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大学生要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的这一名言震荡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大学生的心灵,告诫了我们,身为大学生要强身健体,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但是,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能盲目的进行,想要提高锻炼效果就要学会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及避免盲目进行。在身体技状态不良,睡眠或休息不好,长期患病或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是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时,是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个人爱好,锻炼目的,生活条件,身体情况确定锻炼时间,还要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量和强度,切莫盲目的进行锻炼,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保持身体健康,除了要从运动开始,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曲折,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确立目标,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健康的心理包括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意志坚定等。作为大学生,应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学朋友和谐的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一个人身心都都感到愉快,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要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仍不够强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情绪感情也日益丰富。因此,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智力、性格的全面发展,人格的提高,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要求。
2. 增强体质健康成长倡议书
上世纪四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定义为:“健康是一种结合了身体、心回理和社会的和答谐完美的状态,而并非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随着社会的进步,除了寿命的延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其生活的质量,而体质是人体在健康基础上的生命质量。积极的、高质量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生存状态是动态和连续的过程,需要人们首先清醒和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现实的健康状况,然后以自我负责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身体全面均衡发展,最终达到并且维持理想的身心健康状态。
随着上海市“健康城市”的目标确立,在现有的国民体质测试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为市民编制了一套便于推广普及的简易体质测试评价手机软件,无需繁杂的仪器,市民在家即可实施,将数据输入手机软件即可得体健康报告和运动处方及营养建议报告!
3.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做规律的运动,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这些好处如下所述:
①增加心肺功能,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可以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②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可以控制热量的摄取量。
③运动课程的参与为社交机会之—。
④有助于改善体型,因为运动可以调节松弛的肌肤,并减低脂肪含量,使你拥有健康的感觉。
⑤有助于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
⑥有助于减少老化的现象,如高血压(这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与骨骼疏松
实际上你说的就是体育锻炼,其实你这个问题我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要从小开始运动或者叫体育锻炼吧。
运动的好处:在生理上: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心理上:1、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2、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时你会惊异的发现,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明显的感到,我长大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在体育运动中茁壮成长、在运动中保持健美。
不运动的坏处: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因缺乏运动而引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二百万. 注意:不运动,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如果小孩不进行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话,那他们的大脑发育也不会很好,就影响到智力稍微不明显的低下。
日常生活的运动机会:
·多利用楼梯,少乘电梯。
·多争取机会走路,少乘汽车 。
·看电视时,可在广告时间做一些伸展运动,如弯腰、踢脚等。
·与同学或朋友作定期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等,并培养自己对个别运动的兴趣,养成有规律之运动习惯。
4. 为什么说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让人变得健康
一、提高运动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运动场上,孩子们能学会如何轮流上阵、如何等待轮候、如何在输掉比赛的时候不低头、如何对胜利的对手说声恭喜,学会传球,不把所有的荣耀都归给自己。
简单地说,孩子需要学会输,他们必须知道自己不总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并成长为一个更顽强的人。
5. 亚健康体质差的人,该如何逐步提高体质健康
早睡早起,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早睡早起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6-7个小时的睡眠是需要保证的。很多女生会长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熬夜,所以,牢记,10点之前必须睡觉的话吧。起床一杯水,每天需要不觉得渴。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刷牙洗脸,第二件事情就是喝水,温开水最适宜。大口喝是对肠道蠕动有帮助的。每天都需要喝水,并且要牢记当你觉得渴想喝水的时候你已经缺水了。
冷天就该多穿点衣服,热天就该少穿点衣服。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不要一冷就穿了很多衣服。多喝水。很多人习惯了,只有渴了的时候才喝水。其实这样是不好的一个习惯,渴的时候已经是严重缺水了。
6. 如何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健康问题也日趋严重。尤其是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负担了高负荷的学习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各种不良行为、不良信息和不良习惯的诱惑。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堪忧。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下降,肥胖率越来越高,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身体内部各种器官机能下降;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压力承受能力普遍较低,精神集中度较低,冲动偏激者比率较高,缺乏耐力和自控能力;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的干扰和诱惑,从而引起身体、心理素质下降;青少年健康意识较差,不能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着力解决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管理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由于学习、就业、生活等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的负荷越来越重,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我,从而影响作息时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出门有车,上楼有电梯,导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我国社区体育设施不健全,运动氛围不佳,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有限。教育因素,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健康教育理念与目标。虽然近年来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但是学校的体育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把应试教育作为主要的理念和目标,考什么练什么,急功近利,形成了错误的健康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忽略体育教育的现象,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青少年没有合适的场地和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管理因素方面,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规定,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学校的卫生体系要全面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多个领域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治疗。然而,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经费不足、监管不负责、设施设备不达标等等。
