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质舞蹈 > 斯大林体质故事

斯大林体质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9 17:10:07

1. 斯大林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国突然入侵苏联。
雅科夫听着莫洛托夫关于法西斯入侵的广播演说,怒火中燃,心急如焚。一见到斯大林
①,他就急切地问道:“爸爸,敌人打来了,我该做什么?”
“你的想法呢?”斯大林眯起双眼,反问了一句。
“我想上前线,去揍法西斯强盗!”
斯大林赞许地说:“雅沙②,做得对!既然希特勒的猪嘴伸进了我们的菜园,那就要以
三倍的打击回敬他。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
“决不辜负!”雅科夫以军人姿态回答。
当天,雅科夫就上了前线。他被分配在一个团司令部工作,他当了炮兵连连长。在激烈
的战斗中,他打红了眼,只顾和敌人拼搏,却和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不幸被俘了……此刻,
雅科夫被关在牛棚里,和被俘的人挤在一起。牛棚是用木头搭起的,四周围着篱笆,外边设
有了望台,上面架着机枪,有德国鬼子站岗。
雅科夫身旁也是个红军上尉,他叫伊万·科洛佳日内,是在白刃格斗中头部被击中、失
去知觉后被俘的。伊万打量着身边的难友,只见他默默地在思考着什么,便小声问道:“你
在动脑子,想怎么逃跑?”
雅科夫沉默片刻,抬头望了望乌云翻滚的天空,带着浓重的格鲁吉亚口音答道:“夜里
将有雷阵雨,要点着牛棚,烟会遮住哨兵的视线。”
“好!”伊万会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门外开来两辆小汽车,车上跳下来一帮德国军官。一个高个头、鹰勾鼻子的军官
用蹩脚的俄语粗野地喊道:“全体集合!成四列横队!”
人们慢腾腾地站成四列,有的躺在地上起不来。那帮德国军官匆忙走进来,象狼一样打
量着战俘们。一个尖嘴猴腮的红军战士,哭丧着脸,一瘸一拐地走在鬼子前面,活象一条断
了腿的狗,他用慌乱和恐惧的眼神在战俘们的脸上辨认着,当他走到雅科夫面前时,停下
来,指着雅科夫,带着哭声说道:“就是他!”
那个鹰勾鼻子朝雅科夫走近两步,带着惊疑的神情问道:“你是斯大林?”
“不,我是朱加施维利。”
“你是斯大林的儿子?”
“是的,我是斯大林的儿子、上尉朱加施维利。”雅科夫平静地说。
战俘们吃惊地望着雅科夫。伊万也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面孔黝黑、仪表英俊
的上尉竟是斯大林之子!他把牙齿咬得咯咯响,鄙视地望着那个叛徒,从牙缝里挤出两个
字:“可耻!”
德寇七手八脚地把雅科夫押向汽车。雅科夫回头看了看伊万,那眼神是让他组织难友们
逃跑,随后向大家挥了挥手,毅然上了汽车。难友们含着热泪,目送着汽车驶去。
汽车驶向机场,那里停着一架八个座位的“容克”式飞机。雅科夫坐在飞机上,透过舷
窗,深情地望着机翼下掠过的大地,那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大地在呻吟,祖国在受难。
一想到再也不能为祖国战斗了,他心如刀绞。难道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了?永远也见不到故乡
了?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忆起了往事,想起了可爱的故乡,想起了童年的时光……雅
科夫的童年是在高加索度过的,有时住在第比利斯的姨妈家,有时住在拉钦村的外祖父身
旁。外祖父的小木屋坐落在巴里叶特山脚下,靠近美丽的撒马尔罕森林,森林是那样神秘,
总像谜一样吸引着他。记得有一次他同伙伴们到森林打猎,他发现一只不忍心打死它,就吹
起了口哨,让它赶快逃掉。为这事大家都取笑他,而他却觉得很开心。
1921年,他被送到父亲身边,开始学习俄语,养成新的生活习惯。父亲很喜欢他,对
他要求又十分严格。他在电机学院毕业后,到工厂去工作。后来按照父亲的意见,又进入捷
尔任斯基炮兵学院。虽然他很依恋家庭,尤其喜欢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但他不愿坐享父亲
的荣誉和过舒适的生活,因此很少到克里姆林宫父亲的住处去。
雅科夫想起了儿子热尼亚,今年五岁了。他上战场前,也没有看儿子一眼。还有小女儿
加丽亚。唉!如今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他们长大时,会知道爸爸怎样死的,会象爸爸一样
挺身保卫祖国的。雅科夫感到宽慰。他从马达的单调声中,仿佛听到了从心底发出的悲壮旋
律,又仿佛是低吟的宗教赞美歌。他的记忆中闪现出夏天的一个节日宴会:布琼尼、伏罗希
洛夫、莫洛托夫偕他们的夫人来到父亲在祖巴洛夫的别墅欢度节日。午餐设在露天凉台上。
他们喝着高加索葡萄酒,频频举杯。
后来,布琼尼拉起了手风琴,拉的是宗教音乐的旋律。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父亲走
到布琼尼面前,和着旋律,唱起了一首宗教赞美歌。雅科夫站在一旁,静静地欣赏。当歌声
停下来时,雅科夫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说:“一群无神论者,却唱宗教赞美歌!”
“我们的贡品是献给艺术的,而不是献给宗教的。”父亲那双金色的眼睛里洋溢着诗歌
燃起的激情……飞机降落时的颠簸使雅科夫的思绪从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中回到严酷的现实。
他被径直押到克卢格元帅的司令部,立即开始受审。
“你是自愿投降的还是强行被俘的?”
“不,我不是自愿的。要是我能及时发现同自己人失去了联系,我就自杀了。
”雅科夫泰然回答。
“你认为当俘虏可耻吗?”
“是的,我认为是可耻的。”
“战争前夕你同你父亲谈过些什么吗?”
“是的,最后一次谈话是在6月22日。”
“那天你们分别时,你父亲都说了些什么?”
“他说:‘去战斗吧!’”“你认为,在这场战争中,你们的军队还有胜利的希望
吗?”
