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进(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在学生完成一个漂亮动作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如果完成的不是很好,老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等等。
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手段太但单调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一定要多样,如在篮球教学时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并且游戏要多样等等
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改进场地器材在学生保障学生安全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情况下,要改进场地器 材,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现实情况,如可以把篮球架降低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信心等等。总之从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ol>
B. 如何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 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 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
● 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 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
2.情意表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意表现。如能否战胜困难,坚持参与锻炼等内容。
3.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对于评价的手段,既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的评价。例如出勤次数就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内容,而教科书中提供的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要素表就可以作为定性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特别是采用自我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评价表来激励学生进步,例如,教科书中提供的自我评价表,在一个单元学习初始可以用作给学生提出自觉学习的要求,而到了单元学习中又可以用于进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不断努力进步,如果是在学期末,还可被用作终结性的评价。而教科书中的探究园地则可以作为每位同学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个资料,作为档案袋评价的一个材料。
4.鼓励有个性地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停留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地选择锻炼的手段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制订适合自己健康情况的锻炼计划,甚至可以将所学的锻炼方法进行适当变化或改造,增加趣味性和锻炼的实效。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有所创新,坚持锻炼。
5.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水平六的发展性目标为:在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带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虽然教科书中没有对这些方面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带领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并对这样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C. 如何调动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隆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体育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怎样适时适度的指导,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思考、把握的问题。如何让幼儿不仅仅爱上户外自由活动,也爱上户外集中活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户外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该要有激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看到过有的教师上户外体育活动,自己没有一点精神,却还埋怨孩子们“你们怎么一点都没有精神,要集中注意力,看老师这里。”看老师这里看什么,看老师软绵绵的样子吗?这样的组织者组织的户外体育活动即使活动本身再有趣,孩子们也无法积极地参与进来。户外体育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打起精神。一到操场就要活力无限,孩子们的情绪才能被带动起来。教师说的每一句话要果断,有力,特别是发出的各种指令,都应该是特别有效的口令,让孩子们一听到就能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你要给孩子们正确的示范引导,就必须要求参与到活动中。有的老师指导幼儿动作时只是靠语言传递,幼儿没有接受到动作的一个形象,就无法理解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很必要。在户外活动中,老师要集中注意力,充满激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是活动成功的一大关键要素。其次,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多鼓励支持幼儿,让幼儿有激情。看到过一段日本幼儿园开运动会的场景:教师全部都跪在离终点两三米的地方,张开双臂等待孩子,每个孩子冲过终点后,都会奔向老师的怀抱,无论这个孩子表现怎样,他们都会在老师的怀抱里得到最大的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很多幼儿园运动会的场景:老师站在起点不断地催孩子快点快点,另外一个老师站在终点线外也大声吼着“快点别的小朋友都快超过你了。”很明显,两种不同的鼓励方式,前面一种,孩子们觉得很快乐,很乐意参与。而后面一种,孩子们会觉得有压力,想着是不是等下被别人超过了老师会生气呢?要是你,你还会喜欢参加这样的比赛吗?所以,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正确的表扬和鼓励会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心。特别是有些胆小的幼儿,一定要给他时间去适应,给他跨出的每一步给予大大的鼓励,让孩子们觉得户外体育活动是很快乐的事情,孩子们都喜欢听老师的鼓励表扬,自然也会爱上户外。第三,要精心选择户外活动,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有的老师对于户外活动并没有精心地准备,总是拿到一个游戏就叫孩子们来参加。趣味性问题,没有去深入感受一下,老师们可以想想,要是让你来参加这个活动,你有兴趣吗?你乐意参加吗?还有的老师是准备了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游戏,但是每次都重复同样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也会降低。老狼老狼几点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个游戏,我看到过有的老师每次一出来必玩这个游戏,几次过去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淡了。其实就算是重复这个游戏也可以,我们可以每次都增加一些更多的趣味性在里面,比如,在孩子们熟悉以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障碍在游戏的过程中,这些障碍自然地就锻炼了孩子的某些体能,游戏也每次都有新意,幼儿也乐意参与。在户外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再结合孩子的发展,设计出一些好玩的户外游戏,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也充满激情。第四,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时间。在大班额的现实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中等待的情况很难避免,但是我们老师要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如多分组游戏和集体游戏。教师多准备一些,尽量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在分组游戏的过程中,可让幼儿连续游戏,如:在第一个幼儿开始以后某一个点,第二个孩子就可以继续。在多个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一次将多个游戏的场地投放出来,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这个时候幼儿对游戏规则也已经熟悉。教师可以在操场循环观察幼儿。这样又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又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请能力稍强的幼儿帮助老师。如在走平衡中,可请幼儿帮助老师保护幼儿过平衡物体。这时教师就可以有多的时间去关注全体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才能更加有参与的兴趣,这方面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尝试。
