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体育活动进村寨

体育活动进村寨

发布时间:2021-02-16 15:35:28

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部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部有:

1953年10月 8日在天津召开了盛大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来自全国各民族的397名优秀选手,进行了483项次表演。32年来,体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整理,继承和发展了那些对增进身心健康有价值的项目。

一、赛马

蒙古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喜爱赛马。蒙古族每年都举行 1次盛大的赛马会。民间的“敖包”和庙会上,赛马是重要内容之一。

赛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礼俗的内容。结婚这天,男家亲族骑马迎接,女家亲族骑马相送,途中互相竞赛,夺帽为戏。“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赛马习俗。未婚男女身着艳服,骑着骏马来到草原,在规定的里程内互相追逐。

去程时小伙子追姑娘,回程时则由姑娘追小伙子,如姑娘追到小伙子,她有权鞭打他,假如姑娘对小伙子有情意,只把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二、摔跤

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

直到双方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出两名摔跤手表演 1场,方可结束。这种比赛不用裁判员,1对摔跤手只摔1次,不管那方都不能全胜,以表示亲密友好。彝族人民每逢火把节,都要举行摔跤比赛,两人交锋,败者自动退场,胜者直到没有人与他较量,方能称为“大力士”,并获奖品。

三、射箭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颇族、拉祜族、苦聪人、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传统。

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轮流举行射箭比赛,用一条牛腿当奖品,挂在距离50米左右的大树下,各村选出一名好射手,谁射中牛腿,就把牛腿拿到自己村,大家共同分享。优秀选手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姑娘们的爱慕。

景颇族射箭是由姑娘把靶子高挂在树上,小伙子争先恐后地用箭射,靶子是一个布包,里边藏着象征吉祥和爱情的礼物。弩弓是狩猎工具,也是自卫的武器,弩都是自己制作的。

九、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傣族人民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常常在劳动之余,举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赛。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时,喜爱比赛跳水牛。白族人民在传统的大理三月节时,还举行跳花盆比赛。

十、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花炮用铁筒制成,里面装火药和一个铁环,环上缠有彩色的线绳。比赛场是直径超过 100米的圆形场地。花炮放在场地中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分成甲、乙组,站在场地的边缘,每组人数相等,一般10~30人。

比赛时,一个勇敢的青年在音乐伴奏下点燃花炮。随着一声巨响,彩色铁环被抛向空中。当飞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慢慢下落。

这时,伫立在赛场边缘的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向铁环的落处跑去,在各自的同组组员掩护下抢夺铁环,并突破对方的堵截,以冲刺的速度把铁环送到大会主席台上。达到目的的组为胜。

Ⅱ 进入网约时代我们网约车进村寨违法吗

网约车进村寨是不违法的,这是地方保护主义,是不应当限制网约车进村寨的。

Ⅲ 进去村寨考察要准备什么

适应环境

Ⅳ 羌族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扭棍子

取一根来长约一米的木棍自,两人各握一端,各自朝相反方向扭动,以能将木棍扭转一周者为胜。比赛过程中,木棍不能接触身体,否则就算犯规.这是羌族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羌族摔跤

羌族摔跤可分两种形式。一种为双方互相交叉抱住对方的腰带,用力把对方摔倒,这种摔法不得用脚踢、脚绊,以连续三次将对手摔倒者为胜。另一种形式为“抱花肩”,即双方互相抱住肩膀,以用脚将对方绊倒者为胜。

