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幼儿不愿意参加你的体育活动你怎么办
1、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在体质、能力、健康状况及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区别对待。体育活动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往往影响幼儿的充分发展,不能使每个幼儿体验到满足和成功,将会出现损伤体弱幼儿的健康,或是对强壮幼儿的锻炼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就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全面锻炼身体,可逐渐加深活动内容,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调节活动量,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每次活动的设计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结构紧凑、环环衔接,保证达到最理想的活动目标。
2、提供多样选择,增强兴趣
在为幼儿设计体育活动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诱发幼儿的兴趣。一是要求幼儿一物多玩:即提供一种玩具或体育器材,让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二是要求幼儿一动多变:即一个动作,让孩子想出多变的方法。
三是要求幼儿听曲编操:让孩子听乐曲,根据自己对乐曲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和理解,去创编身体动作。四是提出课题,表演特技:即教师提出游戏的课题,至于怎样做动作和玩,让幼儿自己决定。
(1)幼儿体育活动市面服务不够扩展阅读: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户外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应把幼儿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器械活动、体育自选活动等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要针对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比如小班幼儿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很感兴趣,对游戏的结果不大注意。
中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有追逐性的游戏,比较注意游戏的结果,内容、情节、动作、角色比小班复杂,增加了竞赛的成分。而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动作多、难度大的游戏,这些游戏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需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取胜,规则更严格。
B. 浅谈如何更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
当前,幼儿体育已受到幼儿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许多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然而离目标的要求还有距离。对于任何通过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谐发展幼儿的身心,许多教师还比较的模糊,如有的教师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全面,过分强调兴趣而不注重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一刀切的灌输方法用的比较多;对于幼儿活动量的调控存在随意性;还存在等待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幼儿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比过去幼儿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年龄越小的幼儿,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他的一切行为的基础,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其身体活劝的能力。因此,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对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体育活动的幼儿,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就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也常 常会产生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幼儿园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
1.创设被人接受的氛围,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小班幼儿更明显。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往,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积极评价,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体育,乐于上进的愿望,而应避免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引起全体幼儿兴趣,减轻幼儿恐惧心理,从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在引导幼儿玩攀登架时,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找妈妈”的游戏,把“小动物妈妈的家”设置在攀登架上,鼓励孩子们去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连平时最怕玩攀登架的几名幼儿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点,对他们的成功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就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帮助幼儿逐步树立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2.鼓励幼儿尝试活动,提供自主、独立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避免机械模仿
在幼儿期,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根据幼儿兴趣和意愿及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在组织和安排体育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自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潜力的发展。幼儿对某一活动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通过增加活动量或活动难度的办法,让幼儿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如在平衡练习中,一开始,我只让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走平衡线。然后,提供不同高度、宽度、坡度的平衡木,让幼儿自由尝试,接着请平衡力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再由教师把走平衡木的动作要求示范给幼儿,引导幼儿进行“过小桥”的练习,幼儿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由宽到窄,由低到高练习。这样,不管平衡能力强弱,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都对自己产生满意的态度。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起点,获得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要鼓励幼儿从自身的起点开始,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发挥幼儿潜力。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除了必要的示范外,要注重逐步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会了做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发展幼儿主动性为首要任务,使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为了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我们往往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竹圈,教师不马上做示范,而是让幼儿拿着竹圈子自由玩耍,启发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竹圈还可以怎样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因此,孩子们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当幼儿有过自身体验获得成功时,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自信心自然得到增强。
3.帮助幼儿克服在体育活动中的两种极端心理――自卑与自负
小班幼儿个体差异明显地体现在动作发展上。有些幼儿动作发展好,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
