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养高中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不难看出,课标中把运动兴趣作用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认真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练习的时候就会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刻苦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马马虎虎,被动应付,从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结果事倍功半。
体育运动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运动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但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点燃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天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对体育教师不信任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你,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巨大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体育意识是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知识的理解,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参加体育活动行为的心理现象。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的体育教育对其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社会价值,特别是体育运动具有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当学生有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就会由衷地产生对体育的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快感、乐趣,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得到强化和巩固。没有体育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就成为一句空话。
1、在宣传中培养体育意识
每个人的体育意识形成有先有后,有好有坏,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校园形成的体育氛围,对于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一些体育意识薄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内通过体育教学、运动会、体育节、广播、墙报、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大力宣传体育运动,构建强势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适当体育运动可缓解学习压力,减轻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
2、在竞争中培养体育意识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竞赛本身是一种参与,这种参与有竞赛选手的参与,也有观看者的参与,不同的是竞赛参与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且影响的人多,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好得多。竞赛参与不仅使参与者的体育才华得以展示,体育运动精神得以升华;同时在竞赛中观看者也能从中自省自励,而整个体育竞赛的组织实施过程,更是班级的凝聚力、团体合作精神重塑,以及学校体育氛围达到高潮的过程。
3、在观赏中培养体育意识
观看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体育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利用各种大型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等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开展体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宣传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体育竞赛的规则、技战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以及优美的体育动作,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对体育的热情。
4、从学习内容及改变教法中引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对所学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逐渐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且丰富多样,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对教材内容是否兴趣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当然这并不是说竞技性的田径项目对学生而言兴趣相对不强,就不去选择其作学习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 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学习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参与这些项目,并达到学习目标。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是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那么,我们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耐久跑的教学,每节课重复着绕操场跑道跑,学生练习几次就会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呆板、太传统,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兴趣就会降低。如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自然自然地形跑等练习手段,学生就不感到乏味,而结合游戏、竞赛的练习方法,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颖,深度、广度合理,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在学习中增添兴趣,在兴趣中促进学习,感到所学内容似曾相识而又陌生,需要通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掌握。伴随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才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事物和别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如痴如醉地爱好和从事体育运动现象了。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影响十分深远,探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挖掘。只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最终才能达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B. 本人爱好体育运动,详情如下:
这个你去医院咨询吧 在这问万一有人为了分乱回答或去网络什么搜了点半真半假的东西发给你对你是没好处的 希望你早迪娜解决这问题
C. 如何培养高中生体育运动兴趣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推广,体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社会地位,也以无穷的极限和魅力挑战感召着人们。 “以人为本、健康育人、终身体育”新的思想理念贯串着体育教学的始终。而课内的练习时间非常有限,只有通过课外体育训练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如何激发培养学生课外体育的兴趣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通过实践教学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项目、教材;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技术水平及能力素养,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是搞好课外体育运动,激发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课外体育,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终身体育,自主学习
体育本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充分张扬展示的科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革新,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以人为本、健康育人、终身体育” 的思想理念贯串着体育教学的始终,体育这个久远的代名词越来越显示他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而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现实并非如此,由于体育专业教师、运动场地的不足,设施陈旧滞后,一味追求运动竞技成绩等,导致很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远离体育课堂,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不高。体育与智育本来是不矛盾的,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应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由于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未能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因此还存在矛盾,主要表现是:凡学习好的学生,既便是身体素质出众,体育成绩突出者也不愿意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而参加训练者大都是或被认为是无心学习,成绩差,升学无望者。
