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体育活动器材,除了应购置的一些教玩具外,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废品,并根据各班年龄特点把这些废品自制成孩子们喜欢玩耍的体育活动器材。例如:小班 (1)用废旧挂历纸做成纸棒,纸球,可供幼儿玩《赶球》游戏,锻炼他们跑的技能。 (2)用竹竿做成一个七十厘米高的山洞,可供幼儿玩《一火列车长又长》游戏,锻炼他们的钻爬能力。 (3)用塑料编织袋,根据大小做成一个圆,可供幼儿玩《爬爬乐》游戏,锻炼他们手脚着地四肢协调能力。
Ⅱ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Ⅲ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Ⅳ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游戏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一、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收集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收集,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上竹山采集山上竹壳、竹叶。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认识秋天、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麦秸、玉米皮、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芦苇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通过家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区域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稻草玩具有草垫、草绳、草榔头等。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竹制品、毛线、劳动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通过教师收集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教师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棕榈叶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途径四:通过社会收集。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故事、民谣等素材,把广泛流传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民间游戏等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二、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利用(一)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竹篮、席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跳草绳、竹棒接力等。(二)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还让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三)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捏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操作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竹片、竹筒,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很好地促进孩子进行多种探索活动。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还让他们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学习了民间的歌谣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三、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投放(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投放的材料应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种子、石头、竹块、球拍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竹印画、装饰球拍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小班开展的“操作区”喂小动物活动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教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各种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盛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这样的材料投放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可以帮助幼儿通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三)材料投放的丰富性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棕榈叶、稻草、竹壳、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Ⅳ 如何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来纲要》指出幼儿园自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 2、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要注重科学化与兴趣化 3、要关注个体差异,做活动的引导者和孩子的游戏伙伴 4、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玩法 5、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 6、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7、鼓励和评价 总之,只要联系本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特点并积极创设条件来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在游戏活动中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教师可在活动中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去观察、思维、探索、创造,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也使孩子们的童心能够在爱的蓝天下自由翱翔,让孩子更好的接触户外自然,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Ⅵ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特色游戏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
Ⅶ 如何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论文
一、从农村自然资源中研究,对农村户外活动进行有效的创设。
1.充分农村自然优势,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
我们幼儿园位于风景秀丽的书法圣地兰亭景区旁边,在这里环境优美、茂林修竹,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自然资源,走出园门就是宽敞的田地,在这里最适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了,在《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不用任何器材就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开展野外的户外活动。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而幼儿是最喜欢大自然的,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来到大自然中,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面对广阔的田野,沐浴着金色的朝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鸣叫、虫儿的低语和风儿的欢笑,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展开了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具”,不同的景物,孩子们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小瓦片成为幼儿手中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一会儿掷远,一会儿单脚踢踢,一会儿夹在两腿中蹦蹦;小土坡、小林子成了孩子们攀爬躲藏的好去处;他们在小山坡上练习攀登;在窄窄的小水沟边练习跨越;在平坦的、绿油油的草地上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在河水中间石头组成的“小桥”上练习平衡……美丽的田间,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又是我们栖息的好地方。孩子们在那儿无拘无束、自由玩耍、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二、从农村实际特点出发,拓展幼儿户外活动的内容。
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大大丰富了幼儿户外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体现了如下特点:
1.活动内容的传统性