鉴于此,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的措施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强化政府的引导、监督和协调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出台有效而全面的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已颁布和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供了积极、完善的指导作用,对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有利于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应完善好。与此同时,国家还颁布了一些与健康、体育有关的标准和制度,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标准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完善和加强设定了目标。应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督促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个人和组织积极执行落实这些法规和标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任务艰巨,资金投入高,涉及面广,耗费时间长,不能只依靠政府来完成。要全面、彻底改善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家庭、社区、学校等都应积极参与,政府应为这些社会组织及个体的参与起到引导和协调作用。
强化学校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第一,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体育健康教育教学理念。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强化体育健康教育的教育性、健康性而非应考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真正落实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真正实现学校的教化功能,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第二,提高学校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知,提高体育教育的教学能力。学校应明文禁止其他文化课随意占用体育课的现象,改变教师关于体育课不重要的错误认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第三,开展健康心理教育课程,纠正青少年的错误认知,完善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第四,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施阳光体育。
强化家庭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体质健康教育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家长应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示范。家长应经常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行为习惯。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自控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的参与不仅是监督也是良好的引导。家长应多让孩子参与日常的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科技的发达容易滋生各种“懒病”,家长应防止孩子过于依赖各种工具,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作息和学习习惯,从细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从而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7. 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工作。抓好教育教学流程的管理,走“低负高效”的路子,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要把好教学关,向课堂要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化课老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还给学生课余活动时间。 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自加压力,切实作好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发挥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操、橱窗板报等教育阵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教育内容,多方位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多作贡献。 体育教师要积极与校卫生室,以及其他科目老师联系、配合,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卫生知识宣传,进行饮食与营养、运动与保健的指导。加强对学生进行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学习,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老师要加强钻研,积极实践“新课标”,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让学生乐学、乐练,扎扎实实的上好课。教学中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发展技能与体能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指导,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创编出更多好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为学生体质健康作贡献。 学校要主动营造锻炼氛围,有效的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体育老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组织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学校要向家长宣传“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提高家长认识,更加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动家长的创造力,从营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等各个方面与学校配合,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强化学校教育效果。 学校要组织一系列的小型体育活动和竞赛,时间要定期、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个展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体质健康成果的舞台。要设立各种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奖励面要大、要广,针对多数学生,激发兴趣,帮助小学生确立一个体育锻炼的努力目标。 学校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吃透精神,严格执行标准,认真检测,做好各项的数据统计汇总,及时分析,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8.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几点建议
浅谈增强学生体质的几点做法
姚宪利
[摘要]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开发,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学校体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运动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学生的意志力也不强,为了使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切实符合 "三个面向",我们在教学中,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同时,应大力推广 《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使学生的体质状况引起家长、学校的充分重视,采取 "课课练""天天练"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体质、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的方面反而呈下降趋势。就如我校在每周一举行的只有 20分钟左右的升旗仪式上,每次都有许多同学脸色苍白,站立不稳,甚至晕倒,足可见身体素质差到了何种程度。诚然,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就教学而言,我们体育教师是有责任的,尤其是身体素质,如耐力、柔韧、灵敏呈下降趋势,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使中小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方面切实符合 "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在抓好体保课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实施 《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另一方面推广《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这些办法的实施,使学校体育工作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从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发展状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与学校问学生体质有明显差异,城镇与乡村之间在学生每天开展 1小时体育活动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加之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文化学习,倾注了极大的力量,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保证学生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做具体、扎实的探索和研究。基于以上认识和想法,我们在教委、教研室的领导下,在全镇学生中认真执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切实加强学生的锻炼。为此,我校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强化增强体质的意识。
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旨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意自己 "教授",而忽视学生 "接受",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因此,我们要求全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内容符合《大纲》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更新颖多变。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往往不会感到枯燥,活动起来积极性自然就高。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 "放羊",又可让学生多得 "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课堂上就会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确立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