C. 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但是体育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加之现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有余、培养不足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而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很多的老师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给幼儿诸多的限制,使得幼儿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更谈不上活动密度、强度上的问题。体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最终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缘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活动场地和投放材料上的隐患。供幼儿活动的水泥地面太硬,游戏材料有锋利的边角,或是因为天气的缘故使得活动场地存在有隐患,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钉子、石头、小树杈等都可能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另外,大型玩具、活动器械等年久失修、破损,也可以成为不安全的因素。 2、活动人数和活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幼儿,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另外,活动时间的同一性,如几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场地面积的不足,也使得幼儿之间容易产生拥挤现象。 二、幼儿自身原因 1、幼儿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活动内容,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承受程度不同,身体状况的差异,也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是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有些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由于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性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幼儿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差。每项活动中都有一个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活动规则,同时也是避免出现事故的一个限制,幼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忽略这些规则而出现人身的伤害。幼儿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不怕危险”和“勇于猎奇”的特性,但是他们明辨是非不准确,遵守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危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防范意识淡薄。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时,必须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但是为了怕幼儿受到伤害而固步自封,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采取应对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这才是积极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路。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活动材料的提供要安全 为了避免幼儿在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上受到伤害,教师要从孩子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保证材料、器械的安全。除了活动的组织者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好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安检员,每天对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械等进行安全晨检、离园检查和活动后的检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检察工作要趋于细化,特别是对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小尖锐异物的排查。比如我在组织我们班小朋友做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前,我都要到场地上观察一番,看看地面有没有石子,钉子之类的危险物品,我也要检查供幼儿活动的材料是不是有破损等。 2、活动的时间、场地安排要科学合理 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和辅助的老师协调,分组进行活动,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场地的划分选择上,应遵循活动量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为幼儿提供面积不等的活动场地。在组织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中,划分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比如跳绳的围成一个圈,拍球的在另外的圈内,玩飞碟的另外辟出一块场地等等,这样做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间的碰撞事故。 3、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所教年级的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协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幼儿的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对于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特别是那些年龄小、能力弱的,除了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还要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适当减轻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可以避免因超负荷运动而产生的意外。如我们在玩平衡木时,活动能力强的,轻易就走过去了,而那些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看到同伴练习平衡时,也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我便会降低难度,并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不求统一要求,但求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和技能是安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同时又好动,这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情况及时提醒幼儿什么动作是危险的,教给幼儿跑、跳、投掷、钻爬等运动的正确姿势。比如我在让幼儿练习跳跃时,就会选择合适的高度,以确定幼儿跳的安全性;玩圈时,我会提醒幼儿圈不能套在其他小朋友的脖子上,以免那个小朋友喘不过气来;玩运动器械时,我都会选择宽敞的地方,在组织幼儿进行小兔跳的活动时,让幼儿知道不能低头向前冲,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周围的活动情况,避免碰撞跌倒。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幼儿分析哪些是危险动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现的原因,让幼儿逐步积累运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的方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5、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是让幼儿有序进行运动的必需条件,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认真讲明游戏的规则,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这一规则。例如:幼儿在练习抛接球时,要告诉他们应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抛出的球打到周围小朋友的身上,而且方法要正确,不能使用摔、砸等方法,以免弄伤同伴。在跑步时不能开小差,告诉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应该保持好距离,原地跑动而不应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碰撞跌倒,如果跌倒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头部。教师在讲解体育活动的方法与规则、动作要领时,注意要避免因讲得过多或过于繁琐而使幼儿对动作要领不能较好掌握,对活动规则与过程理解不够。示范时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不能模仿幼儿的错误动作,避免幼儿因好奇而模仿错误动作。对于违反规则者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幼儿萌生严格的规则意识,保证活动的安全系数。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虽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如果教师重视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抓好常规教育,和家长及时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是旨在首位的,安全活动是一切体育活动展开的坚实基础。