D.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情绪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绪在教学中产生并伴随着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影响着体育教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就能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的情感是在活动中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情绪调动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消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弱。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以端正的教态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的教态对学生可以产生一种直观的、经常的、细致而有形的影响,它是身教的一个方面,当体育教师以端正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振奋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要精力充沛地完成每堂体育课教学的任务。学生也会在教师饱满精神的带动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对每节体育课的内容都留下鲜明的印象。
二、以优美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某一技术动作,教师都要先做正确的师范动作,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学生获得感知的第一层次,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准确优美的动作,再加上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情绪感染,就会引起学生活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使之对动作产生兴趣,而兴趣又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得只是的动力。
三、教师应善于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情绪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情绪因素是任何其它课程所不能相比的,其本身就含有情、理、趣等因素,能否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能否挖掘那些潜在的情绪因素,并进行再创造,开发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功能,以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兴趣。兴趣是获得只是,开拓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巨大动力,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而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时,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的意识,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由于体育课层次多、项目繁,从体育课的教学法来讲,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比赛、测试等等,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所教内容的本身,而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手段。如冬季长跑,这是比较枯燥的项目,学生一般不喜欢这个项目,但如果教师能够向学生说明长跑对人体的好处,并告诉学生“耐力差”是适应现代工作、学习的最大弱点,同时,指出长跑也是对人的意识品质的锻炼和考验,在教学上采用变速、爬坡、越野跑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越是复杂的动作,就越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来完成教学任务,外在的因素不如内在的动机更能促进人对运动目标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当然,兴趣应服从于教学任务,我们反对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迁就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借口没兴趣,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以“点”带“面”,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争取好胜是青年学生的一种心理特点,活泼型的学生总想通过各种机会来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鼓励他们去表现和“尝试”,并以他们的“点”带动全班的“面”。同时,教师既要对学生认真教育,严格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作风和组织纪律性,又要教态和蔼可亲,作风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积极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形成稳定的学习情绪,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体育运动兴趣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组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为此,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传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对体育的情趣,更好地完成真个体育教学任务,以致对学生终身的健身运动产生巨大影响。
E. 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多鼓励,多宣传。
2、多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3、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上什么项目的体育课。
4、多举办体育赛事,大众性质娱乐性质的都可以,提高参与率。
5、正式比赛可以多加综评分以示鼓励。
6、可以尝试开一些新的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F. 如何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锻炼不怕寒冷、克服困难的
家长、学校、社会的引导,形成氛围,有了这样的成长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人才。
G. 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能力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 什么是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四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
二、 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一学,学一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H. 如何激发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体育活动开始常常兴趣很浓但又很快失去,保持的时间比较短,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维持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多种器材,培养兴趣 幼儿《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幼儿最感兴趣的便是可以操作摆弄的玩具,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并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进一步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材料,在充分挖掘器材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玩法的创新,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各种器材本身的不同功能。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色彩斑斓的小布条,大小不一的纸盒与报纸,形态各异的饮料瓶,弹性十足的车胎等。利用生活材料资源,挖掘其教育和锻炼的功能,还要充分利用家乡资源或社区资源开发新的体育活动器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体育器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如,我园就利用家乡茂密的竹林,最大限度的挖掘制作出形式多样的竹制体育器材。如:竹环,竹墩,竹制弓箭,竹制跨栏、竹制呜风、竹制高跷、竹拉力器、竹筛、竹筒、小竹马等。这些物品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孩子的兴趣与培养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活动场上从他们的神情中能看出在体育活动中作用于器材的喜悦。 二、借助游戏,激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对增强幼儿体力,发展智力,培养优良品质,对美的感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游戏中巧设情景。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我们常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技巧,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体育活动“小兔采蘑菇”中,在草地上摆放些“蘑菇”,配上可爱的头饰,随轻快的音乐声蹦跳着,犹如一群可爱的兔子在美丽的森林中玩耍,活动开始的氛围便把幼儿给吸引了,因而有游戏下去的兴趣,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采花、采蘑菇,并让幼儿开动脑筋,突破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自然的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在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很大。 