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断中医体质和体质调养
正常体质
即身体强壮且无寒热之偏的体质。形体肥瘦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而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和,唇红润,胃纳佳,四肢轻劲有力,能耐受寒热,二便正常,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此类型体质阴阳无明显偏颇。
虚性体质
系指脏腑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偏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常见有以下四类。
①气虚体质:指素体气弱少力之质。此型胖和瘦人均有,但瘦人为多。毛发不华,面色偏黄或白光白,肤色黄,目光少神,鼻部色淡黄,口淡,唇色少华,肢体疲乏无力,不耐寒热,纳呆,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正常或偏多,脉象虚缓,舌淡红,边有齿印。
② 血虚体质:此指血虚之体常见的素质特征。主要可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舌色淡,毛发枯燥,肌肤不泽,精神不振,疲乏少力,动则短气,大便常秘,脉象细弱等象。
③阴虚体质:指阴液亏虚,失于滋润、阴虚阳亢的体质。体形瘦长,面色多偏红或颧红,肤色苍赤,巩膜红丝较多或见暗浊,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眵多,鼻中微干,或有鼻血,口燥咽干,多喜饮冷,唇红微干,手足心热,大便偏干或秘结,小便短赤,脉细弦或数,舌红少苔或无苔。
④ 阳虚体质:系指素体阳气亏虚,阴寒内盛的体质状态。多见形体肥胖,面色少华、白光白,毛发易脱落,肤色柔白,两目胞色晦暗,鼻头冷或色微青,口唇色淡红,形寒肢冷,倦怠,背部或脘部怕冷,多喜偏热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
实性体质
邪气有余为实,故实性体质主要是指体内阴阳偏盛,痰、瘀等邪气内结所形成的素质特征,常见以下五种体质类型。
① 阴寒体质:系指素体阴气偏盛之质。见形体壮实,肌肉紧缩,皮肤紫黑,四体常冷,多静少动,喜热恶寒,舌质淡,脉紧实。
② 阳热体质:系指素体阳气偏盛之质。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质坚,舌苔薄黄或黄腻,脉紧实有力。
③ 痰湿体质:指由于体内痰饮水湿潴留而形成的素质特征。体形多肥胖丰腴,面色淡黄而暗,肤色白滑,鼻部色微黑,口中粘腻不爽,四肢沉重,嗜酒茶,恣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脉濡或滑,苔腻。
④ 瘀血体质:指经脉不畅,血瘀不行,或瘀血内阻的体质状态。此型多见于瘦人。毛发易脱落,面色黧黑或面颊部见红丝赤缕,肤色偏暗滞,或见红斑、斑痕,或有肌肤甲错,眼眶暗黑,或白珠见青紫,红筋浮起,鼻部暗滞,口干,但欲漱口不欲咽,口唇淡暗或紫,脉弦或沉、细涩或结代,舌质青紫或暗,或舌边青,有点状或片状瘀点,舌下静脉曲张。
⑤ 气郁体质:指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气机郁滞为基本状态的体质类型。以上所述体质类型是按正虚、邪实分类,但临床常见某些人群、特别是女性为主的群体,出现以肝郁不舒、气机郁滞为特征的体质状态。见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素多抑郁,遇事善于思虑,难以忘却,多愁善感,叹息暧气,胸胁胀满,脘腹胀闷,或多怒易急躁,口干苦等。
复杂体质
是指兼具上述两种以上不正常身体素质的体质类型。如气虚与痰湿体质混见,见于肥胖之人;气虚与瘀血体质混见;阳虚与阴寒体质;气郁与痰湿体质;气郁与阴虚体质等。
2. 体质如何辨证
有人说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
不同体质类型均有自己的体质特征,不同的特征不仅决定了这个人的形态结构,心理特征,更决定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工作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成为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中医治未病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治未病”提供了体质辨识的方法与评估体系。
如气虚体质:
定义: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成因: 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年老气衰等。
形体特征: 肌肉不结实
常见表现: (主项) 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副项)面色偏黄或 白,目光少神,囗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心理特征: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发病倾向性: 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对环境适应能力: 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等。
气虚体质的人,肌肉松软,和别人爬同样层数的楼,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这种类型的人,讲话的声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气不够用。容易出虚汗,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就容易累。性格偏于内向,胆小,不喜欢冒险。由于身体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感冒,发病后病情容易缠绵。
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生理状态,能帮你读懂你的身体,辨识你的体质,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获得健康,掌握自己的健康主动权。
3. 中医体质辨别具体怎么算
1、阴虚体质: 为体形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症状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肋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阳虚体质: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3、气虚体质: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4、阳盛体质: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若病则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
5、血虚体质: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6、血淤体质: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7、痰湿体质: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8、气郁体质: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祖国医学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1.阴虚体质养生法
-2.阳虚体质养生法
-3.气虚体质养生法
-4.血虚体质养生法
-5.阳盛体质养生法
-6.血瘀体质养生法
-7.痰湿体质养生法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阴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4. 中医体质测试结果: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兼气虚质有阴虚质倾向。怎么调理啊
这都是一个人的测试结果吗?你是在哪里测试的?如何测试的?是否向相关人员了解测版试原权理?是否有相关的诊疗建议?
