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本土资源幼儿体育活动

本土资源幼儿体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04 01:58:38

『壹』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贰』 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开展有效的户外体育游戏

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作者:黄纯纯

随着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农村幼儿园体育教学改革也蓬勃展开,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质量这一问题迫待解决。实践表明:农村幼儿园要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必须立足农村,自我发展,克服观望等待的思想,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这一天然的体育训练场;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活动器材,深入挖掘和利用好民间幼儿体育游戏资源,逐步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幼儿体育教学之路。

一、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锻炼

虽然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天地大,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繁多,一年四季变化明显,这些都是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是城市幼儿园望尘莫及的。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要优化农村幼儿的体育活动,首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优势,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进行体育锻练,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农村一年四季都是一个天然的体育场,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连绵的山丘、斜斜的陡坡、冰冻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小道,坑坑洼洼的山路等都是能让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春天,带领幼儿到田间去踏青、去远足、去放风筝……,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尽情地追逐、嬉闹、打滚、爬、跑、蹦、跳,这不仅锻炼幼儿的体能也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夏天,组织幼儿到小树林玩“捉迷藏”、“走迷宫”的游戏,到河滩边做玩沙、玩水的游戏,到土堆上玩滑梯、攀登的游戏,到小水沟旁练习跨越,到田埂上练习平衡……,让幼儿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秋天,带领幼儿走进田野,去参加一些农忙期间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拾稻穗,这不仅锻炼了幼儿腿、腰、手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又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及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爬山,到山上去摘野果,捡树籽……。冬天,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或和孩子一起“挤油”、“老鹰捉小鸡”……,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大自然中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既锻炼了幼儿体能,又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

除此之外,在农村有许多自然物都是天然的运动材料,可以直接用做幼儿体育活动器材,还有的稍作加工、改良就会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器材,这种自创的体育器材与城市用高价买来的体育器材一样,具有同等的教育价值,有的甚至更好。如用旧木桶进行钻爬游戏,用大树桩当跳台,用废旧塑料瓶装满沙做打仗游戏用的手榴弹,用竹竿做成游戏棒,可供幼儿玩“接力赛”、“赶小猪”游戏,用斗笠,抛接球、跳“田埂”、“骑马”…用竹片做成竹圈,可使幼儿玩“套圈”、“滚圈”、“跳圈”等游戏,用树藤在大树上绑结做绳梯供幼儿攀登;用长凳或易拉罐做成平衡桩用于幼儿走平衡,蛇皮袋套在身上可学习袋鼠跳,用碎布做“沙袋”,用算珠做“陀螺”,用塑料袋做“降落伞”,用树杈做“弹弓”,用旧挂历做“风车”……还可以用轮胎、木头、绳索等为材料制作许多大型玩具,如在大树丫上系两根麻绳,下端连上一块木板就成了幼儿乐于光顾的“秋千”;以土堆或田埂为支撑点,放上木板就成了幼儿流连忘返的“跷跷板”;在倾斜的小山丘上订一块木板就成了“滑梯”;用枯果树制作攀登架;用木板和铁圈自制篮球架,用废轮胎制作钻爬洞……总之,不花钱就能创造出各具特色又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器材。可以说农村能够用于制作体育活动器材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无所不在,“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肯动脑筋,因地制宜,就能创造出更丰富、更实用的体育器材

二、挖掘民间游戏、闽南童谣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具有易学、易会、易传,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和简便性的特点,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独特的作用。我们收集了一些民间游戏,闽南童谣,把它加以改进后,使之更适合幼儿,例如:跳房子,材料只需一块瓦片或石片,一只粉笔即可,地面画格,人数2至4人、6人不等,分成两组,规则是单足立用足尖前踢瓦块,有过关规则,两组轮换。蕴涵的教育价值十分明显:幼儿要顺利过关,就要精心选瓦,大小轻重合适,边角不能太锐利;准确扔瓦,力度合适、目测准确;耐心踢瓦,不能出界、不能越格。既锻炼了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坚持性和合作意识。又如:“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跳房子”、“跑长绳”、“跳皮筋”、“丢手绢”、“切西瓜”、“开锁”、“舞龙灯”、“炒黄豆”、“丢丢铜”、“天黑黑”等等,再把这些民间游戏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叁』 如何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来纲要》指出幼儿园自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 2、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要注重科学化与兴趣化 3、要关注个体差异,做活动的引导者和孩子的游戏伙伴 4、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玩法 5、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 6、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7、鼓励和评价 总之,只要联系本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特点并积极创设条件来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在游戏活动中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教师可在活动中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去观察、思维、探索、创造,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也使孩子们的童心能够在爱的蓝天下自由翱翔,让孩子更好的接触户外自然,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肆』 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ppt

