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村里举行体育活动

村里举行体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2-09 08:34:43

1. 农村办体育活动政府有补贴吗

想问下,对农村搞下健身活动的费用国家有规定有没有补助

2. 农村体育 概念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体育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大量的顶尖运动人才来自农村,但体育活动本身在农村却还谈不上兴旺。

“(体育)这一块和城市相比是落后的,这是种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农村体育设施和经费的不足,农民业余时间少,组织程度不如城市。”

刚才讲话的是曾任中国农业部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陈耀邦先生,他现在还担任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席。根据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的估算,拥有至少一块标准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的行政村只占中国全国村落总数的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这些村庄大多集中在东部富裕地区。

不过,勤劳聪明的中国农民善于克服场地和设施缺乏的困难。陈耀邦介绍说,许多农村都在因地制宜开展体育运动,把体育设施和生产设施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湖北,(他们)把篮球场和晒场结合在一起,搞‘两打两赛(晒)’活动,一箭多雕。”

农忙晒谷子,农闲打篮球——简易的运动场地成为生产和休闲的中心。这样的现实图景,对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张发强先生很有启发,:

“(农村体育设施可以)不要建太大,就建一个灯光球场、一条健身路径,里面包括乒乓球台。农闲时候可以综合使用,晒谷子、纳凉、办文艺晚会、开大会、放电影等等。这样就把体育和文化设施结合在一起。”

在陈耀邦看来,无论场地设施条件如何,体育活动这几年在中国农村的开展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能增强农民体质,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大有好处。

“在农村现在有个共识,增强农民体质、开展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很多地方举办有特色的竞技活动,比如舞龙、舞狮、龙舟和拔河,也有现代的,比如篮球、乒乓球,这些活动是很凝聚人心的。村民总会向着本村的选手,很自然地调动了大家为集体争光的情绪。这种集体荣誉感对于激发群众热爱本村、热爱集体很有作用。大家拧成一股绳,这种思想在农村活动里,体育是最容易做到的。”

陈耀邦认为,除了凝聚民心,体育活动还能帮助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多了,不论是玩还是看,他就不会去搞歪门邪道了。据我们知道,凡是体育活动开展好的乡镇,一般来讲很少有赌博。(人们的)心思不在那里(赌博),有很多活动吸引着他,他很自然就爱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兴趣转移了。”

体育活动的好处确实不少。要想让体育活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国家的投入与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张发强委员提议,在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比较雄厚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他了解到,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今年计划拿出3000万资金用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他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也从彩票公基金里拿出相应资金,扶持农村体育事业。

“我认为中央财政(规模已经)以千亿计算,(已经很大了,)能否拿出一点,像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那样,也搞一个农村体育村村有。只要资金规模达到1到2亿,年年做,我相信五年之后,(全国)每个村都会有(体育设施)。”

资金很重要,政策更重要。中国政府在规划未来五年工作时,着重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而张发强和其他十几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议,在建设农村公共事业中加入“体育”的内容。

“如果(政府)能接受这个提议,那对于建设新农村来说,是最容易起步、最容易被人民看到的。我们如果能以此为突破口下手,那么收效会比较快。”

3. 城市应当发挥( )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农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乡、民族乡、镇应当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

第四十五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办法,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3)村里举行体育活动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四十七条

