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
糖尿病中医辨证与中药康复治疗,最应强调辨证论治,因为辨证论治体现着中医治病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具体辨证方法,包括方剂辨证、三消辨证、分型辨证、分期分型辨证、脏腑气血阴阳辨证、本虚标实辨证、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等,诸种辨证方法各有优势。今基于脏腑气血阴阳辨证和本虚标实辨证的思路,提出糖尿病中医分型辨证方法,本虚证分三型,标实证分七候,共十证,基本可涵盖糖尿病临床常见的证候。
(一)阴虚津亏
[辨证要点]口渴引饮,咽干舌燥,五心烦热,尿黄便干,或有盗汗,舌红或瘦,苔少甚至光红,脉象细数。
[治法]养阴增液。
[方药]六味地黄汤、增液汤化裁:生地25g,山萸肉15g,生山药15g,枸杞子1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参25g,知母15g,黄精15g,地骨皮25g,白芍25g,沙参15g。
该方名养阴生津止消方,以滋补肾阴为主,实则肝脾心肾肺胃同补,常适用于少阴肾阴不足、阳明胃热阴虚、厥阴阴虚肝旺体质或其他消渴病阴伤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肺肾阴虚者,当麦味地黄丸为主;心肾阴虚者,当天王补心丹为主;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肾阴虚者,当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为主。若少阴肾虚体质,阴虚兼热伏于肺,咽干咳嗽,咳黏痰,心胸烦热,汗出不畅,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当清解肺热,方可用泻白散、黛蛤散,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桑叶、黄苓、知母、杷叶等,清肺泄热;若少阴肾虚体质,阴虚兼心火上炎或下移,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当清心导赤,方可用导赤散,药可用生地、通草、竹叶、灯芯草、山栀、黄连、黄芩、莲子心等;少阴肾阴虚,兼相火妄动,腰膝酸软,咽干耳聋,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梦遗,或女子月经不调,梦交,舌质红,苔少,或舌苔薄黄,脉象细数,治当清泄相火,方可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黄连阿胶汤,药用知母、黄连、黄柏、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磁石、五味子、沙苑子等;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阳上亢病机突出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建瓴汤,药用磁石、黄芩、夏枯草、怀牛膝、钩藤等;少阴肾阴不足体质,复受外感,感受风热或温热邪毒,症见发热恶寒,咽痛口干,头痛,咽喉红肿,汗出不畅,或有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象浮数,或浮滑而数,则治当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药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玄参、芦根、桔梗、甘草等。
(二)气阴两虚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口渴喜饮,气短懒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偏于,小便频多,舌淡红,或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麦门冬饮子、生脉散化裁:黄芪15g,人参3g(另煎兑入),太子参15g,沙参15g,玄参25g,黄精15g,生地2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g,葛根25g,莲子肉15g,地骨皮25g,仙鹤草30g。
该方名益气养阴止消方,以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为主,重在益气养阴,常适用于少阴肾虚和太阴脾虚体质或其他消渴病气阴受伤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阴虚者,可用增液汤、六味地黄汤加益气药;太阴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气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加养阴药。