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什么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作侧重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扩展阅读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㈡ 什么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体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内体育活容动行为是学生内在动机激发的结果,它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它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动机是在学生个体体育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受到外部刺激或诱因的影响,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常常以意向、愿望、要求等形式存在。内部微弱的体育动机活动从外部难以观察出来,但当它在某一方向上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发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中表现的努力和坚持性就是他们体育动机的外在表现。
㈢ 体育活动能产生哪些积极的心理健康效应
这个就很多了。例如:
团结协作的意识、集体主义思想、拼搏进取、潜意识的激发自己的斗志、毅力、吃苦耐劳、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同时就是因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上、心理上的健康。
㈣ 与竞技体育有关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专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竞技属运动、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教学等广泛领域,它是心理学理论方法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体育学习、教学训练、身体锻炼心理学依据。
㈤ 比赛中不良心理现象是什么
心理与来体育运动竞赛源。竞赛是一种相互学习和竞争的活动,参加者以争取优异成绩获得胜利为直接目的。比赛的条件与训练的条件不同,比赛有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进行评分或记分,比赛结果对运动员有一定意义且常得到集体、社会的评价,比赛时观众中有亲友观看,比赛时换了不熟悉的场地,比赛中使用了新的器械等等;运动员在参加竞赛时,常会因上述情况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㈥ 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的多,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恶性的事件,如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泼熊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杀案件、中学生杀母案以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现象等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出现缺陷有直接关系。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很多人简单地把心理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种,其实心理状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具有连续性,如潮水起落,一般人总会间歇性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经济压力,情感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都会引起这种不健康状态。心理状态有时就像人的身体,生大病的次数不多,可小打小闹的感冒头痛总少不了几回。关键是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让小病积成大病。如果让偶尔的烦恼发展成抑郁失眠或狂躁症,那恐怕就比较麻烦了。治疗心理不健康有很多方法,体育运动是其中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1 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l智力正常。也就是说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等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l 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方面,很少受情绪的支配,能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不会惶惶不可终日。l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快乐的,满意、宁静等积极情绪多于忧伤、痛苦等消极情绪。能够调节控制情绪的变化,不会狂喜狂怒、忽悲忽喜,心情经常是乐观开朗的。l 意志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理想,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克服人生征途上的种种困难。l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能够客观地、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摆对自身的位置。l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怕到新的环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l能够面对现实,正视问题,乐于学习,勤于工作,适度社交,不逃避现实,正确客观地对待和处理所遇到的困难、麻烦等现实问题。1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帮助人,关心人,也能相应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讲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愉快。l 人格健全完整。不偏执,少疑心,通情达理,友善亲切。l 睡眠正常。不会为一些烦恼纠缠不休,入睡顺利,很少失眠。l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正常,适度运动,不酗酒,不赌博,饮食有规律。l 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适宜,心理年龄比较年轻。人有三种年龄: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日历年龄是不能改的,生理年龄是可以延迟的,心理年龄更可以年轻。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可以靠锻炼延缓。 2、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有:
2.1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2 体育运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党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作者:219.225.187.* 2006-5-14 14:19 回复此发言
--------------------------------------------------------------------------------
2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2.4体育运动能增强人际关系和谐
体育运动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入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运动就成为一个增进入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2.5体育运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体育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2.6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2.7.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3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体育运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人们如何在体育运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在体育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2)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3)要尽力使体育运动轻松。可以在体育运动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健身活动。在活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4)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钓鱼、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健身活动,尽量使活动与娱乐相结合。
5)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模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4、结语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通过中小学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