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体育小常识
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长期大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以下是几个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择地: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为了使大家学会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现将世界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法(计算公式)简介于后:通常我们选择最简单的心率测定法(靶心率测定)靶心率=(220—年龄)×(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来参考运动量的大小。
整理运动的好处
整理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整理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运动中,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肌肉高度紧张。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肌肉内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肌肉僵硬,疲劳不易消除。相反,运动后做一些整理活动,使运动慢慢缓和下来,或通过按摩挤压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运动后营养的补充与恢复
运动员经常是每天都要训练,接近比赛时甚至一天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经常需要一天连续出赛两三次,包括预赛、准决赛、和决赛,例如田径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数天中每天连续出赛,例如篮球,这时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下次练习的成效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运动后的营养补充着重于三方面:
1.补充因流汗而损失的水份和电解质
2.补充运动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3.修复受伤的肌肉和组织
电解质的补充
汗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除了非常长时间的运动,例如铁人三项,或是在酷热的天气下连续剧烈运动数小时以上,大部分的运动员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份的电解质,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的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对于前述的例外情形,可以在运动后以稀释的盐水,或是运动饮料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常见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式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 擦伤 ---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 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 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 扭伤 ---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 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 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 脱臼 ---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 骨折 ---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Ⅱ 有关体育保健的小知识
1、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 ( 如铅球、实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选择最佳运动量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
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4、整理活动,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整理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运动中,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肌肉高度紧张,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肌肉内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肌肉僵硬,疲劳不易消除。
相反,运动后做一些整理活动,使运动慢慢缓和下来,或通过按摩挤压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5、参加比赛也经常需要一天连续出赛两三次,包括预赛、准决赛、和决赛,例如田径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数天中每天连续出赛,例如篮球,这时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下次练习的成效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
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6、运动后不能立即洗澡这样会导致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以致于头晕眼花浑身无力,还有由于身上的乳酸过多的积累使全身酸痛。
7、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2)体育运动小知识扩展阅读: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相反,体育运动如果做不到科学、合理、安全,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Ⅲ 体育小常识有哪些
1、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长期大量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2、进餐后不宜运动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饮酒后不可进行游泳等运动项目。