幼儿喜欢神秘与幻想,童话中的神奇和魔力常令孩子们痴痴向往,他们总喜欢在故事寻找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正义。孩子们常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中的一份子,如果将童话般的想象、神奇的法宝和动人的童话故事请到幼儿体育活动当中,就能借它的魔力激活体育教学,激活课堂。例如,我借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在中班开展了一节体育活动《勇敢的小矮人》,活动中通过利用声音素材,让“小矮人”立即投入到自己在刮风,打雷下雨时慌忙赶回家时的情境反射,孩子愉快的在有趣情景中反复练习了走(蹲走)、跑、钻的动作技能。活动高潮也延续了善良的小矮人最后团结一致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过草地——钻进魔洞(采灵草)——迅速跑回家”,搭救白雪公主的情形。整个活动将技能练习贯穿情景中,让孩子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其次,游戏中要巧用音乐。音乐有一种调节人情感的神秘力量,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把音乐恰当的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幼儿随着音乐时而兴奋时而放松。例如:大班体育活动《寻宝历险记》中,活动开始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激发幼儿“动”的愿望。接着在草地上发现了“神秘盒子”,里面有一张妖魔的“藏宝图”。当幼儿骑着小竹马,来到妖魔的“宝藏地”时,就可以播放“声音低沉,节奏较强”的音乐来渲染妖魔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让幼儿玩得更加刺激,更加尽兴,如同身临其境般。结束时,孩子们抬着宝贝,牵着小竹马,在一曲舒缓的音乐中让幼儿身心平静,得到充分的松弛、放松。 三、倡导竞争,提高兴趣 竞赛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在竞赛中幼儿常常喜欢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他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发展,还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也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如果组织不当,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注重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念,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安全、并具有一定难度的竞赛性活动,让幼儿享受竞赛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如:中班体育活动《运球》中,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球比赛,球既要在直线内侧运,还要绕障碍运,这可能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异常浓厚,少了以往因掉球而“偷懒”的现象。比赛中,首先我尽量把身体基础、运动能力差距不大的幼儿安排在一起比赛,以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其次,强调规则,要求幼儿要自觉遵守。孩子们情绪高昂,场面激烈。为了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感,我给每一组孩子都颁发了奖品,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幼儿充分享受到了竞赛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爱集体、爱同伴、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四、体验成功,发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幼儿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信心。所以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不同层次和个别差异,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如:跨越障碍物时,可摆放大小高低不同的障碍物,让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这样在活动中,减少了幼儿排队等候的现象,提高了体育活动的密度;又如:跳小沟时,摆放宽窄不一的小沟,让幼儿自由选择,老师不加干涉,幼儿可以从容易的开始,在自己认为有把握时逐渐加大难度。在游戏中,我观察到一些能力弱比较胆小的幼儿,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和老师的鼓励终于战胜了自己,体验到了成功。产生了“我能行”的想法。 五、正确评价,延伸兴趣 爱表现自己是孩子最大的特点。在体育课上,在教了孩子一个动作之后,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要求表演,这时就需要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我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所以我会先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我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我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我还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我觉得这样既可以增强我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许多孩子在得到表扬后做的更卖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孩子时要尽量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有心的诱导,利用多元因素充分激发和维持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幼儿便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变兴趣为乐趣,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成功,品尝快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2]裴岚.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 科学咨询,2009年第06期
I.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知问题,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结合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和练习情境,创设宽松、民主的练习氛围,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从人的角度全面审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参与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凝聚力:“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从而使学生亲其师更信其道。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采用富有启发的提问,会有效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提问不但要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的提问,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位教师在学习前滚翻的教学中,拿了几张硬白纸作为道具,结合有趣的提问,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学们,把这几张硬纸放在地上它会滚动吗?怎样才能让它滚动起来呢?“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不能滚动;能滚动,但要把纸揉成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来演示,学生把纸揉成团,纸团还是很能难滚动起来,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要用力推动它才能滚动,但加上一定的助力后,纸团是滚动起来了,却很难保证滚动的方向。怎样才能保证它滚动的方向呢?学生一时很难有准确的答案。教师就把硬白纸卷成圆桶状,轻轻一推,圆纸桶就滚动起来了,而且方向控制得很好。两个都是圆形的东西,为什么滚动的效果差别如此之大?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把本课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圆”和“均匀用力”上过渡,从而顺理成章把动作要领“低头团自身把地蹬,球形滚动易完成”总结出来,为顺利完成都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以致用,激发动机
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活学活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片面认识。
3、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志趣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要逞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度”和“趣”,对学生来说应是他们力所能及而且又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必须是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过难或过于容易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偿趣和信心;过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乏兴趣;过于难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印象,使学生望而却卡。只有把问题设置的难易适度、高耗电量可攀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