溜索

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

系在两岸的石柱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Ⅳ 苗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1.苗族武术。苗族为了健身,民间有世代相传的武术。湖南湘西的武术,有徒手和内器械两大类:徒容手可分为粘功、策手、点穴、花拳和礼示。“策手”中的一拳两防、一攻五变等是苗族武术的精华;“点穴”又称神打,即穴道致伤的技击法,是苗族武术的绝招;“花拳”是苗族武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以“小四门”、“大四门”最为普遍;“礼示”是表演时对观众表示的礼节,分开堂礼、收堂礼、启手礼和毕手礼四个方面。器械有棍、锏、棒棒烟杆、钩刀、边枷棒、木椅、竹条、铛、流星锤、刀、剑、斧、矛、钩、戈、戟、鞭等。此外棍术,有单头棍、双头棍、花棍等等。黔东南、黔南地区的一些苗族村寨也习有各具特色的武术;黔中、黔北、黔西北和云南苗族的射弩,也很有特色。

Ⅵ 东乡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持5 厘米的木棒击打,因此又称“打咕咕杜”。比赛时,按参加的人数分攻方和守内方。场地多在打麦场容或靠墙、靠山崖的平坦地方。其规则是:守方在划定的方框内将球击出,攻方则从得球之地,无论远近,尽力将球击入方框

Ⅶ 论述苗族有哪些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苗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苗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苗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苗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体育项目
赛 马

赛马,是广西和云南部分苗族聚居区民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是马上竞技项目的一种形式。 苗族的赛马活动,由于流行地区不同,举行的方式和赛马的形式又有所不同。
在广西融水元宝山地区的苗族民间,赛马多在每年六月六日“新禾节”时举行。届时,各村寨的苗族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进行赛马。他们的赛马,先放马飞奔,骑手在规定地点等候。当马飞奔而来时,骑手们即纵身跃上马背。按照预定的路线,穿树林、跨山岗,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终点奔驰,以到达目的地的先后次序决定名次。
而在云南滇西大理、永平一代的苗族赛马,时间一般在春节的初一到初三。同时,在滇南一带苗族的“踩花山”时也有赛马风俗。云南大理、永平的赛马方式有三类,一是驭者在纵马奔驰中急停,而不能坠马,以此定胜负;二是驭者骑于马上夹紧并拉紧缰绳,由另一人猛拍一鞭,马惊纵起而驭者不能坠马;第三则是竞速。
苗族民间的赛马多为不鞍而骑,称“骑滑马”。此外,有的苗族的赛马,如滇东北、滇南的苗族民间,除了比马快捷外,还要看马跑得是否均匀有节奏,马铃响得是否动听和谐,甚至手抬一碗酒时不至于洒出来。只有三者俱佳,滴酒不洒,才能获得优胜。

斗牛会
斗牛会,是云南很多苗家山寨举行的一个盛大节日,在斗牛会上,斗牛就是一项主体性活动形式。
苗族的斗牛会一般在立秋后数日举行。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都有密林的平坦草地上。参赛的牛都是农民自己饲养的公牛,这些牛头头膘肥体壮,力大无比。比赛前,主人先让自己的牛喝一点包谷酒,让牛在比赛中劲头更足。
斗牛开始后,10多头猛牛一齐放出,它们各自寻找对手,互相挑战,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迅速展开。整个相斗过程中,胜利者紧追失败者不放,直到其逃出斗场。继而,胜利者又返回斗场再寻对手。恶战一次比一次激烈,最长的达数小时不分胜负。这种牛与牛斗的形式,不仅比牛的力气,也比牛的斗技。无数轮的角逐后,最后的胜利者犄角上将被戴上几丈长的红绸布做的大红花,成为群牛之雄。牛的主人也将享受很高的荣誉。

跳狮子
跳狮子,是苗族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属于苗族狮子舞活动的一种类型。
苗族的跳狮子活动,多在踩花山时节进行。如云南省屏边县苗族在踩花山时,往往在花场上花杆中央挂一个猪头,两瓶好酒。然后让跳狮子的人们互相比赛,看哪一对狮子跳得好,爬得高,就把猪头和酒奖给哪一对狮子。刚开始,有很多对狮子参加比赛。跳一阵后,就开始爬花杆,一个接一个的爬。花杆又高又细又滑,要爬上去是很困难的。于是,跳狮子的人就一个人又一个人地架起人梯,架到最后将礼品拿下来。礼品拿到之时,整个花场锣鼓喧天,参加踩花山的群众欢呼跳跃。
在苗族民间,跳狮子的人一般武艺较好,又会一些技巧的动作,如架人梯、爬杆等。这些跳狮人的勇敢、机智,使其成为人们羡慕的英雄。

