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教学 > 体育运动教学

体育运动教学

发布时间:2020-11-24 07:52:52

体育教学中怎样减少运动难度

摘要:体育课教学是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考虑不周,就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减少内容降、低难度等消极预防办法,这样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所以当前学校和教师都要以一个客观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问题,正确积极的去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Ⅱ 如何进行快乐式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相对于当前的以重技术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新体现,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师生在和谐、融治、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快乐体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快乐体育是广大基层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追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快乐、愉悦、和谐,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它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独特的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方法和手段,以发展体力和智力,驱散疲劳和烦恼,即要做到课始生趣、课中激趣、课后存趣。
为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指导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它的研究将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师生之间的互助和反馈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优势特长。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品尝到体育的快乐就行。
二、注重方式方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教师严肃认真。而新课程改革一改过去的教条呆板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和蔼、民主、文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具有二重性,一个是老师,另一个是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在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驱动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想方设法地教好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慌、惧怕的心理,而是自然大方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并对教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愉快感,最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能、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
三、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促进作用。一个和谐的体育学习的环境会使师生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会表现出希望学习活动顺利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信任、体谅、积极主动,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招致他人异样的目光,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在这样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或与媒体展开对话,或驰骋于自己想象的天地,或沉醉于活动创造的激情之中。这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最有力的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喜爱之情,就会视体育学习为“根本性的精神享受”,就能产生快乐喜悦之情。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生生频繁合作,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还有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注重与同伴的相互配合,切忌“单干”。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才能取得参与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的快乐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爱好又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即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器械练习。一般而言,学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熟悉的、能容易掌握的运动项目,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学习意识增强,教学气氛活跃,易获得满足感。另外,教师还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场地、器材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有思则必有疑,有疑则必有探知的欲望,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
总之,快乐体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想教,学生想学,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习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体验到取得“成功”或“胜利”后的一种快乐之情。要想开展快乐体育,广大体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大胆地去钻研去创新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愉悦发展的新思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

Ⅲ 体育教学有什么理念

1.教育激励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体育教学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2.反馈调整

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3.引导锻炼

体育教学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体育运动教学扩展阅读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每一个构思和步骤,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

一个对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线条的流畅,骨骼的完善发育,内脏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体的匀称、协调发展,并且是按照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全面地发展。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Ⅳ 体育教师如何教学

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因此,体育教学应从以下方法做起。 1.进行目的性教育,营造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上这样讲到,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体育运动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才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促使学生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产生进取行为。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学生讲解某种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及其规则,再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体育运动的教学片及一些精彩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和参与这项体育运动的动机;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各种激励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某项体育运动的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及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为不同的学生,某项体育运动的初始水平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个体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选择的来安排趣味性、竞争性、实用性等易学易练的技术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或体育舞蹈,即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经常补充一些学生想掌握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新知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一堂组织无味的体育课,使学生感到单调而枯燥、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我们如果精心设计,使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兴趣提高,热爱这一体育体育运动。由此可见,知识和运动技能应该时常更新,及时的淘汰陈旧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练习方法,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增强体育教学的诱惑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诱导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二、结论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使人对事物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办事情才容易成功,它是一切成就个人成才的起点。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论证,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是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在课堂或者课外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体育运动文化氛围,坚持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原则,切实得做到以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为基础;以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为根本;以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锻炼健身为目的;切实的搞好体育教育工作。