农村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民间体育游戏,乡土气息浓,趣味性、娱乐性强,很受孩子的欢迎,这些游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还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可以随时开展,克服了农村幼儿园园内场地小、材料不足的缺点,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体育功能的民间游戏引入到体育活动中。如“老鹰捉小鸡”“顶牛”“斗鸡”“老狼老狼几点了”“贴膏药”“打怪兽”等,这些材料简单、廉价,不受场地限制的游戏,既能发展幼儿相应的动作,又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谦让、合作精神。
2.活动内容的本土性
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组织幼儿开展了远足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走进大自然中去沐浴阳光、空气,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发展体能。在美丽的田野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茂密的树林中,孩子们整装待发,长途跋涉,向着每一个远足目标进军。在远足过程中,孩子们要克服种种“障碍”,爬山坡、翻山岭、穿树林、走小路、趟小河、跨小沟等,即锻炼了幼儿体能,收到了在园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
另外,我们还在农忙时节,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到田间帮农民劳作。如到地里给庄稼拔杂草,帮农民伯伯搬运粮食,拾麦穗、捡花生、摘苹果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能上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增长了不少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使幼儿切身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3.活动内容的灵活性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传授为幼儿主动探索。我们以“一物多玩”做为切入口,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给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充分自由,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由活动,活动中老师加强观察、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生成自己的活动方法。让幼儿探索器材的各种玩法,老师通过观察引导,对幼儿探索发现即刻加以关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学习,自创游戏,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使户外体育活动“活”起来。
三、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学习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住在农村,每天接触的都是有山有水的环境,但是大多家长都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所以在学校里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制作户外活动的材料,给孩子制作不同废旧材料制成的活动器械。如:小班的孩子年龄教小,活动能力较弱,我们可以制作一些较简单的材料供幼儿活动。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中、大班的孩子活动能力已经较强,而且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比较新颖、好玩的材料。我们可以用各种多于的布料进行编制、利用报纸来揉成团制作小球、利用可乐瓶制作飞碟、用毛竹罐制作高跷等……幼儿园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自然资源来制作户外活动的教玩具,让孩子充分享受多样地户外活动,学会利用废旧材料来进行户外活动。
四、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为了孩子的安全,成人对孩子的管制较多,不让跑、不让跳、不让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生怕自家孩子受伤、吃亏;而老师又怕孩子摔着,怕扣奖金、更怕家长闹事,对孩子的限制较多,在安全第一的驱使下减少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幼儿与教师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系,这与家长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爱偏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孩子过多依赖家长,这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里的培养,而户外活动把培养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园外广阔的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没有成人的过多干预,使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现。同时,幼儿在群体活动中也将受到群体心里因素的影响,是幼儿潜在能量得以充分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在资金不足,户外活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为了达标,上等级,盲目建设,幼儿园对于本土得天独厚的户外活动资源中的教育价值缺乏挖掘和利用,这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要更加重视。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幼儿与教师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系,这与家长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爱偏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孩子过多依赖家长,这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里的培养,而户外活动把培养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园外广阔的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没有成人的过多干预,使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现。同时,幼儿在群体活动中也将受到群体心里因素的影响,是幼儿潜在能量得以充分的发展。
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周都有大型玩具对全园孩子开放时间(不同班级的幼儿戴不同颜色的帽子,可借此判断不同班级、年龄幼儿的交往情况),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对孩子的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对于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也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能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进行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使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的去实践和探索。
结论:
总之,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组织户外活动,进一步优化户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使幼儿学到室内学不到的东西,达到室内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幼儿的身心按其规律发展,走出“怪圈”,才能培养出体格健壮、个性品质优良的一代新人。
实践证明,农村幼教工作者只有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得天多独厚的教育价值,才能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上所述只是我对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一点初步的尝试,而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我想在城镇幼儿园的带动下,我们农村幼儿园也会很快发展起来的。
Ⅷ 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ppt
【摘要】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阐述如何充分发掘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物等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本土资源
本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间艺术、民风习俗、本土历史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具有浓郁的乡土民风,幼儿耳闻目染,非常熟悉,是幼儿园难得的教育资源,《纲要》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我园是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有小山、有树林、有小河、有菜园、有果园,还有一些丰富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这种特定的地域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那么,如何精心选择那些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萌发幼儿审美意愿、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开启农村孩子们潜能的金钥匙呢?
