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质的质量如何产生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
1.物理学中的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ilogram),即kg。
不得不提及,在物理学中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的大小,而引力质量表示收引力的大小。事实上,通过无数精确的实验表明,这两个质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方面。
相对论提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可以通过E=mc^2,换算。此外,相对论还提出,质量与速度有关,公式:m=m0/(开方(1-v^2/c^2))。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衡。
在物理反应(核反应)中,质量(能量)守衡。
2.工程术语中: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
3.地理学中的质量:为适合应用,对数据所要求的或可以辨别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4.质量 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5.ISO质量体系中。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6.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最初规定100cm的3次方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1kg。1779年,人们据此用铂衣合金制成一个标准千克原器,存放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中。
7.与质量有关的公式:①密度计算公式:ρ=m/v;重力计算公式:G=mg等。
2. 质量是怎么产生的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 物理学中的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ilogram),即kg。 不得不提及,在物理学中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的大小,而引力质量表示受引力的大小。事实上,通过无数精确的实验表明,这两个质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方面。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可以通过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换算。此外,相对论还提出,质量与速度有关,公式:m=m0/(开方(1-v^2/c^2))。以上是摘自网络《知道》的答案。 其实,你如果翻遍所有的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定义大多如此。 “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是一个过时的,错误的定义。现在有必要对质量重新定义。 一个基本粒子同真空场的势差使真空场产生一个负势场,对整个势场积分求和便是该粒子的质量大小。 而电磁场只不过是真空场的起伏罢了,它具有质量也不足为奇了。 说白了,一个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代表了它同真空的能量差,这种能量差是以势能的方式贮存在真空中而已。一旦这一稳定的闭合的真空场遭到破坏,便会以各种能量形式释放出来。如果人类一旦掌握了这种破坏方式,便会以相反的方式来还原这一过程。超级粒子对撞机便是人类的这种尝试之一。 本人毫无顾虑的预测: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对撞出稳定的基本粒子来,不是从原子中,而是从真空中。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3. 质量是如何产生的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x0d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x0d物理学中的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x0d(kilogram),即kg.\x0d不得不提及,在物理学中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的大小,而引力质量表示受引力的大小.事实上,通过无数精确的实验表明,这两个质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方面.\x0d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可以通过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换算.此外,相对论还提出,质量与速度有关,公式:m=m0/(开方(1-v^2/c^2)).以上是摘自网络《知道》的答案.\x0d其实,你如果翻遍所有的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定义大多如此.\x0d“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是一个过时的,错误的定义.现在有必要对质量重新定义.\x0d一个基本粒子同真空场的势差使真空场产生一个负势场,对整个势场积分求和便是该粒子的质量大小.\x0d而电磁场只不过是真空场的起伏罢了,它具有质量也不足为奇了.\x0d说白了,一个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代表了它同真空的能量差,这种能量差是以势能的方式贮存在真空中而已.一旦这一稳定的闭合的真空场遭到破坏,便会以各种能量形式释放出来.如果人类一旦掌握了这种破坏方式,便会以相反的方式来还原这一过程.超级粒子对撞机便是人类的这种尝试之一.\x0d本人毫无顾虑的预测: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对撞出稳定的基本粒子来,不是从原子中,而是从真空中.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4. 质量的起源是什么
最早提出质量概念的是弗兰西斯·培根。他在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中,把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之量”,并提出“作用力依赖于质量”,从而把质量与作用力联系起来。
关于质量的起源很长,可以上网络看看,有需要我帮你复制下来,不需要的话下面那一堆文字就不用看了。
(1)牛顿前对质量概念的认识
在很早以前,人们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就曾探讨过打破惯性运动时外来原因与运动变化的关系问题。伊壁鸠鲁就认为:快慢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有还是没有发生碰撞。这样,就把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与作用力联系起来,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定性的思辨性思想,但这里也已孕育着质量概念的有关思想。
伽利略在否定亚里士多德将速度与力相联系的错误观点后,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从而把加速度与作用力直接联系起来。他指出,作用力按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地增加,这里伽利略已具有静质量的概念,即物体含有原子数量的多少。但伽利略时代还不能区分质量与重量这两个概念,常把二者混用,而且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质量的概念。