【摘要】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阐述如何充分发掘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物等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本土资源
本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间艺术、民风习俗、本土历史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具有浓郁的乡土民风,幼儿耳闻目染,非常熟悉,是幼儿园难得的教育资源,《纲要》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我园是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有小山、有树林、有小河、有菜园、有果园,还有一些丰富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这种特定的地域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那么,如何精心选择那些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萌发幼儿审美意愿、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开启农村孩子们潜能的金钥匙呢?

一、巧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
(一)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网络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资源切实可行的一步。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是幼儿发展的首要条件。农村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厚赠给农村孩子的教科书,是幼儿所熟悉的,是幼儿所乐意接受的事物。《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春天,带领孩子们到田间观赏绿油油的稻子、到山上观察粉红色的桃花、到小河里捉小蝌蚪;秋天,带领孩子们参观农民们的秋收景象,让孩子们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夏天,带领孩子们到小溪边玩沙、到小溪里玩水枪、打水仗,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室内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于是,我们把孩子们引向大自然,田间、树林成了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幼儿园旁边有一块空的菜地,每当夏末秋初,这里便成了开展游戏活动的“宝地”。有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他们用瓜叶当盘子,瓜果当食物,挖空的小瓜做饭碗;有的幼儿用瓜藤编结草帽,有的围着瓜棚追逐游戏。孩子们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开展游戏,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扩大了想象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展。同时,大自然能陶冶幼儿美丽的情操,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附近的蔬菜基地、养猪场、银鹭集团、新圩小城镇建设一条街、新圩东陵豆干等是我们丰富的社区资源。我们定期的组织孩子们参观蔬菜基地、了解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知道农民们劳动的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粮食;通过带领孩子们参观银鹭集团生产车间,不仅了解了食品的生产工序,也感受到工人们劳动的辛苦;我们还与本地知名的东陵豆干加工厂联系,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了豆干加工的全过程,使孩子们了解了豆干的制作过程,也体会到工人劳动的辛苦。另外,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参观新圩小城镇建设一条街,让孩子们用稚嫩的眼睛去观察家乡的变化,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古宅小学“竖笛演奏”已成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为外界所称道,取材于农村生活的闽南童谣改编而成的曲目,展现孩子们的童真曼妙。我园和古宅小学结对子,定期请竖笛老师到我园为兴趣班的孩子们上课、表演。我镇的“新圩嫂”合唱团是中国第一支闽南语原生态的乡村女子合唱团,她们用那清泉般恬美的嗓音演绎那最悠远、最乡土的闽南语原生态歌谣,在各种比赛中展示了闽南文化风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她们排练及演出,并请在合唱团演唱的老师到幼儿园为孩子们教唱,孩子们亲身感受闽南文化的唯美与古韵!萌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参观的时机,引导幼儿拾捡、采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种各样的泥土、粗细不同的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松果、树皮、干树叶等,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将收集的松果、树叶和花瓣修剪、粘贴成各种动物图案;用“狗尾草”编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用高粱杆作眼镜、小飞机;用稻草扎成一把把,一个个稻草人形象而生动;用野藤和几块木板做的秋千等,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成了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农村有许多废旧物品,只要是安全、卫生的,我们就与幼儿一起收集,共同制作,以弥补游戏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装袋编织“揪尾巴”的小辫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当小飞镖,用碎布装沙制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如玩“过家家”游戏,幼儿用两块碎砖和一块瓦片搭炉灶,用沙粒当“米饭”,用松针当“面条”,用树枝当“筷子”,用树叶当“碗勺”,用泥巴捏娃娃当“宝宝”、“汽车”、包“饺子”。这些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极大的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想象力更为丰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妙用本土资源中的民间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传统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数千年来深厚积淀,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结着,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民间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我镇金柄村的“拍胸舞”远近闻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都是种菜的农民,他们原汁原味的表演让人感受到闽南舞蹈的魅力,我们邀请拍胸舞团团长到我园,给孩子们授艺,别具一格的摇晃动作,配上动听的闽南语歌曲,加上孩子们天真的表情,活泼有趣,诙谐爽朗,幼儿实际感受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风趣,激发了幼儿爱闽南民间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农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也是我们农村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带领幼儿走进各村、各家各户去参观,“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亲身感受本地民俗风情,例如中秋节组织幼儿到社区参加“博饼”活动;元宵节组织幼儿到街上看舞龙舞狮、参观花灯,做元宵;端午节组织幼儿到事先联系好的幼儿家里学包粽子;农村特有的“封建日”,村里都会演大戏,如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等,我们就组织幼儿到村里观看,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身处在这么一个色彩缤纷、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的生活环境,加深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小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间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智用家长教育资源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对幼儿园教育、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的转变,培养目标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家长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知识都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能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开展民间游戏课题研究时,我们意识到大部分农村家长的童年是在玩民间游戏中渡过的,这为我们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一起查阅、整理民间游戏资料,让家长在家与自己的孩子一 起玩民间游戏,然后让孩子们把游戏带进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还请家长作为一分子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形成互教互动,这样,家长、老师、家庭幼儿园有了共同的话题,增进了家园联系。
例如,有些游戏需要“建筑工人”“木工师傅”等职业的角色,我们就请做建筑的、做木工的家长来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主题游戏“土玩坊”“木趣坊”自然生成,在小小木工作坊里,孩子们个个成了木工师,据木头、钉木头、截木头,做出了小汽车、小积木等等,孩子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闽南语民间故事、闽南童谣比赛,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幼儿园讲故事,《田螺姑娘》《虎姑婆》《烧肉粽》等经典的闽南民间故事、闽南童谣,孩子们都朗朗上口,感受到闽南方言的诙谐有趣。家长资源的介入,使得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焕发出无可比拟的光彩。
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大胆去尝试、探索,就能寻找出一条合适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就能让农村的孩子们扎进家乡教育资源的“沃土”之中,从小领略、认识本土资源,并深深地融进了他们心灵深处,绽放朵朵鲜花。

