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教四象学说在中医的运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句话是易经里面的。所谓四象 即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说实话,这个我只是以前看周易才看到的,在白话周易的第一页上。至于四象学说,教材上没有提到过。查了点资料发现 这是朝医的东西,和中医的理论有不少差异,粗略看了1下,个人愚见觉得这个四象医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没什么大用,和阴阳五行学说比较,应该是不太成熟的东西。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朝医学是有独特理论和丰富临证经验的医学。其理论基础是四象医学 朝鲜族文化
,所谓四象,是朝鲜医学家李济马根据《灵枢·通天》五态人论提出的,他取其太少阴阳,舍其阴阳和平人,将人分为四象人,创立了四象整体观、阴阳论、四行论、脏腑论、病理学、临床学、预防学等,称为四象医学。 四象整体观认为自然、环境、社会与人类是矛盾统一的整体。《东医寿世保元》中指出:“天机有四:一曰地方,二曰人伦,三曰世会,四曰天时。”朝医学还认为人的有机体是完整的整体,“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象也”。 四象阴阳论是朝医学的理论基础。《东医寿世保元》中指出:“太少阴阳脏局短长,阴阳之变化也。”四象医学就是根据这一脏局短长的阴阳变化,把人分为太少阴阳人,认为只有正确的辨象阴阳,才能抓住体质的本质。 四象四行论是四象医学又一大特征。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按着一定规律进行运动。这个规律就是四行规律。四行比中医的五行少土行,它把自然界事物和人体的不同性能、作用和形态等统归于四行之内,按四行规律变化。 四象脏腑论以心为中央,其他四脏为四维之四象,又将腑划为四腑, 朝鲜族医学
营卫物分为四营卫物,其他组织器官分属四脏,称为党马,把内脏所在部位划分为四焦。 四象病理学将各种内外病因分为四浮(风寒暑湿)、四情(喜怒哀乐)、四心(怯心、惧心、不安定心、急迫之心)、四邪恶(骄奢、懒怠、偏急、贪欲)、四毒(酒色毒虫)、四伤(饮食伤、劳役伤、打扑伤、虫兽伤)和疠气等。四象病理学强调人体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所患病症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五种,即阴阳盛衰说、寒热多寡说、脏器大小说、情志过不及说和六经病症局限说等。 四象诊断学先辨象后辨证,是朝医学在诊断上的独到之处。辨象要先通过四象人辨象纲要,综合分析出病人太少阴阳之象,通过辨象可推断出病人内部状态、心理状态、吉症和重危症等,辨象后再通过望闻问切,参照辨象作出诊断。 四象药物方剂学认为“药乃局限于人”,是四象医学所独有的药性观。朝医学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有机体对药物的选择性问题:某些药物对某些人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 朝鲜族医学
作用,而对另一些人却不仅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即药物的“不符合现象”。这是由于四象人阴阳分布、气质特点、体质不同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四象药物学创立了药物归象、按象要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的独特用药规律,阐明了药物的异象反应原理,把药物分为太少阴阳四象要药,不可混用。方剂同药物一样,也有四象人不同的方剂,分为古方、新定方(李氏)和经验方(后世医家)三类。 四象预防学认为:“救病千万,以两言决之曰:莫如预防二字。”四象预防医学要求根据四象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分别进行精神调摄,另外它还强调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本人摘至 朝鲜族医学
『贰』 四型人格的目录
序言/ 1
引言:从哲学到医学/ 1
四维文化的奇葩/ 1
源自《内经》的体质学说/ 7
四象体质学说/ 11
附:四象体质自测表/ 16
第一章四象体质与生理类型/ 25
四象人的体质特征/ 25
四象人的体质调整/ 33
第二章四象体质与心理类型/ 41
四象人的心理特征/ 41
四象人的自我调节/ 87
附1 《反诚箴》:度的智慧/ 109
附2 四象人的心理双环/ 111
第三章四象体质与婚姻类型/ 115
四象人的爱情宣言/ 117
四象人的爱情偶像/ 121
四象人的婚姻类型/ 127
婚姻协奏曲/ 143
附你是哪种“绝望的主妇”?/ 145
第四章四象体质与团队协作/ 151
语言风格与团队协作/ 153
四象人的团队角色/ 167
附1 儒门四象/ 192
附2 韩星四象:韩国医师娱乐节目实录/ 201
这世界,我来了(代跋)/ 205
『叁』 朝医四象人容易得什么病
朝鲜医学把四象人按照四问的特点进行组合后,得出了这四类人的患病特征。
(一) 太阳人:
·健康及病态时特征:健康时面色白,肌肉瘦,大便润滑,小便量多且频;病态时面色黑,肥胖。
·心理状态:交择心不广,有攻击心、夸张心、自尊心,事业失败不灰心,过于放纵性情,果断,善于疏通,交际灵活。
·摄生嗜好:喜欢生冷淡饮食,喜欢秋冬寒凉季节,忌讳辛热食物,适用五加皮、弥猴藤等药。
·易感特异证:易患外感、腰脊病及小肠病证。特异证为噎膈、反胃、呕吐。
(二)太阴人:
·健康及病态时特征:健康时汗液通畅,脉紧;病态时大便秘燥、小便频繁、烦渴引饮。
·心理状态:骄傲、奢侈、贪欲心大,追求安逸,忍耐心大,动作慢,喜怒不表露;浪乐和深喜过甚,事业有造就,有自知之明,有礼貌。