Ⅳ 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和大众体育有什么区别

从用途上分:运动训练是偏于竞技 体育教学就是基本的教授体育类知识的。 大众体育是面上大众的体育事业。

Ⅵ 体育运动的原则与方法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城市、城镇、乡村学校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体育教学条件的差异尤其明显,加上新兴体育项目的增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这是符合我国的实际的。但新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这就使各地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具有了很大的选择性,为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那么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又如何去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呢?一、必须遵循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达成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为目的的。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即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要适应本地的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或适应本校的实际条件或适应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或带有地方特色。2、实用性原则。即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练习的欲望,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实质性的作用。3、系统性原则。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从教学设计角度讲必须要有教学目标、动作技术分析、组织教学形式、教授学练的方法、常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及场地、器材的设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诸多方面构成的一个体育教学系统。4、教育性原则。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包含着对学生养成或对学生的生活或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或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因素。5、安全性原则。即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包含着适合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和安全的,或应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锻炼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伤害基础上的,具有具体可操作的和实际运用效果的保护帮助措施的内容。当然体育运动中不可能杜绝伤害事故,任何教学内容也都不是万无一失的。二、必须掌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自2001年9月开始实验至今已有四年,各地体育教师开发出了许多适合本校条件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纵观开发的内容和自身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降一降。长期以来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竞技运动的原本,甚至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也与专业训练相同或相似,学校配置的器材绝大多数是成人化的、专业化的。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使学生达成相应的目标,我们必须对成人化的器材在高度上降一降、对纯竞技运动项目在技术难度和要求上降一降。如可以降一降标准篮球架、排球网、双杠等的高度,可以降一降跨栏、二级跳远、背越式跳高、支撑跳跃等项目的难度要求等等。2、缩一缩。对标准的足球门、标准的篮球、排球、足球场地我们不妨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的缩一缩,使场地适合他们进行活动和比赛。3、代一代。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废物利用自制一些可以代替原项目所需的器材。如用废旧的铁锨柄、锄头柄,旧书卷起粘合起来等制作成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成栏架、用化肥袋缝制成大袋子装入稻草成垫子等等。4、改一改。第一、改一改原来的场地、器材及规则,使之更符合教学的实际,如把足球场地改成有三个门的三角形场地或圆形场地、把只有一个篮框的篮板制成多向的或二框、三框、四框甚至五框的(四面加顶)并相应地修改一些规则,使得这些项目更加适应学生,也更适合教师的教学。第二对当地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或劳动生活技能的内容或其他的新兴体育内容改一改,使它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生活中农民伯伯挑着一二百斤重的东西走起来很协调,我们不妨把它改成适合学生学练的可教的挑担内容进行教学。高尔夫球是一种贵族的运动,我们可以用纸球代替,自制球杆,形成可教学的校园高尔夫。5、变一变。即变化原有的练习形式。如在拔河比赛中体现的是力量的较量和团队的精神。把它变一变,即同组的学生在两边把拔河绳绷直,让同伴从中间爬过或踩着绳子走过,练习中为了使同伴顺利完成攀爬或走的稳,两边拉绳的同学必须齐心协力把绳拉紧,又要注意两边用力的均衡。这样既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信任感,如果是两组或以上的比赛同样也含有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再如障碍跑可变一变,成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培养学生应对急突发事件的逃生、抢险、消防演练等等。6、挖一挖。即根据现有器材的特点挖掘它的多种功能和用途,既可以充分利用器材,还可以创造一些适合学生学练的新内容。如标枪,可以作为正规的竞技投掷项目教学,也可在武术的枪术教学中替代枪,还可以在两根标枪之间拉上橡皮筋当作跳高架,或障碍跑时的铁丝网等等。7、加一加。类似于水球、冰球的起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叠加或融合于一体形成新的适合于教学的内容。如太极舞蹈、韵律搏击操、韵律哑铃操等。8、用一用。第一要使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第二要把当地的自然资源如雪地、山地、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的整体或部分可利用场地、可教的动作直接用于教学。第三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我校每年体育节期间举行的班操比赛,即除全国或全校规定的操以外,参赛人数不低于班额的95%的由学生、教师家长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结合班级特点创编的操作的比赛等就较好地利用了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另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在创新的精神指导下的实际行动。教师努力开发的课程的性质,有利于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我们就应该采用并加以鼓励。

Ⅶ 体育课到底有哪些教学方法适用

当别人推着孩子“鸡血”那些长大后根本用不着的课程时,更有远见的家长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动。尽管他们心里有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让孩子积极上好体育课并不代表你希望他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期,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获得自信心,以及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