一、巧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
(一)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网络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资源切实可行的一步。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是幼儿发展的首要条件。农村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厚赠给农村孩子的教科书,是幼儿所熟悉的,是幼儿所乐意接受的事物。《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春天,带领孩子们到田间观赏绿油油的稻子、到山上观察粉红色的桃花、到小河里捉小蝌蚪;秋天,带领孩子们参观农民们的秋收景象,让孩子们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夏天,带领孩子们到小溪边玩沙、到小溪里玩水枪、打水仗,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室内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于是,我们把孩子们引向大自然,田间、树林成了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幼儿园旁边有一块空的菜地,每当夏末秋初,这里便成了开展游戏活动的“宝地”。有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他们用瓜叶当盘子,瓜果当食物,挖空的小瓜做饭碗;有的幼儿用瓜藤编结草帽,有的围着瓜棚追逐游戏。孩子们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开展游戏,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扩大了想象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展。同时,大自然能陶冶幼儿美丽的情操,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附近的蔬菜基地、养猪场、银鹭集团、新圩小城镇建设一条街、新圩东陵豆干等是我们丰富的社区资源。我们定期的组织孩子们参观蔬菜基地、了解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知道农民们劳动的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粮食;通过带领孩子们参观银鹭集团生产车间,不仅了解了食品的生产工序,也感受到工人们劳动的辛苦;我们还与本地知名的东陵豆干加工厂联系,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了豆干加工的全过程,使孩子们了解了豆干的制作过程,也体会到工人劳动的辛苦。另外,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参观新圩小城镇建设一条街,让孩子们用稚嫩的眼睛去观察家乡的变化,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古宅小学“竖笛演奏”已成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为外界所称道,取材于农村生活的闽南童谣改编而成的曲目,展现孩子们的童真曼妙。我园和古宅小学结对子,定期请竖笛老师到我园为兴趣班的孩子们上课、表演。我镇的“新圩嫂”合唱团是中国第一支闽南语原生态的乡村女子合唱团,她们用那清泉般恬美的嗓音演绎那最悠远、最乡土的闽南语原生态歌谣,在各种比赛中展示了闽南文化风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她们排练及演出,并请在合唱团演唱的老师到幼儿园为孩子们教唱,孩子们亲身感受闽南文化的唯美与古韵!萌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参观的时机,引导幼儿拾捡、采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种各样的泥土、粗细不同的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松果、树皮、干树叶等,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将收集的松果、树叶和花瓣修剪、粘贴成各种动物图案;用“狗尾草”编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用高粱杆作眼镜、小飞机;用稻草扎成一把把,一个个稻草人形象而生动;用野藤和几块木板做的秋千等,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成了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农村有许多废旧物品,只要是安全、卫生的,我们就与幼儿一起收集,共同制作,以弥补游戏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装袋编织“揪尾巴”的小辫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当小飞镖,用碎布装沙制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如玩“过家家”游戏,幼儿用两块碎砖和一块瓦片搭炉灶,用沙粒当“米饭”,用松针当“面条”,用树枝当“筷子”,用树叶当“碗勺”,用泥巴捏娃娃当“宝宝”、“汽车”、包“饺子”。这些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极大的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想象力更为丰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妙用本土资源中的民间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传统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数千年来深厚积淀,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结着,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民间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我镇金柄村的“拍胸舞”远近闻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都是种菜的农民,他们原汁原味的表演让人感受到闽南舞蹈的魅力,我们邀请拍胸舞团团长到我园,给孩子们授艺,别具一格的摇晃动作,配上动听的闽南语歌曲,加上孩子们天真的表情,活泼有趣,诙谐爽朗,幼儿实际感受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风趣,激发了幼儿爱闽南民间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农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也是我们农村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带领幼儿走进各村、各家各户去参观,“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亲身感受本地民俗风情,例如中秋节组织幼儿到社区参加“博饼”活动;元宵节组织幼儿到街上看舞龙舞狮、参