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
4~6岁的幼儿身体各个系统以及动作的功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这段时期幼儿如果加强运动,能促进各系统更加完善的和谐发展,比如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度、思维的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体育品质等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体力较弱,身体活动能力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带动与指导,他们往往不知从何玩起,没有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基本动作的练习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么,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该如何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保证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
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幼儿顺利活动的前提条件,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特别容易摔跟头,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应该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摔痛或造成流血事件。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玩着玩着便远离老师和同伴群体独自到远处玩耍了,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选择小空地做活动场地,或者选择遮挡物比较少的场地,活动时给幼儿划分好活动界线,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二、制定科学适用的活动计划
有效的户外体育活动不是茫无目的的或放羊式的开展,而是要根据班级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适用的活动计划。班级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目标,确立具体的目标和重点,预设与目标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充分体现计划、目标和内容的统一性、发展性和渐进性,最好是阶段性地开展以发展某方面的动作为中心的主题性活动,比如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对幼儿基本动作“跳”的练习,可以设计以跳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开展,这样能有重点地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做具体的指导,又保证了幼儿延续练习的时间,同时对幼儿活动的密度及活动量能及时调整,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其次,要逐步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良好的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还可以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幼儿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保育常规;用以进行队列提示、收放体育材料的信号常规;建立专门性的体育活动的前热身运动与后放松动作的常规等等,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要注重幼儿常规的遵守情况,长期坚持下来,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日后顺利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几大的帮助。
三、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活动。
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入园时,幼儿对集体游戏不熟悉,相互之间也不认识,交往显得被动。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游戏,如《长高了,变矮了》,孩子们根据老师发出的命令,一会站起,一会蹲下,一会踮起脚尖让自己长得更高些,《气球漏气了》,孩子们随着老师发出的"嘭"的声音,嘴里一边发出"滋滋"的漏气声,一边随老师把圆圈变小,又在老师打气的动作及声音提示下,把圆圈慢慢变大,游戏反复进行,孩子们乐此不疲。在这些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比较适应集体生活了,这时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了一些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内容,如以走的为主的体育游戏《小鸡找虫吃》、《蛋宝宝回家》、《跟着小旗走》;以跑为主的游戏《信号灯》《网鱼》等等,伴随游戏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不断了解,幼儿彼此间交往的频繁,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游戏。
四、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户外体育活动以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为主。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时,我往往先进行一些内容明确、目标性较强的集体游戏,如以爬为主的《小乌龟背豆》的游戏、锻炼身体协调性为主的《夺红旗》游戏、以跳跃练习为主的《小兔采蘑菇》等,教师在集体游戏中用饱满、投入的情绪带领幼儿进行活动,不但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观察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当然,过多的集体活动会压抑幼儿的天性,因此,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合理搭配,不但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他们自由结伴、自主游戏的需要。而自主游戏在很多时候是借助于游戏材料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也能吸引幼儿参加锻炼,班级要长期准备一些美观、耐用的体育玩具或材料,如可以多样玩的套圈、皮球、高跷、平衡木、小推车等,也可以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玩具材料如用废旧长布条编的“尾巴”可以用来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用易拉罐做成的梅花桩可以摆出各种“道路”用来练习平衡、用牛奶箱子做成的拖拉玩具练习走、酸奶瓶陀螺和拉力器用以发展幼儿小手肌肉群和手臂力量的练习等等。体育玩具材料的准备要对照班级制定的户外体育活动计划,使这些体育玩具材料不单单是幼儿个体游戏的需要,还是加强相对应的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这样幼儿的动作练习就会更加完善和完整。
五、关注活动中个体差异。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激发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多用鼓励的话语和关切的眼神激励他们参加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对于娇气的孩子,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勇敢品质的形成……教师只有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的发展,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❷ 奥尔夫幼儿园中班《颂祖国》的教案加反思怎么写