最早提出质量概念的是弗兰西斯·培根。他在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中,把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之量”,并提出“作用力依赖于质量”,从而把质量与作用力联系起来。
(2)静质量概念的形成
牛顿在接受了从古原子论者直至伽利略和培根关于静质量概念的论述,他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明确定义了物体的静质量,即质量是“物质之量”,是由其密度和大小(体积)共同量度。也即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在这里牛顿用密度和体积来定义质量,而不像今天我们是用质量和体积来定义密度,因为在牛顿时代,密度和体积是比质量更为简单的物理量。按照牛顿这种定义,说明物质是由不变的、不可入的、不可分割和具有惯性的原子组成的;质量就是物体包含的原子数量的量度;物体的体积愈大,原子的排列愈密,它所包含的原子数愈多,其质量就愈大。
(3)惯性质量概念的建立
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引入了惯性质量的概念.“定义,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解释时,牛顿指出: “这种力总是同具有这种力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的。”这样牛顿就把惯性质量的概念引入了物理学。在牛顿总结出的牛顿第二定律中更有具体的体现,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质量就被定义为“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可以对不同物体施以同样大小的力,根据它们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来确定质量的大小。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质量小,获得加速度小的物体质量大。这种测定物体质量的大小的方法就是根据惯性的大小来量度的,因此,这样测得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惯性质量”的定义与“物质的多少”这一关于质量的概念也是相一致的。
根据定义,惯性质量是描述物体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所具有的维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的一个物理量。这个定义一方面反映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此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作为其量度的质量也就成为反映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物质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物体的惯性只是反映了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不变特性,而不直接反映物质的数量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什么联系,反映这种联系是惯性质量。
(4)引力质量概念的建立
质量的另一属性是量度物体引力作用的大小,具有这一属性的质量通常称为引力质量。引力质量的概念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可定义引力质量。通常引力作用包括施力和受力两方面。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物体之间都有引力作用着,引力的方向沿两物体(视为质点)的连线上,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即:
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质量m1、m2反映了物体引力作用的大小,称为“引力质量”。引力质量与“物质的多少”这一关于质量概念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把m2作为引力源,则m2越大,引力就越大,因此,引力质量是产生引力场的能力的量度。另一方面,m1越大时,引力也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质量又是受引力场作用能力的量度。因此,可以引入“引力质量”的概念来定义物体产生引力与受引力场作用的能力大小的量度。鉴于引力质量的性质,可用某物体(如地球)引力的大小来量度该物体的引力质量的大小。例如天平量度质量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因而天平所量度的就是物体的引力质量。
(5)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关系
从以上的叙述可知,惯性质量是出现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引力质量是出现在万有引力定律中,这二者是分别出现在两个基本的而且相互独立的定律中,显然,它们在物理本性上是完全不同的。爱因斯坦曾生动地以地球和石头间的引力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地球以重力吸引石头而对其惯性质量毫无所知。地球的 ‘召唤’力与引力质量有关,而石头所‘回答’的运动则与惯性质量有关。”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物体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否是一回事?物体的惯性和引力这两种外表上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之间是否有深刻联系?这一问题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争论和探索。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牛顿首先从自由落体实验和单摆实验中论证了今天所说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问题。牛顿的实验设计思想是这样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万有引力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把重力看作是万有引力与惯性质量有关的惯性离心力二者的合力。这样,重力既与引力质量有关,也与惯性质量有关。并有关系式:
这里m引是指物体的引力质量m惯是指物体的惯性质量。同时这里是矢量加法。从地球上某一固定点来看,上式中第二项是一个常数。这样从上式中可得这样的结论:对于同一位置上的不同物体,如果每一物体的m引与m惯不等或不成比例,则不同物体的g将不同。因此,实验就归结为验证不同物体的g是否严格一致。若一致,则m引与m惯相等或成正比;若不一致,二者则不等或不成比例。
在牛顿时代,要用实验精确测定g是很困难的,主要是难以精确测量下落的时间间隔.为此,牛顿设计采用了观测单摆的振动,根据长度相同的单摆的摆动周期来间接测定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牛顿测得,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例的准确性达到 1/1000。
后来,贝塞尔运用牛顿的方法曾用各种不同物质做成的单摆进行实验,得到这两种质量成正比例的结果精确到1/60000。1894年厄阜用扭秤实验证实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之间的比例性质,其结果准确程度很高。厄阜的实验以十亿分之五的准确性测得二者是相等的。1922年厄阜又将实验精确度提高到3×10。1964年狄克等人改进了厄阜的实验,用金和铝来进行扭秤实验,精确度提高到(1.3±1.0)×10,1971年勃莱金斯基和佩语又将精度提高到10。