『伍』 如何巧妙的将家乡本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游戏之中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陆』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有效的开展幼儿

(一)、立足本土,开发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园地处闽北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和发达地区相比,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贫乏,可直接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有限,但发现山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的自然资源,深刻地意识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坚持“变废为宝”、“贴近生活”、“因地制宜”的原则,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的新理念。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网络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为此根据教育目标,因地制宜地搜集材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都引导他们共同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收集工作。
如到附近的田野、山林、小溪去捡石子、树叶、树皮、苍耳、狗尾巴草、榛子壳等,以不断充实班上的游戏材料。
这些来自幼儿手中的材料,再经过他们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玩具。
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
它不仅培养了幼儿自发的探索精神、创新的初步意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增强了自意识,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利用家乡本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建瓯是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无穷的文化教育资源。
“茶乡”“竹乡”文化誉满全中国。
这些家乡的本土文化如何成为适合幼儿学习和探索的资源。
经过研究分析,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方面有地方戏、挑幡、担花篮、民歌、童谣等;
(2)饮食方面有风味小吃,如芋饺、豆浆粉、粽子等。
(3)节日方面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
(4)建瓯特产方面有笋干、板鸭、板栗、茶等。
这些资源既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把它们编成许多主题网络,如有关节日的主题可以按日期、风俗、活动线索等展开;
有关艺术的主题可以按起源、分布、种类等线索展开;
有关饮食的主题可以按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线索展开。
(二)、主题源于兴趣与经验,引发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个学科,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
如在开展“水果王国”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中,广泛收集主题资源,巧妙运用水果,通过拼摆组合、描绘剪贴、看想编说等综合手段,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的思维品质与创造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再如,园地处闽北竹子之乡,为充分利用家乡这一资源,开展了“笋”和“竹”的主题活动,通过让幼儿找笋、剥笋、切笋、煮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
利用笋来开展分类、排序、数数,编题等数学活动;
利用笋壳、笋来进行小制作等艺术活动。
然后由“笋”又延伸到了“竹”的主题活动,在体育区内用竹子做成了竹筒、竹圈、竹棍、竹梯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探讨多种多样的玩法;
在音乐区内,用竹子做成响板、木鱼、竹筒等各种乐器让幼儿为歌曲打节奏;
在艺术区内,利用孩子们收集来的竹制品让孩子们通过欣赏、有目的的观察,用折、剪、捏、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
在操作区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投放了不同材料,有竹圈、竹片、竹叶、竹条、竹块等,让幼儿通过拼摆,设计出各种各样充满童稚的玩具;
幼儿制作完的小玩具用于娃娃家、商店等游戏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三)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探索过去教师组织活动,习惯于根据教学大纲和现成教材,将知识灌输给幼儿,是一种完全在教师控制之下的活动,教师重视的是预定的目标实现与否。
现在从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情感与体验。
在中班开展“水果王国”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用桔子皮制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他们想用这些作品在墙上布置成一幅壁画,在粘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桔子皮用浆糊不容易粘贴到墙上。
到底用什么材料来粘贴比较牢固。
决定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于是先组织孩子们来假想一下用什么材料可以粘。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九种材料,分别是胶水、乳胶、饭粒、透明胶、双面胶、橡皮泥、铁钉、吸铁、螺丝钉。
和孩子们一起想方设法找来了这些材料,并设计了一张记录表,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选择材料试一试,并对结果进行记录。
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在边尝试边记录着,孩子们操作完后,组织他们对用什么材料来粘贴桔子皮好进行了讨论,这次经过他们自己的探索尝试,孩子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其实这本不是一件难事,如果为了省事,直接告诉他们什么能粘,什么不能粘就行了。
但相信告诉的结果只能是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了,至于其它的他没有遇到的问题就不可能去思考。
过去,总喜欢从书本上选择现成的教材,让孩子在教师构建好的框架里接受知识,使教育脱离孩子的生活。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孩子们渴望了解和探索的奥秘,只要注意去寻求它,就能发现这里有一片广阔的空间。
而在这个活动中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自已去尝试,根据操作结果自调整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在这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及认真的学习态度,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疑问,而有了疑问,就促进他们去追求新知。
正是在这种“发现”与“求知”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更加兴趣、主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也更多,发展也更好。
(四)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共同分享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尊重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耐心倾听幼儿的“百种语言”。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把自己获得的经验通过表、画、故事、制作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并与同伴共同分享。
如在开展“竹”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观察竹制品,用不同的艺术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为了尊重幼儿这种内心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材料、准备工具、并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到的实物、片等。
幼儿看见自己的探索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
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组织幼儿在小组、在班上开展自评价和互相评价,保存、整理幼儿的作品,记载活动的全过程,及时进行反思,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柒』 牧区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心得

