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就目前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谈谈如何完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
4.1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举措。
4.1.1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很多学校现在面临体育办学难,难就难在资金缺乏,如何引进资金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服务,这就需要学校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而争取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提供的扶持资金。而体育俱乐部能依托学校的管理、师资和场馆等资源,面向全体青少年组织发展体育健身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筹措资金。另外,学校必须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和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校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社区或企业合作,争取它们提供体育专项赞助资金。群体活动是当前社区和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些社区和企业受地理位置、城建布局的影响,没有太多相对集中的场地用于群体活动。学校应主动回归社会,让社区或企业体育文化建设重点变轨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来,让社区或企业为学校添置器材,维修、扩建场馆,输送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而学校的部分活动、建筑物、标志物可以以该社区或企业的名称冠名。这样,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强化,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的质量得到提高。而社区和企业在被宣传的同时,社区居民或企业职工的体育活动场所也得到保障,群体活动相对集中,便于交流,容易形成规模。另外,社区或企业的体育文化得到学校规范的指导后,有助于社区或企业的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社区的亲和力。
4.1.2营造“和谐的人际文化”环境。
师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也能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为此,要特别注重对师生的思想引导,加强双向教育与管理。
学校应以体育教师发展为本,不求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领导职工关系,创造民主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让体育教师甘于奉献自身的教育岗位。而体育教育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用“养成教育”塑造学生;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学生;用“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用“爱心教育”温暖学生;用“协作教育”团结学生;用“责任教育”督促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4.1.3注重“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为构建和谐的学校体育文化应制定的制度包括体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体育课堂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场地维护与管理制度、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制度、体育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安全行为规范等。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大家对体育相关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它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
4.1.4加强“体育课堂文化”建设。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课堂文化无疑具有独特而又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虽然不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但是课堂文化的绩效必将映射到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课堂文化特色。在课堂上,体育教师不再是死板教条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引导者,体育教师要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情感,营造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自然的被激发出来。学校还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倡体育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为协调,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5加强“校园体育舆论文化”建设。
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身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组织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4.1.6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课外文化”品牌。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丰富、活跃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我们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位置、地方气候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课外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课外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校园课外体育文化,逐渐形成校园体育课外文化的品牌意识,最终确定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创建具备体育文化特质的学生社团,让社团成员自发参与课外体育训练、群体竞技活动的交流,以及学校体育文化节的组织与筹备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交流的能力、开展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一旦形成品牌社团,将全面提升全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可以通过开展校际学生社团的横向联合交流,促使校园体育课外文化得到科学与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复合性人材,为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B.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体育锻炼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 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小组决定对xxx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C. 为了考察一个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40名学生进行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本题中的个体是每个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样本是40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故样本容量是40.故选D.
D. 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动机兴趣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成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重要 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 动兴趣与动机,探索一系列措施,为在高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2000人,进行了问卷测评,有效回收率94.5%。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2.测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2.1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一种内在力理:(表1)
表1 课外体音活动动机调查表
学习动机
男生1628人
女生263人
合计1891人
人数
%
比序
人数
%
比序
人数
%
比序
增强体质
752
46.1
1
68
25.86
1
820
43.36
1
健美的体形
68
4.18
6
43
16.35
3
111
5.87
6
强壮的体格
243
14.93
2
12
4.56
7
255
13.48
2
提高学习效率
49
3.01
7
23
8.75
6
72
3.81
7
丰富生活情趣
177
10.87
4
48
18.25
2
225
11.90
3
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
194
11.92
3
30
11.41
4
224
11.85
4
竞技比赛
34
2.09
8
11
4.18
8
45
2.38
8
提高达标等级
121
743
5
28
10.65
5
149
7.88
5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的调查来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占46.19 %)强壮体格(占14.93%),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占11.92%)。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丰富生活情趣(占18.26%),健美体型(占16.35),发展个性,寻求心理衡(占11.41%),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2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兴趣分析与研究
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来看,男生排列前三位项目是蓝球(27.8%),足球和健身运动(18.4%),排球(12.1%),合计占58.3%,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形体健美(31.4%),蓝球球(14.5%),中长跑(13.8%),合计占59.7%,这表明男女生体育兴趣的稳定趋于明显集中,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内容。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勤率分析