·摄生嗜好:重家庭,怕寒冷,喜欢吃牛肉、鱼类及厚味,多食;适用鹿茸、熊胆等药。
·易感特异证:易患目睛内痛证、怔仲证、胸膈证。特异证为胃脘受寒时引起的表寒厥证,肝受热时呈里热证。
(三)少阳人:
·健康及病态时特征:健康时大便粗滑、疏通;病态时呕吐下利多,鼻出血。
·心理状态:偏私心、虚荣心大,小聪明。细心认真办事,欲举而不欲措,骠锐好勇,刚武性强,暴哀和深怒过甚,善于外交。
·摄生嗜好:重工作,轻家庭。喜欢生冷杂食、猪肉、鸡蛋。对人参、鹿茸有不良反应,适用生地、熟地等。
·易感特异证:易患表寒证、胃热证、亡阳、中风、吐血、呕吐、腹痛、结胸证;特异证有伤寒呕吐,心下结胸证,热盛则腹痛,呕吐则大热。
(四)少阴人:
·健康及病态时特征:健康时脉缓而弱,消化良好时无病;病态时汗多,每月2-3次泄泻,有时暴饮暴食。
·心理状态:偷安逸、虚荣心、忌妒心、掠夺心大;奢侈,喜与熟人交往,浪喜和深乐过甚,女性温顺、善良,成为家庭主妇。
·摄生嗜好:怕寒冷,喜欢吃鸡、羊、鹿肉;喜欢温热饮食;适用人参、蜂蜜等温热药。
·易感特异证:易患目亡阳证。特异证为胃脘受寒时引起的里寒证,肾肝受热时的表热证。寒甚则头痛,伤寒时有小腹硬满证。
『肆』 中国朝鲜族的四象医学 和韩国所谓的“韩医”的四象医学的区别在哪里
朝鲜族的四象医学和韩国所谓“韩医”的四象医学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朝鲜族的四象医学。所谓四象来至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如韩国的太极图是来至于中国一样,四象医学也是中国中医传递到朝鲜族的一种延续。
『伍』 请问有了解朝医学专业的吗
朝医学专业适合国内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朝医学、朝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及药事管理等方面的朝医学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为朝医基础学、诊断学、朝药学、药理学、朝医方剂学、朝医学(四象医学)、朝医针灸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院,以及朝医教育机构从事医疗工作。可在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制、开发或药物销售等工作。
『陆』 韩国人声称中医是他们的都是真的吗
中医不是韩国的!中医不是韩国的!中医不是韩国的!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只能说韩国有中医体系痕迹,或者说有和中医一样处理疾病的方式的医生。
韩国传统药学发展概况
(一)韩医发展简史
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朝鲜所产之白附子、海松子、延胡索、海藻、昆布也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末,中国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传入朝鲜,与当时的传统医学合并并发展成为朝鲜医学的主流。当时的朝鲜医学是以高句丽、百济的药物疗法,新罗、高句丽的针灸术,新罗的《法师方》为基础,更吸收鲜卑的灸、烙法,蒙古的熏法而形成的三国固有医学。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新罗统一以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以此为基础的朝鲜医学又有很大发展,此后,中医药在朝鲜大地上从理论到应用不断充实发展,不少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医药家将中医药与当地的文化、哲学、医学、药学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东医学。
15世纪,李氏王朝时,东医学又得到集中开发。公元1433年刊行的《乡药集成方》、公元1448年刊行的《医方类聚》和公元1613年刊行的《东医宝鉴》三部医学巨著的编纂完成,标志着朝鲜医学已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医学体系。至19世纪初,东医学家李济马运用中医学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了《东医寿世保元》一书。该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和“四维之四象”结构为理论指导,形成了在临床上施行辨象施治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创立了以体质为诊治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是东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近百年来四象医学又有了新发展,东医学家们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象新编》、《四象金匮秘方》、《东西四象诊疗医典》、《四象医学原论》等多种著作,为发展朝鲜的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政府采取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政策,因此,东、西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东医学、西医学两大系统并立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别为南北两个国家,南部为大韩民国(韩国)。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医药法令,该法令规定了在韩国东医和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因而,近数十年来东医学在韩国得以稳步发展。
