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开展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
1、进一步加大人道主义思想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平等·参与·共享”这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动员各级各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统筹做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中的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
2、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重点推出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的典型报道,激发广大残疾人勇敢迎接命运挑战的信心、决心,倡导志愿助残理念,褒扬公益助残行为,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3、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残疾人节日的主题宣传文化活动,动员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
4、充分发挥已有的残疾人服务、活动场所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展示、组织实地采访等方式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生动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展示广大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扩展阅读
残疾人通过导引、推拿、按摩,达到恢复生理机能、康复健身的做法,早在成书于秦、汉之间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中国古代名医运用吐纳、五禽戏、八段锦、各种娱乐活动治疗瘫痪、肢残带来的肌肉萎缩等疾病,都有恢复患者身心功能的事例。
如果论及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起源与治疗,中国应是开宗始祖,只是因为社会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残疾人这种健身活动没有开展起来。
清末民国时期,残疾人体育与教育有了一些小规模的发展。1874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全名为“启瞽明目书院”;1887年在山东蓬莱县建立了“启学校”,是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
这些为数不多的聋哑盲人学校的儿童也开展一些踢毽、打拳等体育娱乐活动,但仍属于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萌芽时期。而真正形成残疾人体育运动,并进一步扩大开展起来,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Ⅱ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有什么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这对残疾人来说尤其重要,运动是康复的理论基础,也是康复医疗的一个指导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打仗出现了许多伤残士兵,当时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治疗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伤残人的康复。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人称它“第三医学”,也就是指体育康复。
但是过去有一种狭义的理解,认为体育与残疾人无缘,体育运动对残疾人会带来危险;对残疾人的躯体有害而无益,”残疾人的生活主要是躺在病床上“静养”,要限制病人活动。结果,造成残疾人的精力日益衰退,病情愈来愈重。这是因为残疾人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往往由于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了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也大大减少,从而使得他们的运动器官及其紧密相联的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也相应下降。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也反映在内脏机能上。由于机能和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他们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下,残疾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均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
但那些经常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可以有效地改进各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能力。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残疾部位也不能说完全定型,仍潜伏着转化的可能性,“用进废退”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避免残疾部分的肌肉萎缩和神经坏死,而且使机体获得改善与发展,即使难以恢复的肢体功能,由于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各系统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由于其它部位功能增强了,也能得到部分代偿。
在生活中不难看到:一个残疾人从轮椅车上摔下来,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爬上轮椅。但我们看到参加轮椅篮球赛的运动员,在双方激烈的争夺时,轮椅翻倒了,运动员被摔出好几米远,但运动员硬是依靠自己有力的双臂,支持着身体爬上轮椅继续比赛。
体育运动对于盲童更具有特殊的保健意义。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盲童的机体灵活性,皮肤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自然力、并能启发盲童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养人体的正确姿势,从而使盲童各器官系统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以弥补视觉缺陷。
众所周知:一般正常的儿童在体育活动中都是用视觉器官来认识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械和不同的动作,而失去视觉的盲童,只能通过其它感觉的代偿作用来弥补视觉的缺陷。
因此,听觉是盲童直接受客观信息的主要通道,而盲童参加体育运动中的听觉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对客观的听觉能力。在运动中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训练辨别场地大小,辨别与测定自身站立点与发音点用方向与距离远近,鸣哨可以引导盲童进行跑步练习。发音,呜哨能培养盲童的节奏感,强化某些动作以提高听觉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学会在残疾条件下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使盲童在生活上逐渐自理和独立生活,为今后积极回归社会,参加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另外,由于残疾人在肢体上或功能上的缺陷及社会上个别人对残疾人的误解甚至歧视,造成残疾人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某种程度的隔阂。残疾人一般容易产生忧郁感、自卑感,总感到不如健全人,往往自惭形秽,被人瞧不起,办起事来缺乏信心,畏畏缩缩,或浅尝辄止,对一些本来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也不敢去做。这样不仅堆没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而且造成主观上回避正常的社会生活,不愿参与一些正常的社会活动,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小圈子里、脱离外界接触,避开人多的地方,公共场合不愿露面,甚至见到亲朋好友也尽量回避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忧郁与自卑心理,倘若长此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心理变态,严重的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一位心理学专家曾说:“残疾人的心理状态最复杂”。
因此,残疾人更应该走出家庭,走出病房,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接触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残疾人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养成时间观念,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这样有利于消除忧郁感和自卑感,能够治愈精神创伤。因此这是一项利用药物治疗也难以达到的良好的康复手段。
另外,残疾人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或比赛,不仅仅是在比赛运动技术,也是在进行勇气和意志的较量。他们在绿茵场上你追我赶,奋勇拼搏中时表现出的那种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身体和精神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向社会显示残疾人和健全人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样可以为社会的繁荣为祖国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总之,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改善与增强残缺肢体的功能,而且能扩大生活领域,增添生活乐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治愈心灵创伤,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也成为国际体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Ⅲ 接下来,开展哪些工作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
学习掌握残疾人事业基本知识,协助村(社区)残协和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残疾人工作。
随时走家串户了解掌握、收集残疾人的基础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认真建档立卡,规范科学管理,同时上报村(社区)残协和乡镇残联;及时向残疾人传达党和及上级残联的政策精神。
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残疾人需求,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听取他们在生产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同时积极联系协调村(社区)残协、乡镇残联设法解决,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宣传残疾预防、康复医疗基本知识,协助开展残疾康复训练,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信息等。