还需要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一下,需对你进行具体辩证,才好给出建议。
打个不恰当地比喻,不能把一个人依据美国法律判定为抢劫罪,再按照中国刑法中抢劫罪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上述结果如果为一个人,且确实属实,那病情就太复杂了。需要详细了解你的具体情况。
首先,患者是否有下列情况:体质偏胖,夜间多梦,平时爱出汗,活动后气喘,饮食量少,喜食冷饮及辛辣,易腹胀,大便不成形。
如果情况如我说所,那就改善饮食习惯,调整作息规律。先从调理脾胃开始,脾胃调好了,痰湿、气郁也就自动调好了,逐渐的各种虚自然就不虚了。需要慢慢来,话说回来,还是需要来了解具体详细情况,才好明确答复。
如果上述体质各位不同人就好办了,
湿热质的可以健脾利湿,湿利热自清。
阳虚气郁质可以温阳解郁,此为虚实夹杂,可以先从理气入手,理气益气进而温阳。
痰湿兼气虚质有阴虚倾向这个也是虚实夹杂,须分清主次,考虑气虚为本,出现痰湿,后多用化痰除湿药物,截伤阴液,出现阴虚倾向。故治病求本,以益气祛湿为主,不可过用寒凉清利除湿药物,应兼顾滋阴。
5. 中医体质养生科学吗 如果知道自己体质应该怎么做
体质是你自己身体特质,在疾病或压力状态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亚健康是你身版体的状态,指你的身体虽然权没有明显疾病,但是会感受到不健康的感觉,身体没处于最佳状态。
不一定需要用中药,中药对症的话,也是调节好阴阳平衡,前提是你自己能量需要旺盛
6. 中医体质的相关问题
邻邦韩国和日本,也加大了他们本土医学———韩医和汉医在此方面的投入,意欲成为“21世纪体质个体医疗的中心国家”。虽然韩医和汉医源于我国的中医,但由于政府较大的支持力度,他们的体质研究频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扩大了他们的国际影响。而我国体质研究却仍然单兵作战,王琦甚至欠债做研究。专家担心,我国的中医体质研究会再次出现类似“端午祭”的归属之争。
用新方法研究东方传统医学
中医体质研究:用新方法研究东方传统医学
王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30年前开始对中医体质学发生兴趣。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里,有很多是对人体个体差异———体质的描述,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把人群分类,就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但是中国中医古书对体质的描述,未形成理论体系,不便于临床应用。”王琦说。近代,有许多中医想要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研究,但是都未成熟。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认重点研究室的调查,既往中医界对体质类型的研究,由于缺乏方法学的支持,缺少精确地、可重复性的资料和数据,缺少标准制定的相关要素,故分型虽多,却难以规范。
王琦决定用西方惯用的方法学对中国体质学进行研究。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国际前沿的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为人群体质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解释。经过三十年对全国21948例中医体质分类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国人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掌握了每种体质易患疾病种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把中国人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血瘀质(G型)、气郁质(H型)和特禀质(I型)。
该项研究被纳入国家973计划,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4月,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我们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学虽然研究的是中医内容,但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课题组组长王琦说。王琦举例说,我们发现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阳虚质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表达下调,为阳虚质不耐寒冷的表现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为人群的客观分类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有人评价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表达方式,说出了中医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提出,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个体化诊疗,但世界医学界却未能找到方法。看到中医体质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学者认为:“我们西方医学只是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而王琦教授开创的中医体质学,却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医体质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研究方向。
日韩两国各有侧重