兼胃肠结热,或阳明胃热体质,气阴受伤者,治当清泄热结,方用增液承气汤、三黄丸加味,药用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兼肝经郁热,或少阳肝郁体质为病者,治当解郁清热,方用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药用柴胡、黄芩、黄连、丹皮、山栀、夏枯草等;太阴脾虚体质,湿邪困脾者,治当化湿醒脾,方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化裁,重用苍术、白术、云苓、佩兰、苏梗、泽泻等;更兼湿热内蕴者,治当清热除湿,方用三仁汤、茵陈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药用苍术、黄连、薏苡仁、陈皮、川朴、茵陈、土茯苓等;太阴脾虚体质,兼痰湿阻滞者,治当化痰除湿,方用二陈汤、指迷茯苓丸,药用陈皮、清夏、云苓、白术、苍术、茵陈、泽泻等;久病不愈,兼血脉瘀阻,胸痛,胁痛,肢体偏瘫,手足麻木疼痛,肌肤甲错,妇女月经不调,经血紫暗,颜面瘀斑,或腹部有压痛,舌质紫暗,脉弦,或艰涩不畅,治当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山楂、丹皮、丹参、大黄、水蛭、郁金、姜黄、三七、鬼箭羽等。
(三)阴阳两虚
[辨证要点]口干多饮,夜尿频多,五心烦热,畏寒神疲,腰膝酸冷,四肢无力,汗多易感,性欲淡漠,男子阳痿,大便不调,舌体胖大,舌苔少,或有白苔,脉沉细,或沉细数而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化裁:黄芪30g,人参3g(另煎兑服),生熟地各12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0g,黄精15g,鹿角片6g,肉桂3g,炮附子3g,磁石25g,牛膝1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地骨皮25g,仙灵脾15g。
该方名滋阴助阳止消方,以滋阴助阳、益气补肾为主,强调在滋阴补气的基础上温阳,常用于少阴肾虚体质和久病伤肾,阴阳俱虚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阴虚者,可少减温热药,或加用玄参、知母、黄柏、黄连等滋阴清热药品;阳虚突出,畏寒,男子阳痿,妇女带下清稀,治当补肾壮阳,方可用五子衍宗丸、玄菟丸,药可用菟丝子、沙苑子、枸杞子、仙茅、仙灵脾,加海马、鹿茸片、雄蚕蛾、露蜂房、蜈蚣等,补肾的同时,宣通络脉。若证兼胃肠结热,大便干结者,治当清泄热结,药可加用生大黄、黄连、黄芩等;兼脾虚湿停,脘腹胀满者,可健脾化湿,药可加用苍术、白术、苏叶、藿香、佩兰等;兼脾肾阳虚,寒湿内侵,脘腹胀满、疼痛,喜温喜按,泄泻,甚至完谷不化者,治当温补脾肾,散寒理中,方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药可加炮附子、人参、苍术、白术、茯苓、干姜、白芍、补骨脂、五味子、乌梅炭、炙甘草等;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呕吐痰涎、清水,背寒,或眩晕,或脘腹痞满,或肠鸣漉漉,治当通阳化饮,方可用苓桂术甘汤,药可用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等;体形肥胖,兼痰湿阻滞者,治当化痰除湿,方用二陈汤、指迷茯苓丸,药可加用清夏、白芥子、云苓、僵蚕、苍术、泽泻、桑白皮等;久病入络,血脉瘀结,出现多种并发症,见胸痛,胁痛,肢体偏瘫,手足麻木疼痛,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弦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止痉散,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芍、赤芍、水蛭、土鳖虫、地龙、全蝎、蜈蚣、姜黄、三七、鬼箭羽等活血通络。
(四)胃肠热结
[辨证要点]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燥口干,心胸烦热,舌质红,苔黄干,脉象滑利而数。
[治法]清泄热结。
[方药]增液承气汤、三黄丸化裁:生大黄9g,黄连12g,黄苓9g,生地2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参25g,生石膏25g,知母15g,生山药15g。
该方名清泄止消方,以清泄胃肠结热为主,兼以增液生津,选用了苦寒直折其火的药物和甘寒清热生津之品,常适用于阳明胃热阴虚体质或其他见胃肠结热证候的病人。若热毒壅盛,疮疖、痈疽,红肿热痛,或身发皮疹,皮肤瘙痒、灼热,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当清热解毒,方可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化裁,药可用野菊花、银花、公英、地丁、玄参、当归、黄连、黄芩、甘草等;阳明胃热体质,外感风热或温热邪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脘痞闷,心胸烦热,或有呕吐,大便不通,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浮滑数有力,治当疏风清热,通下和胃,方用升降散、凉膈散化裁,药用银花、连翘、蝉衣、僵蚕、姜黄、大黄、山栀、黄苓、薄荷、竹叶、芦根、桔梗、甘草等。若兼肝经郁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脘腹胀满者,治当清泄肝胃郁热,方可用大柴胡汤化裁,药可用柴胡、黄芩、黄连、大黄、赤芍、白芍、枳壳、夏枯草等;少阴肾虚体质,肾阴虚兼胃肠结热,治当重视补肾,可加用六味地黄丸,药可加用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构杞子等;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阳上亢兼胃肠结热,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舌红脉弦,方可用天麻钩藤饮、大黄黄连泻心汤,药可用天麻、钩藤、珍珠母、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黄芩、黄连、大黄、槐米、夏枯草、怀牛膝等。