D.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取决于什么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但是体育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加之现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有余、培养不足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而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很多的老师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给幼儿诸多的限制,使得幼儿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更谈不上活动密度、强度上的问题。体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最终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缘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活动场地和投放材料上的隐患。供幼儿活动的水泥地面太硬,游戏材料有锋利的边角,或是因为天气的缘故使得活动场地存在有隐患,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钉子、石头、小树杈等都可能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另外,大型玩具、活动器械等年久失修、破损,也可以成为不安全的因素。 2、活动人数和活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幼儿,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另外,活动时间的同一性,如几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场地面积的不足,也使得幼儿之间容易产生拥挤现象。 二、幼儿自身原因 1、幼儿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活动内容,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承受程度不同,身体状况的差异,也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是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有些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由于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性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幼儿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差。每项活动中都有一个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活动规则,同时也是避免出现事故的一个限制,幼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忽略这些规则而出现人身的伤害。幼儿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不怕危险”和“勇于猎奇”的特性,但是他们明辨是非不准确,遵守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危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防范意识淡薄。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时,必须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但是为了怕幼儿受到伤害而固步自封,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采取应对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这才是积极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路。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活动材料的提供要安全
为了避免幼儿在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上受到伤害,教师要从孩子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保证材料、器械的安全。除了活动的组织者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好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安检员,每天对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械等进行安全晨检、离园检查和活动后的检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检察工作要趋于细化,特别是对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小尖锐异物的排查。比如我在组织我们班小朋友做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前,我都要到场地上观察一番,看看地面有没有石子,钉子之类的危险物品,我也要检查供幼儿活动的材料是不是有破损等。 2、活动的时间、场地安排要科学合理
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和辅助的老师协调,分组进行活动,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场地的划分选择上,应遵循活动量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为幼儿提供面积不等的活动场地。在组织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中,划分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比如跳绳的围成一个圈,拍球的在另外的圈内,玩飞碟的另外辟出一块场地等等,这样做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间的碰撞事故。 3、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所教年级的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协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幼儿的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对于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特别是那些年龄小、能力弱的,除了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还要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适当减轻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可以避免因超负荷运动而产生的意外。如我们在玩平衡木时,活动能力强的,轻易就走过去了,而那些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看到同伴练习平衡时,也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我便会降低难度,并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不求统一要求,但求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和技能是安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同时又好动,这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情况及时提醒幼儿什么动作是危险的,教给幼儿跑、跳、投掷、钻爬等运动的正确姿势。比如我在让幼儿练习跳跃时,就会选择合适的高度,以确定幼儿跳的安全性;玩圈时,我会提醒幼儿圈不能套在其他小朋友的脖子上,以免那个小朋友喘不过气来;玩运动器械时,我都会选择宽敞的地方,在组织幼儿进行小兔跳的活动时,让幼儿知道不能低头向前冲,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周围的活动情况,避免碰撞跌倒。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幼儿分析哪些是危险动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现的原因,让幼儿逐步积累运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的方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5、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是让幼儿有序进行运动的必需条件,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认真讲明游戏的规则,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这一规则。例如:幼儿在练习抛接球时,要告诉他们应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抛出的球打到周围小朋友的身上,而且方法要正确,不能使用摔、砸等方法,以免弄伤同伴。在跑步时不能开小差,告诉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应该保持好距离,原地跑动而不应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碰撞跌倒,如果跌倒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头部。教师在讲解体育活动的方法与规则、动作要领时,注意要避免因讲得过多或过于繁琐而使幼儿对动作要领不能较好掌握,对活动规则与过程理解不够。示范时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不能模仿幼儿的错误动作,避免幼儿因好奇而模仿错误动作。对于违反规则者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幼儿萌生严格的规则意识,保证活动的安全系数。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虽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如果教师重视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抓好常规教育,和家长及时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是旨在首位的,安全活动是一切体育活动展开的坚实基础。
E.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孩子们没有理解清楚游戏的规则,进行体育活动时越来越乱 2,有的孩子不想遵守规则,容易乱跑 3,孩子不感兴趣的话很容易不配合 4.孩子如果活动幅度过大,有安全问题,
