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现今的中医师如此不中用,不争气
只有中西医结合才是当世行医之道,中医最大的毛病就是闭门造车,殊不知如今的医学有许多手段可以检验,特别是老一代的中医。
B. 上海十大名老中医
对上海不了解,但是从我接触的真实情况来看,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还是有点水平的,不过他的号不好挂,而且有点贵(可能是因为我太穷了),500元,据说。
C. 王某平素易出汗,易患感冒,请用中医理论解释此症状发生的机制
从黄煌老师经方体质学说来看可能属于桂枝证体质,平时表虚,遭遇外内邪就容易感冒。
表虚容就容易汗多,多汗伤阳久汗阴阳两伤,自身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下。导致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冒。
同时汗为心之液,久汗过汗可能同时也会伴随心脏方面的兼证,比如心慌气短懒言无力等症状。
D. 望闻问切的切是什么意思
切指摸脉象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中文名称:望闻问切
外文名称:Looking, listening, asking and feeling the pulse.
出处:中医用语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è
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造句: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必经之路。
E. 您好,我有湿热病,兼血瘀,身上痒,并且早上口里有苦味,胃难受,刷牙呕吐,您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多谢
你有湿热,血瘀,口苦,呕吐的症状,与你爱生气有关,不知道辩证是否准确。可以到我的空间下载“问证记录 ”填好发来,辨证准确才能用药。
F. 医学界伟人故事
1.扁鹊——十年殷诚一禁方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就充分展现了扁鹊的医术,通过望诊就能明白疾病在哪里,在中医看来这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那扁鹊的这个本领也不是轻易炼成的。
扁鹊少年做客馆主管时发现了异人长桑君经常来此住宿。扁鹊认为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热情谨慎地款待他(“遂谨遇之”)。如此十年,终于感动了长桑君,将禁方传授与他。扁鹊以上池之水饮之而能洞察人之脏腑,遂成名医。
从《史记》这段记载来看,求师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在那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欲得真传,除了象扁鹊那样真诚地尊师重道,别无他径。试想,如果扁鹊还象对待其他客人那样对待长桑君,那么,长桑君宁肯将禁方带入坟墓,恐怕也不会给他的。 每一个学徒都有一样的经历,师傅在考虑师傅真传时都要严格考验一番。经受了师傅的考验,也才能得到真传。
2.淳于意——倒删善课
淳于意是早于医圣张仲景的汉代名医。《史记》载其“少而喜方术”,“然医药方试多不验者”。后求教于公乘阳庆。公乘阳庆让他完全抛开过去所学,认为那些不正确。此后才“悉以禁方予之”。淳于意遵之而成名医。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西医的进化是不断自我否定的一个过程,中医则涉及到各乘家技,对其他的也有排斥。淳于意发现自己所学皆非,就要勇敢地否定自己,忍痛割爱,吐故纳新,而决不能存在丝毫抱残守缺的恋旧情结。学中医要能“学一家之言纳百家之长”。时时虚怀若谷,一片空灵才能接受更多正确的正能量。
3.叶天士——转益多师是吾师
生于医学世家的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宗师。提起江南名医叶天士可神了!他自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天士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看过仓徨逃遁,叶天士的医术是到达了这样一个级别的!
他医术这么厉害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相传叶氏学医曾先后拜师十七人,至于究竟拜了哪些人,却无从考证。中医学是经验性极强,但仅凭个人的点滴积累是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的。而一家之言又往往失之局限造成门户之短见。历史上很多名医都是广拜名师,融百家精华于一炉。叶氏拜师之多,可谓其中之典范。拜师就要拜名师,但又不限于名师。凡有一技之长于己者,均可登门请教。“师无常师,唯长是师”。
他自己成名医后对后辈也严格要求,他的遗言就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4.徐灵胎——万卷古今销永夜
徐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徐氏学医,既无家传,更无师承,全凭读书自学。其在《医学源流论》自序中说“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慎疾刍言》序中又云“五十年中,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每过几时,必悔从前疏漏,盖学以年进也……”徐氏读书,诚乃多矣。观其读书之法,又有批阅与泛览之别。事实上,徐灵胎的医学造诣也相当高深,其著作中的很多观点都让今人为之叹服,如“用药如用兵论”,“医非人人可学论”等等。而他的临床经验也相当丰富,曾两次应诏进京诊疾,名噪一时。徐灵胎同时而且是一个水利和音乐方面的专家,他做学问的诀窍,就是找到要学的那那一方面的所有好书,自己全部阅览熟读,然后自己总结记录学习所得,写出一本书。毫无疑问,徐氏的博览群书是中医史上难见的。