(五)湿热困脾
[辨证要点]头晕沉重,纳食不香,脘腹胀闷,口干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或尿频涩痛,小便浑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三仁汤、黄连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苍术15g,白术15g,苏叶6g,佩兰6g,茯苓12g,黄连12g,黄苓9g,薏苡仁25g,陈皮9g,川朴9g,茵陈12g,马齿苋25g。
该方名芳化止消方,由芳香化湿、苦寒清热药物组成,针对湿热用药,常用于太阴脾虚体质、阳明胃热体质或其他消渴病有湿热内蕴证候之人。湿热在中焦,黄连平胃散为主;湿热下注,四妙散为主;湿热影响三焦,可用三仁汤为主。太阴脾虚体质,湿重于热,湿邪困脾,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涩滞,恶心,四肢沉重,头晕头沉,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者,治当化湿醒脾,方可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药可用苍术、白术、云苓、陈皮、藿叶、佩兰、菖蒲、草果、苏梗、冬瓜仁、泽泻、茵陈等;太阴脾虚体质,气虚症状突出者,可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加苍术、黄连、茵陈等药;阳明胃热体质,湿热有从阳化燥之机,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治当加大清泄热结力量,方用三黄丸、茵陈蒿汤等,药可加用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兼肝经郁热,或少阳肝郁体质,兼湿热内结,胸胁满闷,太息频频,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者,治当舒肝解郁,清热化湿,方用柴平煎、丹栀逍遥散,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白术、茯苓、苍术、黄芩、黄连、丹皮、山栀、茵陈、薏苡仁、夏枯草等。
(六)肝经郁热
[辨证要点]胸胁满闷,太息频频,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引饮,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解郁清热。
[方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栀子清肝饮化裁:柴胡12g,黄芩9g,山栀6g,夏枯草15g,丹皮9g,枳壳9g,赤芍25g,白芍25g,天花粉25g,茵陈12g,草决明15g,荔枝核15g.该方名舒解消渴方,由养阴增液与舒肝、清肝、凉肝药物组成,功擅清解少阳郁热,常适用于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经郁热证候者。少阳肝郁体质,肝经郁热日久,兼见血瘀者,治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可加用葛根、丹参、姜黄、鬼箭羽、酒大黄等;阳明胃热体质,兼肝经郁热,胃肠热结者,治当配合清泄胃热,药可加用黄连、生石膏、知母、大黄等;少阴肾阴亏虚体质,兼肝经郁热者,治当重视滋阴补肾,可配合杞菊地黄丸,或加用枸杞子、菊花、生地、玄参、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七)肝阳上亢[辨证要点]头痛眩晕,颜面潮红,口苦咽干,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便黄赤,舌边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建瓴汤、天麻钩藤饮化裁:生地25g,玄参25g,白芍25g,怀牛膝15g,珍珠母25g(先煎),磁石25g(先煎),生龙骨25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钩藤15g(后下),黄芩9g,夏枯草15g,草决明15g。