F.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存在哪些不足
一是单调;二是陈旧;三是参与性不强;四是趣味性差。
G.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为那几个方面
不就是蹦蹦跳跳的啊 还能干吗
H. 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但是体育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加之现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有余、培养不足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而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很多的老师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给幼儿诸多的限制,使得幼儿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更谈不上活动密度、强度上的问题。体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最终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缘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活动场地和投放材料上的隐患。供幼儿活动的水泥地面太硬,游戏材料有锋利的边角,或是因为天气的缘故使得活动场地存在有隐患,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钉子、石头、小树杈等都可能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另外,大型玩具、活动器械等年久失修、破损,也可以成为不安全的因素。 2、活动人数和活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幼儿,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另外,活动时间的同一性,如几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场地面积的不足,也使得幼儿之间容易产生拥挤现象。 二、幼儿自身原因 1、幼儿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活动内容,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承受程度不同,身体状况的差异,也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是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有些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由于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性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幼儿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差。每项活动中都有一个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活动规则,同时也是避免出现事故的一个限制,幼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忽略这些规则而出现人身的伤害。幼儿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不怕危险”和“勇于猎奇”的特性,但是他们明辨是非不准确,遵守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危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防范意识淡薄。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时,必须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但是为了怕幼儿受到伤害而固步自封,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采取应对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这才是积极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路。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活动材料的提供要安全 为了避免幼儿在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上受到伤害,教师要从孩子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保证材料、器械的安全。除了活动的组织者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好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安检员,每天对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械等进行安全晨检、离园检查和活动后的检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检察工作要趋于细化,特别是对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小尖锐异物的排查。比如我在组织我们班小朋友做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前,我都要到场地上观察一番,看看地面有没有石子,钉子之类的危险物品,我也要检查供幼儿活动的材料是不是有破损等。 2、活动的时间、场地安排要科学合理 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和辅助的老师协调,分组进行活动,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场地的划分选择上,应遵循活动量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为幼儿提供面积不等的活动场地。在组织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中,划分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比如跳绳的围成一个圈,拍球的在另外的圈内,玩飞碟的另外辟出一块场地等等,这样做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间的碰撞事故。 3、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所教年级的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协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幼儿的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对于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特别是那些年龄小、能力弱的,除了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还要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适当减轻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可以避免因超负荷运动而产生的意外。如我们在玩平衡木时,活动能力强的,轻易就走过去了,而那些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看到同伴练习平衡时,也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我便会降低难度,并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不求统一要求,但求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和技能是安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同时又好动,这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情况及时提醒幼儿什么动作是危险的,教给幼儿跑、跳、投掷、钻爬等运动的正确姿势。比如我在让幼儿练习跳跃时,就会选择合适的高度,以确定幼儿跳的安全性;玩圈时,我会提醒幼儿圈不能套在其他小朋友的脖子上,以免那个小朋友喘不过气来;玩运动器械时,我都会选择宽敞的地方,在组织幼儿进行小兔跳的活动时,让幼儿知道不能低头向前冲,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周围的活动情况,避免碰撞跌倒。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幼儿分析哪些是危险动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现的原因,让幼儿逐步积累运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的方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5、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是让幼儿有序进行运动的必需条件,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认真讲明游戏的规则,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这一规则。例如:幼儿在练习抛接球时,要告诉他们应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抛出的球打到周围小朋友的身上,而且方法要正确,不能使用摔、砸等方法,以免弄伤同伴。在跑步时不能开小差,告诉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应该保持好距离,原地跑动而不应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碰撞跌倒,如果跌倒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头部。教师在讲解体育活动的方法与规则、动作要领时,注意要避免因讲得过多或过于繁琐而使幼儿对动作要领不能较好掌握,对活动规则与过程理解不够。示范时要求动作正确规范,
I.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
存在幼儿园对户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活动器械严重不足和教师缺乏活动指导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