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学会判断自己体质
中医9大种体质类型:
1、平和型:
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2、气虚型:
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
3、气郁型: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性格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削瘦,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4、阴虚型:
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5、阳虚型:
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因为这些人比较怕冷。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这些人属阳虚体质。
6、湿热型:
如果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锃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比较浓,性格多急躁易怒。
7、痰湿型:
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8、血瘀型:
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一般肤色是发暗的,常常出现身体疼痛,容易烦躁,记忆力也不太好,容易健忘,性情急躁。
9、特禀型:
平常说过敏,也有好多人对不同的物质有过敏现象,比如花粉过敏或者某种食物过敏,这就是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多是遗传所致。
(1)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扩展阅读
指标体系
体质研究以群体为主要对象,涉及门类多,内容广泛。体质测定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和指标。
1、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坐高和身体组成(皮脂厚度、体脂比重、去脂体重等)。
2、功能指标。
安静心率、血压、肺功能及心血管运动试验等。
3、身体指标
力量指标(握力、背肌力、腹肌力等)、爆发力指标(纵跳、立定跳远)、悬垂力指标(单杠屈臂悬垂)、柔韧性(站立体前屈、俯卧仰体)、灵敏和协调性(反复横跨)、平衡性(闭眼单足站立)、耐力项目。
4、能力指标
跑(快速跑)、跳(急行跳远、摸高)、投(投实心球、掷垒球等)。
阴虚体质易感病:
1、阴虚内热的基本特征是干枯不滋润,有内热,舌干红、少苔,易得结核、肺痨或长期干咳。
2、失眠、耳鸣,健忘,两目干涩。
3、皮肤生斑。阴虚体质的人阴虚内热,火燥,干性皮肤比较多,面色晦暗,或出现较多色素斑或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症状。
4、阴虚体质的人如果再有淤血倾向,比较容易生肿瘤。
5、阴虚体质的人即使形体很瘦,照样会血脂偏高,阴虚到一定程度,血液粘稠,就会得高血脂、高血压。
6、糖尿病初起阶段都是阴虚为主,表现为口干,饮不解渴,皮肤变薄变干。
7、便秘、尿少、尿黄赤。
8、妇女月经减少,或阴道干燥而性交疼痛等。月经通畅时表现为月经提前,如果阴虚比较严重的话,会出现闭经,叫血枯经闭。
9、形体消瘦,头发、皮肤干枯起皱。
10、耐冬不耐夏,视力减退较快,腰酸腿软。
B. 如何鉴别自己是不是易胖体质
易胖体质的特征:
1、身体容易感到沉重与疲倦。
2、皮肤缺乏弹性,身体容易浮肿。
3、污痰、口中黏液、女性分泌物多。
4、喜欢吃甜食。
5、总是昏沉想睡。
6、容易晕眩,感到头痛。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那么就是易胖体质。
(2)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扩展阅读:
改变易胖体质的方法:
1、保证良好的睡眠。
睡眠时间调整好,改变经常熬夜甚至通宵的情况,控制自己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到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定好闹钟,准时起来。睡眠质量对于易胖体质的改变非常重要,睡觉一定要睡够。
2、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是先辈多年总结的经验,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改变易胖体质也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晚吃少是减肥的关键,早上一定要吃早饭补充能量,中午不吃饱晚上就容易饿,晚上吃少就会特别痛苦。
另外营养的摄入要均衡健康,什么都要吃,鸡蛋,肉,鱼,蔬菜,水果,坚果,很多偏方减肥都非常极端,只单一吃某一种食物,但是这样身体机能大受影响,变成易胖体质,瘦下来就更加不容易了。
3、尽量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名言警句不是没有道理的,多运动可以让脂肪快速燃烧,让身体更加健康,体魄更加强健,身体的各个部分健康了,发挥作用更加顺畅,就不会让身体像一个堆满垃圾的垃圾场了。
就算是办公室上班,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站起来动一动四肢,转一转腰身,晚上吃完晚饭也可以一家人出去散散步,或者练练瑜伽,跑跑步,脂肪就不容堆积起来了。
C. 人的体质分为那些种类怎样辨别自己的体质
中医说人的体质通常分为三种:平性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大多数人都是平性体质。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前人对体质有许多论述,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西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中医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渊薮。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盛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这都是后来体质分类的依据。体质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地理环境因素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先天禀赋就是指父母先天的遗传及婴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总之,形体始于父母,体质是从先天禀赋而来,所以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能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3.性别因素
《灵枢·五音五味篇》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女子由于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所以体质与男子不同。
4.年龄因素
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为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代谢是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的。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便是这个道理。
5.精神因素
强烈的精神刺激可直接损伤人的机体结构,使健康体质的基础发生动摇。
6.饮食营养因素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这说明体质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而且依赖于后天水谷的滋养,水谷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当,也会引起人体发病。
此外,体质形成的差异,还与社会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如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情志、劳逸各不相同,物质生活也有优劣之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体质特征。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口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古代的分类有:阴阳五行分类,阴阳太少分类,体型肥瘦分类,形志苦乐分类,禀性勇怯分类。