该方名潜镇消渴方,由养阴增液与平肝、柔肝、凉肝药物组成,常适用于厥阴阴虚肝旺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阳上亢证候者。少阴肾阴亏虚体质,或厥阴体质肾阴虚病机突出者,治当重视滋阴补肾,方可用杞菊地黄丸加味,药可加用构杞子、菊花、桑叶、女贞子、旱莲草等;少阴阴阳俱虚体质,虚阳浮越,症见头晕目眩,颜面潮热,颧红如妆,咽干,心烦,腰膝酸冷,汗出,四末畏寒,舌淡暗,舌体胖大,脉象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者,治当滋阴助阳,潜镇浮阳,方可用潜阳汤、地黄饮子化裁,药可加用人参、肉桂、炮附子、山茱萸、茯苓、麦冬、五味子等。
(八)气机郁滞
[辨证要点]胸胁苦满,脘腹胀满,少腹不舒,情志抑郁,太息频频,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化裁:柴胡9g,赤芍25g,白芍25g,当归12g,川芎12g,荔枝核15g,枳壳9g,白术12g,茯苓12g,郁金12g,姜黄12g,焦山楂12g,甘草6g。
该方名行气消渴方,由疏肝理气、柔肝养血、健脾益气药物组成,功擅疏利气机,常适用于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郁气滞证候者。少阳肝郁体质,气郁日久,兼见血瘀者,治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可加用葛根、丹参、鬼箭羽、香附、益母草等;肝郁化热,肝经郁热者,治当清解郁热,方可用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汤,药可加用黄芩、丹皮、山栀、知母、黄连等;少阴肾阴亏虚体质,兼肝郁气滞者,治当配合滋阴补肾,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或改用滋水清肝煎,加用生地、玄参、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
(九)痰湿阻滞
[辨证要点]体形肥胖,四肢沉重,神疲嗜睡,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缓。
[治法]化痰除湿。
[方药]二陈汤、白金丸、指迷茯苓丸化裁:陈皮9g,清半夏9g,云苓12g,白术12g,茵陈12g,泽泻12g,桑白皮15g,僵蚕12g,甘草6g。
该方名化痰止消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化痰除湿药与行气化滞药同用,常适用于太阴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肥胖体形属痰湿阻滞证候者。太阴脾虚体质,气虚突出或兼阴虚者,治当重视健脾益气,方可用六君子汤,药可用苍术、太子参、沙参、莲子等;少阳肝郁体质,有痰湿阻滞证候者,治当重视舒肝解郁,药可加郁金、枳壳、瓜蒌、荔枝核等;若痰郁化火,心胸烦闷,头晕沉重,失眠多梦,四肢沉重,口干黏腻,舌红,苔腻而黄,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者,治当化痰清火,方用温胆汤、礞石滚痰丸、导痰汤,药用黄连、黄芩、山栀、瓜蒌、清夏、陈皮、枳壳、大黄、郁金、胆南星、海蛤壳、僵蚕等。
(十)血脉瘀滞
[辨证要点]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夜间为甚,肌肤甲错,妇女月经不调,经血紫暗,颜面瘀斑,或腹部有压痛,舌质紫暗,脉弦,或艰涩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化裁:桃仁12g,红花9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25g,山楂12g,葛根25g,丹参15g,酒大黄9g,水蛭12g,姜黄12g,三七粉3g(分冲),鬼箭羽15g。
该方名活血止消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参考了祝谌予教授降糖活血方之意,常适用于消渴病有血瘀证候者。单纯血脉瘀滞证少见,所以应根据病人体质、基本病机和具体临床证候,将活血化瘀治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气虚突出者,益气活血,方可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30~60g;兼阴虚者,治当重视养阴活血,可配合六味地黄丸,药可用生地、玄参、沙参、黄精等;少阳肝郁体质,或有气滞血瘀者,当行气活血,方可用血府逐瘀汤,药可加用柴胡、枳壳、郁金等;兼痰湿阻滞者,治当重视化痰活血,药可加僵蚕、清半夏、瓜蒌、胆南星等;兼痰火阻滞者,治当化痰清火活血,方可用温胆汤,药可加用黄连、瓜蒌、清半夏、胆南星、海蛤壳、僵蚕等;久病入络,或见肢体麻木、疼痛、偏瘫、痿痹者,治当重视搜风通络和舒筋活络,可选用地龙、全蝎、穿山甲、白花蛇等虫药和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钩藤等藤类药物;消渴病继发肾病等,病在络脉,“微型癥瘕”形成,治疗又当重视化瘀散结,药可用海藻、昆布、夏枯草、莪术、薏苡仁等软坚散结。
应该指出的是,糖尿病辨证本虚标实是其特点,以上所列本虚三证、标实七证,实际临床上一证独见的情况很少,常常是本虚一证与标实一证或数证同时存在,所以治疗关键在处理好本虚与标实、治本与治标的关系问题。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治本为主,兼以治标,或治本、治标并重;病情急变的情况下则往往是治标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标,后治本,总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地说来,治本治法固然重要,治标治法也不可轻视,因为标实证的解决必有利于治本,而标实证不解决,单治本虚,终难取效。