“是的,我认为有,斗争将继续下去。”
“假使我们很快拿下莫斯科,迫使你们的政权溃逃,并把一切都控制在我们手里,那时
又会怎样呢?”
“我作不出这种设想。”
“要知道,我们离莫斯科不远了,为什么不能设想,我们会拿下它?”
“请允许我提一个反问:假使你们将来被包围了呢?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你们的部队就
曾经被包围和歼灭过。”
审讯进行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们问雅科夫:“就是说,你不相信德国会胜利?”
“不,不相信!”他眼睛注视着窗外回答③。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接着是一声炸
雷,好象给他的话打了个惊叹号。雷声使他想到:假如不被叛徒出卖,此刻他会和那个上尉
一道,点着牛棚,冲出篱笆逃跑了。但愿他们成功……的确,他没有想错。正是在暴风雨乍
起时,伊万在浓烟掩护下,带领难友们逃向森林。
雅科夫被俘的消息,斯大林是从德国的广播里得知的。斯大林一大早起床后,顺手打开
了收音机,一个傲慢的男高音正用俄语从柏林广播东方战场的消息。末了,突然提高嗓门
说:“据克卢格元帅司令部发来的报告称:7月16日,我军在维捷布斯克东南利奥维诺村
附近,俘获了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朱加施维利上尉。他被认出后,于7月18日晚用飞机
解到克卢格元帅司令部。目前,对这名重要战俘的审讯正在进行中……”斯大林象往常一样
来到克里姆林宫,对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将军说:“请莫洛托夫同志来,并请转告朱可夫同
志,如总参的报告准备就绪,今天可早些来汇报。”
“麦赫利斯同志求见,他说有急事。”
“那就请他也来吧。”说完,斯大林向办公室走去。
麦赫利斯身着军服,悉眉苦脸地走进来。他拙笨地碰了一下皮靴后跟,痛苦地说:“斯
大林同志,我必须向您报告一个对我们大家都不愉快的消息。”他的最后几个字被一阵雷声
淹没了。
“斯大林同志,有一个……非常不幸的……沉痛的消息。”麦赫利斯结结巴巴地说,
“西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报告,据一切迹象分析,您的儿子雅科夫……被俘。
”斯大林凝神望着窗外的雷雨,仿佛没听见总政主任的话。
莫洛托夫和加里宁却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他们急切地问:“确实吗?”
“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斯大林伫立窗前,默不作声。莫洛托夫和加里宁心疼地望着他。室内一片寂静。过了片
刻,麦赫利斯沉重地说:“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正在采取一切措施,弄清真相。如果雅科
夫没落入敌手,不论他活着还是牺牲了,都要找到他。”
斯大林岿然站在窗前,象一尊塑像。
“科巴④,你怎么啦?你听见了吗?”莫洛托夫激动地大声问道:斯大林转过身,缓慢
地走到办公桌旁坐下,克制着内心的痛苦,平静地说:“斯大林不是聋子。雅沙被俘的消
息,我已经知道了,他现在正在克卢格的司令部受审。”
“有详细报告吗?”斯大林问道。
“详情不多。你的儿子一到前线,被分配到炮团司令部工作,但他要求到连队去了,他
那个连打得很出色。”
“他不愿留在司令部,好样的!”斯大林自言自语地说。他点上烟斗,深深吸了一口,
用安慰的语调说:“麦赫利斯同志,请坐下谈吧,战争就是战争啊!”随后,他用忧郁的目
光望着莫洛托夫和加里宁,问道:“现在,对斯大林该怎么办呢?还让他担任国防人民委员
吗?”他看出大家没懂他的意思,又补充说:“按照我们的法律,谁的近新当了俘虏,谁就
得被流放。
要是我也落到这种地步,我就选择吐鲁汗斯克做为我的流放地,因为我熟悉那里。
”斯大林微微一笑,但这微笑是勉强的。""麦赫利斯说,“我负责彻底查清。而且,还
可以组织我们的侦察人员帮助雅科夫越狱,如不成功,最终我们还可以同希特勒讲条件。”
“同希特勒讲条件?”斯大林惊疑地问。
“我指的是交换。我们可以拿被俘的德国将军去换回雅科夫。”
“算了吧,一群卫道者!”斯大林温和地笑了。“我认为同希特勒讨价还价,是不可想
象的。”他沉思片刻,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是啊!能把雅沙救出来,当然好。他的处境更
困难,因为对斯大林的儿子,敌人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但是,被俘的不只他一个。”他转向
莫洛托夫,进一步阐述:“外交人民委员同志。我建议,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向希特勒提
出:我们可以把全部被俘的德国将领交给他,而我们只向他要一个人。”斯大林停住话头,
点上烟斗,眼神中含着笑意。
麦赫利斯大惑不解。莫洛托夫和加里宁凭经验感到,一个满意的决心在斯大林脑子里考
虑成熟了。
斯大林吐出一口烟,提高了声音说:“让希特勒把他的被俘将领全部拿走好啦,我们只
要他一个人——德国共产党主席恩斯特·台尔曼!”
这个故事结束了。读者一定关心雅科夫的命运。雅科夫被关押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他
坚贞不屈,继续斗争。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一日,他和难友们越狱时,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
英勇行为,苏联政府追授他一级卫国勋章。
注:①斯大林本姓朱加施维利,在搞地下工作时,同志们说他具有钢铁的意志,于是就
改称斯大林,意即钢铁。
②雅沙是对雅科夫的爱称。
③对雅科夫的审讯内容,援引自美国国家档案馆《被缴获的外国文献》中NoT——176
案卷。发表在《格鲁吉亚文学》杂志1978年第1期。
④科巴是斯大林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化名。

