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的体育现状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建筑工程和电力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六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九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三流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女排五连冠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区运动会(在此以前,台湾运动员参加过4届),首次参加第7届亚运会总分列第三位,第8届名列第二,第9届名列第一,第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并承办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在首都北京举行,获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1993年5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东亚地区的运动会。这届运动会无论从比赛组织情况,还是从比赛情况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显示了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的雄厚基础,中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102枚金牌,以极大优势取得第一名。2010年,亚运会再度来到中国广州,中国以199金的成绩,在金牌榜与奖牌榜上都高居第一。
除了举办亚运会外,中国还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圆了国人百年的奥运梦。中国代表团以51金的成绩,第一次登上了金牌榜首。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盛会,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中国开始了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
北京奥运会后,国家规定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群众性体育的发展。
2014年8月16日20时,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南京开幕。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又一个重大奥运赛事,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有204个国家的378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体育大赛之一。青奥会的举办使得南京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接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限
㈡ 群众体育的组织程序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关体育社团: 近年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本项目普及,促进人民群众提高体育健身意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尤其是2006年以来,各单位积极落实总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了一些列影响大、规模大、群众参与面广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是奥运会后的第一年,为充分发挥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产生的长期综合效应,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服务,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经研究决定,2009年总局继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各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为做好明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资助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充分利用和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综合效应,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继续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主旋律,不断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活动原则 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推广普及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体育健身行列,使更多的群众通过参加活动,提高健身意识、促进身心愉悦和社会和谐作为开展系列活动的目标。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意义,切实加强对拟开展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从项目实际出发,按照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国性体育社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法》(见附件)的要求,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二)要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项目监督和管理的意见》的要求,确保资金真正用于计划开展的群体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决禁止挤占和挪用资金的行为。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体育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公益形象,不断扩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社会影响。 三、各单位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展大型群体活动的经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群体活动品牌项目”。总局将对各单位开展的有良好社会影响、普及面广、群众喜爱的品牌群体活动项目予以重点资助。 四、各单位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活动总结(含文字和图片资料)、经费使用情况等上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凡接受了经费资助而不开展活动的单位,或不及时上报活动总结、活动计划的单位,除视情况进行通报外,还将收回资助经费并取消今后接受资助资格。 请各单位按要求做好本单位2009年拟开展全国性大型群体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并于2008年10月28日前分别报送群体司社会体育处和青少年体育处(青少年活动)。 附件:《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国性体育社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法》 (办公厅章) 二OO八年十月十三日 附件: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国性体育社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
㈢ 试述影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点的地点,内容.活动时间选择的因素
简单地说,桥牌是扑克的一种打法。桥牌作为一种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内的智力性游戏,容和以它特有的魅力而称雄于各类牌戏,风靡全球。严格的说,桥牌本不属于体育项目,由于它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在操作上就具有对竞技的可比性,即是游戏,就有可比性,要比,就会有胜负,那麽,玩牌的人就叫运动员,即是运动员,运动的项目就是体育项目.桥牌只是一种表演项目,目前还没有列入正式比赛.所以一般玩桥牌的人,层次都较高.
㈣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的分布从年龄上来说成什么特点
从年龄来说,中国中青年人在体育人口中所占比重低得可怜,呈现“两头版热,中间冷”的特权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上,青少年高于中年人,中年人高于老年人。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东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差异外,同我国开展和倡导的很多群众体育活动较为适合老年人和妇女群体有关,对中青年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西方的体育活动内容大都丰富多彩,尤其适合中青年群体。
㈤ 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过社区体育的现状应注意的问题是,普及面不广,安全性不足,参与度不高
㈥ 我国全民健身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面临的形势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二、目标和任务 (四)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五)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六)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对象和重点 (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等问题。 (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九)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十)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十一)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部队在搞好自身体育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帮助驻地附近的居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十三)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注意做好劳动强度较大、余暇时间较少的女职工的体育工作。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 (十四)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十五)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 四、对策和措施 (十六)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十七)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八)加强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现有体育法规,有计划地制定并实施社会体育督导、群众体育工作、体育社团、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 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工人、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以及各类学生运动会等的组织和管理。突出群众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十九)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二十)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 (二十一)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二十二)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二十三)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发挥体育科技队伍的作用,体育科研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要增加对群众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群众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 (二十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五、实施步骤 (二十五)本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现在起到2010年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2000年,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6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1998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2000年为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期工程自2001-2010年,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二十六)本纲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国家体委负责组织实施。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各部门、各系统也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纲要的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参考资料: http://trend.sports.cn/fitness/statute/2005-06-16/592185_4.html
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取得主要成就有哪些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②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③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⑤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㈧ 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点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论文
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几点建议
[正文]
摘要:文章从宜宾市群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入手,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访问法、数据分析法等,阐释了现阶段宜宾市群众体育活动点的基本特点,对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从活动点的场地、组织情况、项目的选择、参与活动的人群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宜宾市;群众体育活动点;基本特点
1 引言
近几年来,群众体育的浪潮席卷全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在国际上,体育人口和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群众体育的兴起使体育走进了千家万户,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众体育活动点是人们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场所。它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访问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宜宾市群众体育活动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文章从活动点的场地、组织情况、项目的选择、参与活动的人群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宜宾市众多群众体育活动点中科学地抽取了13个活动点为调查对象,根据目前我市群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及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管理;经济来源;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项目;活动参与者的特点等六个方面对群众体育活动点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样本13个分布于宜宾市翠屏区的城市、郊区及农村。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的设计和论证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