打花棍
打花棍,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乌当两地区苗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是苗族武术中别具一格的传统项目。
苗族的打花棍多在喜庆的节日举行,参与者多为女子。所用花棍为木质,约长1~1.5米,直径4~6厘米。花棍表演一般是两人一组进行对打,每次八人持棍分为四组进行。打花棍的主要棍法有“金鸡独立”、“劈棍镇山”、“无影棍花”、“姐妹相会”、“雪花盖顶”、“彩龙缠腰”以及“鹞子翻身”等。
打花棍比赛中,参与者手持花棍,或单打,或对打,棍来棍往,进退有节,攻守相交,红黄绿等五颜六色涂染的花棍在空中飞舞击打。花棍击花棍,花棍击地面,不时发出有节奏、有章法的碰击声。场面精彩,令人眼花缭乱。一会“金鸡独立”,一会“劈棍镇山”,一会又是“无影棍花”,风格独具,表现力较强。
由于打花棍活动,形式自由,便于开展,因而深得苗家少男少女的喜爱。在苗族山寨,即使在孩童放牛、玩耍时也可见花棍对打的嬉戏。

Ⅷ 白族的体育运动

白族民间传统体育

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跳得高者为优胜。,

打胀鼓:白族打胀鼓活动流传于湖南湘西桑植县白族民间,在湘西向有:“土家摆手舞,苗家打胀鼓的说法,相传这一活动源于白族人从云南大理搬迁来此地后,受到当地土司皇的歧视。土司皇对他们横行霸道,敲榨勒索。一次白族兄弟三人在家里用杵扦打野薅糍粑,土司皇的一伙打手便来榨取。三兄弟不肯给,打手们就大打出手。兄弟三人使出八虎拳,挥动手中杵扦,打得打手们落荒而逃。后来白族人民就以杵扦打粑粑演变而来的打胀鼓来纪念这次反歧视的胜利。打胀鼓多集中在村寨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头扎白汗巾,身穿白边对襟衣,腿上打绑带,脚穿麻草鞋,手拿着中间小两头大,长一米左右的牛皮鼓。活动开始,男女老少边跳边唱。时而将鼓周身转绕,时而用手拍打鼓面。

打胀鼓的打法多样。有单人打,双人打,有对打,集体多人打。表演时以海螺手为头,配有锣鼓唢呐助威。内容有闹春耕、庆丰收等套路;动作有懒龙缠身、雪花盖顶、野火烧天、满天花雨。内容不同,鼓点节奏也各有不同。

赛马:白族赛马的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佛教传入南诏之后,第年三月在点苍册下举行观音庙会,并以此演化为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盛会,开始了集市贸易和牲畜交易,其中赛马是牲畜交易不可缺少的内容。每年 会期,四面八方的白族以及藏族、纳西族等,纷纷前来参加赛马。时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对三月街盛会进行会声会色的描绘“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中,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仍便行场市。”说明了当时三月会的盛况。

在白族民间除三月街必进行赛马活动外,七月在剑川的骡马会、八月的洱源、邓川的渔潭会也都要进行赛马,并深入到各个村寨。即使在每年六月二十六的火把节在洱海东岸的白族青年在赛龙舟结束后,还有一项骑马跑村寨的的仪式活动,以表示巧取豪夺的欢乐。

近一、二十年来当地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指导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当地选手进行赛马活动,使这项活动成为当地民间最为广泛的体育活动。不仅青年参加,少年也参加;不仅男子参加,也有女子参加。1982年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白家姑娘杨家伟就荣幸的获得了1500决赛的冠军。