所有实验结果都可以简单表述为,在仪器测量精度范围内,m引 / m惯= 常数,适当选取单位可使常数数值等于1(如选取引力常数G=6.6699×10 mkgs)这样,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就完全等价。爱因斯坦以他独特地创见,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价的基本事实出发,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支柱。
(6)动质量和质能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个不变的量,而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是一个恒量,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即质速关系:当静止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质量为: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这就是相对论的质速关系,m称为相对论质量,又称为动质量。m与m0的差别只在物体运动速度很大,与光速可比拟时才显示出来。质速关系式已为实验所证实。质速关系式表明,物体的速度愈大,其质量愈大,速度为零时质量最小,这时的质量就是静质量。
随着质量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理学已明确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推导出的质能关系式:E=mc²。式中E为能量,m为动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该式表示任何一个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包含的能量之间的关系。该式表明,任何物质的质量变化都将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反之亦然,两物理量之间满足此关系式。这一关系已为实验事实,特别是核反应的实验事实所证实,它是揭示和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在自然界中,质量是一重要的守恒量。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和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是质量重要的特性之一。
5. 物体的质量是怎么产生的
物体的质量是怎么来的?其产生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样的重大问题,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质量和重量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把质量和重量等价起来。但在物理学上,这是两种概念。物体的重量来来自于重力,在不同表面重力的星球上,同一个物体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例如,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另外,宇航员到了太空中绕着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他们还会处于失重的状态。在国际单位制度中,重量用“牛顿(N)”来表示。
另一方面,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会因为物体处在不同的引力场中而发生变化。宇航员在月球上感觉自己变轻了,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质量降低了,而是因为所受到的引力作用变小了。在国际单位制度中,质量用“千克(kg)”来表示。
质量的定义: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物理学中对于质量的定义超过7种,最常被用到的是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可以通过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得到,物体的惯性质量决定了它的惯性大小,决定着它的加速度被改变的难易程度。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可以算出物体的惯性质量。
直到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投入使用之后,寻找希格斯玻色子才变得有可能。因为只有通过极高的粒子碰撞能量才能制造出希格斯玻色子,而且还需要通过极其灵敏的探测器才能捕捉这种极易衰变的基本粒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3年,物理学家正式宣布在LHC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于1964年提出希格斯机制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也在当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 物体的质量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一、惯性质量 (1)惯性质量的意义. 在牛顿定律中 质量的概念是作为物体惯性的量度而提出的.实验表明,以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到不同的物体上时,一般说来它们所获得的加速度是不同的.例如象前面所说过的那样,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动一辆空车和一辆载重车时,空车获得的加速度要比载重车获得的加速度大.这就说明,在外加力的作用下,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不仅与力有关,而且还与物体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这个特性就是惯性.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空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就表明它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小,即惯性小;载重车获得的加速度小,就表明它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大,即惯性大.在物理学中,就引入惯性质量这样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当然,这里所说的“物体”仍应理解为是指质点.所以可以说,惯性质量是物体被当做质点时其惯性大小的量度.如前所述,一个实际物体只有当它仅做平动时才可被当做质点,故也可以说,惯性质量是物体平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由于物体的平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故不论物体是否在做平动,对它谈及惯性质量都是有意义的. 前面曾经谈到,物体除了平动惯性外,还具有转动惯性.例如,对于绕某固定轴线转动的物体,其转动惯性是用什么来量度的呢?由在第一部分中得到的、表示刚体绕固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M=Iβ可知,若施相同的外力矩M于转动惯量I不同的物体,则所得的角加速度β是不同的:转动惯量越大的物体获得的角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保持原来的转动状态的特性越强,即转动惯性越强;相反地,转动惯量越小的物体获得的角加速度越大,说明物体保持原来的转动状态的特性越弱,即转动惯性越弱.由此可见,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 由于惯性质量是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故根据它本身的这种含义,再和“转动惯量”的叫法对比可知,应把它改称“平动惯量”方才贴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家已经习惯于“惯性质量”这种叫法了.