结合本土资源展开的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互动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够以其新奇独特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充实幼儿们的生活常识,帮助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率。
一、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要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展开场所,其结合本土资源进行改造对于提高学前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新时代的幼儿园幼儿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的生活常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对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综合性素质人才才是新时期学前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以其自身趣味性、丰富性的特点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为幼儿们独立参加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结合本土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够引导幼儿们更加深入、直观的探索大自然,更好地培养幼儿们的多维意识和思考能力,为更好地学习小学内容打下基础[1]。
二、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
(一)合理规划,充分发挥本土自然优势,拓展户外活动场所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条款,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环境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此才能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结合本土资源,拓展户外或外活动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合理规划校内资源,科学布置校内空间的能力。幼儿园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幼儿园的一些废弃物变成教学道具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老师们可以将一些废弃的大包装盒剪开,铺在地上让每个幼儿都随心所欲的在上面画画,最后选取最好的一幅装饰在幼儿园的墙面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幼儿们创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2]。
(二)挖掘自然资源,拓展活动的自然区域
1.挖掘同一材料的多功能性
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资源也拥有不同的教学特性,老师们需要结合这些教学资源本身的特点,来纵向延伸它们的教学作用。
幼儿园的一日教学中的早操环节是幼儿唤醒身体、激发活力的重要环节,老师们在开展活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道具、小材料的添加来改变传统的运动方式,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愿意主动的融入到早操活动之中,也帮助孩子们获得一天的好心情。例如,在跑步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们都会觉得跑步很累不愿意听从老师们的指导来跑步,老师们可以寻找一些废弃的轮胎让幼儿们推着它们前进进行比赛,看看是谁先到达老师所选定的终点,并对前几名的幼儿进行鼓励,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其他幼儿的运动动力

『捌』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玖』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特色游戏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

『拾』 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体育活动器材,除了应购置的一些教玩具外,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废品,并根据各班年龄特点把这些废品自制成孩子们喜欢玩耍的体育活动器材。例如:小班 (1)用废旧挂历纸做成纸棒,纸球,可供幼儿玩《赶球》游戏,锻炼他们跑的技能。 (2)用竹竿做成一个七十厘米高的山洞,可供幼儿玩《一火列车长又长》游戏,锻炼他们的钻爬能力。 (3)用塑料编织袋,根据大小做成一个圆,可供幼儿玩《爬爬乐》游戏,锻炼他们手脚着地四肢协调能力。

阅读全文

与本土资源幼儿体育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