3、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4、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5、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Ⅳ 关于体育、奥运项目等的趣味小知识题,请大家帮我想想~~
1、抢不着的抢,抢得着的扔(篮球)
2、追赶110的途中障碍重重(110米跨栏)
3、几个不懂得保护动物的人使劲打一只鸟(羽毛球)
4、水里开花(花样游泳)
5、一个手上一个馒头(拳击)
6、退步有奖(拔河)
Ⅳ 体育小知识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平时体育锻炼应注意
1. 运动时间
建议不要在早晨,(遛早除外)清晨刚睡醒,身体个部位机能不能迅速打到运动水平,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2. 运动穿着
尽量穿宽松、有弹性的运动服装(特殊运动项目除外,如游泳~~~),面料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预期运动过程中有较多的汗水流出,尽量穿着化纤面料的服装,这里纠正一个小误区,纯棉T恤不适合在运动过程中穿着,尤其是户外运动,由于纯棉面料遇水后容易贴身,剧烈运动毛孔张开,容易发生感冒。
3. 准备活动
最好做15--30分钟 的准备活动,脚踝、膝部、手腕、肩部、腰部等让身体个部位关节、韧带充分活动,以“见汗”为佳,避免运动伤害。
4. 饮食习惯
剧烈运动后不宜喝过冷的饮料或水,不宜饮酒。
Ⅵ 小学生体育运动常识知识
奥运会项目
由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等25个单项体育联合会管辖的25个运动项目,由国际滑雪联合会等6个单项体育联合会管辖的运动项目分别被承认是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只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才能列入奥运会比赛。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只有在至少75个国家或地区和4大洲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个国家和地区和3大洲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只有在至少在25个国家或地区和3大洲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
Ⅶ 体育运动小常识的小常识
1、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长期大量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2、进餐后不宜运动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饮酒后不可进行游泳等运动项目。
3、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4、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5、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6、整理运动的好处
整理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整理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运动中,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肌肉高度紧张。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肌肉内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肌肉僵硬,疲劳不易消除。相反,运动后做一些整理活动,使运动慢慢缓和下来,或通过按摩挤压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7、运动后营养的补充与恢复
运动员经常是每天都要训练,接近比赛时甚至一天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经常需要一天连续出赛两三次,包括预赛、准决赛、和决赛,例如田径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数天中每天连续出赛,例如篮球,这时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下次练习的成效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8、运动后的营养补充着重于三方面:
第一方面:补充因流汗而损失的水份和电解质
第二方面:补充运动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第三方面:修复受伤的肌肉和组织
9、运动后不能立即洗澡这样会导致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以致于头晕眼花浑身无力,还有由于身上的乳酸过多的积累使全身酸痛。
基本信息
名称:体育运动小常识
英文:Sports Facts
版本: V2.2
下载:13次
大小:135KB
时间:2012-07-20
类别:聊天阅读
语言:英语
系统:Android 1.5+
Ⅷ 体育小知识
第一章 为什么体育运动要求动作正确
一切体育运动都是依据人体解剖和生理的规律,由一定的动作组成的。人们只有根据规律去做,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功效。合理地发挥技术作用,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动作正确既是符合规律,可以充分获得预期的效果。动作不正确,就是说做得不符合规律,效果就不会好,甚至还会引起身体的损伤。就拿跳高来说,应在适宜的腾起角度下,尽量加大腾起的初速,并在腾空阶段充分利用合理的过竿技术。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会跳得不高。那么怎样做动作才能正确呢?简单的说,就是要按照动作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去做。说是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动作都是由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包括方向和路线、幅度和距离、力量、速度、速率、节奏等等。动作的要求就是提出正确处理这些因素的标准,也是获得动作效果的保证。例如,广播体操的每一节动作既规定移动方向路线和幅度距离,同时各节又规定了不同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只有按照这些规定去做,才有一定的效果。
赛跑时,方向是向前,没有人会向后跑。但是路线有时并不是直的,而是曲线(指几步偏左几步偏右,或一步一偏),这样就跑不快。跑的步幅大小和步频是很大的矛盾,只有做到自己力量所能做到的最大速率和相应的步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快的速度。所以在短跑训练中,要经常测定和统计每一个运动员的步幅和步频,加强腿部力量,求得幅度、频率、力量和速度各种因素最适宜的配合,以提高成绩。
第二章 怎样选择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