2. 斯大林的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关于斯大林的身世,在前苏联时期一直是个谜,没有一本详细的资料,本人收罗了一些零星材料,也只能粗说他童年的一些事情。
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祖祖辈辈都是农奴,没有文化,出身贫寒。父亲维萨里昂·伊凡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有点小聪明,学了一门手艺,成了一个鞋匠,与农奴的女儿叶卡捷琳娜成婚。婚后,生了仨个孩子因先天不足不幸都夭折了,斯大林是他的第四个孩子。
格鲁吉亚的男人都嗜酒如命,斯大林的父亲更是酗酒成性,大部分的钱都花在酒上了,靠做鞋养活全家非常困难。斯大林的父亲体格健壮,脾气暴躁,斯大林的童年就是在吵闹和贫寒中度过。
1890年,斯大林的父亲酒后和他人发生争吵,演变成斗殴后,被人用刀子捅死。此时已11岁的斯大林印象非常深刻,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非常痛苦的回忆。失去了父亲,斯大林只有和当农奴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更加清苦。
信宗教的母亲,将斯大林送进教会学校,她相信上帝和神父会保佑他的儿子。年轻的斯大林在这一段时间没有如其母亲所愿,而是读了很多马克思的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99年,斯大林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教会学校开除。之后,他到观象站找了一分工作。母亲知道此事后,受了很大的打击,她认为是上帝抛弃了她的儿子。她到观象站住了一段时间劝儿子回教会学校去,结果没有成功。
斯大林不可能不了解母亲的这份心。很多年之后,他功成名就,成了苏联党和国家的伟大领袖,也在宗教问题上尽量避免刺激母亲。当他返回故里看望母亲时,母亲对他说:“真可惜!你没能当上神父。”这是她一生深感遗憾的事。斯大林并不认为这是母亲在拖他革命的后腿,反而非常赞许母亲这句话。因为这更反映了他革命的坚定性。
斯大林一生给自己取过两个名字,科巴和斯大林。斯大林是他34岁时起的,俄文意思是“钢铁”。科巴在格鲁吉亚传奇故事里,是一个绿林好汉的名字,意思是“不屈不挠的人”。这两个名字都十分恰当地表达了斯大林的性格和特征。无论是“科巴”还是“斯大林”,都是他非凡一生的文字写照。