划龙舟:白族划龙舟活动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农历八月八是白族例行的耍海会。关于耍海会的来历也是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意慢古时洱海里有一巨大的蟒蛇经常伤人伤畜,而且常常用身子堵住洱海的海水出口,使岸边的居民饱受水灾之苦,是一位勇敢的渔民挺身而出,跳进洱海与巨蟒搏抖,最后与巨蟒民归于尽,人们敬重他的为民除害的精神,在他死后尊称他为“洱海龙王”,并把每年八月初八定为耍海会的日子,专门纪念他。划龙舟是耍 海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白族民间龙舟也称为龙船,在船舷上要画有黄龙、青龙或黑龙,船 首、船尾挂着用彩绸扎成的绣球花,船的四周插着各种彩旗,吊着响铃,在划行中会发出各种悦耳的响声。

每条船有十对桨,每只桨由一对青年男女操纵。在船头站一名吹唢呐的,船尾还站有一名敲锣乐手,中间的一人为指挥,只要一声令下同,船少下水面,顿时鼓乐齐鸣,加上划的号子声气氛十分热烈,场面十分壮观。第一个绕过标记,靠到岸边者为冠军,按规定前三名都要受到奖励。

洱海上划船比赛历史悠久,在清代《滇系》中有记载说:“牙月二十三日,西洱海滨有赛 龙舟之会”。数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秋千会:白族民间群众性体育活动,流传于洱源县凤羽坝子的白族村寨。相传是从南地延续下来的习俗。当地群众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安装秋千架子,架子在安装 好之后,还要先做一个稻草人,放在秋千架上试荡几次,如无不妥便可燃放暴竹和奏乐,请村中看见最高的老人为荡秋千开秋,这时才可正式使用。

民间流传有:“荡一回秋千,平安三百六十天”之说。

白族民间音乐、舞蹈

有人说:大理白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生长艺术的沃土。在流传至今的各种民间艺术中,洞经古乐称得上是一块音乐的活化石。确凿的史料证明:大理洞经古乐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和祭祀音乐,兴盛于明清两代,在发展过程中溶入了儒、释、道三教的祭祀音乐,而完善于道家的道场,以演奏《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调,所以被称为“为洞经音乐”。

除洞经音乐之外白族民歌种类很多,拍摄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影《五朵金花》中许多插曲都来自白族民歌,一直唱了几代人。人们就是从那些歌曲里,了解和认识了变个能歌善舞的白族人。

白族民间吉祥物

在白族民间有把人为的“金鸡”作为自己的吉祥物。

白族民间传统节日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绕三灵:又称绕三灵或祈雨会,是大理洱海周围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途径崇圣寺佛都,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等地。每队领头的是两位年长男子,他们共挟一支杨柳,高八尺许,横一彩绸,一葫芦。一手挟枝,一手执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块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

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

山歌会:流传于剑川、石宝地区的歌舞盛会,每年农历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举办时,剑川、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数万人,不约而同地会集到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甚至在肃穆的神像面前,弹唱白族情歌。歌词婉转、优美 、动听,以此纪念传说中两千年前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歌手,同时借此结识新友,甚至寻觅终生伴侣。

Ⅸ 西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项目简介

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久远。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西藏就有射箭的相关岩画。箭既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武器,到后来射箭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体,兼具娱乐性的体育活动。

■藏王与百姓都喜欢

藏语称射箭为“达喷”,相传松赞干布虽身为藏王,但武艺高强,擅长骑马射箭。另据敦煌史料载:吐蕃有七位体育强人,其中就有以射箭准确见长的高手。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所规定的男子必备“九术”中,射箭也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射箭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

远在唐代,藏族人民中就产生过著名的善射者,如嫩杰岑能用箭射断鹞鹰的腰部,具挂东坚能将箭射至3倍目力所及之地。目前所发现的敦煌壁画和其他寺院的壁画中,都有反映藏族男子射箭的作品。