在竞技体育中从事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和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利用竞技体育从事赌博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有贿赂、诈骗、组织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在体育活动中,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体育资金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资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如何促进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如何促进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何为体育锻炼?社区居民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引起身体新陈代谢消耗大于安静时肢体运动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的类型分为职业型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家务型身体活动以及休闲型身体活动(身体锻炼)四种类型。然而,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促使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这一行为被称之为社区体育。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是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街道社区体协为标志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城市化速度的逐步加快,社区体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它明确了街道办事处是我国政府派出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积极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对社区体育具有领导、管理职能。在同年的8月,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指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会同原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表明了社区体育已成为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各方面力量和共同参与和分享的一项活动,它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更是体育社会化的延伸,它使体育社会化向更广的范围展开,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2〕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随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规划,这一构想顺应了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社区职能日益增强的趋势,也是在体育生活化、社会化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之选。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类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现代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社区体育实际上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谐生活的平台,发展社区体育是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健身、交往、集会的需求,而且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社区体育进行全方位、动态的研究理应受到我们进一步的重视。在近年来有许多人对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体力活动减少、膳食营养不合理等),随之而来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正在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保持健康体能,防治和减轻慢性疾病。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倡在社区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大城市发展尤为突出,小城市次之,农村几乎没有。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0·8%的居民表示自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疾病,强身健体,其次有约三分之一(38·5%)的人是为了散心、结交朋友以加强社交,5·4%的人认为如不锻炼,自己体力活动会不足,另有4·7%的人因为从小就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极少数人(0·6%)为陪伴子女进行锻炼而参加锻炼。
3.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有近61%的居民认为工作和家务太累太忙,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排序如下:身体状况不佳,运动吃力(11·9%)、缺乏有关知识和指导,不知何种锻炼适合自己(7·3%)、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毅力缺乏信心(6·9%)、没有锻炼场地和设施(6·4%)不喜欢,没兴趣(5·2%)、担心锻炼会加重病情,使健康状况更差(4·1%)、经济条件限制(2·4%)。
4.体育锻炼项目
社区居民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中选择散步的人最多,占40·6%,其他锻炼项目按参加人数多少依次排序为健身器械、健身操、广播操、交谊舞、老年迪斯科、练功十八法、保龄球、太极拳、慢跑、气功、关节操、游泳、走石子路等,极少数人选择对抗性的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男女相比,男子参加慢跑、保龄球、游泳的人多于女子,女子参加健身器械、健身操、广播操、练功十八法的人多于男子。参加慢跑、健身操的人数与年龄变化关系很小。散步、太极拳、气功、练功十八法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参加锻炼的人数增多;游泳和球类则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参加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
5.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锻炼;与朋友、邻居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晨晚练点组织的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等。其中首选:自己锻炼的占35.6%、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30.2%,其次是参加晨晚练点活动,而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仅占1.6%。这一调查结果说明:目前西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的,锻炼身体的非组织性比率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人们对健身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可能与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宣传力度、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方面有关,居民了解不到社区举办活动的信息、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与居民的体育需求不符等。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影响行为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6个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性别因素
2.遗传因素
(二)学习因素
模仿和教育
(三)环境因素
1.自然
2.社会
(四)倾向因素(先于行为)
1.知识
2.信念
3.价值观
4.态度
(五)促成因素(先于行为)
1.个人技能
2.可利用的社区资源
(六)强化因素(后与行为)
对行为产生反馈影响。
通过以上因素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传统社区中,文体活动设施普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广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资料显示,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园(22.8%)、街道居委会场地(16.8%)和街头巷尾(19.9%)[3]活动。我国社区体育场地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园、空地作为补充。由于社区发展的差异,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能够建设各种体育场馆和场地,为居民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而那些没有条件的社区就不能提供这样的体育活动环境。其次,社区中有体育活动场所的学校和单位,并未真正把其场地提供给居民,社区与学校与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影响了居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及学校体育场开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切实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社区健身设施严重匮乏。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之间,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土地的珍贵毫不为过。为了使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钱,居民社区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地去兴建运动场地和设施。从调查统计新建成的楼盘,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主要形式为健身路径,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常见到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和设施几乎没有。在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过程中,应当认真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紧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工程,兴建更多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
抓住城镇化改造的有利形势,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建设 1.切实做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监管工作 要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建标〔1993〕542号)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发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6号),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城市规划等部门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设部门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体育部门要参与其中的评比和验收。政府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一项考评指标。各社区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体育部门,规划建设好适合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设施。要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应列入到议事日程当中。现有设施的建设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表现为"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重少年儿童和老年,忽视了青壮年群体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场所,应规划一些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地,满足更多人的运动爱好。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社区当中,健身路径等小型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备,但是较大型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还极度缺乏。例如人们喜爱的篮球、排球、网球等,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社区,普遍拥有灯光塑胶场地,在人们饭后闲暇时,进行运动和比赛,很好地满足了中间年龄人群的运动爱好。 2.大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作为社区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识,是一个长远而且重要的环节,据调查,社区居民参加身体锻炼的成两头分布,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中青年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锻炼,健身意识淡薄。在部分社区,麻将、电视、游戏机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社区仿佛成为新一代赌王与游戏王的培训基地。 据调查数据显示,35---50岁年龄段居民一周安排两次(含两次以上)健身锻炼的占不足15%,与此相对应的是这部分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有43%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体重异常、血压血脂异常、精神焦虑等症状。社区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识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是摆在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门应以人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传健康第一、运动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等健身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的体检活动,建立了体检档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聘请专家讲师利用节假日、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向居民宣讲解疾病预防、饮食健康、运动与健康等知识,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过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平衡心态等,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3.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健身中心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形成社区居民与学生共享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双赢机制。 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市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解决市民就近健身的问题,这比撒网式的再建体育场馆划算得多;开放学校资源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学校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公共资源。目前,一边是社区居民苦于没有锻炼身体的场地和设施,另一边是学校的体育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当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资源应向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开放。许多城市都在试行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但是一系列的问题还困扰着具体的实施。例如,学校能向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到学校锻炼的积极性;大部分受访市民则表示,没有到学校锻炼的习惯;器材损耗谁来掏腰包,社区居民进校门怎么管理,居民在学校受了伤怎么办,外人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怎么保障……这些现实问题让学校顾虑重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最担心的就是影响教学和管理。学校经费本来就有限,用于体育场馆的投入更少,如果让学校长期义务奉献,不现实,对外开放难以持续等等。 对于开放学校体育资源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增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实时适度地开放学校体育资源是现阶段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对校园开放进行规范。例如,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建议健身者凭身份证或居住证进入学校,单位集体运动的则需提前预约。另外,为了保障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及管理,建议居民向学校支付适当的费用,具体标准由教育、物价部门制定。另外政府财政应对学校体育资源进行关注,给学校增加一点体育设施的养护费,就可以达到少投入,大产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配合社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业等单位,有计划地开放其体育场地设施,并可适当地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老城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周边群众开放。 4.注重运动健身的指导工作,建立社区体育的培训机制 居民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去传播健身理念,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有专业人才去教授技术动作,指导健身练习。因此在社区居委会的构成当中,应增加社区体育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目前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多都开有社区体育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由于社区体育发展的滞后,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因此,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社区法规,建立社区体育部门,负责指导管辖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导群众通过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有计划、有指导、更安全。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康体健身真正成为社区百姓的新时尚,从而达到增强全民族健康体魄的目标。
5.按照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中的计划行为理论实施身体活动的教学影响
第一阶段
⑴提供健康信息
⑵提高认知水平
第二阶段
⑴提高认知水平
⑵激发行为改变动机
第三阶段
⑴提供方法或技能
⑵鼓励尝试
⑶环境支持
第四阶段
⑴支持鼓励
⑵加以强化
⑶环境支持
第五阶段
⑴提供支持
⑵不断强化
⑶预防不良行为复发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这五个阶段的计划理论实施与完善。
全面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增强国民体质,社区活动是重中之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有效配合,学校的体育资源正好可以为社区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和文化教育优势,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咨询和继续学习机会。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配合将越来越紧密,学校将成为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组织者。 社区体育主要针对社区居民,以其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城市人口绝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借助城市改造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将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设的内在质量,完善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同时,社区体育建设能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养,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的开展。