观花灯,做元宵;端午节组织幼儿到事先联系好的幼儿家里学包粽子;农村特有的“封建日”,村里都会演大戏,如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等,我们就组织幼儿到村里观看,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身处在这么一个色彩缤纷、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的生活环境,加深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小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间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智用家长教育资源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对幼儿园教育、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的转变,培养目标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家长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知识都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能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开展民间游戏课题研究时,我们意识到大部分农村家长的童年是在玩民间游戏中渡过的,这为我们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一起查阅、整理民间游戏资料,让家长在家与自己的孩子一 起玩民间游戏,然后让孩子们把游戏带进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还请家长作为一分子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形成互教互动,这样,家长、老师、家庭幼儿园有了共同的话题,增进了家园联系。
例如,有些游戏需要“建筑工人”“木工师傅”等职业的角色,我们就请做建筑的、做木工的家长来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主题游戏“土玩坊”“木趣坊”自然生成,在小小木工作坊里,孩子们个个成了木工师,据木头、钉木头、截木头,做出了小汽车、小积木等等,孩子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闽南语民间故事、闽南童谣比赛,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幼儿园讲故事,《田螺姑娘》《虎姑婆》《烧肉粽》等经典的闽南民间故事、闽南童谣,孩子们都朗朗上口,感受到闽南方言的诙谐有趣。家长资源的介入,使得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焕发出无可比拟的光彩。
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大胆去尝试、探索,就能寻找出一条合适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就能让农村的孩子们扎进家乡教育资源的“沃土”之中,从小领略、认识本土资源,并深深地融进了他们心灵深处,绽放朵朵鲜花。
Ⅸ 牧区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心得
结合本土资源展开的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互动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够以其新奇独特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充实幼儿们的生活常识,帮助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率。
一、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要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展开场所,其结合本土资源进行改造对于提高学前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新时代的幼儿园幼儿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的生活常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对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综合性素质人才才是新时期学前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以其自身趣味性、丰富性的特点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为幼儿们独立参加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结合本土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够引导幼儿们更加深入、直观的探索大自然,更好地培养幼儿们的多维意识和思考能力,为更好地学习小学内容打下基础[1]。
二、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
(一)合理规划,充分发挥本土自然优势,拓展户外活动场所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条款,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环境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此才能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结合本土资源,拓展户外或外活动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合理规划校内资源,科学布置校内空间的能力。幼儿园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幼儿园的一些废弃物变成教学道具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老师们可以将一些废弃的大包装盒剪开,铺在地上让每个幼儿都随心所欲的在上面画画,最后选取最好的一幅装饰在幼儿园的墙面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幼儿们创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2]。
(二)挖掘自然资源,拓展活动的自然区域
1.挖掘同一材料的多功能性
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资源也拥有不同的教学特性,老师们需要结合这些教学资源本身的特点,来纵向延伸它们的教学作用。
幼儿园的一日教学中的早操环节是幼儿唤醒身体、激发活力的重要环节,老师们在开展活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道具、小材料的添加来改变传统的运动方式,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愿意主动的融入到早操活动之中,也帮助孩子们获得一天的好心情。例如,在跑步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们都会觉得跑步很累不愿意听从老师们的指导来跑步,老师们可以寻找一些废弃的轮胎让幼儿们推着它们前进进行比赛,看看是谁先到达老师所选定的终点,并对前几名的幼儿进行鼓励,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其他幼儿的运动动力