十二月九日 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 时间倒流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阳光依然懒懒散散 冬日依旧寒冷凄清 但空气却急速的流动 因为 在北平——历史的故都 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 为反对投降和压迫掀起了学生总运动 到处是挂满的标语 到处是飘舞的纸单 到处是舞动的小旗 到处是怒吼的口号 到处是浴血沸腾的青年 这一天 白云为之翻涌 大海为之咆哮 黄河长江为之怒吼 中华大地为之震颤 因为 一个蹂躏不屈的民族 在苏醒 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在抗争 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一天,六十九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更不会忘记,更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怖下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而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青年,可敬可爱的青年。 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 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 他们,可敬可;可爱的青年,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的热血豪情,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青年的含义。 我们不会忘记他们,那些可敬可爱的青年,他们是民族的拯救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 那么,朋友们,正值青春年华年少轻狂的我们,该用这样怎样的行动诠释青年的含义呢? 处于二十一世纪和平下的中国大学生们又该如何去展现青春的风采呢? 对此,我只想说两个字“努力” 也许我们会不屑的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了,没必要为了去做什么大的贡献而整日的去努力,那样会活的很累。 也许我们会哀怨的说,“人生苦短,一生能有几个青春,何必要不按时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边的那么单调呢? 是啊!人生苦短,而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有何其短暂,我们何必要去实现目标而整日努力,整日辛苦呢? 但是,朋友们,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在我们的虚度中而好无意义的流淌而去吗?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当我们年老时,翻忆起年轻时的影集只能看到那单调的,苦涩的毫无意义的青春吗?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虽然快乐但平庸地度过青春,然后平庸的度过余生吗? 不会的,我相信,没一个有理智,有热血的青年大学生都不会希望自己平平庸庸一辈子,我们都渴望理想的实现,艘刊物自己的青春大发光彩。 那么,朋友们,努力吧,趁我们还年轻。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能力,年轻就是全部。 朋友们,别再有那么多的犹豫,别再有那么多的彷徨,别放慢我们年轻的脚步,勇敢而执作的向前走,前方便是海阔天空。 朋友们,努力吧,趁我们还年轻世界属于我们,未来属于我们。
❸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看我们的画2008-09-19 09:59看!我们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 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大胆地画出自己最想画的画面,倡导学习把图画画大;
3、 感受作品的美感,体验欣赏的乐趣和作画的乐趣。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欣赏,进而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 图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导入
1、 老师以亲切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与同学互相认识
2、 猜猜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学什么?
3、 还是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今天的美术课就是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的图画。”
同学们猜今天的学习内容举手回答
发展阶段
1、出示图片,全班欣赏,讨论最喜欢哪张作品
2、欣赏过程中先请小学生介绍喜爱这幅画的理由。“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感到这幅画太有趣,太好玩了?” “什么是最吸引你的地方?”“你喜欢它的色彩吗?”对于学生的每个回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惊讶、喜悦,这样能刺激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
3、请全班同学补充说明:“你为什么也喜欢这张画?”“有没有不喜欢这张画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来画,你会怎样画?”“看了图画,你的心情怎样?”
4、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询问其姓名、爱好(借此可认识班内的同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朋友们画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看的时候,比比谁看得仔细,看看图画里都画了什么?”仔细看教师出示的图片
发展阶段
这张图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吗?美在哪里?
这张画让你什么地方记得最牢?
你知道它为什么这样画?
(引导学生要大胆地用颜色画画,这可以作为对小学新生发出的一个号召,事实上在没有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学之前,色彩感觉的训练已有计划地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这张画就更有趣了。它跟前面几长有什么不同?”“有些东西是贴上去的。”
“噢,原来除了画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材料剪贴到画面中去。”
请同学们带着跟他们同样快乐的心情夜来画一张我们自己的画吧。(注意速度快、构图饱满。在黑板上做更形象地示范,告诉他们什么是构图饱满。)
作业评价
让一些觉得自己画得不错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随笔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绘画中去,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还有,在指导中发现有些孩子构图不饱满,填色也是,所以,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第二课 走进大自然2008-09-19 10:01走进大自然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
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三课 七彩生活2008-09-19 10:03七彩生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新授
1、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课 新花布,新衣服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学生乐于来展示,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都喜欢漂亮的花布。给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件衣服是高兴的事儿。设计制作时能否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想象是重点。学生可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本课通过师生交流启发,使学生造型设计有创意。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花布和衣服。
*培养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设计服装外形,并涂上美丽花纹。
花布及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布娃娃1-2个(穿漂亮服装),服装设计师的作品2-3幅,相关资料,范图,花布及服装实物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赏一些漂亮花布实物,问学生可以做什么?