现代中医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提出了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这种分型以身型脉证为主要指标,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D. 如何辨别自己体质是热是寒 详细
如何辨别自己体质是热是寒 养生要因人而异,首先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人生下来,就有寒热体质,这跟生活地理位臵还有你妈妈的体质和饮食习惯有关,还有就是现代人生活习惯复杂,有的热性体质的人,可能多年受寒凉侵邪,有的寒凉体质的人,可能饮食导致体内虚火,所以,基本上现代人大都是寒热参杂的体质……不同时期、生活区域和饮食习惯改变,人体内环境也会有变化,有时候偏热,有时候偏寒……不管怎样,下面2 个方法,可以很快判定一个人到底是偏热体质、还是偏寒凉体质。 1、就是观指,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盖的1/5,不及1/5 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远远超过1/5,说明体内有热。 月牙应该是奶白色,越白越健康,每个指甲根部都有可能出现月牙,如果一个人十指都没有月牙,不是天生的虚寒体质,就是后天生活习惯导致体内寒气过重。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至少拇指和中指出现月牙,小拇指没有月牙。 原理是:拇指处是肺经流经之处,通肺;中指是心经流经之处,通心;心肺都不错,那人体应该没什么大的健康问题;小拇指通肾,小拇指有月牙,可能是肾中有热,经常小便虚黄。 曾经有一一阵子,我以为自己完蛋了,月牙都好浅好浅的,也就 1/8 或 1/10 的样子,是我自己乌龙,因为我是留指甲的,把长指甲面积也算进去了,这个健康的 1/5,是指剪光指甲后的1/5 哦。 2、就是看舌,记得我去年肺炎,西医治疗好的差不多了,就去看中医开方调理,除了摸脉观察气色询问饮食习惯外,医生都会让我把舌头吐出来给他看看。 原理是:中医讲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一般来说,舌尖通心肺、舌边通肝胆,舌中通脾胃,舌根通肾。 正因为舌通五脏,它能敏感的反应出来五脏的病变和人体的寒热,正常的舌头本身谈红色。 1)舌头颜色浅,多数贫血、气血两虚。 2)舌尖发红心火旺。 3)舌边发红肝火旺。 还要参考舌苔一起判断,舌苔应该薄、色白而无渣滓,这说明一个人体内干湿适中,不滑不躁。 1)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 2)如果舌苔表面很粗糙、很厚,发黄,粘腻,说明体内有热,舌苔黄而舌质白,说明寒中带热。 3)如果没有白色舌苔,整条小舌头都是深红色的,那么说明你体内大热。 4)如果舌苔发黑,那么你就是严重的受寒了,已经寒到影响脾胃正常的消化功能了。 5)没有舌苔的,多数是久病后,大量的消炎药用上,你的舌苔就没有了,这样可不好,要用食疗补气血补回来 6)刚喝过热水、或是刚吃过有颜色的东西,看舌苔是不准的,一天看几次,综合判断。 辨别不了自己是寒热体质的 TX 们,请根据这两个方法检查一下。
E. 怎样辨别自己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用自己的手摸下另一只手的手背和手掌。。。手背冷点是阴虚(热性) 手掌冷是阳虚(寒性)。
F. 怎么辨别自己是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
酸碱体质是不存在的,所以无法判断。
1、“酸碱体质”说法是伪科学
所谓“酸碱体质”的说法从未得到科学证实,十多年来,科学者、医生和科普工作者一直澄清这是一种伪科学。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酸碱体质可以算作伪科学概念”。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叶盛表示,“如果人与人之间酸碱环境真有差异,大家体内的酶就要在不同的pH值下工作了,工作效率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酶对酸碱环境很敏感。大家想想看,发烧高个几度,我们的酶系统都快停摆了,让我们难受得要死,更别说pH值有变化了,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2、食物不改变人体内酸碱平衡
实际上,酸碱平衡是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常态,一般意义的饮食不会改变这一点。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曾对“酸碱平衡”说法进行澄清,他们的研究证明,要通过饮食将人体内的细胞环境改变成低酸、不利于癌细胞生长的环境,并不可能。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人体的酸碱平衡由多种机制严格调控,避免并选择特定食物不会改变人体的酸碱水平,反而全面违背科学。
(6)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扩展阅读:
相关知识:
关于食物的酸碱性有几点知识是通过学习可以理解的。一是食物表面上的酸碱性,二是食物代谢后的酸碱性,以及代谢后的酸碱性是否导致人体呈现酸碱性并影响健康。
食物代谢之后,如果含硫、磷、氯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中形成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质,可称为成酸性食物,如肉、蛋、鱼、动物脂肪、植物油、糖类甜食等;反之,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在人体中形成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钾)、碳酸钠等,可称为成碱性食品,如蔬菜、茶叶、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制品、牛奶等。
如此一来,肉、蛋、鱼是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则是成碱性食品。而且,无论是成酸性还是成碱性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后,都不可能造成所谓的酸性或碱性体质。
因为人们要吃进多种食物和饮大量的水,让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等内环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再加上呼吸、排汗和大小便,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在7.35~7.45之间,也就是呈现为弱碱性。
所谓吃酸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都没有科学根据。退一万步说,即便理论能够自洽,还要根据实验科学的证实和证伪原则,以及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酸碱体质理论得不到科学和实践的检验。
G. 怎样辨别自己身体体制
你说的都是,我在补充几点。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学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其具体分类方法有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禀性勇怯分类法等。
一、体质分类的方法
中医学用阴阳学说来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说明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所以,中医学主要是用阴阳学说从生理功能特点对体质加以分类。本节对体质的分类采用阴阳分类法。应当指出,体质分类上所使用的阴虚、阳虚、阳亢以及痰饮、脾虚、肝旺等名词术语,与辨证论治中所使用的证候名称是不同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种在非疾病状态下就已存在的个体特异性。
二、正常体质
“阴阳匀平,命之曰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是阴阳消长动态平衡,所以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一)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身体强壮,胖瘦适度,或虽胖而不臃滞,虽瘦而有精神;其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对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阴阳乎和质者,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往往自愈或易于治愈:其精力充沛,工作潜力大,夜眠安稳,休息效率高。如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病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二)偏阳质
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
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三)偏阴质
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