在藏族地区民间,这项运动也十分普及。时至今日,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活动。

西藏工布地区包括现今行政区划的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这里山高水急,林木苍翠。山民们酷爱射箭,无论什么传统节日,都有射箭比赛。比赛时,射手在场中比赛射箭,歌手和观众在场边歌舞助兴,这成为工布地区一道精彩的民俗风景。

工布人的箭很特别,箭头是铁镞,箭尾是鹰翎,做弓的竹子都来自墨脱,具有强劲的韧性。而比赛用的箭多为响箭。射箭比赛时一定要唱歌,歌者都是各村寨出色的歌手,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男右女左,排列在靶场两侧,轮到本村箭手比赛时,他们齐声唱起箭歌,并伴以强劲的工布舞蹈,助威鼓劲,把节日气氛和竞赛情绪推向高潮。

在青海安多藏族地区,每年也会举办包括射远、拉弓、射准等项目的射箭比赛,它不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丰富娱乐生活的项目,而且包容着诸多的传统习俗和早期文化的某些遗存。

■春暖花开好射箭

射箭比赛一般在上半年中进行,因各地的气候不同,有的在春节期间进行,有的在农历二、三月份举行,在一些较寒冷的地区,则在农历四、五月份进行。共同的特征就是射箭比赛大都在春节期间或春耕前后进行,五月份过后,就很少举行了。

射箭比赛活动大多以村为单位。首先,必须选出组织者或总指挥。一般由威信较高、办事能力强的成年男子担任,藏语称为“达宏”,意译为“箭官”,有的达宏由正副两人组成,有的正达宏下有若干副达宏。

达宏既是领队,又是教练。其具体职责主要是:代表本村跟别村联系和决定射箭活动的时间;动员大家积极投身此项活动;负责安排射箭的准备活动,如祭祀神灵等;在射箭比赛中双方发生纠纷时,要出面做调解等。

从前,射箭的弓是传统的牛角弓,由专门的工匠用牛角、木片等原料制作而成,上面绘有各种花纹或图案,弦用牛筋制成。箭由羽毛、箭杆、箭镞组成,所用的羽毛皆是秃鹰、猫头鹰、山鹰等猛禽的翅羽,加工后长约四寸,宽约半寸,用胶水粘在箭首。之所以使用猛禽的羽毛,而不用其它性情较温和鸟类的羽毛,象征着射出去的箭同猛禽一样快猛无比,这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多有提及。箭杆用松木、竹子等原料制成,必须要直。箭镞是用铁打制而成,一般有棱镞,尖状镞等。在箭杆的下方缠有各种色彩的丝线,有的还绘有彩色花纹,漂亮而醒目。箭靶用土培制而成,上方为半圆形或三角形,下方为方形。靶的中心插一根小木棍,名为“甲子”,有的也插在靶的上方,甲子周围贴有瓷片,小镜子等,名为“恰木”。从90年代开始,射箭用的弓箭大部分是国家制造的专用铁弓、铁箭。

■赛马节上的射箭比赛

说到射箭,肯定会想到骑马。在过去往往“骑马射箭”不分家,可见赛马射箭活动在西藏各地的普遍性。而射箭作为竞赛活动固定下来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赛马节,因此江孜赛马节又被说成是射箭节。以前的赛马节仅限于赛马、射箭和骑马射箭三项,现在的赛马节除保留以上活动外,还增加了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质交流,已成为西藏地区每年最盛大的地区性节日。

赛马节和藏历年是综合性的节日,一般要开展很多民间体育竞技运动,但也有不少节日是单项性的节日,比如“达瓦洛色节”。它是藏族男子专门比赛射箭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藏族汉子利用农闲时间举行射箭比赛活动,一般历时2~3天。期间,全村男性聚在一起,一边饮酒、吟唱射箭歌,一边进行射箭比赛,晚上还要跳锅庄舞。