东医学在韩国又按日本国的习惯称为“汉医”或“双方医”,“东洋医学”,80年代,韩国政府规定将“东医”、“汉医”统一称为“韩医”,其英译名为“Korean Oriental Medcine”(意为高丽东方医学)。
『柒』 太极,二仪,四象,八卦。人的体质对应的卦象是怎么算的谁能教教我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中国古代对事物由简到繁这一发展规律的版一般性描述。权太极,被认为是事物开始的最初阶段,刚刚萌发的时期;两仪,就是阴阳,好比电池的两极;阴阳即互相克制,同时又互相转化,其转化过程就形成了四象,也就是少阴、老阴、少阳、老阳这四个转化阶段;四象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八卦,八卦中的每一卦,由三个卦爻组成,每个卦爻分别代表阴或阳——阳由一道长的横杠表示,阴由并列的两个断的横杠表示,三个阴阳卦爻各为一组,就产生了八种不同的组合,这就是八卦的由来——每种组合分别代表一个特定的卦象,每个卦象又代表了自然界不同的基本的事物形态,比如乾(三个阳爻,代表天)、坤(三个阴爻,代表地)、震(两阴一阳,代表雷)、兑(一阴两阳,代表泽)、坎(中间阳爻,代表水)、离(中间阴爻,代表火)、巽(两阳一阴,代表风)、艮(一阳两阴,代表山)。
『捌』 李济马的四象医学
李济马在著作《东医寿世保元》中将四象医学有系统的加以归类四象是出自“太极原理”的哲学用语,由于万物是依据阴阳四象的相对性法则所衍生,因此他认为人类的脏腑结构也是由阴阳虚实所形成,这就是“四象医学”的要点。李济马实际透过自己本身以及许多病患的临床经验,了解到体质、疾病、养生、情绪等生活现象与人体脏器之间息息相关,并且断言根据五脏六腑的机能、强弱、大小,可将人的体质分类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四种类型。
太阳人…指肺大肝小者
少阳人…指脾大肾小者
太阴人…指肝大肺小者
少阴人…指肾大脾小者 “克明党”的根据地在官兵的追击下遭到突袭,于是济马和从小照顾他的德勇叔开始到全国各地漂泊流浪。他在流浪途中接触到许多病患,而他本身自创的“四象医学”透过临床经验也一一获得认证。在这过程当中即存的传统韩医师不断将他归类为异议份子,此时济马从芸蓉口中得知师父邱慈仁离家的消息,于是启程去寻找师父,他在因医疗事故而痛苦不堪的师父身上深切感受到一名真大夫的面貌…济马虽然忘不了雪儿,但是因早已答应了和芸蓉的婚事于是和她成亲,然而济马为了“四象医学”的伟大之路再次启程流浪,而他的“四象医学”透过其流浪生涯实践中体验出来的。
『玖』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有哪些
伏义氏:
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帝王世纪》称:“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对创始八卦理论借以丰富人体认识,并对保健作出贡献的氏族群体的概括。
神农氏: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帝王世纪》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古代文献论述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者相当丰富,正因为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约成书于汉代,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
黄帝:
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姓姬,一姓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传说他的发明刨造很多,如:养蚕、舟车、兵器、引箭、文字、衣服、音律、算术等,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帝王世纪》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说:“(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僦贷季:
上古时之医学家。《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岐伯在回答黄帝的有关问题时指出,“色脉者,上帝(上古之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比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医统》认为:“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岐伯相为问答,著为《内经》”。
岐伯:
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俞跗:
上古医家,相传擅长外科手术,黄帝臣。西汉时期三位文史学家都记述了秦越人所论之上古医生俞跗的事迹。韩婴,曾任文帝时博士,约生活于公元前二世纪中,他在《韩诗外传》卷10写道:“中蔗子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榒木为脑。芷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更生”。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35~?)在《史记·扁鹊仑公列传》中指出:“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鳢洒,镵石桥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因此,二人关于俞跗医疗事迹之论述,应同出一源。稍晚於二人的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其所撰的《说苑·辩物》中记述,则与韩氏基本一致。