3. 求斯大林平身简历。

苏联领袖斯大林生平简介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8:52 新浪军事
生于: 1879年12月9日生于格鲁吉亚哥里;
卒于: 1953年3月5日;
简要生平 斯大林(1879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战略家,苏联大元帅。生于格鲁吉亚哥里城一鞋匠家庭。1894年进正教中学读书,开始参
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3月开始职业革命家生涯,投身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先后被捕 7次,流放6次。1903年被选进党的高加索联盟委员会。曾参加俄国 1905年革命,捍卫并执行布尔什维克的战略和策略。1912年被增补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并领导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的工作。1917年 5月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主持党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胜利后,他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在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担任全俄中执委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南方、西方、西南等战线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转战各地,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卓越功勋。
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 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他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为国防奠定了牢固的经济技术基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担任国防委员会 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动员、组织和领导全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依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及其总参谋部,及时作出 战略决策,制定战略计划,组织战略协同,组建和使用战略预备队,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曾参加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 联盟的建立和巩固,制定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战略决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后,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部长,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加强国防建设,迎接“冷战”的挑战。
在斯大林的一生中,军事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他对苏联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斯大林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在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搞个人迷信、后期思想僵化和把苏联一国经验绝对化等,给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3岁,被葬于莫斯科红场。
军衔: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被授予苏联元帅(1943年3月6日),苏联大元帅(1945年6月27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6月26日),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9年12月20日)。
受嘉奖情况: 1枚苏联英雄奖章,1枚苏联劳动英雄“镰刀斧头”奖章,3枚列宁勋章,2枚“胜利”勋章(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6月26日),3枚红旗勋章,1枚苏沃罗夫一级勋章(1943年11月6日),共计9枚勋章,5枚奖章,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刀1把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尔”勋章1枚(орден Сухэ Батора)

在斯大林身边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前后,那时,中国共产党领袖刘少奇和毛泽东先后访问苏联,在苏联,汉学家尼·费德林受到了重视,他进了克里姆林宫,参加了斯大林同刘少奇、毛泽东的会谈。在斯大林身边,他目睹了这位领袖的多疑和偏执,也感受了这位领袖非同寻常的个性和魅力。

A 斯大林亲拟电稿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刘少奇访问苏联时,有一次,斯大林在“远方别墅”会见刘少奇,当时需要把一份重要情报寄给北京的毛泽东。

斯大林对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说:“我认为我们应立刻把这问题通报毛泽东同志,让他了解我们的观点。同志们,你们有意见吗?”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总是不发表意见,所有的人都明白,领袖怎么说,就该怎么办。

“那么谁来起草电文?”斯大林又说。

没有人打破沉寂。

“既然一致同意发通报,那么现在……马林科夫同志,你来动手怎么样?”那一位坐在那里没有反应,不过,他的耳朵似乎竖起来了。

“那么我们请……算了吧,还是不求人,我自己来。”斯大林断然地说,他把打字员叫来,一面口授,一面沿着会议桌走来走去。

我把他口授的内容给刘少奇翻译,后者十分专注,一字不漏地听着。斯大林说得很慢,一字一句斟酌着,仿佛要把每个字都刻下来一样。每讲完一句就停一下,提醒打字员严格按照他的要求打上标点符号,不要任意改动句子。他说得干脆利落,而且只说一遍不再重复。后来我也渐渐适应了他的做法。

口授完毕之后,斯大林要求迅速打印出来,在座者人手一份。不一会儿,每人面前都放了一张印好的通报,文字只占半页左右。应刘少奇的要求,我又把印好的文本翻译了一遍。文本异常简练,没有多余的字,也没有多余的标点符号。顿时,我对领袖敬佩得五体投地,这是扎扎实实的本领,决不是卖弄聪明信口开河可以得来的。

念完文本,斯大林又对在座者说:“看完请大家发表意见,有没有补充或删节?”

谁都不吭声。刘少奇首先打破沉默,他说:“写得好极了,斯大林同志。通报简明扼要。感谢您,祝贺您,斯大林同志。”

是的,是的,好极了。别的人马上一个个附和:“我们祝贺您,斯大林同志……”还有其他一些赞美词,如光荣光荣之类,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以膜拜的偶像。

B 他的脸上有麻点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来到莫斯科,他和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见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办公室举行。我负责陪同毛泽东,担任这次和以后几次会见的翻译。

打开门,斯大林坐在办公室的最里端,我们需穿过房间才能到达他跟前。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来,离开办公桌,不慌不忙地走过来。他的神态沉稳凝重,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您好,斯大林同志。”毛泽东激动地说。