帮助有困难的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等。
及时上报符合以下条件的残疾人信息,并协调落实:纳入低保和社会救助范畴、落实新农合补助和新型养老保险补助、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落实康复扶贫贷款和小额信贷等。
宣传党和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宣传残疾人的自强典型和社会扶残助残先进事迹,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调解残疾人的矛盾,做好残疾人的稳定工作,将残疾人的相关问题解决在基层。
协助推动当地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志愿者助残活动,做好残疾人证核发等工作。
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残疾人树立榜样。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Ⅳ 残疾人精准康复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复
生命在于运动制,这对残疾人来说尤其重要,运动是康复的理论基础,也是康复医疗的一个指导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打仗出现了许多伤残士兵,当时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治疗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伤残人的康复。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人称它“第三医学”,也就是指体育康复。
意义:
残疾人往往不仅仅是躯体伤残,而且同时伴有心理的紊乱,即心理上的残疾,因此,要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对残疾人进行诊断、治疗和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义。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属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程度;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躯体以及心理机能的创伤;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之向着“成为社会的积极的一员”的目标前进。
要做好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应该采取下列各项措施
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
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事业。
继续抓好残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医疗、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Ⅳ 河西残联在2019年助残日期间为残疾人办什么事
河西区2019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包括:
1.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2.加大精准康复服务力度
3.为残疾人发放实物救助
4.提高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补贴标准
5.提高残疾人教育助学补贴标准
6.减轻残疾人生活负担
7.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更加优质和人性化的无障碍服务
8.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
9.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10.推动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工作
拓展资料:
今年河西区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计划中,康复以及精准康复占据了主要内容。河西区将为有需求且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医疗手术、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适配的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同时为1000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免费适配小型辅助器具、提供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继续为低保、低收入精神残疾人实施每人每年1500元医药救助、为重度精神残疾人实施每人每年1000元医药救助。
在生活救助方面,今年河西区将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及“两节”期间,为全区8000户困难残疾人发放160万元的实物救助。同时提高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补贴和残疾人教育助学补贴标准,为有需求且具备改造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个性化”无障碍改造。加大对残疾人文化体育、法律援助方面的帮扶力度。多措并举帮扶和改善残疾人生活,为高水平建设品质城区、首善之区平添后劲。
Ⅵ 如何组织开展残疾人健身体育活动
2013年7月5日 - 残疾人健身周"活动的通知 的通知》(黔残联发〔2013〕57号)要求,为认真组织开展我市... 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型化、丰富多样、贴近残疾人...
Ⅶ 如何开展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组织好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是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情趣版和情操、促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
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社区组织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观光游览、纳凉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等,要积极动员、鼓励残疾人参加。
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可以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读书、编织、网络、家政、书画等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三是社区举办的摄影展览、棋类比赛、演唱会等小型活动,要吸纳残疾人参与,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机会。
四是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协调社区各类公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优惠服务,同时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辟适合的活动场地,配置适合他们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等,有利于残疾人参加活动。
;你好,可以追问我,望采纳。
Ⅷ 如何开展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社区组织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观光游览、纳凉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等,要积极动员、鼓励残疾人参加。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可以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读书、编织、网络、家政、书画等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三是社区举办的摄影展览、棋类比赛、演唱会等小型活动,要吸纳残疾人参与,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机会。四是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协调社区各类公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优惠服务,同时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辟适合的活动场地,配置适合他们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等,有利于残疾人参加活动。
Ⅸ 如何推动残疾人融入基层社区活动
组织好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是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情内趣和情操、促进残疾容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
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社区组织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观光游览、纳凉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等,要积极动员、鼓励残疾人参加。
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可以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读书、编织、网络、家政、书画等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三是社区举办的摄影展览、棋类比赛、演唱会等小型活动,要吸纳残疾人参与,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机会。
四是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协调社区各类公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优惠服务,同时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辟适合的活动场地,配置适合他们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等,有利于残疾人参加活动。
Ⅹ 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强调结合本地实际,这与本地实际有什么关系。残疾人要怎样从事体育运动是和个人肢体残缺程度相关的,难道就因为你是一个山地城市,就让所有残疾人(包括肢残、智残)都去从事登山锻炼吗?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哪个地区、本地实际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要符合残疾人自身的身体特点,开展与之适应的运动。如果说非要与本地实际扯上关系的话,就只能谈这个地区的经济。如果是经济比较好的地区,那么当然可以以俱乐部、运动协会之类的形式大力开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包括训练、比赛、交流。如果是经济薄弱地区,我想残疾人体育事业看站起来困难较大,首先硬件条件就不具备,那么何谈开展呢。不过,支持残疾人自娱自乐,锻炼身心的活动还是可以搞的。比如定期搞一搞社区、广场残疾人体育活动,政府花不了几个钱,同时这些残疾人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