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一是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把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为国争光的战略重点的高度上来抓,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主观努力不够,对培养体育人才的态度与抓“升学率”的劲头相比,可以说是“顺其自然”。另有甚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开展训练仅为了比赛和名次,没有比赛就不训练或是临到比赛才匆忙训练,导致训练不系统、基础不扎实,浪费了人才。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去提高运动水平是不可取的;二是学校对体育训练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三是社会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认识不够,造成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社会对体育的片面理解。由于世俗偏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度成为搞体育者的代名词,还有受旧社会遗留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陈腐思想的影响,把搞体育看成是蹦蹦跳跳的体力活动,没出息。受此影响,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参加训练,就连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会退避观望。这种局面如不扭转,则是教育的重大失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体育兴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锻炼身体的目的、启发自觉,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不少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目的并不明确,仅停留在“玩”、“活动舒服”等表面认识上,忽视了身体锻炼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加强锻炼身体的目的教育、启发自觉。毛泽东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让学生认识到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意义,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技术、促进健康、锻炼意志。体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保障,也是升学、就业的需要,即使学成毕业、参加祖国建设、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当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明确之后,就会自觉树立目标,身体力行,通过活动体验锻炼效益的不断反馈,由于体育情感与练习兴趣的有力支持,坚持参加课外身体锻炼的行为越发自觉和积极,认识、情趣、行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占据中间环节的情感与兴趣,自然随之同步而高升。
(二)、正确选材、灵活教法,让学生在课外体育的天地里充分享受成功与失败、挑战与考验的心志检阅,是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基础。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教育家德可乐利指出:“兴趣是个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的流向”。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善于找准教材及新知识的生长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引发体育兴趣。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根本性转变。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导”是教学的支柱,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当然,这种要求应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课外体育教学指导中,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目标,可选用直接导入、实验导入、体育游戏导入、图像直观导入、问题导入等等,巧妙地运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从而引发体育运动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创新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因而,教师应遵循直观性、互动性、新颖性的原则。从学生的身心特性出发,选择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发课外体育兴趣。教学内容难易度要适合学生接受的水平,过易过浅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深浅适当,难易适度,并且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掌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平较差的学生也都能跟上教学要求,这样就能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体验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课外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反,单调呆板的方式、方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2、鼓励探究尝试。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享受成功和失败、挑战与考验、磨练与锤炼的心志检阅。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有可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外运动教学计划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生动多样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面对一个新教材,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即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深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享受成功与失败、挑战与考验、磨练与锤炼的心志检阅。
2、在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在课外体育指导中,应注意教材新颖、教法多样、讲解示范、辅导练习,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趣味性等原则。
(三)、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引导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和知识,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学生的直接楷模。因此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要求。在训练实际中,不管训练条件、天气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坚持,应提前到训练场地,等候学生,应该在全体学生都离开训练场地后,才能离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酬,如果与训练相冲突,都应以训练为重。训练中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训练的时间不减少,才能以身说法,教育学生,树立威信。
此外,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在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发扬民主,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事大家商量,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拟定学习和训练计划,指导学习和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协调各种关系
4、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基础在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新时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互信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在宽松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训练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中找到自信,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4、2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竞技水平,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出现因训练疲劳而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轻则会影响到训练队的生源,重则影响队员的终身。如何解决呢?首先,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学、训并重的道理,从而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学好文化课,提高文化成绩。其次,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第三,在日常训练中,如何才能协调好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呢?体育教师与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做好交流、沟通、配合。以此减少学生运动训练与学习间的压力。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训练,健康成长。
