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质舞蹈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体质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体质

发布时间:2021-02-24 02:59:54

❶ 社工如何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你好,我觉得社工想要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的话就要做一定的实践报告与调查才可以。

❷ 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应如何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边疆少数民族人员进入内地城镇从事经商、旅游等活动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少数民族人口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民委于198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进入内地城镇经商、旅游的边疆少数民族人员的工作的意见》,就有关进入内地城镇从事经商、旅游的边疆少数民族人员的问题,提出了规范性意见。
(1)重视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向地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向当地干部和居民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进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正确对待边疆少数民族人员到内地城镇的经商、旅游活动,充分认识这类活动的积极意义,并通过接触和交往,增加互相理解和信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诚恳、热情、欢迎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人员,防止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事件发生,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
(2)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内地城镇从事经商、旅游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员,对当地的治安、工商管理制度等可能不太熟悉。应当主动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有关的政策、法令、规定,自觉守法,服从行政、工商、治安、交通、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对进行非法活动的,视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3)建立健全市、区、街道、居委会等不同层次的民族工作网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社区组织应当结合党政工作,把民族工作任务承担起来。要把本地和外来的少数民族人员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及时掌握外来少数民族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❸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积极提供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什么和什么等方面的服务,切实保障各级

子女就业和计划生育

❹ 请问在哪里能够查到近二十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据报告,全国、各省的都行。

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JXCKS/TS090049/0012_ts090049.htm

❺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有哪些特点

:①少数民族地区区内流动人口规模略有缩小,跨区流动人口规模呈明显的扩大专态势。
②无论是区属内还是跨区流动,选择流入地的范围变得更广。
③在跨区流动人口中,表现出主要流向周边地区、男性偏多、以青壮年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特征

❻ 从哪些方面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

你看事情就是这样抄。你觉得他遥远不可及,傻站着等他回头看你一眼,他还是无动于衷。然后他在另一个人那里,卑微的像你一样,那个人也不为他所动。你也奇怪,为什么你总是付出又不被关注的那个。其实你不知道有一个人像你爱他一样爱你,只是你总是张望够不着的美景,却忘记放下眺望的目光看看身边的人。

❼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概述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 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 住的人员。也称暂住人口,是指
不在其生活所在地的外来经商办企业、 探 亲、 旅游、 从事劳务和生产经营, 以此谋 取职业, 年满16 周岁, 在暂住地超过三日的 人员。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一方面是积极促进作用:
• 1.外来流动人口填补了本市劳动力的 不足 •
2.外来流动人口降低了企业单位的劳 动成本 •
3.外来流动人口拉动了生活必需品的 消费
另一方面,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 •
2.居住分散,外来流动性大 •
3.
相对较低,法制意识比较 淡薄

二、我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 工作经验
(一)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 制深化流动人口排查力度
(二)将流动人口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个分类管理
正常分类管理
临时分类管理
重点分类管理
(三)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重视对 流动人口的服务
(四)切实落实出租房屋日常管理机制

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是重“被动防范式”管理,轻“主动服 务型”管理。 •
二是重突击性管理,轻长效管理。 •
三是重单一管理,轻综合管理。 •
四是重强制手段,轻引导机制。
(二)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协助”的定位使外来流动人口 管理有责无权,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2.驻社区相关人员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不到位。
3.上级各部门与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 正形成。
4.社区对出租屋管理存在死角。
5.各部门信息采集输入滞后。

四、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协作机构建设,真正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
2.完善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强化外 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
3.加强推行以居委会为主导的出租房屋委托管理。
4. 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上求延伸。 • 一是把服务向民生所需延伸。 • 二是把服务向权益保障延伸。 • 三是把服务向社会关怀延伸。
5.要把外来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化管理。