并在通常的情况下,就把“惯性质量”简称为“质量”. 量有密切关系,但不由质量唯一地决定.实际上,一个物体对某轴线的转动惯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分布以及轴线的位置.例如,根据上式可以算出,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匀质球对其直径的转动惯量为.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匀质圆盘对过盘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图1左)的转动惯量为 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看出, 对转动惯性和平动惯性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2)惯性质量的量度. 如前所述,定义一个物理量,就必须相应地规定出它的量度方法.为了量度质量的大小,可做如下规定:各物体的质量和它们在同样大小的外加力作用下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成反比,即 F=ma 选定某一标准体(如千克原器)为惯性质量的标准,其它物体的惯性质量的大小,可以借助上述关系式,用测量加速度的办法与标准体的惯性质量加以比较来求出.设m0为质量标准,则有 就可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质量m了.这样就从原则上得到了质量的一种量度方法. 由于在这种量度方法中所用的具有人为规定性的(1)式,容易和牛顿第二定律中的 F=ma 这一客观规律的表示式相混淆,所以有人误解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质量的定义或质量的量度方法.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定律.如前所述,定义和定律是不同性质的判断.定义是给概念规定界限的判断,而定律是几个概念之间彼此的本质联系,它所反映的是客观规律.应当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正是这样的客观规律,它所反映的是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并经受了长期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和给质量下定义及规定量度方法所涉及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决不会是质量的定义.实际上,人们所以能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因为人们预先就对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然后才能通过实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并非来源于第二定律,而是先于这个定律.第二定律建立过程的历史事实正是如此.就象我们在上面所说的那样,早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之前,人们(包括牛顿)已经用“物质之量”给质量下了定义,并已凭经验知道了通过比较重量来量度质量的方法. 无庸讳言,根据(1)式规定的量度质量的方法,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启发下提出的.但这决不表明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了牛顿第二定律.上述误解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没能正确理解由(1)式到(3)式的演变过程.用(1)式规定质量,是在一定的力作用下进行的.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单位的力分别作用于标准质量与待测质量的两个物体上,然后根据带有人为规定性的(1)式定出待测质量的值.但是若不再用一个单位的力施加在这两个物体上,而是改用其他不同的力作用时,这两个质量现已皆为已知的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与它们的质量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则不是我们能够“规定”的了,而得看实验事实.所以,用一定的力,根据(1)式所反映的人为规定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的关系来测定质量,只是做为人们规定的一种测量方法.它不能保证当作用力不再是这个指定的力时,这种反比关系仍然成立.只有再经过大量的在不同的力、质量和加速度情况下的实验,才能总结出(3)式所反映出的客观规律,即牛顿第二定律的部分内容.总之,(1)式不是(3)式,用(1)式规定质量并没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反过来倒可以说,要建立反映牛顿第二定律部分内容的(3)式,是需要用(1)式所提供的测量质量的方法的(当然,也可以不用这种方法,而采用上述依靠实际经验的力法). 实际上,对于力的测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使用弹簧秤来测力,而是由力的动力学效应,即产生加速度的能力的大小来测定力,就可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例如国际千克原器),并规定此标准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之力成正比,即 F∝a.(对标准物体)(4) 这样,如以二力作用于标准物体,且将其中的一个力F0定为力的单位,则在测出它们所引起的加速度a0和a以后,由根据(4)式得的关系 可以确定另一个力F的大小.这同样是力的一种量度方法,由此也可制成测力计.有了这种力的量度方法以后,再对任意物体做实验,就得出了客观规律性的结论 a∝F.(对任意物体)(6) 在这里,(6)式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部分.并不能说基于(4)式的力的测量方法是第二定律. 总之,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应该认识到,物质的属性与物体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只有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状态变化的规律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科学地建立力与质量的概念.但是,通过规律反映属性,并不因此而抹煞规律的客观性.另外,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循环往复的.“力”和“质量”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运动定律就借助于这些概念建立起来.但同时在运动定律中又使这些概念深刻化、科学化.因此,企图把概念的形成与定律的建立完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二、引力质量 我们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这样一种重要的物理属性:物体都是引力场的源泉,都能产生引力场,也都受引力场的作用.物体的这一属性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表现出来: 其中m1和m2代表两个物体各自产生引力场和受引力场作用的本领,也叫做两物体各自的“引力质量”.r代表两物体间的距离,F是作用于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G是一个常数,其大小由如何选择F、r、m1和m2的单位而定.在国际单位制中,G = 6.67×10-11牛顿·米2/千克2.由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可知,物体A和B的引力质量mA和mB之比,定义为它们各自与另一物体的万有引力FA和FB之比,即 mA∶mB = FA∶FB 所以用测得引力的方法,可以借助把一待测物体的引力质量与一标准体的引力质量加以比较的途径来测量引力质量.