然而研究却表明,从体育运动中学得的其他东西,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

Ⅷ 体育教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四.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Ⅸ 关于体育教学的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1) 朱永新 [转帖]
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
体育是智慧的较量,用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捉摸不定;
体育是美丽的展示,刚柔兼具,谁更技高一筹,给人赏心悦目。
从古罗马竞技场上奴隶间的角斗,到现代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们的竞争,体育从来都是人类社会的兴奋点,也从来都成为教育的关注点。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体育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在不断变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也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现时代,对人的素质与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使得体育日益蓬勃发展,体育对社会文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但是,在学校中,体育的性质与功能却发生了不少偏移与弱化,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之下,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装演门面的“花瓶”,体育仅仅满足于传授技艺与增进体能,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使体育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呼唤我们心中的理想体育。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及新的突破,这是人类本性的反映,而这一本性因体育运动得以展现和弘扬,又因奥林匹克的存在和发展而得以提高和升华。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的好友法国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神甫提出来的,后顾拜旦借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对无穷伟力的无限向往,向人类能力的极限不断挑战,正是竞技运动所体现的价值,也是奥林匹克所要追求的目标。
在西方的文化观念里,肉体和精神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强健的肉体,就难以有坚强的精神。为了让坚强的精神能够寄寓强健的肉体,就有了“马拉松”,有了“掷铁饼”,也有了“斗牛”、拳击、摔跤……。正是这些在我们看来近乎残忍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人的竞技精神、奋斗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等得以培养和展现。当登山探险队拿生命做抵押,征服了一座山峰又去征服另一座山峰时,当长江第一漂的壮士将自己扔进惊涛骇浪之中时,当蹦极运动员纵身跳下万丈悬崖时,当举重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又向新的目标挺进时,他们是要干什么?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竞技选手们这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每0.01秒的提高,每一个新技术动作的出现,每一场精彩的表演,都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和生动写照。而这种精神,难道不是现代社会所要提倡和弘扬的吗?难道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吗?
这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是郎平为澳克玛所说的广告词,更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写照,也是这位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生写真。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击,鼓励学生不断向上、进取,在某种意义上比形成某些体育技能,获得某些体育成绩更重要。
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向人类能力的极限挑战,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要提倡的精神,但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着重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它表现为尊重人性、人权、人的本质,它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提倡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在人文主义体育的视野中,体育不只是强力的冶炼,它也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等,作为教育取向的重要领域,从而体现人性之美好、之崇高。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本目的,也不仅仅是推动竞技运动的普及,而是将它纳人教育和人文的范围,即通过科学的锻炼和平等的竞争来实现教育的人文目标。因此,体育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首先,体育运动是人类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体育运动是以人体本身作为作用的对象,在科学的训练和锻炼原则指导下,以一系列有规律的身体运动方式,对人的有机体直接产生影响,使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得以积极改善,从而取得肌肉发达、反应灵敏、精力充沛的效果,体现力与美的完善结合。这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其次,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及团结友爱的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等,无不是美好人性的体现。所以,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来看,体育都能也应该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体现人生之崇高。
对于体育的上述作用与功能,长期以来的教育无疑是忽视了。《辞海》对体育的定义也只停留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教育”的水平上,《中国大网络全书·教育卷》也这样界定体育:“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部分。”这样,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体育体现人性之崇高的魅力,在学校教育中就被大打折扣了,而这恰恰应该是体育追寻的理想。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一文中说过:“我们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落后而仍非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些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种竞技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按照目的调节内外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积极健康的意志活动有如下的品质。一是自觉性,即能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确定行动的目的,有步骤地采取有效的行动方式,从而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二是果断性,即在需要做决定时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而在需要延缓决定时,又能深思远虑,直到情况成熟时才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坚韧性,即能持之以恒地把采取的决定进行到底,而不是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干扰,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所吓退;既不会因成功而自满,也不会因失败而气馁。四是自制性,即能够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忍辱负重,在所不辞,善于用理智驾驭情感,用远大的目标抑制过度的欲望,用自制的方法收拢分散的注意等等。