“欢迎您光临,毛泽东同志。”斯大林的声音不高,停一下,又说:“您比我想像中更年轻,更健壮……”

接着斯大林请客人在一张顺着墙放的长桌旁就坐,那是一张专用的会议桌。

“请毛泽东同志对面坐,我们好面对面地谈。”东道主向我指了指客人的坐位。斯大林的动作不大,手势平缓,胡子里透出友善的微笑。

毛泽东坐下,他的随行助手师哲坐在他近旁,斯大林转过头对我狡黠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轻轻说:“你坐到桌子顶端主席座上去,那里方便些,也不会影响我们……”

我们靠得很近,我第一次看清了斯大林的脸,脸上有天花留下的麻点。

我觉得自己在这是个多余的人,即使没有我,宾主也会谈得很高兴。但是出于礼貌,只得硬着头皮坐下来。这完全是语言上的需要,因为一方讲的是俄语,而另一方只会讲汉语。接下来的几个故事便发生在斯大林和毛泽东的会谈中。

C 汉字引来的疑惑

有一次,毛泽东在回忆同国民党军队战斗的艰苦岁月时,介绍了共产党军队被敌军包围的情形。当时的形势极端危险,多次冲锋而未能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于是指挥员号召战士:“不畏艰险,视死如归。”

当时我听不懂这种概括性的口号,便请毛泽东用汉字写在纸上。并请他解释一下这个字的意思。

“你的秘密活动要搞多久呀?”耳畔传来了斯大林的声音。想像一下我当时的感觉吧,好像被电击中一样。对于斯大林的喜怒无常我是早有所闻的。他总觉得有许多幽灵在他身边活动,每走一步都见得到叛徒、奸细和人民公敌的影子。

“是这么回事,我在理解上有困难……”我连忙解释。

“你的困难是不是拖得太久了?”这是警告性的谴责,起码我这样认为。

“有一个字弄不懂……”我又试图说明。

“你是不是想使我们陷入中国学的迷魂阵?”他还没有罢休。

“就只一个字,它的意思译不出来……”我赶忙说。

“那就劳驾把这个字和整个句子都按字面直译吧!”主人不容分辩地说。

我遵命照办。当时在我的眼里斯大林是一位语言专家。他沉吟了一会儿,问道:“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解释的?”

“我也想知道呢,不过他什么都没说。”我回答着。

“那就继续搞你的秘密活动吧!”斯大林没有转过头来。这时,幽灵一般的贝利亚,他那鸢一样犀利的目光透过夹鼻眼镜朝我的方向闪了几眼。贝利亚并不参加讨论,他在场纯粹是监视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似乎感到,他那尖利的目光正在宣判我的死刑。

我再次向毛泽东求教。他说,这话出自中国古代名将岳飞之口。他还说:“‘归’在这里不作通常的‘回来’、‘再来’解。在中国历史上,‘归’的原始含义是‘回到原本状态’,因此,这个成语应该理解为:‘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

斯大林听完毛泽东的解说和我的翻译之后,沉吟了一下,轻轻说:“这位将领,真是有勇有谋啊!”

顿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把我的脑袋从断头台的刀口上拉了出来,我如释重负。

D 斯大林的葡萄酒

有一次,会晤照常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进行,我坐在毛泽东一侧。他悄悄问我,为什么斯大林要把红白两种葡萄酒混合起来喝,而别的同志却不这么做。我答不上来,要他问问斯大林本人,但是毛泽东不好意思,他说这样问不合适。

“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不能说给别人听听吗?”斯大林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我吓得哆嗦一下,转过脸来,正好碰上斯大林透过夹鼻眼镜射过来的严厉目光。这双眼睛随时在瞄准着大家。我明白,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天有不测风云,随时都可能大祸临头。

“哦,他在问……”我嗫嚅着。

“是吗,问什么呢……”斯大林冷言冷语。

“毛泽东同志问,您为什么把不同的酒掺起来喝,而别的同志却不是这样喝。”我一口气说了出来。

“那你干嘛不问我?”他紧盯着我问。

我早已发现主人对我不信任。他患有多疑症吗?是经常性的吗?对所有的人都怀疑吗?一连串的疑问从我大脑中掠过。

“对不起,是毛泽东不让我问,他怕这样问不礼貌。”

桌子对面发出一声冷笑。

“那你在这里该听谁的呢?”斯大林狡黠地问,胡子下面带着几分笑意,他开始向客人解释:“这是长期来的习惯了,每种葡萄酒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醇香,特别是格鲁吉亚酒。我觉得红酒中渗一点白的味道更浓郁,就像一束鲜花散发着多种花的香味。”