这就是通常用天平来测物体质量的办法.所以严格地说,天平测出的是引力质量的大小. 三、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联系 日常经验表明,物体愈重,要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愈难.这就是说,物体的引力质量愈大,它的惯性质量也就愈大,非常精密的实验证明,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同它的引力质量严格地成正比例.假如我们选择适当的单位,就可以使物体的引力质量的数值等于它的惯性质量的数值,即m引=m惯. 这样我们能不能说,物体的引力质量就是它的惯性质量呢?问得更明确些,惯性是否就是引力场的源泉呢?当然不是.惯性是物体抵抗外力改变其机械运动状态的本领,引力场的源泉是物体产生引力场的本领,这是物体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绝不能混为一谈.只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正比关系,我们可以将物体的引力质量作为它的惯性的量度,反之亦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天平称出的是物体的引力质量,但是从称的结果,我们立刻就知道物体的惯性多大.爱因斯坦曾非常生动地以地球和石头间的引力为例,来说明引力和惯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理属性.他说:“地球以重力吸引石头而对其惯性质量毫无所知.地球的‘召唤’力与引力质量有关,而石头所‘回答’的运动则与惯性质量有关.” 不过,这里引起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惯性和引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理属性,但是它们之间既然存在着普遍的、严格的正比关系,是否有可能它们不过是物体同一本质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呢?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指出,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产生于同一来源.在广义相对论里,有一些参量一方面表现为物体的惯性,另一方面又自然而然地表现为引力场的源泉.这个结论成功地经受了十分精确的实验检验.这类实验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直到目前尚在继续进行中.从牛顿时代的精确度为10-3发展到1922年爱德维斯提高到3×10-9.到1964年狄克把精确度提高到(1.3±1.0)×10-11.1971年,勃莱根许和佩诺又将实验的精确度提高到10-12数量级.所有这些实验,土土均证实了=常数.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物体的两种不同属性——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它的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导源于物体的同一本质.爱因斯坦就曾把这两种质量的等同作为他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故从现代物理学看来,这两者的等同决非偶然,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意义
7. 物体的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夸克和让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结合能 结合能很重要 可以占物体%回99的质量 说白了质量就答是能量并没有实物
从量子学来看 质量的产生分2种 惯性和重力 目前主流说惯性质量来自希格斯场 假设的一种弥散在全宇宙的一种场 各种不同的粒子对场有不同的相互作用 简单说有的粒子在这场里有的难移动 有的容易移动 表现在宏观世界 就是质量的表现
重力质量是引力场对物质的相互吸引
2种不同的场 计算后质量结果却惊人的一样
8. 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质量从何而来
自然规律运动而产生。有生于无,再从有回到无。
9. 物理中的质量是什么
质量(mass)是物体来所具有的一种自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它是一个正的标量。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这里所说的“物质”是自然界中的宏观物体和电磁场、天体和星系、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等的总称。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清晰和充实。最初,牛顿把质量说成是物质的数量,即物质多少的量度。
(9)物体质量是怎么产生的扩展阅读:
现代物理学已明确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该式表明,任何物质的质量变化都将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反之亦然。这一关系已为实验事实(特别是核反应实验)所证实,质能关系提供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质量单位相关换算:
1 吨 = 1,000,000 克 (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
1毫克= 0.001 克 (1克=1000毫克)
1微克= 0.000 001 克 (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
10. 质量是什么,是怎么来的为啥电子也会有质量呢
宇宙间大多数的物质都是具有质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把质量与重量混为一谈,我们认为质量和重量是同一种计量方式的两种不同称谓,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生活中的确可以认为重量就是质量,但同时也必须要明白,在物理意义上,重量和质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生活中我们通常比较喜欢用“重量”来描述物体,那我们就先来说重量,重量并不是一个物体的本质属性,而是一个依托于重力而存在的概念。在不同的重力环境下,物体的重量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减肥的目的是要减掉重量,那非常简单,来一次月球之旅,你的重量就会变为原有的六分之一,因为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电子为什么也会有质量?
无论是夸克,还是电子,作为基本粒子,它们本身都是没有质量的。而在宇宙中遍布着一种量子场,也就是希格斯场,电子在希格斯场中运动时会与希格斯玻色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是以降低速度的同时获取了质量。
所以电子也好、夸克也好,它们的运动速度都低于光速。并不是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会与希格斯玻色子发生碰撞,像光子这样的规范玻色子就不会,所以光子没有质量,且速度保持光速不变。关于希格斯场以及希格斯机制,物理学家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已经得到了验证。以上的内容只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寻找质量在微观世界的起源,而质量在物理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定义,比如物体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质量就是一种等价于引力质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