2、服装设计师用花布设计漂亮衣服,观看图片和小朋友们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实物。
3、认识花布上的颜色及图案及许多有趣的装饰方法,。如有具象图案的,有抽象图案的,有点状,有线状,有各色拼贴的等。
4、介绍名家名作(图片),如迪奥、圣洛琅、夏奈尔、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装大师的作品。
——介绍及演示
1、介绍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
用彩色水笔可以涂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纸亦可拼贴出美丽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也可进行作业。
2、观看同龄学生设计的作品(实物)
3、设计花布的方法介绍
(1)有用水粉色设计的花布,有用油画棒设计的花布。
板演1-2种花布的构图。
(2)找出自己设计花布所需的漂亮颜色,一一摆放好。
(3)是花草类、动物类还是点线构成类、格子类。
——练习与体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以及在制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学生用手中材料画线、涂色、打点完成一块花布,亦可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来完成。(注意点线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设计一件衣服
2、设计可以是立体作品(利用各种现成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围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设计好服装,再在上面装饰。
4、可结合换装游戏设计一服装展示小册子。将纸三折,分别画上服装,可结合不同季节画。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用油画棒、彩色水笔等设计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图案新颖、色彩明朗,设计一块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装,当一位小小设计师。
展开想象,大胆绘画,设计新颖独特的花布、服装,与众不同。
(服装设计师大赛开始,四组进行创造竞赛。)
——小结与评价
1、来,试试我设计的新衣,别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时装设计师。可举办一服装秀,让学生当模特儿展示。
2、课堂小结,作业评比观摩。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用花布设计成服装,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课后拓展:
1、准备材料,可以小组现场装扮1-2位同学,出谋化策,设计出一定的风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贴等方法。
3、服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美的魔术师,还可创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动,回去再尝试。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圆圆的世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圆形物,并从中领略圆形物的美
三. 启发学生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线条或颜色表现出圆形物有趣的细节特征
教学具:
多媒体、泡泡水若干瓶、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游戏:
师:今天,老师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个游戏,什么游戏呢?大家看:(师示范吹泡泡)
生兴奋地喊到:呀,吹泡泡!
师:喜欢吹泡泡吗?
生高声齐答:喜欢!
师:请大家把藏在桌子里的小瓶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吹泡泡吧!
2.揭题:
师:大家看,我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
师:瞧,这么多的泡泡都在我们教室里跳舞,咱们的教室可真成了一个圆圆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圆圆的世界。
二. 新授:
1.尝试:
师鼓励小朋友把看到的最大的泡泡画下来,请四名学生板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练习,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演示:
师在学生画圆的基础上添画几笔,使之成为教室里的一种圆形物(脸盆、电风扇、小圆凳、纸篓)
3.观察:
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的圆形物,让其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圆形物——小女孩的花结、花夹子、小朋友的眼珠子、钮扣、橡皮、胶带、锁孔、插座、磁铁、螺帽……
4.添画:
师鼓励学生在画泡泡的基础上大胆添画几笔,让他们变成教室中一个个有趣的圆形物。
5.儿歌欣赏:
师:刚才,小朋友把我们教室中的圆形物都画了出来,画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
《圆圆与圈圈》
有个圆圆 一会儿变摇鼓
爱画圈圈 逗着圆圆玩
大圈象太阳 一会儿变气球
小圈象雨点 围着圆圆转
晚上,圆圆睡了 圆圆睡醒了
圈圈很想圆圆 圈圈眨眨眼
悄悄地、慢慢地 变成大苹果
滚进圆圆梦里面 躺在枕头边
6主体想象:
师:如果你就是圆圆,当你睡着的时候,圈圈也会悄悄地、慢慢地滚进你的梦里面。那么,在你的梦中,圈圈又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地闭上双眼伏于桌面)
7学生交流:
(音乐停学生醒)
师:小朋友,在你的梦中,圈圈都变成什么了呢?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闹钟,叮呤叮呤催我快醒来。
生:圈圈变成一个大西瓜,那西瓜可真甜!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足球,我们一起在草坪上玩耍。
8欣赏:
师:老师把小朋友梦中的这些圆形物都请到了教室,大家看。(课件展示)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些圆形物怎么样?
