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叫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有什么价值简述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新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
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内事业、机关的容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⑵ 国家对职业运动员和大众体育运动的投资
职业体育现在是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培养奥运争牌的项目,大众体育有的由政府主导,占大部分,有的靠社会出资民间出资或者慈善出资,现在还是举步维艰,但是国家现在也重视起来,以后有希望搞上去。
⑶ 大众体育将如何发展
大众体育将如何发展“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这是种以精英带动群众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类似于“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说法,正所谓青出于蓝,我认为,竞技体育是大众体育中脱颖而出的部分,如果说“大众体育”是民之根本,那么“竞技体育”就是锦上添花。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以我们所学的跆拳道为例,跆拳道的产生缘起于人类远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同自然界的野兽搏斗,这就产生了搏斗的各种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要求人们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掌握一定的搏斗技能,这样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这就促使了跆拳道雏形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本能的强健体魄和自卫而产生的搏击逐渐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活动,从而产生了朝鲜民族特有的运动形式——跆拳道。这种形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朝鲜的古代历史。最终这一项目在二十世纪发扬光大,并在1988年入主奥运会。
⑷ 08年奥运会与中国大众体育的关系
随着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历史性佳绩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应如何发展的问题,是继续贯彻举国“体制”,还是学习欧美进行“市场化”管理,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应优先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本文将重点对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大众体育的新格局尝试做一些前瞻性的探讨。
1关于“后奥运时代”
“后奥运时代”(也称后奥运或后奥运期)一词,出自何时尚无具体考证,体育学术界也没有对其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人们都清楚,这是一个特定的时问概念,似乎意味着是对中国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发展政策某些转变的一种企盼。因为,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后和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以后,都迎来了一个大众体育发展的热潮。本文所指的“后奥运时代”,主要是2009-2020的12年期间。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其一,一般一个时代为10年;其二,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社会乃至体育发展影响的明显后期效应大概只有10年左右;其三,2020年是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因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届时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1]。
2 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的大众体育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各地推出了许多与奥运相关的一些健身活动、阳光行动等,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竟技体育受重视程度相比,大众体育的发展有些滞后,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己经接近发达国家(美国,俄罗斯、德国)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大众体育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众体育的基础还很薄弱,与其大国水平均不协调,也与奥运会高水平展示中获取的前几名奖牌数不匹配。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人口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相对较低,强身功效较弱;居民体育锻炼场馆设施不足;大众体育锻炼的组织率较低,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不强及经费不充足等问题[2]。
3 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变化展望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宗旨。大众体育是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众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后奥运时代大众体育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始终牢记和遵循“以人为本”和“体育为大众”的思想,大力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3.2 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近年来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为配合“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6000多万元,以农村为重点实施第八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自2004年以来,国家安排了1亿多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国建设了数千个健身路径工程,极大的推动了全身健身的发展。
3.3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宏观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变化,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我国将逐渐加强、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3.4 年龄均衡化,加速体育人口的发展壮大
体育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大众体育发展的标志,也是评价大众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指标。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以及奥运与我同行活动的开展,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将促进体育知识在学生中的迅速普及。同时,学生中已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可以通过亲身从事体育锻炼中得到的“实惠”,从而影明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使体育人口数量增加。如果他们完全转化为体育人口,将使我国体育人口有质的飞跃。
3.5 守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全球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一种,在某种程度上抹去了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内在差异,使其在同一个平面上呈现出趋同性的特征,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会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当西方体育文化作为全球主导体育文化的时候,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在后奥运时代大众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承担着守护者的责任,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制定开发和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提升了我国体育的地位,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理念,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速体育人口的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守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⑸ 中国各阶段体育发展有何特点
大众抄体育也被称为袭社会体育或群众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本文通过对大众体育发展的研究,探讨分析了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特点,为中国大众体育的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2 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阶段 2.1发起、缓慢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长年的战乱给全国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更重要的是国人体质的下降,尤其是青少年极其严重。体育锻炼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强身健体。就在社会体育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文革”政治的动荡、国际援助、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恢复有了阻碍,所以这个时期的大众体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2.2迅速发展阶段
⑹ 中国体育未来发展前景
走向大众化,让每个人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让中国人民都能够过上一边工作,一边运动休闲。
⑺ 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角度谈谈中国如何为奥林匹克的发展做贡献
题目太大,给你一个参考提纲吧:
一,分别阐述中国目前竞技体育和大众体内育的现状。以我们国家容的优势运动项目、劣势运动项目、体育参与较多的项目为线索展开分析。并列举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二,分析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走势和各个国家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情况。当然也要包含奥运会的经济原则分析
