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对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
把运动当成习惯,不要刻意让自己喜欢上某类运动,而是找准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② 和谐社会体育运动如何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体育是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自主性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体育,它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范围遍及整个社会。因此,社会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个人而言,健康是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使得“紧张”成为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焦虑”成为心理病患的主要杀手,人们急切地需要一种“缓解剂”来调整疲惫的肢体和紧张的情绪。社会体育以其融健身性、娱乐性、余暇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学校体育的强制性和竞技体育那样激烈的对抗性和功利性,因此,参与者在体力、心理和精神上一般不具有抵触和反感情绪,不负担胜负成败的责任与压力,使人易于处在一种主动、轻松、快乐、舒畅地享受生活的状态之中。参与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活动方式、时间和形式等,轻松愉快地从事体育锻炼,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感、自由感和愉快感。社会体育本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倡导了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和谐发展的身心。
(二)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趋于复杂化,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稳定、滋生犯罪的温床。体育运动的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是缓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体育社会学家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发展的工具,又用社会管理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良性运行的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健康运行的安全阀。
(三)促进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既要解决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要解决经济发展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是当代体育不断社会化、生活化、消费化的产物。社会体育的发展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以及涵养税源的实际作用,而且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为国争利,所以要大力发展作为现代娱乐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
③ 如何做好体育运动
贵在坚持。
不知道你说的体育运动是指什么,我33了,我每周至少打3次篮球,30分钟以上,浑身出汗。
④ 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景如何
体育行业正处于黄金期,未来前景看好,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 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 2595 亿元,占 GDP的比重达 0.5%。按照《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2015 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目标比重为 0.70%。对比世界主要国家体育产业占 GDP 比重 2.0%~3.0%,整体规模较小。
据统计,全国 31 个省(区、市)在 2025 年体育产业规模的目标值合计超过 7 万亿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则年复合增速达到 33.14%。根据体育总局最新统计数字,预计到 2020 年,产业总规模将超过 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将达 1.0%,2016-2020 年增长空间为 2.6 万亿,年复合增速达到 49.62%。总体来看,未来 5-10 年体育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竞技赛事和健身娱乐项目,围绕体育项目核心产业是体育服务产业,包括赛事运营、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版权、体育彩票、场馆运营、体育娱乐等;同时还有基于体育产业衍生出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械、体育地产、体育旅游等产业。世界体育产业巨头来自体育营销、体育媒体、体育经纪等各个体育服务领域,我们认为,中国体育服务产业的健全发展将给国内传媒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⑤ 想当个体育运动员怎么发展
我个人认为,既然是运动员,又跑不快,那么就要天天锻炼,坚持下去!
相信你能跑快的。
⑥ 怎样发展体育人口
1996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确定的中国体育人口标准是: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为31·4%。这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经过几年努力,全国体育人口到2002年年底约占总人口的3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通过对众多高校在校生的体育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发展高校体育人口可以作为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采用前苏联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三级培养的路。运动员几乎都经过业余体校、省市运动队的层层选拔,只有最有天分的极少数苗子才能被选进国家队。在三级培养模式中,运动员自始至终经历的都是单一的、没完没了的体育技能训练。杨立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举国体制使得许多运动项目很快就显出了人才优势。即使到现在,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依然还很有竞争力。但是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并没有采用这种模式,他们令人羡慕的体育人才队伍,显示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优越性。
按照三级模式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与运动水准发展不同步,甚至有些运动员连教练员讲的技战术都听不懂。
比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更严重的弊端是:在培养尖子体育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上,许多从小走上体育专业道路的孩子,一旦被淘汰,生存都成了问题。“金字塔要伤亡多少人,才能成就一个人啊!”杨立国感慨道。
三级培养模式的另一大弊病就是直接导致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数太小。每个地级市只有一所业余体校,每个省只有几个项目的专业运动队,能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与外国随处可见、不计其数的社区足球队、校园运动队相比,中国的体育人口其实是个基座极小的金字塔。
体教结合在坎坷中走了20年