㈨ 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及管理原则
世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东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包括体育服务产品、体育信息产品、体育物质产品在内的体育产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在本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有利于扩大就业人口、能带来巨额收人的大行业。美国堪称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每年的体育产业总收人已经超过了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初级金属和木材加工等重要工业部门,使美国的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产值较高的行业部门之一。英国也拥有庞大的体育产业体系,意大利的体育产业则以 “足球工业”为主体,通过发行足球彩票、足球比赛门票收人以及职业球员转会买卖在内的“足球工业”,瑞士的体育产业则以体育旅游业为龙头,兴建大批的体育设施和旅游设施,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瑞士的第三大经济部门。由此可见,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实际操作中,各国都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本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所侧重。另外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娱乐性,致使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充分结合,出售体育比赛电视、电台转播权和体育广告已成为体育产业两项非常重要的收人。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 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稳中有升,慢慢富裕起来的中国老百姓对相对贫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无异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极其优越的外部环境。中国的体育产业正是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类体育产业如:群众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竟赛表演业;体育运动训练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运动服装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业、体育运动食品与饮料业、体育房地产开发业都开始起步,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体育竞赛表演业方面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国际象棋等体协为实体化,建立俱乐部制,实行职业化、半职业化的主客场制为突破口的产业化改革探索,把运作全面推向市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各俱乐部都得到了电视转播的收益,争取到了冠名权,出售了杯名权,并且实行了门票分成。另外,体育场馆的服务业、商业性经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以体为本,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在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在群众体育服务业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布,通过体育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从而使群众体育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经常性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对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显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原始、无序的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已具雏型发展潜力很大,但是仍处在初始状态,很不成熟。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经营化、商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体育产业的规模小、产值低、发展极不平衡,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不合理,远未形成布局合理、运转正常、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因此,我国体育产业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以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群众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旅游业等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国民的体育意识淡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小,对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体育产业,不能为体育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体育商品,加之国家以前对体育节目电视转播的垄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体育产业的法制化建设不健全。我国的体育产业远远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一整套管理体育市场、规范从业人员经营行为的政策、法规、条例、细则等完善的法制化体系。
第四、不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极大地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从政府管理型的举国体制转变成为结合型符合初衷的举国体制,政府的权力过度集中,抑制了社会参与、支持体育的积极性。政府的过分干预,使体育过分依附于政府,造成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重叠、行政干预和人治色彩过浓等弊端。这些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五、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十分淡薄,极其缺乏善经营懂管理理念、具有敏锐战略目光和较强市场意识的经营管理人才稀缺。
第六、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体育设施、场地严重短缺,现有体育设施、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三、培育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对策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人细致地研究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一定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能否把握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迎接市场经济给予我们的挑战,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适时对策,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起飞振兴的关键所在。
第一,积极培育和建立体育市场体系,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体育产业的腾飞与振兴必须以积极地培育体育市场为前提,既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服务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又要积极扶持以体育旅游、体育技术信息、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房地产开发、体育运动食品与饮料等为主的体育要素市场,进而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为指针,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体育产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接轨,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杠杆,合理地把有限的体育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生产部门和环节中去,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经营化、社会化、商业化的进程,尽量缩小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促使体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经营,达到优化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变运行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体育产业内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
第二、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全民健身计划的适时发布,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提高生活品质、实施全民健身的热潮。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唤起国民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使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自觉参与消费型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并且成为经营型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热情的支持者,从而有力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必要的体育产业法律、政策、法规,使体育产业经济纳人法制化的轨道。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因此,体育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一整套法律、法规、条例、细则、政策等法制化体系来规范从业人员的市场经营行为。
第四,加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体育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改革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使之成为结合型的符合初衷的举国体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微观管理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政事分开。改革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试行职业运动俱乐部制。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管理,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针,鼓励社会体育消费,使群众体育由福利型向消费型、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形成充满活力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
第五、大力培养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育产业阵营中必然会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发展的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这就对体育产业中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从其他经济部门引进懂经营、爱体育的各种经营管理人才,解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各体育院系要加强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
第六、增加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加快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适度增加国家财政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产业。
五、小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体育产业应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先行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现代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向市场,与国际惯例充分接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的法制化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与体育产业的积极融合,逐渐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建立具有法律保障、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体育产业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结构合理、效益显著、规模发展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只有当我国的经济、文化达到较高水平时,我国的体育产业必将得到高效、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㈩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电力和建筑工程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四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七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区运动会(在此以前,台湾省运动员参加过4届),首次参加第7届亚运会总分列第三位,第8届名列第二,第9届名列第一,第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并承办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在首都北京举行,获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
除了举办亚运会外,1993年5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东亚地区的运动会。这届运动会无论从比赛组织情况,还是从比赛情况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显示了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的雄厚基础,中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102枚金牌,以极大优势取得第一名。
为实现在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国正采取各种措施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建成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体育学院已有10余所,已毕业学生达10万多人,体育科研机构30多所,建成培养后备力量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达几千所,设50多个运动项目,在校学生达三十万人,40多年来建设体育场馆50多万个,出版各类体育图书2700多种,建立了全国竞赛制度,举办全国运动会和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国职工体育运动会和全军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每年举行全国单项竞赛200多次,各级体委竞赛活动频繁,以1985年为例,举办综合性和单项运动会共达11万次,参加运动员有2300万人次,基层竞赛更是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