5. 农村适合搞哪些文体活动

如果是农民群众自己参与的,就以当地的民间文艺为主好。如狮舞、龙灯、版高跷、权秧歌、花车等等,再加上一些流行歌曲的演唱,如果不请大腕的话,最好多让农民群众参与,这样会使得他们的热情更高。

如果是组织人马到农村去演出,要搞短小精悍的小节目,搞笑一些,最好有一些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节目,如在节目中运用当地方言,用当地曲艺或戏曲形式演出,表演当地神话故事等等。

6. 乡举办农村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的新闻稿怎么写

一般新闻写作要素:快、新、真实
如果你对新闻写作不是很熟悉,建议采用斜新闻快讯的方式去描述:
新闻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推荐标题:

正标题:建设乡村文化,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新形态

副标题:XX乡XX村开展老年体育运动会纪实
新闻正文: XX年X月X日。。。。就根据自己的意思去介绍就行了,文字尽可能的简洁明了、保持语句通顺就可以。
记得采纳哦!!!!!!

7. 如何有效的开展农村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1.具体做法
1.1抓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进行宣传,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1.1.1召开各种会议。经常召开教工会、部门和班主任会、校会,学文件和会议精神,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意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
1.1.2传播健康理念。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让“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1.1.3建设体育文化。定期出体育活动和竞赛专栏,在校园网上上传体育活动和比赛视频;定期开展体育文化宣传、知识讲座与竞赛等体育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每周有固定体育节目。在学校操场的四周书写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让学生天天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
1.1.4开展专项宣传。举办田径运动会、《标准》测试、球类竞赛以及“挑战学校纪录”等活动前,都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宣传,让师生知晓活动开展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1.2抓活动安排,做到内容完整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能开展的项目上着手,在行动中完善。
1.2.1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渗透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教授正确锻炼方法。
1.2.2组织两操和大课间活动。精心组织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每天上午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具体。
1.2.3开展《标准》测试和冬季长跑活动。
1.2.4举行运动竞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跳绳赛、踢毽子赛、拔河赛、迎元旦长跑赛、乒乓球公开赛和棋类赛。此外,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乒羽球对抗赛常态化。活动层次性明显,班级、年级、学部和校级四个层次的锻炼、比赛,保证了活动的普及性与参与率。竞赛方式灵活分散。集中与分散、小型(单项、分年级)与综合性(体育节、田径运动会)比赛相结合。
1.2.5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抓好传统的晨跑,统筹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做到“时间、地点、项目、人员和器材”五落实。
1.2.6坚持业余运动训练。组织身体素质突出、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每周活动3次,以培养优秀体育苗子和阳光体育活动骨干。

8. 如何充实农村体育文化

  1. 农村体育现状:由于农村各级考核指标首先是经济指标,其次是维稳·计生等其他工作。体育事业·体育活动在农村开展情况确实不很理想;特别是在村一级开展活动就更难。其原因有:村级经济薄弱·村民意识淡泊·无活动场所设施·领导不重视。

  2. 2改变现状:首先要引起领导的重视·再就是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场地设施。

阅读全文

与村里举行体育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