带着对三级培养模式的疑惑,1985年底,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了一个新的运动员培养思路:体育要与教育结合。但体教结合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这桩“婚姻”也是有名无实。杨立国说,所谓的体教结合就是争取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运动员们一边训练一边上学。当时设计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在今天看来,仍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各自要培养多少人,在哪些项目上培养,怎样布局等等。
体教结合的婚姻似乎看起来圆满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
有人认为,体教结合就是安排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进高校读书。一时间,国际顶级赛事的金牌选手炙手可热。但是,社会上有人不认同这种联姻形式。有些教育专家表示,国家完全可以用金钱、地位等种种方式来奖励运动员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但不能把大学的入学资格当作奖品。
上世纪90年代,又刮起一股歪风,高校没有按照新的培养模式,把各中学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吸引到高校来进行再培养,而是直接从专业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赋予职业选手学生的身份,希望借此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结果,这种招生方式扰乱了体教结合模式的正常发展。等于掐断了龙头,“严重打击了中小学培养体育人才的积极性。”杨立国说。
怎么办?学生体育协会想出了个一条龙的注册办法。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们从小学就开始注册,逐级建立起运动员档案系统,教育部学生体协进行跟踪调查。对于在高水平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教育部也进行严格控制。
一条龙培养模式走过了整整20年。
当被问及结果怎样时,杨立国说,这条路走得很好。既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也不耽误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去年我们带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参加大运会,从出关到登机、进港、参赛,我们这些领队非常轻松,再也没有运动员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行李,再也没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他们和外国学生运动员交流得非常开心。北理工足球队的金志杨教练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身体素质和战术意识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是差得很多。但他们赢球靠的就是很好的文化素质,他们是在用脑子踢球。”
培养体育人口才是学校体育之本
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正在慢慢形成:学生队伍训练素质越来越高。在重点赛事上,体育总局允许这些学生运动员以青年队的身份参加赛事,可以与专业选手一较高下。
“高校有能力培养奥运冠军,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杨立国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职。“中国体育人口金字塔的基础不够厚重,所以,我们的塔尖也显得单薄。”
2003年5月,体育总局把大学生体育协会对外联络工作和对外组团工作交给教育部,教育部从此承担起全部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的任务。这对全民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就说赛事吧。”杨立国说,大体协、中体协和各个单项协会每年都有很多赛事。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赛事水平还不尽理想,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参加学校约达600所;大学生足球联赛也有500多所学校参赛。一些普及性运动,比如三对三的篮球比赛,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管理者们的预料。杨立国记得,这项赛事第一天在复旦大学报名,一所大学竟然涌现出1800个队伍。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喜爱完全是发自内心。
杨立国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制,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要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当然也包括正规的体育教育。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论上成为我们的体育人口,成了我们的选拔对象。而大多数不做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正规的体育教育会让他们熟悉和了解体育训练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和训练的基本技巧。让他们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让所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口都变成中国的体育人口。”这是中国学生体育协会和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理想。
⑦ 谈谈如何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使自己获得全面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多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和体魄,现在的社会不需要那种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要的是能够有较全面发展的人才,参加体育活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自信心,这才是最主要的好处。
⑧ 如何合理参加体育运动
空腹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进行剧烈运动前应补充一定水、盐和糖份,这在夏季尤为重要,否则会因出汗多而造成脱水。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冲凉,或立即喝凉水、冷饮。锻炼时切忌边吃东西边玩。锻炼时宜穿轻便服装,口袋中不要装尖锐的物品。体育锻炼忌争强好胜,身体不适时,要注意调整和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少女在月经期间,体育锻炼应适当降低强度,但应保持必要的活动。 体育锻炼的原则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以下五项原则,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锻炼者达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学指导。
⑨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为了避免在锻炼时出现意外伤害,体育锻炼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做必要的热身:当肌肉越松弛时,它们也更容易被驾驭和扩展,做这些运动将使你减少受伤机会。因此,花上5分钟的时间,让身体完全地活动开,有稍稍出汗的感觉是最好的。
二、做必要的伸展运动:当锻炼一处肌肉的时候,它会变得紧绷而缩短,伸展运动就是帮助你放松肌肉,从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做这个动作的最好时间是在完成热身运动之后,同时须持续每个动作20~30秒的节奏,这将有助于肌肉松弛,使健身者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伸展运动。
三、做必要的水分补充:正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会因流汗而迅速丧失水分,而这些液体必须及时补充,否则的话,随时间的推移,身休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人也会感到口渴难挨。所以,在运动的从始至终过程中都不要忘记给身体补充水分。
四、运动最后需要必要“冷却”:如同健身之前身体需要时间“预热”一样,身体在锻炼之后,也需要时间恢复平静,让心率重归正常。可以缓缓地放慢的动作,直到心跳还原至每分钟120下或更少。当感到自己的心跳趋于缓和,呼吸也逐渐平稳时,也就完成了最后的“冷却”工作。
⑩ 发展体育运动
再生产再生产再生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