生:很可爱、很活泼、很神气、很有趣……
师: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圆形物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大到太阳、地球,小到雨点、钮扣都是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圆圆的世界中。
三. 作业:
鼓励学生用线条或颜色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别忘了画上有趣的细节。
四. 作业展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展开自评、他评、师评。
五. 小结:
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吹泡泡,并仔细观察泡泡中美丽的世界。
第6课 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 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画画三角形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
2、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1、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
2、在生活中找一找三角形的物
3、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建筑、玩具、设施等。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4、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三角形。讨论: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使他更有趣呢?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继续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教师把一些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为主。
拼拼搭搭(一)(二)2008-11-06 09:20第8课 拼拼搭搭(一)(二)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 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
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师准备:收集大师的作品: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 导入
分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拼拼搭搭。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c.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
内容的美: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
构图的美: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
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用什么方法呢?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e.学生第一次作业: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g.学生欣赏图片:现代装置艺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h.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❹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活动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活动
4~岁的幼儿身体各个系统以及动作的功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这段时期幼儿如果加强运动,能促进各系统更加完善的和谐发展,比如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度、思维的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体育品质等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体力较弱,身体活动能力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带动与指导,他们往往不知从何玩起,没有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基本动作的练习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么,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该如何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保证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
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幼儿顺利活动的前提条件,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特别容易摔跟头,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应该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摔痛或造成流血事件。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玩着玩着便远离老师和同伴群体独自到远处玩耍了,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选择小空地做活动场地,或者选择遮挡物比较少的场地,活动时给幼儿划分好活动界线,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二、制定科学适用的活动计划
有效的户外体育活动不是茫无目的的或放羊式的开展,而是要根据班级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适用的活动计划。班级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目标,确立具体的目标和重点,预设与目标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充分体现计划、目标和内容的统一性、发展性和渐进性,最好是阶段性地开展以发展某方面的动作为中心的主题性活动,比如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对幼儿基本动作“跳”的练习,可以设计以跳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开展,这样能有重点地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做具体的指导,又保证了幼儿延续练习的时间,同时对幼儿活动的密度及活动量能及时调整,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其次,要逐步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良好的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还可以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幼儿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保育常规;用以进行队列提示、收放体育材料的信号常规;建立专门性的体育活动的前热身运动与后放松动作的常规等等,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要注重幼儿常规的遵守情况,长期坚持下来,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日后顺利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几大的帮助。
三、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活动。
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入园时,幼儿对集体游戏不熟悉,相互之间也不认识,交往显得被动。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游戏,如《长高了,变矮了》,孩子们根据老师发出的命令,一会站起,一会蹲下,一会踮起脚尖让自己长得更高些,《气球漏气了》,孩子们随着老师发出的"嘭"的声音,嘴里一边发出"滋滋"的漏气声,一边随老师把圆圈变小,又在老师打气的动作及声音提示下,把圆圈慢慢变大,游戏反复进行,孩子们乐此不疲。在这些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比较适应集体生活了,这时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了一些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内容,如以走的为主的体育游戏《小鸡找虫吃》、《蛋宝宝回家》、《跟着小旗走》;以跑为主的游戏《信号灯》《网鱼》等等,伴随游戏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不断了解,幼儿彼此间交往的频繁,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游戏。
四、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户外体育活动以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为主。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时,我往往先进行一些内容明确、目标性较强的集体游戏,如以爬为主的《小乌龟背豆》的游戏、锻炼身体协调性为主的《夺红旗》游戏、以跳跃练习为主的《小兔采蘑菇》等,教师在集体游戏中用饱满、投入的情绪带领幼儿进行活动,不但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观察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当然,过多的集体活动会压抑幼儿的天性,因此,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合理搭配,不但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他们自由结伴、自主游戏的需要。而自主游戏在很多时候是借助于游戏材料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也能吸引幼儿参加锻炼,班级要长期准备一些美观、耐用的体育玩具或材料,如可以多样玩的套圈、皮球、高跷、平衡木、小推车等,也可以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玩具材料如用废旧长布条编的“尾巴”可以用来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用易拉罐做成的梅花桩可以摆出各种“道路”用来练习平衡、用牛奶箱子做成的拖拉玩具练习走、酸奶瓶陀螺和拉力器用以发展幼儿小手肌肉群和手臂力量的练习等等。体育玩具材料的准备要对照班级制定的户外体育活动计划,使这些体育玩具材料不单单是幼儿个体游戏的需要,还是加强相对应的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这样幼儿的动作练习就会更加完善和完整。
