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学生观念,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没有上体育课的意识,所以在农村小学先要转变学生观念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重要部分。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 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四.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 总之,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参与锻炼的自律性,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4、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逗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地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5、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的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逗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地,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6、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逗闪光点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综上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如广播、宣传窗等,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为我们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 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 ( 2 )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 逗 集团 地 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 3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 逗 异质 地 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 4 )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 逗 一帮一 地 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 5 )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种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逗 友伴 地 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次序,容易在体育课上形成 逗 小帮派 地 。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 逗教地 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作用,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形成的。
②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力
一、学生学习、生活中意志薄弱的表现。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关爱备至,呵护有加,根本没有尝过生活中的苦辣艰辛,家庭的溺爱,使有的学生在行为上没有自制力,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具体表现在:
1、自制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平时自由散慢,上学经常迟到早退,上课随便讲话,玩小动作,抄袭作业。对家长的告诫,老师的耐心教育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2、目标不坚定
有的学生兴趣很广泛,这也喜欢,那也喜欢,可就是从来没有做完成一件事。有的学生每逢新学期开学,就兴致勃勃地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可执行不了几天就成废纸一张。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原207班一个同学,在高一第二学期文理分科时,他踌躇满志地选择了文科班(205班)。但学习不到半期又感到枯燥,执拗地转往理科班,本期中考后,又从高二理科班转往高一年级了。
3、脆弱心理
有的学生因一、二次测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而自暴自弃。生活中碰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205班一女生在本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她就要其他同学转交给我一张纸条,大意是说中考未考好,想外出放松两天。她说自己很重视学习,不要操心她的安全,并垦求我既不要告诉家长,也不要通知学校。过了一天她就又回校了。像她这样有心理压力的学生并不少见。
4、盲从心理
有的学生缺少主见极易受他人的影响或怂恿,极易轻信他人,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是一样。
二、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1、树立远大的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立下坚定而远大的奋斗目标,就会由此产生巨大而持久不衰的动力。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冲破重重的阻力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引导学生制定短、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的目标要具体明确,让他明白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中期目标要立足现实;而长期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他为之努力。
2、要从点滴小事上培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许多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情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达·芬奇画画从画蛋开始。前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以工作精确,细致著称。他写字十分工整。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原来在年轻时,他就把工工整整地书写作为自己磨炼意志的开端的。有的学生意志不够坚强,但又不肯从小事做起,以为一节课、一次作业。无多大关系,这些与意志无关。岂不知,就是从这小小的一堂课,一次作业,滋长了意志薄弱,最后才导致学习上的“全线崩溃”。反之,学习上意志坚强的人,必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积小胜为大胜,获得学习上的成功的。
3、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除了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之外,还能强意志,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坚强意志的最好途径也奠过于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两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我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都坚持不懈组织寄宿生晨操、晨跑,极大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4、注意因人而异
摸清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薄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弱点。比如有的学生做一件事开头犹豫不决,而干起来之后能够较好地坚持。这种学生的优势在于执行计划。而决定计划方面薄弱,内外因素干扰使他难以果断做出决定。对这样的学生,就应在一个行动的起始阶段,帮他分析利弊因素,尽快确定目标。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再如有的学生做事情虎头蛇尾,一开始决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是三天热乎劲儿,后边就松散平常了。这种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学生,在确定目标之后,要打预防针,时刻提醒他。在行动过程中,要帮助其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不断激发他。在接近目标时,尤其要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几次这样的过程,薄弱环节就会得到扭转。
5、用严格制度管理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做“慈母”,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要做“严父”,对学生提出合理又严格的要求。一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二要对学生实行必要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督促,鼓励,提醒与检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三是教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
③ 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有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形体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呢? 一.要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提高信心。1.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暗示和引导.如有些学生在一百米起跑时会上身抬起过快,就要在起跑的时候不断的提醒以及改变学生的起跑姿势等来纠正错误.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比如在长跑的时候,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不喜欢这类运动的.因为在这个运动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干腹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例如篮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战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热爱运动的兴趣.4.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困难”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3.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上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和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4.自我暗示。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训练,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成绩都是有利的,比如在比赛的时候,赛前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心理暗示‘我可以,没问题就是一次日常训练而已.’ 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群体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尤其要针对性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采取表扬、批评和诱导的方法,进行思想工作品德教育。 三.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育水平在同一班级里,虽然大体是比较接近的,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特别要关心体育水平落后的孩子,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也要通过课余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水平,发挥他们的运动才能。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 四.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让学生有”哇!老师好厉害,动作好漂亮”的感叹.从而有参与运动的渴望.还要创造出一种同学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勇敢行为以及个人能力很突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集体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还要让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练好身体,热爱集体“的教育,以达到增强同学们的大局意识. 所以说体育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好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④ 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 你有什么体会