二、坚持 "课课练"和 "天天练"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虽然不能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但仍然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材的基础上,坚持"课课练",每节课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课课练"
一是要坚持不懈,二是要有计划,三是要注意因人而宜,循序渐进。练习的内容主要是 《体质评价标准》中所要测试的内容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内容。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现有条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练习途径。我校制定每天早操后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 2分钟素质练习的制度(简称 "天天练")。"天天练"是以速度耐力、灵巧、弹跳为主的素质练习,如立位体前屈,俯卧撑、立卧撑、立定跳远、跳绳、投掷垒球、仰卧起坐,50m、400m、斜身引体、蛙跳、台阶跑 ,使练习内容与体育课教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质评价标准》相结合;在练习密度,强度上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规定学生上课外活动时,先由体育委员带领进行 1-3圈热身跑练习,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其他项目。一周两节活动课中专门抽出一节练习身体素质,主要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内容,由课外活动课教师负责,要求课课有记录,每月要有一份班级 "达标"情况汇总表并至上报体育教研组,并由体育教研组在校宣传窗上公布各班达标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发动了全体教师,而且也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竞争机制。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了学校的群体体育事业,进而也促进了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三、加强两操管理,提高锻炼质量
早操、课间操时间较短,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出工不出力,运动负荷也小,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早操前由体育教师统一指挥,各班在各自班主任、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进行集体跑步。我们规定在秋冬、春季节,每天早晨一年级跑 1圈,2一4年级跑2圈,5-6年级跑3圈,(每圈250米),夏季则由各班抽适当的时间自行安排,跑完后再做操,坚持不懈。从 99年开始我们又在早操后安排了全校学生跳集体舞。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已过时了,然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发展耐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课外体育小型多样,薄弱环节常抓不懈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素质练习,小型比赛。占用场地小,好组织,活动内容与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相结合。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高,便于班级开展。积极贯彻执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按时测验 "达标"各个项目。每年入冬举办一次全校性长跑锻炼知识讲座,加大宣传力度,使很多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每天早自修前和放学后很多同学在自觉跑步锻炼,形成一道美丽的健身风景线。我校在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达标运动会的基础上,每年元旦前夕举行迎新年长跑比赛,这在我校已成传统赛事。我们按年级分组,以班为单位,采取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每班参赛人数近半,这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促进长跑运动的开展。此外,还开展例如眼保健操赛、拔河赛、5Om赛跑、争创校园吉尼斯等一系列活动。这样,全校学生人人参加,人人竞赛。对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做法还能有效地发挥体育委员、体育骨干与班集体的力量,无形中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体质。
五、发挥家长积极性,齐抓共管促发展
每学年结束,我们给家长一份体质报告单,把学生的身体状况用一系列的成绩、数据告诉家长,使家长了解其子女的体质状况,知道其子女哪些方面的不足,以及改变这一现状需采取的措施等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事后调查,大多数家长都能督促其子女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而且有5%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做练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及效果。
六、效果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短短四年,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在群体体育上。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优秀率、良好率、达标率都比往年有长足的进步,97年优秀率为19%,良好率为38%,达标率为95%;98年优秀率为24%,良好率为40%,达标率为97%;99年优秀率为28%,良好率为45%,达标率为98%,2000年优秀率为33%,良好率为50%,达标率为99%。
《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优秀率、及格率也有明显的提高,97年小学六年级体质合格率为92%,优秀率为38%,98年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42%,99年合格率为97%,优秀率为50%,2000年的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52%。
我们学校还配合镇政府荣获了省先进体育乡镇的称号。
《体质评价标准》各项的成绩均显著的提高。
2.在竞技体育中
在三十五届慈溪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由我校10名队员和2名完小队员组成的范市镇小学生代表队荣获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在我校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因为我镇体育代表团以前总要依靠下面的完小和村校来输送苗子。同时我校还被批准为慈溪市田径训练点。同年我校还有二名学生代表慈溪市参加宁波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第三十六、三十七届慈溪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以我校为主力的范市小学生代表队分别荣获了团体总分第七名、第五名的好成绩。
七、结论
人的身体素质是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把此项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胡东旭 “天天练”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作用;
《中国学校体育》 1998年 第2期 14页
2.赖天德 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 第1期 2页
3.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4.沈适菡 《实用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5.《语文教学方法论》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4年
9. 如何提升学生体质体能的措施方法
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工作。抓好教育教学流程的管理,走“低负高效”的路子,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要把好教学关,向课堂要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化课老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还给学生课余活动时间。
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自加压力,切实作好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发挥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操、橱窗板报等教育阵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教育内容,多方位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多作贡献。
体育教师要积极与校卫生室,以及其他科目老师联系、配合,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卫生知识宣传,进行饮食与营养、运动与保健的指导。加强对学生进行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学习,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老师要加强钻研,积极实践“新课标”,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让学生乐学、乐练,扎扎实实的上好课。教学中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发展技能与体能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指导,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创编出更多好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为学生体质健康作贡献。
学校要主动营造锻炼氛围,有效的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体育老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组织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学校要向家长宣传“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提高家长认识,更加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动家长的创造力,从营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等各个方面与学校配合,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强化学校教育效果。
学校要组织一系列的小型体育活动和竞赛,时间要定期、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个展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体质健康成果的舞台。要设立各种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奖励面要大、要广,针对多数学生,激发兴趣,帮助小学生确立一个体育锻炼的努力目标。
学校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吃透精神,严格执行标准,认真检测,做好各项的数据统计汇总,及时分析,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好跟踪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