在青海尖扎县举办的达顿节是现代和传统的融合,藏胞的娱乐是那样的没有止境。紧张的射箭比赛告一段落,双方的射手汇集在嘛呢康享受藏家的歌舞。雄性的张扬已经化为欢乐和喜气,在高原的歌声中融进了青年男女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在现代世俗文化强烈冲击和排斥的边缘境地,山村的藏胞依旧固守着那份朴实无华的美丽。这样的夜晚,宴席辞、彩箭祝辞、酒曲民歌、唱和表演热闹而有序,所有的激情通宵达旦,所有的美酒和歌舞不会停止。

■发现“五彩神箭”

射箭是青海安多卓仓藏族地区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这里,射箭活动十分盛行。其中尖扎县是青海省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也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2007年7月,尖扎县被命名为“中国民族民俗射箭之乡”。

射箭在这里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影响的综合性民间竞技娱乐活动,几乎每个男人都会射箭,每个村庄都会参与。在这里,这种从吐蕃赞普统治时期沿袭而来的竞技活动,有以村为单位的集体对抗,也有射手一对一的角逐。比赛坚守着一个勇猛民族习武、出征和单身搏斗的各种古老规则和游戏传统,淳朴的藏族人民以此寄托对往昔征战沙场的回忆,表达对和平和谐、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比赛以命中之箭的高低为准。农闲的村落之间往往组织十几日甚至数十日的对抗赛。最后还举行隆重而热闹的“达顿节”,让歌舞、说唱和美酒伴着赛后无尽的欢乐和激情通宵达旦。

在尖扎的藏族农家,五彩神箭出奇地融入生产、生活和信仰的各种民俗和仪式,甚至神化为地域性的箭崇拜。人们还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把木箭扩展成巨型的五彩神箭,安插在高高的“拉则”上。五彩神箭,是安多农村藏胞的竞技和魂魄,更是这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情结和生活。目前一般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堂镇举行的“五彩射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已经提升为一项国家级的赛事活动。

资讯站

玩转五彩神箭之乡

■交通:“中国民族民俗射箭之乡”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县城在马克唐镇。游客可以先到西宁再转乘汽车。

■节日:尖扎县的“达顿节”在农闲时候举行,射箭比赛主要以村落为团体参加比赛,为期十几日甚至数十日。具体时间可以与当地旅游局联系。达顿节中大家聚会的嘛呢康,指的是诵嘛呢的地方,类似内地村庄中的庵、观、祠堂,是附近村民进行民间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住宿:到尖扎县不妨入住当地的“藏家乐”,当地有专门的“坎布拉镇藏家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美食:当地的美食游客不一定都能习惯,但可以尝尝“藏盔”、“夏霞”等特色小吃。

■射箭之外:到了尖扎县不妨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游览。这里以独持的“丹霞”地貌著称,辅以多种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综合型景区,值得一游。

怎样看射箭比赛

■在藏族地区,民间射箭运动分两种:

1.远程射箭:取得前两名者,分别奖给一匹马,其余按名次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

2.响箭比赛:50米远处设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空中吊靶,吊靶用带颜色的牛毛编织而成,中心为可以活动的红色圆,靶后有一个高3米,宽2米的网子拦挡。箭头上面有许多小空网眼,当箭在飞行时,由于洞中进入空气而发出鸣叫的响声。

■计分方法

靶场中共制两个箭靶,射完一个后,再射另一个。计分方法因地而异,有的以射中的箭离甲子的距离计算,如甲方只射中一箭,而乙方射中好几箭,然而甲方的一箭离甲子最近,则乙方的箭皆不计分,而甲方得一分。

计分还有不少专用名词:如甲方在两个箭靶上共计5箭,则为“妈”,意为乙方背上了一头“母牛”,如果甲方在另一个箭靶上再计5箭,则为“吾”,意为又加了一头“小母牛”,前后总计10箭,则为“妈吾”,意为“母子”。

阅读全文

与体育活动进村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