总之,要提高全民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兴趣关键之所在。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培养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和智育及安全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全体学生会健康成长,他们将来肯定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一定会撑起祖国未来的一片蓝天。
D. 如何培养学生产生体育运动兴趣
今天,有许多体育教师都提到了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话题,说明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其实,在先前的课改实验区,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产生了理解上的误区,停留于肤浅认识与做表面文章,在体育课上一味倾向于激发所谓的兴趣而放松技能教学,造成体育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有的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跟运动技能教学对立起来;有的甚至产生了各种担心和怀疑。所以,在学习和推进体育新课程之际,解决好如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问题非常必要。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体育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兴趣是学生自觉、主动和能动地进行体育学生的源泉,也是学生形成体育学习习惯和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起点。心理学认为,运动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是对项目本身的兴趣,是通过对某运动项目学练与体验而对该项目学习的愉快感。运动兴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为体育过程本身所吸引而产生的积极情绪和意向,另一方面是指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具有的持久、稳定的爱好。一般说来,进入高中学习阶段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步产生分化,并进而形成个体的中心兴趣即志趣。据此,我们不仅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应该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对体育的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运动兴趣是重要保障,没有运动兴趣或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而一直坚持学习与锻炼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所以,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视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益处。同时,运动兴趣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而养成了运动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因此,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中体育教学中,一般出现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是学生在选项过程中没有能选择自身乐意学习的运动项目;二是教师制定的课堂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学生达不成目标或太容易达到目标;三是运动项目本身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四是课堂教学方法、练习组织形式单一;五是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气氛不和谐等。为实现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目的,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一是指导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体验到运动愉快感,这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办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运动意向,有责任引导学生建立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初始兴趣,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使学生投入到某项目活动中来。对于体育课上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绝不可过分地迁就,这样反而使一些学生养成懒散的习惯。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和投身体育活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要建立体育教师的指导地位,以保持体育课堂热烈愉快的学习氛围。二是努力建立起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体育新型课堂。要合理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方法;要积极创造课堂教学的内部环境(学生心境等方面)和外部环境(场地、器材设计等);要积极改进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变换组织形式等,来增进情绪体验和运动意向,通过启发与诱导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三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差异性。提倡学生选择一到两个(或两到三项)运动项目进行重点学习,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差异性,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熟练掌握一到两个项目(或两到三项)的运动技术技能。这方面,学校应该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要,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给学生选择。至于有些运动项目学校没有条件开设,而有些学生又十分感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指导的形式促进这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然,真正达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兴趣目前可能还无法做得到,这将是我们高中选项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E. 我的爱好是体育运动作文400字下
羽毛球:
我喜欢打羽毛球,因为羽毛球是全身运动的。不但可以锻练身体的灵活性,也可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羽毛球需要两人一起才能进行,既可培养群体的精神,也可增进友谊。如果体弱多病的人,也可以尝试以羽毛球这运动增强自己的体魄。
多做运动身体好这句说话说得真的不错。我觉得做运动不一定是要做大量的,只要配合自己的体质、符合自己的性格便可。我个人就对羽毛球这种运动最感兴趣了。羽毛球令我著迷,因为每次打羽毛球我都会全情投入,就算跌到流血或受伤,我都不加理会。每逢有空的时候,我一定去楼下的公园不断练习,务求能得到进步。回想过去自己初学羽毛球的时候,真的甚麼也不了解、不明白。那时候旁徨的感觉,曾使我放弃,有幸的是有一群知己鼓励我,使我能对羽毛球这项运动加深了认识。
一分艰难,一分收获。我很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肯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打羽毛球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多些训练,千万不要等幸运二字的来临。只要自己定下目标,必能做到。
跑步:
体育,不仅仅是属于竞技者,正如音乐不仅属于演奏者一样。它们属于每一个人,无论是当局者,还是旁观者。
生命得有活动,生命需要运动。
所以我选择了跑步。也许是因为爸爸是个体育爱好者,也许是因为我受了他的熏陶,但我只觉得跑步的好处有很多,对于处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得以调节,直接接触到自然,也可以使其在学习及社会活动中更加活力充沛,朝气蓬勃,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在早晨跑步,还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能提高抵抗力!
总而言之,只要坚持跑步,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均与产生良好的影响。
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在这样的早晨里跑步,是最好不过的啦,因为能够感觉得到这是多么的舒服与快乐。寒风刺骨,舍不得“挪窝”,这样的天气,才是真正考验你的耐力的时候了,当你醒来发现周围是那么冷的时候,你肯定心里想,“今天就算了吧,不去跑步了。”。可是如果就这样,当你以后醒来的每一天,你都这么想,那么你就自然而然的无法坚持跑步下去了。其实,你也可以这样想,如果你现在去跑步,可以让你提高抵抗力,以后的每个早晨,一定会渐渐好起来的。况且当你跑步回来,身上不也是暖和和的么,不也很舒服么?
除外,我还发现。
跑步,是一种享受。
春天去跑步,新鲜的空气包围着你,你的感觉该有多舒服?是的,跑步是一种享受。
夏天去跑步,满头大汗是必然的,但回到了家,用凉水从头冲到脚,又是一番有趣的滋味。跑步,是一种享受。
秋天去跑步,远处的风筝还隐隐若现,秋高气爽,矢车菊般的天空鲜嫩欲滴,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跑步,是一种享受。
冬天去跑步,门一打开,寒风刺骨,但当我们跑步回来的时候,身上又是暖和和的,很是舒服。跑步,是一种享受。
爱上体育吧,朋友们。
体育不仅仅属于胜利者,体育不仅仅属于竞技者,体育更属于所有关心体育,热爱生活的人,属于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彼此。
F. 单招考试自我介绍:爱好体育运动,特长打篮球,报考计算机专业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看成绩。希望对你有帮助!
G. 怎样对运动产生兴趣
跑步,健身很枯燥乏味的,产生兴趣就找个竞技运动啊,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朋友一起玩有趣味性和竞争意识,就会慢慢喜欢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念,为什么要运动,是减肥,增强体魄,练肌肉,或者是增加身体协调性,或者是为了健康,为了理想和信念,努力,坚持!