Ⅹ 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明确提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内容中也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保证幼儿拥有健全的身体,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首要任务,也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园户外活动正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环节。那么,我们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多数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幼儿户外活动材料、活动器材较少,导致幼儿的户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无法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沙子、石子、泥土、棍子、各种植物的杆子以及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等,如何把这些自然资源及废旧物品充分利用到户外活动中去,以提高户外活动的教育质量,现结合我园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农村的天然材料,开展户外活动。
我们利用农村的玉米秸、黄泥、沙子等等天然的材料,教师在无危险、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例如以“玉米秸”为活动材料,在大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挑棍”游戏、在中班组织了户外活动“钻山洞”的活动,在小班组织了户外活动“跳、跳、跳”的活动;利用小石子在大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活动,在中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拾果果”游戏;利用黄泥在小班开展了“甩个哇哇笑笑笑”的游戏;农村的这些天然材料既不用花钱,又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精神饱满、兴高采烈,开心极了。
二、利用农村的乡土材料,自制丰富的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
我们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自然材料,自制了丰富的户外活动器材。春夏时节,我们利用河边的苇叶编制赶鞭,玩“骑马”游戏;用柔软的柳条,做成圆环,玩“套圈”“跳圈”游戏。秋冬时节用稻草编成草垫子,摆在地上跳来跳去,玩“小青蛙跳荷叶”游戏,或做成草球、草圈等;我们把干净的玉米皮涂上颜色,做成小鸟,让幼儿玩“小鸟飞”游戏;用玉米梗做成飞标,玩“投飞标”游戏;把秫秸秆截成二尺左右的小棒,让幼儿缠上一些布条,然后摆成各种形状(如“之”字型,“田”字形)玩跳的游戏,还可以固定成“∧”形状玩钻的游戏。固定一定距离的“小树林”玩“绕树林”的游戏,还可以捆成捆,若干个间隔摆好,玩连续跳的游戏;也可以当作小桥玩平衡游戏。把玉米瓤中间穿空,用绳子穿起来,围合成圈状,孩子们三三两两把它套在身上,玩开汽车的游戏。有的当司机,有的当乘客。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乐无穷。
三、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自制教玩具,开展户外活动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可以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开展户外素质教育活动。如瓶子、盒子、箱子、篮子、绳子、泡沫、轮胎、布、纸等都是我们制作活动器材的好材料,我们利用教师的智慧和一双双巧手制作出了琳琅满目的活动器材。如用娃哈哈瓶子、铁丝制做成环形玩具,玩“钻山洞”、“开汽车”游戏;用八宝粥盒,投孔后穿上线做成高跷,玩“踩高跷”游戏;还可把7个八宝粥盒用胶带固定做成木桩,玩“走木桩”游戏;用废旧电视箱子做成纸筒,玩“滚圆筒”游戏;把水果篮稍加装饰,玩摘果子的游戏;用饮料盒、纸、小棒、铁丝做成橄榄球和球棒,玩“打橄榄球”游戏;
用娃哈哈瓶、纸等素材,玩“打保垒球”游戏;用布缝制了各种水果和蔬菜,玩“运水果”、“运蔬菜”游戏;还用布缝制了各种形状的沙包、飞标等,玩“夹沙包”、“跳房子”、“赶小猪”等游戏,废旧的各种纸折成“纸棒”、“纸球”、和“纸炮”,设计《剪子、包袱、锤》、《神奇的金箍棒》、《看谁赢的多》等多个户外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忙碌着、欢笑着,使他们有了自信,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充分挖掘农村民间游戏,开展户外活动。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有琅琅押韵的儿歌,又伴有动作,幼儿边说边做,兴趣极大,备受幼儿喜爱,我们充分挖掘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内容。把农村流传甚广的民间游戏引入我们的幼儿园,例如:适合小班幼儿玩得《木头人》,幼儿边说儿歌“大圆盘,转转转,小朋友们快来玩,走一走,跳一跳,再学小兔跳一跳,咱看谁是木头人。”此活动即培养小班幼儿走、跳能力,又培养幼儿自控能力;中班幼儿《老鹰抓小鸡》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奔跑能力;大班幼儿《剪子、包袱、锤》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及反应能力。当然,教师在选择民间游戏时,也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进行适当加工,以让幼儿健康的成长。
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利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有丰富的操作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孩子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乐而不返,户外活动的质量显著提高。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注重收集,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收集身边的废旧物资,制作出适合不同年龄班、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儿户外活动的教玩具,投入到幼儿户外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幼儿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