❽ 方堃 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域协同治理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深入贯彻实施总书记有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这一讲话精神,有必要分析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难题,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域协同服务管理机制。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碎片化”难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离开长期生活的边远山区、村寨,逐渐流入中东部大城市务工经商。据统计,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珠三角城市群的少数民族人口尚不足2万,而如今已接近200万;北京市1953年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还只有16.85万,但到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已多达80.1万;2010年上海少数民族人口为27.56万,较10年前增长了近165.9%。近几年,我国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与中东部非民族地区在地理上的距离也随之缩小,少数民族群众往返各大城市和农村更加便捷,使得城市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由此给传统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几大“碎片化”难题摆在人们面前——
1.城市社会治理的无序性
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的城市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有的城市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呈现出城市社会管理无序的局面。例如,有的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差别化执法,认为流动少数民族来得快、走得也快,不想管、不敢管、不知道如何管等情况经常发生。在一些城市里,由于不熟悉当地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等原因,少数民族流动商贩违章摆摊、占道经营、乱排油烟扰民等问题相当普遍。另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在民族身份、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增加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度。
2.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
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难的内在原因,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呈现的条块分割特征,又从治理过程的层面加剧了这种管理难度。作为流出地的民族地区往往因其财政力量薄弱、技术条件有限难以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登记、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作为流入地的城市虽然有能力和条件,但其主要精力用于本地户籍人口的服务管理。况且,在现有从中央到地方的“条条”和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块块”相互分割的体制背景下,流入地政府也很难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持续、优质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一些城市和社区的管理主体仅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常规登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难以获得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他们原来在民族地区享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公共政策几乎很难与流入城市对接。此外,我国城市民族工作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在行政职权边界上不能直接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也不拥有执法权,通常处于被动协调的地位。只有当涉及到民族因素的纠纷出现时,城市民族工作部门才会和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联合进行应急管理,因此政府无法形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事务治理的合力。
3.族际交往中的社会原子化
少数民族群众在原来生活区域内长期形成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尽管生活在城市,但仍是按照本民族传统的生活模式生活,与城市人口之间就形成了社会文化和交往方式上的隔阂,具体表现为流动人口几乎都是以本民族或相近民族为主要成员在流入地聚居,形成相对封闭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网络。这种类似于原子“大离散、小聚居”的居住状态不利于城市社会融合,也妨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深究其原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比而言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事物以及适应城市文化的能力较弱,这是他们选择“抱团”发展的主要原因。他们中多数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无专业技能,不符合许多招聘单位的用工要求,一些职业中介机构不愿意为其推荐就业岗位。事实上,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也相对较少。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获得的机会就更少了,许多人多方奔走却四处碰壁,最终不得不返回原籍或另走他乡。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我国的城镇化离不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和市民却固持偏见,在就业岗位、劳动报酬和福利、政策执法和日常交流等过程中歧视甚至排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同时,在现实中也有个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存在强买强卖、违法经营等扰乱公平市场环境的行为,这些都在无形中强化了城市族际交往的原子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域协同服务管理机制构建
1.以互嵌式社区为中心,构建流入地、流出地及流经地跨地域联动机制
社区不仅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出的起点,也是其流入的终端。要将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城市社区打造成跨越森严层级的组织结构和条块分割的地域阻隔的“法约尔跳板”。可以借鉴“飞地”经济模式,激发城市社区的吸纳性社会融合的功能,增加其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互嵌式社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吸引作用,吸纳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突破传统嵌入性约束,从流出地“脱嵌”出来,重新嵌入新的城市社会生活。流入地政府要“关口前移”,将行政审批和公共管理权限下放到社区,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或几个社区共同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面对面地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实行以常住地为主的属地管理,强化流出、流经和流入三地之间的利益分配、补偿与政策联动。流入地城市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主动兼容流出地政策,保障流入人口享有与城市户籍人口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形成“人在服务在、人走服务随”的动态机制;流出地与流经地也不应做“甩手掌柜”,要加强责任担当,可以考虑通过剩余劳动力定向转移、产业对接、精准扶贫、社区共建等多样化途径积极参与跨域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同步追踪、及时反馈、政策共振和互利共生。
2.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后主要依靠社会性交往和经济性生产生活,其实际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单凭政府动员和行政指令很难满足,需要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合作治理。要发挥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等主体内部相对规范的规章等非正式制度的合法性与影响力,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自我约束和针对性服务。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出现纠纷矛盾时,相关工作部门要善于调动相关民族中代表人士、领袖人物的积极性,组织引导联谊组织、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支持型组织”协商合作,参与社会风险防范和危机治理。鼓励用工单位、私营业主等市场主体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仅能有效减少政府支出,还有助于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为此,各级政府在加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推动建立“变事后为事前、变被动为主动、变盲目为有序”的流入与流出两地之间的互动协作机制。城市政府要监督企业在用工条件、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公平公正对待少数民族群众,以定向招工、技能委培的方式与企业签订协议,给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更多的优惠政策,稳定少数民族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进而将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维稳成本分摊转移到市场中,实现事权与财权、治权相匹配。
3.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构建“线上”与“线下”跨功能无缝对接机制
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缺乏统筹调度和协同配合,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重分工、轻合作,职责边界的模糊性强化了部门隔阂,使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被“肢解”。部门的边缘地带边缘化和公共政策综合化的变相执行,都给流入地城市治理增添了滋生矛盾的隐患。网络化治理的兴起,为打破部门间的界限、实现跨职能的无缝隙对接和全域覆盖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建设,将流入地城市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实现跨部门、全天候的服务管理,一旦发现人员异动或矛盾,便能精准定位、迅速反馈,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急处置,使管理寓于无缝隙服务之中,破解以往“推诿”“扯皮”等问题。与此同时,“线上”网络化的虚拟治理模式需要以实体合作为支撑,尤其需要各部门集中精干人员组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形成横向各部门与纵向各层级行政系统协同办公的线下平台,确保“线上”向“线下”的有序转移。以“线上”和“线下”双向互动为特征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是打破部门壁垒、共同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有益尝试。当前,边远民族地区乡镇“人悬浮”“财贫弱”和“物不足”等空心化现象凸显,“线上”网络化治理还应重点向流出地辐射,形成跨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性网络;着力完善“线下”政策法规,对关于政府部门职责的勘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流程和标准合作。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要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顺畅的联系渠道,如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视频联席会议制度等。此外还要切实保证编制、经费、设施、技术和软件到位,为基层网络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提供保障。

❾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 维护社会和谐

做好来民族工作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自定和国家统一。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扎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阅读全文

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体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