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户外运动不安全的例子

户外运动不安全的例子

发布时间:2021-02-08 00:25:53

❶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❷ 野外活动容易发生那些安全事故

1、最易出现高温中暑,导致热痉挛。

应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及时补水。尤其是华专南地区,雨季属和台风季节都不适宜登山。而北方尤其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天登山容易出现失温,相比之下,冬季华南则比较适合登山。

2、涉水也是意外事故发生较多的项目。

如山洪暴发,就是短时间内降雨量急剧增大所引发。除了漂流遇上暴雨山洪,溯溪也是夏季易发生意外的户外项目之一。

(2)户外运动不安全的例子扩展阅读:

野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1、一旦已经陷入意外困境,首先要与后方的紧急联络人取得联系。

每次出发前应确定一名家里的紧急联络人,告诉对方自己会跟谁、去哪里、走哪一条线路以及何时出发及返回,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方没有收到来自于主动联络,则应启动报案机制,以确定行程是否发生了意外。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确定紧急联络人十分必要。

2、对现场受困的人员来说,首先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

保证自己和同行的人有食物、有饮水、不失温,而后应找相对较高的地方发出求援信息,将所在地的坐标传递出去,一般智能手机都有相关装置,在发出信号之后,安静等待救援。

❸ 玩户外不是玩命 户外运动常见风险有哪些

蹦极啊,这类的运动风险最大,滑雪,漂流这类的也有一定危险的

❹ 如何避免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安全问题,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倍加关爱,老师监护的距离必须有安内全保障,孩子户外活容动的环境必须选择正确,周围不允许有障碍物,出外活动必须路途上手拉手,来说随时跟随左右监护,随时提醒孩子少跑动,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不做危险动作。

❺ 中学生的不安全的事例

一项统计表明,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头号杀手”。

据公安部统计,2003年,我国中小学生交通死亡人数高达4104人,占总数的3.9%;受伤人数为19196人,占总数的3.88%。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中小学生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分别为:骑自行车违规、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校车车祸事故等。

现象1骑自行车违规

宝宝是个运动爱好者,骑独轮车耍特技堪称一绝,这也使得他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时骑得飞快。一天,从胡同里飞速冲出来的小车将他撞倒在地,从此宝宝失去了双腿。像宝宝这样在路上飚车、飞速骑自行车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已成为城市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学放学途中成群结队侵占路面、打闹、骑自行车搭肩、撒把、随意横穿公路,狭窄的路面、飞快的车速、互相追逐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葬身在车轮之下。

对策:据统计,学生交通事故90%以上是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无序行走所致。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全民教育应对汽车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对于因此导致的交通事故,除了批评、教育、安抚以外,并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加以保证。

点评:在美国对待中小学生骑自行车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由于美国涉及自行车交通的事故中,有60%的儿童是头部受伤。因此,许多州制定了配戴头盔相关法律。加州规定18岁以下少儿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乔治亚、马里兰、田纳西等州规定16岁以下必须戴头盔。以上做法虽然没有起到杜绝事故的作用,却让死伤数明显减少。

现象2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在我国相当普遍,这也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一项在8省市进行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调查的结果显示,违反交通规则是导致中小学生受伤害的首要原因。而上、下学路上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有对比表明,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较成年人要高,经常会看到过马路时大人拉着孩子横穿马路,多数孩子此时会制止家长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孩子跟着家长跑,可见家长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带头作用。有关专家建议,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当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此外,尽管许多地方中小学生放学都有交警或教师负责护送,但学生在路上嬉戏、打闹并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在少数。

对策:不久前山西沁源特大交通事故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车祸引起的交通事故每年都会“残害”无数中小学生的生命。从某种角度而言,车速是事关生死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行人被行驶速度40mph(每小时车速40英里)的车辆撞倒,生还可能为85%。调查表明,校门口200米内是中小学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之一,而交通事故占了绝大多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学校周边增设了许多禁速标志,画了人行横道线,优化了信号配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降低了校门口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点评:发达国家对于将儿童置于危险的司机都制定了予以处罚的相关法律。美国为了减少青少年驾车事故,许多州通过了逐级驾照颁发法律,根据此法,青少年要通过多个要求严格的步骤才能最终获得驾照。一些州还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法律,限制青少年驾车所载乘客的数量或是晚间禁止其驾车上路的法律。“上学安全路线”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项目,不仅在美国得到了推广,而且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效仿。