H.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
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
都应关注学生
运动兴趣的培养
,
才能使学生自觉、
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
,
在体育课堂教学
中
,
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
锻炼的习惯。
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
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
对运动兴趣的功能、
价值、
内
容等认识的不明确,
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
翻新,
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
因此,
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
进程中,
就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
的办法。
我带着这个问题
,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
情况调查
,
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
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
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
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
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
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
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表现,
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
择性态度。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的,
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
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
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
情。
2
、
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
,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
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
的广度。
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
对大多
数运动项目没有热情,
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
而有的学生运动兴
趣十分广泛,
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
总想试一试。
其次,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
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
如有的
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兴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3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
用的大小。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在思想上,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
中来;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
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产生明
显的实际效果。
4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
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
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就会始
终保持而且长期不变,
还会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
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
而有的
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
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但不能持久,
会经常
改变。
二、
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中作用运动是中、
小学生的自然天性,
更是
学生自由的释放,
但他们只有热情,
缺乏必要的理智和和正确的运动方法,
解决
这个问题的重任只能义不容辞地落在体育教师身上。
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你的教育
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情景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1、
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由于运动技能的复杂性,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
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挫折、
徘徊不前、
暂时的倒退等问题,
此时学生若灰心、
消沉、失望,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要跟上教学的进程,
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发展自身的素质、
品德、
能力,
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管理上就应达成师生间默契,
并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与协
调学生的发展。
2
、按能力水平分组,充分利用竞赛杠杆原理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和竞争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
才能吸引广大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的学习热
情。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按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来分组,
在能力和水
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和竞技性都会降低,
学生的学习热
情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3
、正确的归因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不
正确或不全面的归因,
因此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技术练习过程中失
败与挫折的各种原因,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正确的归因。
别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进行归因,
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
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
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
从而有益于
维持动机的强度。
4
、不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反馈体育教学中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坚持目标
和修正目标,
它是行动过程中最有益的动态调节信号。
适时、
适量的反馈能帮助
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状态,
体验成功感觉,
能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坚持
目标和努力学习的欲望,使已有的动机得到强化。
三、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
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
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
以拓展的,
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1、
以“如何学”为教学设计基点以往体育教学设计中,
教师对“如何教”考虑
得较多,
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
而忽视了学生学与练的兴趣,
对如
何让学生乐学、
爱练考虑的得较少。
导致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
因此我们要
转变观念,
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巧妙的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学
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教学基点考虑。应该从“学生该怎么学、
能怎么学、
最好怎么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
这
样学生创新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所以,
一切都应该从如何有
利于学生的“学”为“教”的出发点,
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
度、深度安排的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激
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
如:
让中学生再去掌握小学一、
二年级就已掌握
的滚翻动作,
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滚翻的动作要领,
学生当然不感兴趣。
如果安
排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学生就会产生和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
颖性、
难度适中并和已有的运动经验联系的知识、
技能最感兴趣;
当学生对所学
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
掌握时,
伴随这一练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
(成
功的快感、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这种体验才会给学生带来对体育运动
的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3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
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我们认为,
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我们教师。
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
我们
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
没有考虑货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
得主动,
练得积极。
要改变这一现象,
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
“乐练”为出发点,
运用合理的
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体育课。
4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
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持续。
教师只考虑学生要“听话”“要乖”,
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这样单一、枯燥、
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
学生怎么会有愉悦的情绪,
怎么会有学练的积极性?我们
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老师前面教,学生
后面学的单一的组织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大胆展示等多种
组织形式。
I. 我的爱好是体育运动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我的爱好是体育运动的翻译是:My hobby is sports
J. 体育运动爱好与体育运动习惯的关系
体育运动爱好是广泛,但是不是经常或是天天去做的,体育运动习惯是一种自觉的每天要去做或是按规律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