意志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可当代学生生活经历单一,缺少艰苦生活环境的考验、磨练,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是不利的。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一般说来,他们的家庭生活富裕,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来自父母、长辈们的无私的关爱,父母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种优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从家门到校门,缺少必要的劳动锻炼,经不起风吹雨打。这种单一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在泛舟人生海洋时显得格外地苍白无力。有些学生难以接受艰苦生活的挑战;有些学生很想有番作为,却不肯付出努力;也有些学生付出一点努力便觉得应有所回报,不愿持之以恒。解决的办法在于:参与社会实践,从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
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有些学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大风大浪显不出真品性,忽视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的意志培养。其实,在学生生活中,学习、科研、劳动、集体活动等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个体意志的培养就蕴含其中。例如,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随时同出现的困难做斗争,要排除干扰专心听讲,要反复操练练习题至熟练掌握知识要点,要攻克难题不留障碍,学习的每一步成功皆与意志相伴。这些日常行为在不断磨练着意志、反复的行为就养成习惯,塑造着性格,决定了命运。
体育锻炼也是磨练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能使人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可使以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所以学生不应该忽视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能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据研究,骑自行车可锻炼顽强性,球类运动可锻炼独立性,跑步可锻炼自制力等。尤其是长跑,一个人若能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地坚持长跑,就是一种对自己意志的磨练。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了锻炼身体每天都坚持荡秋千、跳木马、踢毽子,后来又学习游泳和爬山。到了湖南一师后,在老师的影响下,又增加了冷水浴、静坐、风浴、日浴等,在酷日和狂风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勇敢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可见,自觉地、经常地、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坚韧、果断、自制、独立的意志品质,并且,健全的体魄也使得意志行动更易于实现。
在某种具体活动中有意识地磨练意志。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生活得挺幸福,可是磨练意志的机会却比以前少了,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因此,适当给他们一些"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这对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很有好处。意志磨练的过程就是吃苦耐劳、坚韧艰苦的过程。一位记者曾问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你任务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不愉快的童年。"作家如此,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也是如此。困苦与挫折是造成学生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的根由。因此多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多让他们吃一点苦绝不是什么坏事。它不仅有利于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意志力越来越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系统地完成没有兴趣但有意义的活动,并迫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做出意志努力。
⑤ 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以及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的难度较小学时期有了明显的提升。许多同学一下子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成绩也出现断崖式下降。有一部分比较聪明的学生,在小学时学习非常轻松,因此产生不需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的错觉。
这部分学生因为自幼聪颖,从小就备受老师、同学的赞扬,以至于错误地估计自身实力,认为知识的学习不过如此,并不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做事马虎,怕吃苦的不良习气。对学习不求甚解,初一时还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技巧应对,但是到了初中二年级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初中二年级的知识量甚至要超过小学六年的2倍。这时若再不努力学习,恐怕成绩就难以保证不下滑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也不少见,例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就此问题作过一文——《伤仲永》。方仲永小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待到他十二、三岁王安石再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文已经不能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路过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近况,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了,与普通人没什么分别。
仲永式的悲哀,古代有,现在也不少。
纵观古今各类神童案例,如果后天不努力,在长大后很难真的有所成就。“退学神童”11岁上高中,多次考入985重点大学,却屡遭劝退!这样的例报道也不在少数。但是,人家毕竟是神童,可以愈挫愈勇,即使是被退学,也还能很快便再次考入名校,所以有了“屡遭劝退”。其实,如果“神童”能够在大学时把握自我,保持勤奋之心,也不会有屡遭劝退这样的事了。但是,对于一个十三、四的孩子,让他在大学里适应自我管理也确实未免太难了一点。
这样的故事确实令人叹息。虽然是神童光环加持,但并不代表他从此就可以一帆风顺地成为人中龙凤,即便是神童如果后天不努力充实自己,最终一生也就只能是在平庸中度过而已。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在进入中学后,学习的压力加大,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让勤奋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变作自我觉醒的品质。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才是造就一切的不竭动力;要相信,一切机遇都只有在勤奋努力中获得,也只有勤奋拼搏才是通往成功的桥梁。要知道,秋天的硕果不属于春天看云赏花的人,而属于春天时在大地上辛勤工作的耕耘者。
人生也唯有脚踏实地、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⑥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12
“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环境工作性质和个人品质等因素而形成的经常性的一种行为。在少年儿童中间,大多数孩子希望参加有趣味、有技术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学生根据课程的安排和有学校的教学设施有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包括在室内或者户外的、有教师组织或自发组织的、自娱的或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学习新的运动技能,进行集体练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除了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以外,还要建立学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展示欲望并且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二、要渗透给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锻炼主要是行为活动为主,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不同活动所针对的部位。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对抗性较强运动项目等,而应当选择那
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韵律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和组织形式,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运动或活动项目上有特殊的才能,要及时向其父母表明其优势,取得理解和支持。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运动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所提高
一、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它包括: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对人的影响、懂得身体锻炼的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和科学方法等。
三、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方法
1.教学内容要因人制宜,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一堂体育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并且适合于学生身体发展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难度太大、太复杂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丧失自信心,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知识性与游戏性的教材,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应适当合理的安排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增加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优胜劣汰特点,而争强好胜正好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有利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教学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事实证明,通过体育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感情,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3.激励效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当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马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讲解示范,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练习,由易到难,鼓励他们多练习,同时发动体育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体育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据作者调查,有些学生家长和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对要否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甚至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要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