“斯大林同志,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毛泽东问。

“我么,更喜欢白葡萄酒。不过我也相信红葡萄酒的好处。以前,在流放期间我患了伤寒症,监狱里一位好心肠的狱医悄悄给我一点红葡萄酒,大概是西班牙酒吧,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起码,我是这样相信的。从此以后,我才知道葡萄酒的疗效。”斯大林若有所思地说。

E 惊心动魄的一道菜

在一次宴会中,“费德林同志,”斯大林对我说,“请你把盘子递过来。”

我走到他跟前,他像往常一样,眼睛看着别处对我说,“你来尝尝这个菜。恐怕你从来没吃过哩……说不定,是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他加上一句,眼睛仍然望着别处。我心里嘀咕,为什么要扭转脸说话呢,难道我就这么让他讨厌吗?平时人们交谈,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这是一个基本态度。眼睛也是会说话的,起码有助于理解。

我感谢他的款待,但是并不感到快活,心里老是忐忑不安。女服务员上菜时,同主人悄悄说了几句,她没有把这个菜撤到摆餐具的小桌上而是留在斯大林身边,我想起斯大林说的“头一回和最后一回”,就似一只受惊的寒鸦,警觉地注视着他们。

“费德林同志,味道如何?这个菜你喜欢吗?”斯大林马上就问我。

“对不起,斯大林同志,我,我……”我紧张地勉强说了一句,“做得很精美……”

牙疼不等于没有胃口。

“那你怎么不说话?”他没有责备之意,我却仿佛被戴着羊皮手套的手轻轻抽了一下。

这个菜确实很好吃:火鸡的肝,加上辣椒和盐,完全是高加索风味。不过中国有句古诗:“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款待了我,我仍然惶恐不安。

一切总算对付过去了。我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结果还算好,没有恶意没有中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自有分晓。(司马林/整理)

斯大林为何最后一刻下令别碰希特勒?

据俄罗斯《论坛报》报道,苏联英雄、卫国战争参加者、作家卡尔波夫用了数十年时间亲自调查1941—1945年卫国战争的某些事件,依靠保存下来的零星档案,以及对参战将领和特工、外交家的访谈,试图为卫国战争史填补空白。

传闻一: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斯大林建议德国停战,共同打击英美

这样的谈判确实举行过,在1942年2月20—27日。当时的情况很像列宁在1918年为了拯救年轻的苏维埃俄罗斯而缔结了相当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斯大林看到,红军损失严重,大多数军工厂正在向大后方撤退,急需喘息时间。最高统帅下令情报机关同德军指挥部联系,以他的名义建议停火。

到德军占领下的姆岑斯克参加谈判的苏方代表是副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德方是党卫军参谋长沃尔夫。斯大林建议,1942年5月5日6时到8月1日18时全线停止军事行动,随后德军应撤到事先商定的界线,并在1943年底前与苏军一起对英美开战。文件还说,苏联准备考虑对德媾和条件,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国际犹太人组织头上;如果德方拒绝,德军将被击败,德国将不复存在。

梅尔库洛夫1942年2月27日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德方建议停火后把战线现状维持到1942年底,苏联政府应立即把犹太人送到极北地区的集中营里消灭;在随后的世界格局中,德国要求统治拉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

苏方表示无法接受德方要求,谈判中断。斯大林没有出卖本国的犹太人。

卡尔波夫认为,斯大林想同德国一起对英美开战是一种策略手法,目的是赢得时间。

传闻二:苏联特工机关制订了消灭希特勒的计划,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斯大林在最后一刻放弃

早在1941年苏联就准备谋刺希特勒。当时苏联情报机关推测,希特勒会像拿破仑一样,在攻占莫斯科后亲临苏联首都。情报机关成立了几个小组,准备了好几套方案。但德军并未攻下莫斯科。

第二个计划是1942年制订的,当时获悉希特勒要到德军占领下的乌克兰文尼察的野战指挥部。当时正在敌后的苏军颠覆队队长、资深特工梅德韦杰夫被责成执行这项任务。但行动失败。

最接近于成功的是老特工苏多普拉托夫和伊林筹备的“连环套”。他们通过希特勒的亲信,步步接近“元首”。第一环是名演员布鲁门撒尔—塔马林娜的儿子弗谢沃洛德,他曾投靠德国,并与希特勒宠爱的影星契诃娃一起,取得了法西斯的充分信任。第二环是苏联把弗谢沃洛德的侄子米克拉舍夫斯基派到他身边。1943年,这时情报机关向斯大林请示行动。斯大林听完梅尔库洛夫和苏多普拉托夫的报告,只说了一句话:“这事别干了。” 但米克拉舍夫斯基的线没有断。1944年,机会又来了,再次请示,斯大林指示:“希特勒不用收拾掉。”这次梅尔库洛夫大着胆子探问原因。斯大林说:“要想彻底击溃德国,我们需要希特勒。只要他活着,德国就不会同西方单独媾和。万一希特勒消失,西方就可能同他的继承人戈林等谈妥条件。这对我们不利,我们已经接近于彻底打败德国了。所以你们别碰希特勒……” 就这样,斯大林出于战略考虑,放过了希特勒。