『贰』 想你帮忙 spass 的 100给你本人需要做糖尿病中医体质 分九种1.2.3.4.5.....9(痰湿质、阳虚质。。。。。)
用西医理论 做中医临床 无奈
『叁』 中医到底能不能治好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持续性高血糖以及长期代谢紊乱,会使得全身组织器官功能发生障碍,甚至会引起失水、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现在治疗主要以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治疗,那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糖尿病的。
降糖药膳有哪些
苦瓜炒瘦猪肉:用新鲜苦瓜 250 克,瘦猪肉 100 克,共炒熟吃。
黄芪山药汤:黄芪 15 克,山药 30 克,煎汤代茶,每日 3 ~ 5 次。
芡实煲老鸭:用芡实 100 ~ 120 克,老鸭一只,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罐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 2 小时左右,调味服用。
枸杞炖兔肉:枸杞 30 克,兔肉 100 克,将兔肉和枸杞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以文火炖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至熟即可。
玉米须瘦肉汤:玉米须 30 克 瘦肉 100 克,煮汤,以盐调味。
西瓜皮花粉方:西瓜皮、冬瓜皮各 15 克,天花粉 12 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半杯。
山药玉竹白鸽汤:淮山药 30 克,玉竹30 克,麦冬 30 克,白鸽 1 只。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炖 2 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调补亦可用膏方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疾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伤人津液,热邪易耗气伤阴、耗津伤血,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宜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疏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需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除之后,才可进补。
北京三溪堂中医诊所中医内科专家刘根尚主任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多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不能过度劳累,远离肥腻和高糖食物。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用药,维持血糖稳定。平时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每天的摄入量不能少于35克,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合理补充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同时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
『肆』 消渴症属于中医体质哪一类型
这只能说属于哪一症候群但不属于中医九大体质内的任何一种。
『伍』 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医体质中是属于什么体质的
多数高血压患者是湿热或痰湿体质
而糖尿病又称消渴,肝肾阴虚导致
主要有阴虚(多形体消瘦)
痰湿(多肥胖)两型
『陆』 适合中医治疗的糖尿病类型
不管是I型还是II型糖尿病都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西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降血版糖立杆见影;劣权势:除了降血糖外,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用处不大(西医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可是好多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反倒发生了。)
