞活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和保证。

三、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为明确,班级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锻炼,达到引导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平时的训练中,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这样就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得益于社会,甚至影响其终身。

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体育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尤其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安排教材内容,合理搭配教材,做到因材施教。第三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如报纸、黑板报,从而使学生被某类体育活动吸引,产生学习和练习的动力。第四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第五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五、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育教师仅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更难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要自觉、积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要想持之以恒地把课外活动开展好,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意经常沟通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原则,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阅读全文

与体育运动学校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