现象3学校校车事故及车祸

22座车塞进58人,这是某报的一则报道。某日下午,南方某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两民警巡逻执勤至某路段时,发现一辆普通客车有超载迹象,拦截检查发现,核定载客量为22人的客车竟然实载有58人,其中有小学生55人,超载率达163%,同时,这辆客车的行驶证年审签章竟然是伪造的。后经查证,该客车系该市某小学的校车。

三次超载被查获。据报道,一学校校车在运送学生时,被交警查获,发现超载了7人。当时驾驶员称不知道临时号牌车不能载客,并因该校另一辆校车坏了,自己才代班去接学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继前两次分别超载11人、超载54人被查处后,该校出现的又一次违法行为。

以上只是笔者随意从媒体中撷取的片断。据统计,由于车辆超载造成的事故占到了学校交通安全事故的绝大部分。记者在采访和暗访时发现,一些民办学校的校车存在着严重的“超载”现象:不少只能乘坐20多人的车里挤了三四十人,有的甚至乘坐了50人。一些民办学校这样解释,因为学生比较小,有些可以挤在一起坐,比如大人2人坐一排,学生就可以3个人。因此,虽然人多,但都有固定的座位,并不一定是站着的,并不能算超载。

不少学生家长指出,不少民办学校的校车基本上都是租来的,这些车辆并没有针对小学生身高、年龄等特点而设置低矮的扶手、靠背等。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车辆轻微的晃动也可能让他们跌倒,甚至导致伤害,因此不适合小学生乘坐。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学校交通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如,在贫困地区由于路途遥远,坐农用三轮车等运输工具上学的学生非常多,许多孩子家长明知有危险,但为了求学,也不得不让孩子坐这种车。

对策:加大校车投入及管理。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各级各类部门在加强协作配合,保障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北京市等地加大投入,为大多数学校配备了校车,并对校车司机进行了严格的考验制度,不合格者决不允许上路。由于新配备的校车车况较好,同时统一了对校车的管理,北京等地近些年的校车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点评:欧美以及日本等许多中小学生都是乘坐校车上下学,统计证明,这一交通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美国对校车的机械及内部结构的要求很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有35个机动车安全标准适用于校车。纽约和新泽西州最早通过有关校车必须安装安全带的法律,加州、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也通过了此类法律。在阿拉巴马,只有持CDL(商业驾驶执照)的司机才有资格成为校车司机,而且上岗前必须完成教育局规定的12个小时的安全教育课。

大量事实表明:要降低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关键问题还在于教育。记者通过对一些地区安全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安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区和学校,安全事故明显低于未开展或开展安全得不好的地区和学校。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父子或母女同过马路,经常是父母要违反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被孩子拦住,并被告之要遵守交通规则,而一些孩子的违规,多数是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安全教育,通过增强全民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抵御和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安全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尽管安全教育已经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展开,但不少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现象在县镇和农村学校中更加普遍。专家建议,安全教育应当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本报记者李小伟)

❻ 幼儿户外活动时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第 一、周围环境昆虫 第 二、小心摔伤跌到 第 三、陌生人 第 四、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第 五、毁坏其他人的东西 答题不易望采纳,不懂请追问 非常期待你的采纳

❼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户外运动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 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不可大伙儿挤在一起,要尽量采取低姿势,所有的金属类都要拿下来,放在背包里。在打雷时,海岸线穿越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与树林高度同距离内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树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点水是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严禁站在水里,站在垫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较安全。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❽ 户外活动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户外活动当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比如大风大雨问题,然后存在着交通安全的风险等。

❾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应针对某一种类的户外活动来区别对待。
一、水面运动及航海类:
二、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
三、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
四、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
五、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

阅读全文

与户外运动不安全的例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