传闻三:德国也想对斯大林搞恐怖,但没成功

希特勒曾下令弄死斯大林。

为采取行动,德国人挑选了前苏联军官塔夫林。此人在前线向德军投降,后又进入德国军事情报机关的间谍学校,他表示愿意去暗杀斯大林。打入国防人民委员部干部局和预备队司令部的两名德国间谍给他伪造了假履历,塔夫林和报务员希洛娃将装成在前线行动中负伤的苏军锄奸总局少校夫妇。塔夫林的行动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潜入有斯大林出席的一场庆典,用淬毒子弹对斯大林开枪;第二方案是用特制的微型火箭筒打斯大林的汽车。

但是,1944年9月5日,空投塔夫林和希洛娃的德国飞机被苏军高炮击伤后迫降,他俩被捕。塔夫林马上招供。苏方将计就计,让他呼叫德国请求支援,轻易地消灭了新派来的德国特务。这场游戏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德国还在眼巴巴地等结果,丝毫没有怀疑塔夫林和希洛娃已被识破。我们的反谍机关一直等到1952年,确信再也没有德国特务上钩,才枪毙了他俩。

传闻四:希特勒没死

许多人相信,希特勒并没有服用致死剂量的毒药,而是逃出了地堡,后来做了易容手术,长期隐姓埋名。

这完全是杜撰。

有许多确凿证据表明,希特勒是1945年4月30日自杀的。就以希特勒的私人司机埃里希·肯普基的回忆录《希特勒的尸体是我烧的》为例。

当时,苏军已经推进到波茨坦广场和直通帝国总理府的大街。接到这个报告,第三帝国的“元首”明白,再不自杀他就可能被活捉。他先让爱犬吞了毒药囊,然后自己和头天才成为他正式妻子的埃娃·布劳恩也服了毒。根据他的遗嘱,“元首”夫妇的遗体由埃里希·肯普基在帝国总理府旁的花园里烧掉。

传闻五:斯大林是奉贝利亚之命被毒死的

有许多根据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

第一,这是事态的直接见证者莫洛托夫告诉我的。他是这么说的:“完全有理由产生这样的怀疑。也许,不是贝利亚亲自动的手,而是他假手他信任的特工或医师干的。1953年5月1日,在列宁墓检阅台上,他向我、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承认:‘我非常及时地把他给收拾了……’” 第二,医师会诊材料间接证明斯大林死于中毒。据米亚斯尼科夫教授事后回忆,斯大林有中毒的一切迹象。但是,医务人员在贝利亚冷酷阴毒的目光逼视下,不得不写下了迎合他意见的尸检鉴定。

4. 简述斯大林体制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一)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
2)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缺乏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1、经济方面的特点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2、政治方面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积极影响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 什么是“斯大林体制”详细点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21年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后,苏联改革了经济体制,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代替高度集中的总管理局体制,以托拉斯代替总管理局,以经济核算制代替国家包干制,初步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权限。但是,随着斯大林战胜了党内反对派和五年计划的实施,权力日益集中,到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①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1932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改组为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另设轻工业、木材工业和森林工业等人民委员部。到1941年,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增至25个。各人民委员部的职权是:制定或审批、检查生产、财务和基建计划;组织材料和技术供应;产品的推销和调拨;任命厂长、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等。各人民委员部重大业务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属于人民委员。②国家通过下达繁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来控制和管理企业。③管理经济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杠杆。④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需生产基金由国家拨给,所得利润基本上悉数上缴,亏损由国家补偿。⑤在产品分配上实行统一调拨制。企业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拨给,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体制之所以在30年代形成有其客观历史条件,起过积极作用。当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但是,它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使企业没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结合,构成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征。它使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受到阻碍,使千百万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使个人崇拜越来越盛行,使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难以及时纠正。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体制改革。

6. 斯大林去世后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为什么苏联一直没有摆脱斯大林体质的束缚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高度集权的体制,高度依赖于领袖的个人品质,而回且长期集权的体制中,形答成了势力集团,若果不加优待甚至伤害其利益,则执政难保,所以改革又受约束。从斯大林晚期开始,苏联的改革之风拂起。自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各领导人都对传统的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 但是进展缓慢, 步履艰难, 收效甚微。在这三十年里,苏联仍然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以行政管理经济为主的, 有限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既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有所修正, 又是斯大林模式的巩固和发展。戈尔巴乔夫企图在政治上对苏联进行 “革命性变革”,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则向市场经济推进,其最终的结果却导致苏联社会的瓦解。