显而易见,体育作为一种强力的运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而恰恰又因为体育是一种强力的运动,会对个体健康意志品质的培养起到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训练,还是在竞技场上的比赛,它都要求学生或运动员挑战自己的体能,挑战自己的过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咬紧牙关,抗衡对手,坚持到最后一刻。“两强相遇勇者胜”,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是意志力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我们看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每一项奖牌的获得无不与参赛选手们在长期体育训练中所养成的顽强意志、坚韧不拔的品质密切相关。当占旭刚奋力举起自己从未举起过的重量时,当孔令辉咬紧牙关战胜世界强手瓦尔德内尔时,当张军、高凌这对年轻的羽毛球选手毫无惧色地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强劲对手时,当竞走选手王丽萍以其耐力及毅力走至终点时……此时此刻,金光闪烁的奖牌在观众的眼睛里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大放异彩、让人激动不已乃至终生难忘的,正是运动员们那种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信念。
一位从美国回国的友人感慨道:在美国,许多儿童可以不知道克林顿,但不可以不知道乔丹。热爱运动,追求健壮,参与竞争,崇拜英雄,这种体育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得以根植。也正是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如德国的十年一贯制学校中,体育在学校教育计划的时数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德语和数学。古巴、法国等国规定中小学生体育课不及格或达不到大纲要求,学生不能升学或毕业。在英国的公学中,学生甚至是整个下午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各种生活环境和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工作。英国许多保守党大臣,皇家将军的87%。教会大主教的83%、法官的65%、外交官的88%,都毕业于这类学校。而我国近些年来,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而由于独生于女的“独”,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制、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得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孩子从小被喂娇了、抱懒了、惯坏了,有的成了“肥胖墩”,有的成了“小豆芽”,还有的成了“药罐子”等,这与时代发展对人的强健体魄的要求是格格不人的。因此,迫切地需要学校体育承担起磨练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桑新民等在其《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说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斯巴达教育的精神,就是强调体育训练、加强身心磨练;需要设置一些粗犷的、粗鲁的、剽悍的、严格的半军事化的运动课程,要自觉地让学生吃点苦头,摸爬滚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因此,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心智“苦”,筋骨“劳”,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养成,也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
需要说明的是,意志力不仅是体育魅力的体现,更是伟大成功之要诀。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说道:“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和练就的意志力,如果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去,无疑更会绽开绚丽的成功之花,使人生更加充实。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作过统计,在诺贝尔奖金设立的第一个 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仅占 41%;第二个25年里占65%;第三个25年里占79%。而时至今日,已极少有人孤军奋战、独享其誉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50亿美元,直接参与的科学家及工作人员达42万之众。“合作”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会合作,学会共处(learn to work togeth-er)”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之一。2001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就把它作为会议的主题,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体育运动又能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并求得两者间的内在统一。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运动队不但要求运动员有优良的运动天赋和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更要求运动员所在的运动队能为他们提供充分挖掘和展现其运动才能的集体氛围。特别是集体比赛项目,更需要每个运动员有效地发挥其个体水平与整体协同作战的群体性水平。即使是个人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成功也凝聚着集体的智慧。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项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无不与运动员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及爱国情操息息相关。