中医中药的优势:调补脏腑元气,对消除糖尿病各种不适症状,改善患者体质,延长患者寿命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很有帮助。劣势:降血糖不行。
你可以参看网易妙手神医博客的几篇文章,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
2、《简单的糖尿病》
3、《糖尿病运动和饮食疗法》
4、《血糖控制正常了为什么糖尿病并发症还出现?》
『柒』 中医上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分为哪些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就提出消渴病发生与体质因素、过食肥甘、情志因素、药石所伤、外感邪毒等有关,并提出“二阳结谓之消”,“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的病机学说;《金匮要略》则重视胃热的同时,更提出肾虚消渴、厥阴消渴,成为古今医家认识糖尿病病因病机的基础。
(一)病因
1.体质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体质偏颇是引起消渴病重要的内在因素。《灵枢五变》曾指出“无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等,对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系统论述。临床观察发现:阳明胃热体质、少阴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阴虚肝旺体质、太阴脾虚体质之人均可发病,其中尤以阳明胃热和少阴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辛辣香燥、煎炸烧烤,可内生湿热、痰火,或成胃肠结热,诸热伤阴,发为消渴。正如《素问奇病论》所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阳气过用,五志化火,火热内燔,消灼阴津,发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所谓:“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即此。
4.年老劳倦高年体虚,或加以劳倦过度,劳心太过,暗耗阴血,房事不节,更伤肾精,“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可发为消渴。
5.外感邪毒
风热外犯,或外感温热毒邪,可直接伤阴,成为消渴病发病的基础。《灵枢五变》就曾论及“百病皆生于风”,宋代诸瑞章《卫生家宝》也曾指出消渴病为“风毒气“
所伤。
6.药石所伤
药石燥烈,可伤阴劫液,导致消渴病发生。《素问腹中论》就有论及。
事实上,古代的“五石散”、壮阳药和现代的类固醇激素等,均可导致血糖异常升高。
(二)病机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内热伤阴。内热是“壮火”,不仅伤阴,更可耗气,可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日久可导致阴阳俱虚。阴虚液竭,气脱亡阳,或燥热化生浊毒,可变生厥脱呕逆等。久病血瘀,络脉瘀结,可发生胸痹心痛、中风痴呆、水肿关格、肢体麻木疼痛、视瞻昏渺等多种并发症。
1.内热伤阴病机
内热伤阴病机,源于《内经》。金元名医刘完素《三消论》继承《内经》、《金匮》有关认识,更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病机进行了深刻论述。张子和《儒门事亲》的认识则与河间相同。其后明清医家也多宗其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就曾指出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陈土铎《石室秘录》更说:“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而致,则无不同也。”更强调肾阴不足的重要性。现代学者则观察发现:消渴病与脾胃肾等多脏相关,阴虚可表现为肺阴、胃阴、肾阴不足,其中肾阴不足最为关键;内热可表现为肺热、胃热、肾之虚火,但胃肠结热似更为多见,临床上也常见湿热、痰火、郁热诸邪,火热伤阴,而为消渴病发病基础。应该指出的是:内热伤阴病机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内热伤阴的病理机转贯穿于消渴病及其继发病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强调内热伤阴病机,并不是指消渴病最常见阴虚内热证候。
2.气阴两虚病机
气阴两虚病机,源于《金匮要略》,而以《内经》“壮火食气”观点为立论依据。《千金药方》、《外台秘要》及唐宋方书则收载了大量的益气养阴方剂。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更创立玉液汤、滋粹饮等名方,均强调消渴病气阴两虚病机。北京名医施今墨也认为应把健脾助运和补肾滋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善用降糖对药黄芪、山药、玄参、苍术,重视消渴病气阴两虚病机。现代学者则研究发现:气阴两虚证是糖尿病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具体可表现为心肾、肺肾、肝肾、脾肾或多脏气阴两虚,是消渴病阴虚内热,内热伤阴耗气的结果。阴阳互根,阴损及阳,日久可成阴阳俱虚之证。正气不足,易感外邪,导致风热外受,或湿热留恋,或内生热毒,则可成喘嗽、肺痨、淋浊、癣疾、疮疖、痈疡等。阴伤太过,气随津脱,亡阴亡阳,或燥热化生浊毒,阻滞气机升降,则可成厥脱呕逆急证。