在体育锻炼中,人们往往会碰到选择什么项目锻炼身体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复杂。一般来说,任何体育项目对身体都有好处,但每一项都有自己的特点。选择项目要有实效、有针对性。如果只是随心所欲地选择,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效果不但不会好,而且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广播体操、武术对身体各部分都有好处(上、下肢、躯干、内脏),又如体操、游泳、球类等竞技运动不仅能全面发展人体的各部分,而且对主要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锻炼,参加各种竞技运动,就能使身体的机能得到发展。应从身体的特殊要求来选择锻炼项目,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例如,力量不足的可以练习单双杠、举重,速度不够的可以选择练习短跑和游泳,耐力不好的可以选择长跑、竞走,灵敏度差的可以选择练习武术对打和乒乓球,臂力不足可以练投掷,腿力不足可以练跳跃等等。
第三章 为什么参加体育运动要注意身体全面锻炼
全面锻炼一般是指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身体的各个部分(上、下肢、躯干和内脏器官都得到锻炼),使身体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各种素质,提高劳动所必须的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全面锻炼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举重主要发展力量,短跑主要发展速度。对运动员来说,有了身体全面锻炼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如果忽视全面锻炼,片面发展专项素质,效果往往不好,使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便停滞不前。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在增强整个身体体质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某一种技能。
第四章 为什么进行体育锻炼要有经常性
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生龙活虎的状态常使人感到羡慕。但是要知道,运动员强健的身体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经常的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人体内有这样一条规律:各种组织器官在剧烈活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运动后可以得到超额的补偿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时能量物质消耗的越多,这种作用越明显。由于不间断的经常锻炼,这种“消耗”和“补偿”也一直在进行,久而久之,体内能量物质储备增多,从而保证人体活动内各组织器官有充分的孟良物质供应,提高了人体活动能力。但是,这种超量补偿在运动停止后便会下降,经过一段时期又回复至原来水平。如果不坚持经常锻炼,能量物质的补偿恢复作用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同时,随着人体的衰老,还要逐步下降。中断锻炼后,再进行赛跑就会变得气喘、恶心,甚至呕吐。这说明由于中断了锻炼,运动技能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机能都会显著下降。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产生适应性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五章 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
进行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断,同时还要循序渐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为了使体育锻炼能收到更大的效果,应随着体质的增强和技术的掌握逐渐加大运动量,逐渐提高动作难度。人的体质的增强有一个过程,当人体机能已经适应某种运动量后,就可以增加运动量,运动量增加后,身体需要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才能与该运动量相适应,折旧使人体的体质不断增强的过程。掌握运动技术方面也应逐步提高。如果操之过急,盲目加大运动量或开始就掌握复杂的运动技术,不仅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还可能因身体不能适应引起损伤,影响健康。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动作技术要由易到难。
第六章 为什么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比在室内好
凡喜欢体育运动的人都喜欢在清晨有新鲜空气的室外跑跑步,做做操或打打太极拳等,有的则在酷暑夏天去江河湖海游泳,也有的喜欢在严寒冬季的冷空气中散步或洗冷水浴。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不仅仅是由于空气新鲜,对人体有良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然界有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因素。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就要经受各种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经久锻炼,就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还能增强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器官和皮肤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强体质。另外,日光中有紫外线,它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就能转化为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紫外光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等作用。
第七章 为什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预防伤风感冒