从一个学期三次随机抽样(见表2)得出,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出勤率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三年级,出勤率最低的是四年级,其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内容、手段和要求等各方面处于了解好奇之中,比如,对完成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没有把握,担心体育“达标”是否能通过等,所以参加与频数呈最高状态。二年级学生相对于处于稳定阶段。三年级学生则由于结束了两年的系统体育教学之后,无任何督促与压力,所以出勤率明显下降,四年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负担较重每学期有一半时间要下到附属医院实习,故参加体育活动受到时间限制,出勤率最低。
表2 各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数统计表
年级
总人数
时间
参加人数
%
平均人数
%
94级(一年级)
758人
学期初
151人
19.92
150人
19.35
学期中
188人
24.80
学期末
101人
13.32
93级(二年级)
757人
学期初
133人
17.57
125.67人
16.60
学期中
157人
20.74
学期末
87人
11.49
92级(三年级)
707人
学期初
74人
10.47
68人
12.96
学期中
88人
12.47
学期末
42人
5.94
91级(四年级)
698人
学期初
28人
4.01
18人
2.58
学期中
19人
2.72
学期末
7人
1.02
3、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超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1)首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 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 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2)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 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 性运动,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 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3)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早操,院代表队训 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 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早操、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 的特色,89年至94年被省教发,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4.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2)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 中,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早操,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 作。
(3)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 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 习惯。
(4)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 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生体育之思 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是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 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 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 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 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2《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增刊
3《浙江体育科技》 1993.6
E. 怎么写课外体育活动记录表
我记得我们以前都有现成的格式,,
如果没有就自己做一个表呗
主要项就是时间,专地点,人数,活动属内容,活动人员(比如几年几班)负责人(班主任或是负责带学生的老师),备注,还有一些可以不需要的,比如规模,(是全校,全年部,还是一个班)
建设要是有现成的最好弄现成的,省得麻烦
F. 如何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此,结合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对如何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探讨。
一、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以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效能。根据学校的情况,建立了由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学生科负责检查督促,体育教研组组织实施,班主任、学生会体育部配合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二、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保证活动质量
体育活动项目多、内容广,在选择活动项目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点:
1、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争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即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相互促进,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田径和篮、排、足球等运动项目,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可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内容。
2、群体性和调节性。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活动的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3、兴趣性。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季节性。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在冬天,可选择拔河、长跑等项目。
5、补充性。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竞赛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健美操、太极拳、保健气功等。
三、开展体育竞赛,提高活动质量。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因此,为了有效地促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在组织体育竞赛时应注意:
1、竞赛活动制度化、多样化。把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合理分配在全年的各个时期,定期举行竞赛活动,并要求学生每年每人最少必须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以保证参与活动人员的普遍性。
2、竞赛过程规范化。课外体育竞赛,不仅是一个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竞赛的示范教学过程。因此,要使竞赛过程规范化、科学化,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学到竞赛的组织方法。
3、以竞赛促提高。在课外体育竞赛中,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有关竞赛组织与运动技、战术等运动常识。对此采用专题讲座和专项辅导的形式,在赛前对比赛项目的技、战术及有关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和辅导,并在竞赛过程中设立“体育运动知识咨询”,由教师来解答有关问题,有效地普及体育知识,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导向激励效应。
1、确立课外活动管理目标。根据课外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管理评价的需要,建立一系列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如“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制度”、“达标实施制度”、“运动竞赛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
2、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质量评价。根据课文活动的管理目标,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借以对活动进行调控,从而保证课外活动优质高效地开展。
由学生科、体育组和班主任、值周教师、学生会体育部共同组成考勤和检查评比组,对各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对在学校组织的运动竞赛中取得名次学生的运动技能状况进行评价;对各班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根据学生的健康卡片,对各班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进行评价。对这些评价结果利用板报、通讯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布,并在期末对各班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作为有关表彰与奖励的依据。
3、发挥表彰的激励效应。表彰与奖励对于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有较强的激励效应。因此,每年都根据综合性评价的结果,评选出“体育锻炼的先进班级”,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达标”活动中,连续两年以上达到优秀标准者,或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把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及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总体情况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评定奖学金及毕业分配等挂起钩来,评选“活动组织优秀奖”,对组织活动有新意、效果好的组织给予奖励。
五、改善活动条件,促进活动开展
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器材的不足和场地条件的限制,是阻碍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的一个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仅仅增加了跳远沙坑的数量,而没有增加课的时数和进行另外的辅导,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跳远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是改善活动条件以后,满足了更多学生参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近年先后修建了田径场、足球场、整修了篮球场、排球场、体操练习场地;增加了力量练习器械等一系列教学训练器材,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