炼的决心,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创新,然后根据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早晨、下午课后或星期天时间,举办各种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兴趣小组,并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学生参加。每一个兴趣小组应有计划地安排每周2~3次的体育活动,每次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间都应适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要教育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让所有参与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和友好的气氛中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灵满足感,加深学生对体育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强烈欲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6.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体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师正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教学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服务,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
四、结束语
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并不多,造成认识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大部分中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有选择的从事某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愉快、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心,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体育的兴趣。使广大学生能长久的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⑦ 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有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形体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呢? 一.要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提高信心。1.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暗示和引导.如有些学生在一百米起跑时会上身抬起过快,就要在起跑的时候不断的提醒以及改变学生的起跑姿势等来纠正错误.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比如在长跑的时候,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不喜欢这类运动的.因为在这个运动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干腹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例如篮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战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热爱运动的兴趣.4.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困难”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3.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上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和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4.自我暗示。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训练,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成绩都是有利的,比如在比赛的时候,赛前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心理暗示‘我可以,没问题就是一次日常训练而已.’ 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群体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尤其要针对性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采取表扬、批评和诱导的方法,进行思想工作品德教育。 三.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育水平在同一班级里,虽然大体是比较接近的,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特别要关心体育水平落后的孩子,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也要通过课余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水平,发挥他们的运动才能。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 四.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让学生有”哇!老师好厉害,动作好漂亮”的感叹.从而有参与运动的渴望.还要创造出一种同学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勇敢行为以及个人能力很突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集体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还要让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练好身体,热爱集体“的教育,以达到增强同学们的大局意识. 所以说体育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好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参考文献:《运动生物力学》人民出版社 《教育学》 人民出版社 《运动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篮球》 人民出版社 《田径》 人民出版社
⑧ 初中体育教学中意志力怎么培养
近些年来,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变得厌烦上体育课,尤其对一些“较累”的体育项目,例如长跑、跳远,产生了严重的反感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努力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不仅仅锻炼学生的体质,还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学生终身发展。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一、要理解学生的意志力的重要意义
体育运动是把知识、技能、能力与意志力融为一体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有效培养意志力的训练过程。学生良好的意志力与体育运动效果成正比,意志力直接影响体育运动的效果,而体育运动效果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意志力的培养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一些有难度、有障碍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学会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恐惧感,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感,让他们学会磨炼自我、挑战自我和完善自我。例如:可以选择在恶劣天气下,让学生进行“500米长跑”或是“跨栏”运动,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适当地开展激烈的体育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磨炼他们不怕失败、斗智斗勇、敢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力,树立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在体育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白各种各样的困难是必然的,能顽强地战胜它,并有效地解决它,是衡量他们意志力坚强的重要标准。
二、要改进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育已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意志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动机教育。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力,运用行之有效的导入教学法,如讲述刘翔、李娜、林丹等体育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动力与原因,以及获得中国第一枚残奥会田径冠军平亚丽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磨炼和提高自己意志力的决心。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体育知识,分析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在建立体育训练信心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选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例如用善意、肯定的语气,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或是督导他们进行持久训练,在训练中不断磨炼他们的意志力。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时,教师要明确讲解“跳远”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预摆时要两脚分开,并与肩同宽;起跳时要两脚快速蹬地,两臂由后往前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落地时要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双臂后摆,屈膝落地。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与智力水平,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与肯定,消除各种对“立定跳远”的不利情绪,动员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又如:在长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地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按照一定的距离和次数进行跑步训练,并随着课次增加,循序渐进地增大运动量,让学生在坚持训练的同时,逐渐达到课程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设法让学生经受更多的困难与挫折,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力。营造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消除学生在训练中的疲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教学形式,把一些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例如:在训练800米跑步时,教师可以采用龟兔赛跑的形式使跑步训练富有情趣,增强游戏环节,让兔子组第一轮获胜,第二轮在半路睡大觉,让乌龟组在第一轮落后很远,在第二组获得胜利,这样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育兔子组不要骄傲,也鼓励乌龟族不要灰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教师在体育课上,通过营造课堂氛围,优化训练方式方法,不断更新训练策略,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
三、教师要率先垂范,带领学生自我培养意志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本身就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动作要领,还要以身示范,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的技能和技巧;要以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和带动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尽可能地缓解他们在训练中的紧张情绪,以及恐惧心理,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不管是简单的“倒立”,还是复杂的“横向屈腿腾越”动作,都超出动作的示范意义。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往往会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地去练习,去模仿,以求达到教师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力,并在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不畏艰难的意志力,还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磨炼意志力。
⑨ 初中生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运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很多运动不仅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诸如体操等运动还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另外,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使精力充沛,开发大脑,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