人的体温经常保持恒定(摄氏35.8——37.5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身体机能的失调,导致生病。虽然感冒主要是由于身体受冷而引起的,但当身体受到同样的寒冷袭击时,有人会感冒,有人就不会。平时缺乏锻炼的人,身体抗寒能力差,当外界气温显著下降时,身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由于体温降低,抵抗力减弱,使致病的感冒病菌等微生物有机可乘,因而产生感冒或其他疾病。坚持室外体育锻炼的人让身体和冷气经常接触,利用寒冷来锻炼身体,能使体温调节的能力得到提高,不至于受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使体温失去平衡。人的体温之所以能恒定,是由于神经系统一方面调节人体氧化过程的强度,来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调节中枢,能使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加速热量的产生,同时使骨骼肌紧张,产生不自主的收缩(即发抖),使产热过程加强,同时使身体表面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这样就保持了体温恒定。当气温升高时,又可以使人体散热过程加强,保持正常体温。
第八章 体育锻炼对心脏有什么好处
大家知道,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上得到改善、提高。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经常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可使心脏在结构机能方面发生良好的改善。
第九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肺活量增大
如果我们屏住气,有的人只能坚持十几秒钟,有的能坚持几十秒钟,最多也只不过一分钟,就会产生一种受不了的感觉,可见呼吸是很重要的生命现象。人体生存的每一时间必须新陈代谢,需从大气里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吸气时,肺是扩大的,肺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空气就从外界经鼻、口、气管进入肺;而呼气时,肺是缩小的,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力,身体里的废气就排出体外。一个人呼吸能力差,吸呼气的量少,运动或劳动时就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怎样提高换气能力呢?经常参加锻炼,肺活量增加就是标志之一。肺活量是指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的大小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组织的弹性。一般成年人肺活量约有3500毫升左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肺活量可达4000——5000毫升,优秀运动员有的达到7000毫升,可见经常锻炼可增加肺活量。
第十章 为什么跑得气喘的时候说话困难
我们人类的发音器官主要是咽喉和其中的声带,声带受着肺脏的空气的作用,发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空气从肺脏进出是呼吸运动造成的。这样看来,说话时发声是与呼吸有关的,可以说说话是一种特殊的呼吸运动。
呼吸和说话配合得协调即是由于呼吸而进入肺的空气符合说话时发声的需要,因此说话流利清楚。但是当人跑得气喘时,呼吸运动不能被人随心所欲地灵活控制,当人说话需要吸气时,肺却要呼气,当人需要呼气时,肺却要吸气,这样破坏了正常呼吸,因此在跑得气喘时说话断断续续很困难,甚至说不下去。只有等到不气喘时,呼吸恢复了正常,说话才能清楚,不困难。
第十一章 为什么锻炼后吃饭特别香
人体的消化系统好象一个食品加工厂,它的作用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它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构成的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肝脏、胰脏等组成。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要经过消化道的消化,胰的复杂加工,才能变成人体能够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体育锻炼时,新陈代谢比平时大大加强,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在体育锻炼时新陈代谢作用要比安静时增加10倍,甚至20倍。当体育锻炼结束后,体内消耗的物质要及时得到补充,势必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变成体内的物质,显然消化系统的工作要比原来大得多,这样日复一日,就提高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人体所有器官系统的活动都由神经系统一指挥和管理,在锻炼中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和心脏、肺脏等器官的指挥加强,而对消化系统的管理减少,使消化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以保证运动时肌肉、心脏等的激烈活动。运动结束后,神经系统又对消化系统加强了指挥,消化系统的活动便加强,以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消化能力。锻炼时,由于呼吸加深,隔肌和腹肌的活动量增大,隔肌大幅度地上下移动和腹肌的前后活动,对胃肠起了按摩作用。锻炼结束后,这种按摩作用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从而促进了胃肠的活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提高也有较好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体育锻炼后吃饭特别香的原因。
第十二章 为什么不能在饭后去游泳或做其他剧烈运动
饭后进行剧烈运动往往会出现腹痛现象,因为剧烈运动会妨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不利于运动的正常进行。吃饭后应该是消化器官进行紧张工作的时候,假如这是进行剧烈的运动,神经系统把主要精力用到指挥协调肌肉系统和心脏、肺脏等器官上,而减少了对消化系统的指挥,消化系统的活动便减弱,暂时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饭后,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供给胃肠等消化器官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以保证对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这时进行剧烈运动,消化系统的血管收缩,把大量的血液从原来的消化系统转到肌肉中去,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减少,使它的活动能力减弱,不利于消化;而且由于胃肠装满了食物,运动时负重的胃肠震动得很厉害,并把胃肠的筋膜拉紧,便会产生腹痛的现象。最好是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去运动。
第十三章 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刻大量吃冷饮