5.王清任——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清任是独具魅力的中医学实践家。说他有魅力,是因为他具有大胆怀疑,勇于发现的精神。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王氏学医亦然,他并不拘于前人之说。为弄清人体脏腑结构,他亲临刑场和义冢观察尸体,半夜去乱坟岗,解剖那些没有人收拾的尸体,而且还解剖鸡、鸭、牛、马等动物并与人体内脏进行对照,画了20多幅脏腑图。虽然书中的很多知识在西医解剖学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精神实在可嘉。
他重视瘀血致病,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他写出了《医林改错》这一奇书。是书虽薄,却是王氏亲眼所见,亲治其症,屡验方法的真实记载。比起那些抄书公们人云亦云的等身巨著,这本小书便显得无上珍贵了。至于道听途说者的耳食之学,更是不值一提了。
6.胡希恕——他山之石可攻玉
胡希恕,著名经方家。刘渡舟先生赞誉他为“经方学派的大师”,日本汉方界称他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氏是如何学医的?从《经方传真》的刘序中可窥一斑。序中说“(胡氏)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后得《皇汉医学》,对汤本求真氏之论,则大相赞赏而有相见恨晚之情,于是朝夕研读,竟豁然开悟,而临床疗效从此则大为提高。”
胡希恕学医的过程中,受中西医汇通的思想颇深,如受近代的陆渊启示,并且《皇汉医学》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该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所著。汤本原为西医出身,因女儿患痢西医无奈而殁,遂发奋研究中医。
胡氏的经历说明日本汉方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汉方医学注重临床实践,注重眼见的症状,以研究患者的症状来治疗。现在的经方家黄煌就深受这种影响,“科学无国界,治病看疗效”,对此,不该盲目存门户之见。 心存仁术,以患者为本。
7.岳美中——抱涩守拙忌滑巧
岳美中,现代著名老中医。岳氏学医,同徐灵胎一样,也是中年入道自学成才。早年的岳美中得了肺结核,自己找遍医术,尝便身边的中草药,最后把自己的肺病给治好了,从此走上中医之路。他读书,强调宁涩勿滑,具体表现在对经典著作要读熟、嚼透、消化。在弄清总的背景的前提下,一字字一句句地细抠,不论字音、字义、词义都要设法弄明白,不可顺口读过不了了之。更不能用望文生义的办法或拿今天意思生搬硬套。
他认为,这样读书看似涩滞难前,但日积月累却是似慢实快。不求快,但求实,一代宗师肺腑心得,值得我辈永远铭记。 医虽小道,能救殃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拯贫贱之厄。穷通至理,出入神明。批毫微而见端倪,体天机而运刀圭。工巧神圣,妙意绵连。仁者尽其仁,智者虑其智。小人得之,求之以利,君子得之,务之以心。是入世法,济危难于倾刻;是出世法,坐杏外之真禅。
8.黄元御-弃官从医,学医就学经典
黄元御清朝乾隆年间名医,他因为被庸医治瞎了一只眼,无奈放弃科举自学中医。他自学中医的刻苦,估计只有那个徐灵胎和他媲比。乾隆十五年,皇帝得了重病,太医院多方调治无效,无奈之下,诏各省举荐天下名医。适逢黄元御由江南至京城游历,经人举荐,入宫为乾隆治病。他详加辨症,药到病除。乾隆大喜之余,亲书御匾“妙悟岐黄”相赠,并赐黄元御为御医。
黄元御开始学习医术的时候,首先是从精心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继而研读《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典籍。黄元御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读书穷本溯源,不惜时间与心血,“杜门谢客,罄心渺虑……三载而悟”。把自己关起来,闭关修炼。
好多中医大师还真不是那么跟着师父学出来的,真正的大师似乎多半是自己憋出来的,然后才去跟老师学。黄元御就是自己憋出来的!
黄元御则是把读《伤寒论》,旁边放了一堆的参考书,看一句《伤寒论》,就狂翻一通参考书。 就这样,废寝忘食,苦读了三年。 就这么一本薄薄的书,整整读了三年,当黄元御最后把书一合上,不禁长叹一声:这也太难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
后总结写出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伤寒悬解》,针对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晚年总结一生的学习写成《四圣心源》这本书。《四圣心源》就是时下最火的中医入门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的高级版。有的人说,学中医理论,学他这一本书足够用了。黄元御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G. 本人今年26岁,性别男。24岁时得过突发性气胸,最近几年,时常会因为情绪激动或者紧张或休息不好,导
综合分析考虑。过抄度紧张造成。发作时种种症状窦速。呼碱,但这些多不是器质性变病,所以不必担心,中医考虑心虚胆怯,治疗中医有非常有效的方子。温胆汤,就按照原方服用。效果非常好。也可关注黄煌经方网。另外增强体质,肥胖一些,气胸复发几率更少啦。如果反复发作胸闷心慌。可以服倍他乐克半粒一日二次。朴素少吃咖啡,茶叶,多吃百合,莲子,银耳,金珍菜等。ok
H. 中医望闻问切各什么意思.
有没有哪些赞美医生医的古诗词
克孜别提
LV.11 2019-07-18
医者仁心
胡秉言
医者有仁心,
慈悲济世人。
悬壶轻己利,
德品胜黄金。
中医
胡秉言
望闻问切了玄机,
草菌虫石祛恶疾。
砭灸针拔除百病,
理法方药胜今医。
I. 您看过的伤寒论的刘希彦,黄煌,李辛老师的教学视频,还有吗能给我发一份吗我也想学习学习。谢谢
郝万山掺杂西医思维的东西太多,只适合入门和普及工作,不适合深入。
就以我本人目前听过的伤寒论讲解的版本来评价,虽然会得罪人,但是这的确是事实。
《伤寒论》讲得最好的老师是李辛老师,没有之一。
第一档次(现代少数几个真正读懂《伤寒论》的人)——李辛
J. 望闻问切中的“闻”是什么意思
中医术语:中医看病诊断时的方法,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