三,可以从我国目前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贡献的运动技术、经济投入、人才交流、检测仪器和设备等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
四,总结并提出合理建议。
⑻ 你如何理解2008年奥运会与中国大众体育的关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随着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历史性佳绩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应如何发展的问题,是继续贯彻举国“体制”,还是学习欧美进行“市场化”管理,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应优先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本文将重点对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大众体育的新格局尝试做一些前瞻性的探讨。
1关于“后奥运时代”
“后奥运时代”(也称后奥运或后奥运期)一词,出自何时尚无具体考证,体育学术界也没有对其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人们都清楚,这是一个特定的时问概念,似乎意味着是对中国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发展政策某些转变的一种企盼。因为,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后和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以后,都迎来了一个大众体育发展的热潮。本文所指的“后奥运时代”,主要是2009-2020的12年期间。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其一,一般一个时代为10年;其二,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社会乃至体育发展影响的明显后期效应大概只有10年左右;其三,2020年是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因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届时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1]。
2 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的大众体育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各地推出了许多与奥运相关的一些健身活动、阳光行动等,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竟技体育受重视程度相比,大众体育的发展有些滞后,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己经接近发达国家(美国,俄罗斯、德国)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大众体育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众体育的基础还很薄弱,与其大国水平均不协调,也与奥运会高水平展示中获取的前几名奖牌数不匹配。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人口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相对较低,强身功效较弱;居民体育锻炼场馆设施不足;大众体育锻炼的组织率较低,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不强及经费不充足等问题[2]。
3 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变化展望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宗旨。大众体育是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众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后奥运时代大众体育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始终牢记和遵循“以人为本”和“体育为大众”的思想,大力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3.2 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近年来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为配合“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6000多万元,以农村为重点实施第八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自2004年以来,国家安排了1亿多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国建设了数千个健身路径工程,极大的推动了全身健身的发展。
3.3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宏观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变化,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我国将逐渐加强、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3.4 年龄均衡化,加速体育人口的发展壮大
体育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大众体育发展的标志,也是评价大众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指标。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以及奥运与我同行活动的开展,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将促进体育知识在学生中的迅速普及。同时,学生中已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可以通过亲身从事体育锻炼中得到的“实惠”,从而影明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使体育人口数量增加。如果他们完全转化为体育人口,将使我国体育人口有质的飞跃。
3.5 守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全球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一种,在某种程度上抹去了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内在差异,使其在同一个平面上呈现出趋同性的特征,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会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当西方体育文化作为全球主导体育文化的时候,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在后奥运时代大众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承担着守护者的责任,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制定开发和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提升了我国体育的地位,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理念,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速体育人口的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守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⑼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电力和建筑工程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四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七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区运动会(在此以前,台湾省运动员参加过4届),首次参加第7届亚运会总分列第三位,第8届名列第二,第9届名列第一,第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并承办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在首都北京举行,获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
除了举办亚运会外,1993年5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东亚地区的运动会。这届运动会无论从比赛组织情况,还是从比赛情况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显示了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的雄厚基础,中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102枚金牌,以极大优势取得第一名。
为实现在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国正采取各种措施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建成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体育学院已有10余所,已毕业学生达10万多人,体育科研机构30多所,建成培养后备力量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达几千所,设50多个运动项目,在校学生达三十万人,40多年来建设体育场馆50多万个,出版各类体育图书2700多种,建立了全国竞赛制度,举办全国运动会和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国职工体育运动会和全军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每年举行全国单项竞赛200多次,各级体委竞赛活动频繁,以1985年为例,举办综合性和单项运动会共达11万次,参加运动员有2300万人次,基层竞赛更是活跃。
⑽ 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有哪些
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有:
1、乒乓球(table tennis)。
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2001年9月1日前以21分为一局,现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
2、羽毛球。
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及新兴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3、游泳。
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
4、跑步。
在运动上的定义是一种步伐,双脚不会同一时间踫到地面。它亦可以是一种有氧的运动或厌氧的运动。
凡是参加健身跑步的人,都应注意坚持经常和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控制运动量。此外,必须学会“自我控制”,这点尤为重要。因为有时跑步的愿望会突然消失,这就需要将“不能跑”还是“不想跑”加以区分。
5、健美操。
国内外流行的健美操大致分为6类:按不同年龄编制的系列健美操;按不同性别编制的男女健美操;按人数多少编制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健美操;按塑造形体和改善体姿与体态的健美操;按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美操;按以徒手或轻器械运动方式的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