体育中的各种项目总是带有竞赛评比的特点,然而在对抗的竞争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不仅在竞技上有交锋,也在思想、感情上有交融。无论是田径类、球类,还是体操类、游泳类等,参与其中的队员的运动行为,除了受自身的身心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队友、教练、裁判、观众的影响,受到运动规范、运动气氛、队员间角色及责任等因素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之下,运动员的运动行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他应在运动中养成友好、同情、体谅、协作、团结、礼貌等优秀品德,树立起团队精神及集体情怀。有了这种团队精神和集体情怀,队员之间就能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全队战术配合就更容易奏效;有了这种团队精神和集体情怀,队员间才能形成共同的心理气氛,困难时相互激励,胜利时相互欢贺。此外,团队精神及集体情怀会对每个运动员个人比赛心理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比赛中更能保持适宜的精神状态,增强比赛中的自信心、果敢性及合理的荣誉感,强化个体“我是林中木”而“独木不成林”的责任心及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果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中去,无疑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中国女排老队长孙晋芳曾用她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征服了“东洋魔女”,征服了世界列强,独领风骚十余年。在她出任国家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后,曾深有体会地说:“长期的集体训练和比赛,培养了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在彩票工作中体现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小局服从大局。”1997年,在统一全国体育彩票电脑网络的过程中,所以没遇到太大的障碍,就是因为已建立了本地区电脑网络的地方都坚决地服从国家体彩中心的决定,放弃自己独立的网络,并入到全国统一的网络中,自觉接受国家体彩中心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教会学生追寻奥林匹克精神,也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成立自由组合的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指导学生对抗团体竞赛时,既要鼓励学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励学生默契配合,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在跨地区、跨国家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合作精神及集体,情怀往往上升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及国际主义情怀。当年中国女排从五十年代水平很低的起点,到八十年代登上世界高峰,这一过程是与她们恪守“勇攀高峰,为国争光”这一运动员守则紧紧相连的。著名作家严文井曾在给中国女排的一首诗中写道:无论祖先给我们留下多少值得骄傲的遗产,我们需亲手创造新的足以自豪的东西。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风云中大放异彩,战功赫赫,长盛不衰,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乒乓骁将为国拼搏的结晶。当任何一次国歌奏响,国旗飘扬时,运动员、教练员那激动的泪水不仅仅是胜利的欢娱,更是他们内心最诚挚的祖国自豪感、幸福感的显现。它也唤起过无数国人的爱国激情。
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当中国奥委会征服了评委会成员的心灵,成功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时,当中国足球队在沈阳击败阿曼提前两轮冲出亚洲时,当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中捷报频频凯歌高唱时,体育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举行各种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知识,也让学生们生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生发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体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它是规范的、合作的、有组织的。每种运动的项目,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运动员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一种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体育训练首先就应该是对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对规范践行、履约,并逐步形成习惯。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下,体育比赛的规则也逐渐严格化、复杂化。作为运动员及教练,必须对各种运动及比赛规则及技术发展动向进行研究,制定并实施符合规范及技术要求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及措施。要在体育训练中扎实培养学生对规范的服从,并在客观规范制约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学生或运动员及教练员、裁判员在比赛中具有规范意识及纪律修养,这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体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道德义务。我国优秀老运动员容志行,文明踢球18年,从不故意伤人,即使受到对方的有意侵犯,也从不施加报复,从而形成了为人称道并影响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的“志行风格”。原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在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上,在裁判判错时,举手微笑表示服从。比赛结束时,她被授予“优秀运动员”及“最佳运动员”奖。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成了主要的价值取向。在此影响下,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也出现了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给本应公正比赛的体育精神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引发了体育比赛中种种不良行为,出现了诸如嫉妒、虚荣、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江苏省资深体育局长孔庆鹏先生在分析运动员身份和资格的“异化现象”时说:“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沽名钓誉,骗取成绩、荣誉和利益,千方百计地在运动员参赛资格上大做手脚,以致把比赛搞得面目全非。基层传统的项目比赛成为地区性学校比赛;青少年比赛成了大哥哥大姐姐与小弟弟小妹妹的比赛,成了有胡子的和没胡子的比赛,甚至是长辈与小辈的比赛;省比赛成了小全运会;中学生比赛、大学生比赛、职工比赛、农民比赛中大量的假学生、假职工、假农民乔装打扮,混杂其间夺金掠银,瓜分奖牌。”在各类重大比赛上,少数运动员、教练员急功近利,挺而走险,以服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以踢“假球”来搞幕后交易;也有极少数裁判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在比赛中做出偏袒的仲裁,等等。可以想象,所有这些与现代体育精神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会给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Ⅹ 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体育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戏与比赛法、纠正动作错误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5、游戏与比赛法

游戏比赛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6、纠正动作错误法

纠正动作错误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阅读全文

与体育运动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