剧烈运动后,由于体温升高,大量流汗,身体又热又潮。特别是在夏天,运动后人感到唇焦舌燥,干渴难熬,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为一时痛快,不加克制地吃冷饮,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人的体温可从37度升高到39度,为保持体温的恒定,当体温升高后,身体的散热也随之加强,除皮肤大量排汗外,口腔和呼吸道的水分也大量蒸发,唾液的分泌也逐渐减少,使口腔、咽部粘膜干燥,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这时如果大量吃冷饮,胃肠消化器官受到的刺激大,使消化道蠕动增加,产生强烈的收缩,这时可以听到肠里咕咕响,甚至有时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人体的血管受到热的刺激时,血管口径舒张扩大;受到冷的刺激时,血管口径缩小。胃肠受到冷的刺激,它们的血管缩小后消化和吸收就会发生故障,食物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在人的大肠里,原来就有很多细菌,不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是这些细菌很好的活动条件,细菌会产生毒素,细菌多了,毒素也就多,这样就会腹痛、腹泻。
第十四章 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不宜喝大量的白开水
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盐分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过程。平时我们出汗、大小便都排出一些盐分,又会从食物中得到补充,所以一般情况下,总是保持着平衡。体内过多失去盐和水时应该加以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喝下大量的水,虽然暂时解了口渴,但对身体极为不利。因为大量的水进入体内会冲淡血液中盐的含量,使盐分相对减少,而喝进的水很快又变成汗排出体外,从而加剧盐分的丧失。血液中盐分大量丧失后将促使血液对细胞养料的供应减慢,由此导致体内平衡失调和肌肉抽筋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运动后心脏还跳动得很快,大量饮水后,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脏和肾脏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加重它们的负担。大量喝水还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经常如此容易引起慢性胃肠炎。当运动后口干时,可用温水漱口,最好等到身体平静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引用淡盐水补充失去的盐分和水分。
第十五章 锻炼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上体育课或运动员训练前,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总是带领大家活动身体的各部分。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呢?人体是由各种器官、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活动时看起来只是肌肉在活动,实际上身体各种器官系统都参加活动。各种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的协调工作是由大脑皮层来指挥的,因此大脑皮层的“工作人员”(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如何(用生理学的话来说是兴奋性的高低)对体育锻炼时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影响很大。做准备活动正是通过身体各部分的适当运动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正式比赛或锻炼时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指挥工作更加协调。这也是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得进入激烈比赛或锻炼时,内脏器官能较快地和肌肉活动相配合。我们身体的肌肉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只需要20——30秒就能发挥较大能力,而内脏器官(心脏、肺脏等)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大约为2——3分钟,以后才能逐步发挥较大能力。如心脏从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输出3——5升血液过渡到激烈活动时每分钟输出25——30升血液要经过5分钟。激烈活动时肌肉很快就能以最大能力工作,而内脏活动跟不上,就不能为肌肉供应充足的氧气及养料,肌肉活动能力就要受到影响。做准备活动就能克服内脏器官的这种惰性,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当开始激烈运动时,肌肉和内脏器官就能很好地配合,人体就能迅速发挥最大的能量,提高成绩。另外,先活动开,使身体各部分灵敏度增加,也能预防减少因运动引起的损伤。
第十六章 为什么要做整理运动
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总是比静止时消耗的能量大,运动越激烈,消耗就越大。人体机能的变化并不随着运动的停止而马上恢复到静止水平,而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整理运动正是为使人体更快地恢复到静止状态。整理运动是运动后所做的缓慢而放松性的运动。做整理运动要比马上静止下来更有利于呼吸的进行,呼吸通畅了,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就顺利了,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数量也相应地多了;其次,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循环血量较多地流向活动的肢体,血液向心脏的回流除靠心肌的收缩力外,还要借助肢体肌肉的活动产生节律性收缩所形成的挤压作用,运动结束后,若马上静止下来不动,流向肢体的大量血液便失去肌肉节律性收缩的积压作用,因而回流到心脏的血量减少,相应地从心脏输出的血量也就减少,这样,就会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而产生的头晕、胸闷、恶心等不良感觉。整理活动使呼吸与血液循环畅通、顺利了,组织器官的养料及氧气供给就充足,代谢产物的消除也快,有利于疲劳的消除。组织器官的养料及氧气供给不足、代谢产物的堆积是产生疲劳的因素之一,因而整理活动并不是复杂的体力消耗,而是要做放松活动。在运动临近结束时,运动量要逐渐减少,可以放松慢跑、自由走、作放松性的徒手操。整理活动要注意肌肉的放松,要加深呼吸,以利于气体交换及血液循环。
Ⅸ 体育小知识
1、锻炼时间:
每天进行20-60分钟的锻炼效果最好.一般锻炼的原则:强度小,锻炼时间要长;强度大,则锻炼的时间要短些.锻炼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起床后,也可以放在下午16:00左右。
2、锻炼次数:
每周以锻炼3---5次为宜,不能少于3次,间隔不超过3天。每日是否要进行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运动负荷的大小,可根据个人的锻炼习惯、锻炼经历等因素而定,一般锻炼后以次日不感到疲劳为宜。
3、注意事项:
1、天气不好,身体过于疲劳,或患病期间,应暂停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