3.瘀血阻滞病机
瘀血阻滞病机,源于《内经》。近代唐容川《血证论》也曾论及血瘀致渴之理。当代学者祝谌予教授对糖尿病血瘀病机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其葛根、丹参配伍及降糖活血方称誉医林。近年有不少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结合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小板功能测定,对糖尿病血瘀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糖尿病血瘀与病人血液高黏、高聚、高凝及微循环障碍有关。血瘀的形成常与气虚帅血无力、阳虚寒凝、阴虚液竭、痰湿、痰火、湿热阻痹气血、气滞血瘀和久病入络等有关。血瘀病机尤其是络脉瘀结病机可以说是糖尿病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形成的基础。吕仁和教授认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消渴病日久,治不得法,久病入络,在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基础上,内热、痰湿、气滞、血瘀互相胶结,形成“微型徵瘕”的结果。络脉遍布周身,内络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所以可发生全身多脏器、多部位并发症。
4.脾气虚弱病机
糖尿病有脾虚一证,金元名医张洁古、李东垣曾论及,明清医家戴思恭、喻嘉言等皆宗之,但在古代始终未得到医界普遍认同。近代医家张锡纯重新阐述之,“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当代学者则把脾虚置于消渴病发病的关键地位,认为脾虚,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为消渴,如熊曼琪教授、陈晶教授等,都很重视糖尿病脾虚病机。“脾虚致消”,成为糖尿病“从脾论治”的立论基础。
5.肝郁气滞病机
糖尿病肝郁气滞病机,也可认为源于《内经》,所谓“刚者多怒,怒则气上逆,……故为消瘅”的论述,提示消瘅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而肝主情志,所以,消渴病发生与厥阴肝脏密切相关。《金匮要略消渴病篇》开宗明义:“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后世如明清医家黄元卿、郑钦安等,对此则又有发挥,曾予系统论述。当代医家李良等更明确提出糖尿病当“从肝论治”,认为情志郁结、肝郁化火伤阴,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古今医家对于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虽存在差异,但皆来源于实践,而且无不受到《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影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过程。如果简单地把消渴病视为“阴虚燥热”,视为“气阴两虚”,视为“脾虚”,视为“肝郁”,都是不全面的。大量病例临床证候学研究发现:消渴病的发生与素体因素及情志内伤、情绪紧张、饮食因素、药石所伤、外感邪毒等环境因素都密切相关,诸种环境因素,或成郁热、湿热,或为痰火,或为积热、燥热、风热,皆可伤阴,致“阴虚内热”之证;内热伤阴,更可耗气,则成气阴两虚结热之局。气阴不足,正虚容易受邪,或内生邪毒,可合并疮疖、癣疾、喘嗽、肺痨、淋浊;阴虚燥热,燥热化生浊毒,阴竭液脱,气脱亡阳,可成呕逆、神昏、厥脱危候。气阴不足,气虚帅血无力,阴虚液竭,阴阳俱虚,血脉失于温通,均可成血瘀、热结、气滞、痰湿,也可致瘀,故血瘀证多见。久病入络,痰热郁瘀互结,在络脉形成“微型癥瘕”,则变生百症,或为胸痹心痛,或为中风痿痹,或为水肿关格,或为内障目盲。
『捌』 糖尿病属于中医体质哪一类型
症属:运化不足、功能性耗损。
治宜:
(1),消瘀、消痞、消痰、消结,调养脾血、平衡血糖。
(2),除湿、消瘀、培补、养益肝肾,调降血糖。
(3),清败毒火、消散郁积,养益脾胃、固本善后。
『玖』 糖尿病如何用中药调理体质弱
山药30克、莲子15克和大米熬粥,益气补脾。或用葛根30克、山药30克、瘦牛肉300克煲汤常服,即可降糖,又可补脾。
『拾』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什么体质
糖尿病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血瘀、肝郁、痰湿六型,中医治疗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