然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加大了在体质学研究方面的投资,向我国发起了挑战。韩医四象医学是韩国惟一的民族医学,它依据人体内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人分为四类,类似于中国的体质学,其理论源于中医的《灵枢·通天》。韩医学研究院2006年启动体质医学研究计划,即李济马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投资6600万元人民币进行体质研究,并计划增加投资量至6亿元人民币,其目标是使韩国“四象医学”在2015年占据全球替代医学领域10%的份额。目前,李济马计划已经建立了体质信息银行,开发了体质诊断及治疗仪器,并对体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韩医学研究院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韩国“成为21世纪体质个体医疗的中心国家”、“世界第一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1950年成立日本体质医学会,2008年成立未病解析应用研究部门,构建未病预防医学体系。2003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日本电气公司联合研究小组,从遗传信息的个体差异入手,开发出了能预测药物疗效的系统,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合本人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个体化医疗的新突破。同时,日本也是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资料最全的国家,积累了一百多年来的青少年儿童体质资料进行研究。
中医体质研究条件窘迫
中国进行中医体质研究的并不多,王琦的研究组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课题组,并且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然而他们的状况却很窘迫。王琦课题组30年共用资金不足500万元。“由于许多研究资金不到位,至今我们还欠债几十万元。”王琦说。目前多个国家的体质研究都欲获得国际认可,抢得先机,从而取得主导地位。王琦说,地位的确立要看在世界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平台,课题组无法进行大规模、大样本地研究和实验,“现在我们有很多课题,本可以出成果,写成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但就是因为这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完成。”王琦担心这样下去,在国际上的地位将会被日韩取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认为,日、韩两国体质研究都有国家支持,并且做了长期规划。我们国家则是单兵作战,没有体系和完整方案。陈其广说:“中医是我国内涵丰富的遗产,不要等其他国家在国际上做出影响了,我们才开始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捷足先登。”他希望“端午祭”事件不要再次上演。
方法与途径
为大面积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与途径
王琦说,中医讲究针对个体的辨证论治,很难用一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体质学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治。他们编制推出的量表通过大量实验,表明是可以重复的。我国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认为,这是对中医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我们以前总是让疾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说,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质多发病症。明白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就可以提前预防这种体质易发疾病,并通过干预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我们的中医体质研究人员提出体质三级预防学说,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为大面积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与途径。”王琦说。首先是生命前期的防护,即把“治未病”提到在母体中时。其次是临床前期的调控,即对亚健康人群的防护。再次,在个体化养生保健中,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寻找通过“治未病”的途径,以减轻国家医疗经济负担。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始注意行为和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间医疗费用的1/10。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41家“治未病”中心,均应用9种体质分类建立体质辨识中心、体质调整方案,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7. 如何中医体质的辩证
医书里说过天体是个大的宇宙,人是个小的宇宙。
要说明人体是个小的宇宙这个问题,仍要借用八卦图和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来说明之,简述如下:
人面朝南背朝北站立,将两手伸开,用线可以连成一个圆圈的图形,很像一个八卦图的圆形,也像一个天体的圆形。
人体阴阳的分布:
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心为阴中之阳(位居最高,属火),肝为阴中之阳(体阴而用阳,气机上升),脾为阴中之阳(脾主升华水谷之清气)、肾为阴中之阴(位居最下方属水,为冬季主蛰藏)。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为阳。
体位: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气为阳,血为阴,津液为阴,头为阳,足为阴,腹为阴,背为阳(女性腹为阳背为阴)。
五行蔬菜汤从五色属五行如五脏,通过对五脏的调理来使之。
8. 中医体质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9. 中医体质的分类
2009年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