7. 关于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 希特勒的一个小故事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里一间很不起眼的教室里。他们都是一些曾经“失足”的孩子,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家长、老师、学校对他们非常失望,甚至想放弃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手了这个班。菲拉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而是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纪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D.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大学没有毕业,当兵之后在政府做一个普通职员,几乎没有朋友

大家都选择了C。

菲拉公布答案: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D是斯大林,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C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恶魔。

大家都惊呆了。

此时,菲拉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

(7)斯大林体质故事扩展阅读

丘吉尔的轶事

甘地与丘吉尔只在1906年见过一面。当时丘吉尔是负责殖民地事务的副国务秘书,而甘地是南非印度人代表。两人那次交涉还算愉快。但后来丘吉尔对圣雄产生了无以复加的憎恨,认为他虚伪,是不折不扣的“害虫”。

参考资料

网络-丘吉尔





8.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 斯大林模式就是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苏联模式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概括。总的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二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

  2. 社会基本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区别于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最基本方面。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内在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的最一般反映,涉及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领域。而具体体制、机制则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为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服务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基本制度居于主要的方面,并占据主导地位,而体制、机制与政策居于次要方面,并处于从属地位。从状态上看,基本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而体制与机制则是灵活易变的,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3. 具体体制与机制的层面而言,苏联模式有着多方面的内容与特征。一般认为,苏联模式总的特征是过度集权。具体讲,在经济领域,国家所有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指令性、法治化、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运用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这种过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得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过分集中于中央或地方,而且绝大部分企业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导致企业与农庄缺乏经营自主权,职工也缺少民主管理的权利,存在大锅饭等严重弊端;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只看到计划经济的长处,排斥甚至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

9. 斯大林主要事迹及评价

斯大林:

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1894年,斯大林进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期间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派。

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

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党的机关报《真理报》。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5月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俄共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

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共产党1925-52年简称联共(布)。

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他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1924年,斯大林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具有严重的弊端。

1928年,他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

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处决了许多曾支持他掌权的老党员以及苏联红军和苏联红海军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

1936年开始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中实行红军式军衔制;12月5日在第8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批准了在他领导下起草的第一部苏联宪法,即所谓“斯大林宪法”。

1940年恢复实行俄罗斯传统军衔制。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1941年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45年6月获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称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成为同盟国最成功的统帅之一,

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始终留在首都组织大反攻。在他的卓越指挥下,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当时的形势出现转折,兵锋指向德军,他领导苏联人民战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斯大林参加了盟国的几次首脑会议,包括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2年10月联共(布)19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他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安放在列宁墓。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

1961年,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10. 有谁知道斯大林的名言及故事英文的!急!急!!

sincere diplomat is like dry water or wooden iron.
Joseph Stalin

Death solves all problems - no man, no problem.
Joseph Stalin

Ecation is a weapon whose effects depend on who holds it in his hands and at whom it is aimed.
Joseph Stalin

Everyone imposes his own system as far as his army can reach.
Joseph Stalin

Gaiety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Soviet Union.
Joseph Stalin

Gratitude is a sickness suffered by dogs.
Joseph Stalin

History shows that there are no invincible armies.
Joseph Stalin

Ideas are more powerful than guns. We would not let our enemies have guns, why should we let them have ideas.
Joseph Stalin

If any foreign minister begins to defend to the death a "peace conference," you can be sure his government has already placed its orders for new battleships and airplanes.
Joseph Stalin

If the opposition disarms, well and good. If it refuses to disarm, we shall disarm it ourselves.
Joseph Stalin

In the Soviet army it takes more courage to retreat than advance.
Joseph Stalin

It is enough that the people know there was an election. The people who cast the votes decide nothing. The people who count the votes decide everything.
Joseph Stalin

Mankind is divided into rich and poor, into property owners and exploited; and to abstract oneself from this fundamental division ;and from the antagonism between poor and rich means abstracting oneself from fundamental facts.
Joseph Stalin

One death is a tragedy; a million is a statistic.
Joseph Stalin

Print is the sharpest and the strongest weapon of our party.
Joseph Stalin

The death of one man is a tragedy. The death of millions is a statistic.
Joseph Stalin

The Pope? How many divisions has he got?
Joseph Stalin

The writ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
Joseph Stalin

When we hang the capitalists they will sell us the rope we use.
Joseph Stalin

阅读全文

与斯大林体质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