伯高:
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晋代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撰《黄帝针灸甲乙经》,曾指出:“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侯,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可知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少俞: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俞跗之弟,医术多与其兄同。
鬼臾区: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于五行之说。唐·王冰注《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剔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从《素问》中以及《灵枢》内容来看,可知雷公从黄帝受业之关系。
桐君:
传说上古时药学家,黄帝臣,以擅长本草著称。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强调:“至於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于桐雷,乃著在於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识”。
少师:
传说上古时医家,黄帝臣,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巫彭:
传说中之巫医。《山海经》有载。《说文》有“巫彭初作医”的记述。据考,巫彭乃黄帝臣,其医疗除用巫术为人治病外,还掌握有药物知识以治疗疾病。
巫妨:
传说中之巫医,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有小儿方焉,为占卜小儿寿夭疾病之巫医。
巫咸:
一作巫戊传说中之巫医。唐尧时臣,“以鸿术为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楚辞》记有“巫咸将夕降兮”。王逸注为“巫咸,古神巫也”。甲骨文中有咸戊。故有学者认为巫咸或即商王太戊之大臣。
苗父:
上古巫医;一称弟父。《韩诗外传》有:“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医者,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综而言之,中国医学发展的启蒙时期,朴素经验的积累有过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即中国原始社会晚期“巫”产生前的若干万年无数代人们医疗经验的积累和口耳的世代相传。这些经验的积累被后世学者誉归于伏义、神农、黄帝、岐伯、俞跗、伯高、鬼臾区、少俞、雷公、少师、桐君等等。继之而起者,乃原始社会晚期生产、文化等之发展而诞生的“巫”,以及由之而起的巫医,由原始社会晚期到殷商,乃至西周前后,巫医在中国医疗保健中曾居於显要地位,俞跗、巫彭、巫妨、巫咸、苗父等是其代表人物。研究中国原始社会之医疗保健,我们不能忽视上述传说甚至神话中的医家与巫医,应当承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给予他们以历史的、真实的地位,乃是医史学家、医史学家的责任。
『拾』 韩医学的正体性
事实上,1986年以后,韩国国内一直做着把韩医与中医区分开来的解释。韩国庆熙医科大学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比如,“四象医学”就是韩国特有的理论体系,它注重人体在行为、生理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的个性。
但这些观点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牵强之极,也是对历史典籍的误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说,“四象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四象医学绝不代表韩医学,它只是比较出名的学术,同时,四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周易》,这种学术只是把疾病和人体体质相结合,按此诊断,而开的方子还是中医的方子,本质上还是属于中医。”
对于《东医宝鉴》的申遗成功,国内中医药界不少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依然给予了宽容的评价,并认为这本中医著作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中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中医典籍的申遗也并不冲突。但问题是,韩国人认为这是一本中医著作吗?从韩国方面的宣传与结合《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专门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