五、关注活动中个体差异。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激发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多用鼓励的话语和关切的眼神激励他们参加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对于娇气的孩子,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勇敢品质的形成……教师只有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的发展,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❺ 幼儿出去户外玩编辑文字怎么能说可长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活动
4~6岁的幼儿身体各个系统以及动作的功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这段时期幼儿如果加强运动,能促进各系统更加完善的和谐发展,比如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度、思维的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体育品质等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体力较弱,身体活动能力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带动与指导,他们往往不知从何玩起,没有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基本动作的练习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么,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该如何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保证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
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幼儿顺利活动的前提条件,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特别容易摔跟头,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应该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摔痛或造成流血事件。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玩着玩着便远离老师和同伴群体独自到远处玩耍了,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选择小空地做活动场地,或者选择遮挡物比较少的场地,活动时给幼儿划分好活动界线,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二、制定科学适用的活动计划
有效的户外体育活动不是茫无目的的或放羊式的开展,而是要根据班级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适用的活动计划。班级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目标,确立具体的目标和重点,预设与目标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充分体现计划、目标和内容的统一性、发展性和渐进性,最好是阶段性地开展以发展某方面的动作为中心的主题性活动,比如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对幼儿基本动作“跳”的练习,可以设计以跳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开展,这样能有重点地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做具体的指导,又保证了幼儿延续练习的时间,同时对幼儿活动的密度及活动量能及时调整,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其次,要逐步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良好的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还可以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幼儿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保育常规;用以进行队列提示、收放体育材料的信号常规;建立专门性的体育活动的前热身运动与后放松动作的常规等等,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要注重幼儿常规的遵守情况,长期坚持下来,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日后顺利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几大的帮助。
三、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活动。
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入园时,幼儿对集体游戏不熟悉,相互之间也不认识,交往显得被动。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游戏,如《长高了,变矮了》,孩子们根据老师发出的命令,一会站起,一会蹲下,一会踮起脚尖让自己长得更高些,《气球漏气了》,孩子们随着老师发出的"嘭"的声音,嘴里一边发出"滋滋"的漏气声,一边随老师把圆圈变小,又在老师打气的动作及声音提示下,把圆圈慢慢变大,游戏反复进行,孩子们乐此不疲。在这些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比较适应集体生活了,这时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了一些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内容,如以走的为主的体育游戏《小鸡找虫吃》、《蛋宝宝回家》、《跟着小旗走》;以跑为主的游戏《信号灯》《网鱼》等等,伴随游戏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不断了解,幼儿彼此间交往的频繁,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游戏。
四、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户外体育活动以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为主。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时,我往往先进行一些内容明确、目标性较强的集体游戏,如以爬为主的《小乌龟背豆》的游戏、锻炼身体协调性为主的《夺红旗》游戏、以跳跃练习为主的《小兔采蘑菇》等,教师在集体游戏中用饱满、投入的情绪带领幼儿进行活动,不但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观察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当然,过多的集体活动会压抑幼儿的天性,因此,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合理搭配,不但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他们自由结伴、自主游戏的需要。而自主游戏在很多时候是借助于游戏材料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也能吸引幼儿参加锻炼,班级要长期准备一些美观、耐用的体育玩具或材料,如可以多样玩的套圈、皮球、高跷、平衡木、小推车等,也可以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玩具材料如用废旧长布条编的“尾巴”可以用来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用易拉罐做成的梅花桩可以摆出各种“道路”用来练习平衡、用牛奶箱子做成的拖拉玩具练习走、酸奶瓶陀螺和拉力器用以发展幼儿小手肌肉群和手臂力量的练习等等。体育玩具材料的准备要对照班级制定的户外体育活动计划,使这些体育玩具材料不单单是幼儿个体游戏的需要,还是加强相对应的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这样幼儿的动作练习就会更加完善和完整。
五、关注活动中个体差异。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激发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多用鼓励的话语和关切的眼神激励他们参加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对于娇气的孩子,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勇敢品质的形成……教师只有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的发展,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❻ 小班教案社会健康跟着小旗走
设计意图: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有太阳的时候,孩子会发现地上专有自己的影子,颇感兴属趣,我想可以通过影子培养他们四散跑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培养躲闪能力。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影子。
2.选择有阳光的场地。
重难点: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活动过程:
1.找影子。
(1)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边念儿歌(走走走,走走走,一个拉着一个的手,拉拉手,拉拉手,拉成一个大太阳。)边围成一个大圆圈。
(2)一起找一找别人与自己的影子。
2.踩影子。
(1)“小兔”分散踩自己的影子。
(2)“小兔”互相追踩别人的影子,提醒幼儿避免推撞。
(3)游戏反复数遍,注意控制活动量。
活动延伸:
可利用散步等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观察树影、大型玩具影子。
活动反思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追得很尽兴,但是教师要规定好范围,以免幼儿跑得太远,消耗过多体力。
❼ 小班体游教案小动物走迷宫
数学活动:《小老鼠走迷宫》(中班)
执教:方芳
设计意图:
“数的排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也正是学习、认识排序概念的时候,他们喜欢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那么,通过《小动物走迷宫》这节科学活动能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更好的巩固掌握对数的排序。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所以,我在设计本活动主要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操作,同时分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幼儿自觉的、乐意的……有兴趣的发现答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序数的兴趣,并掌握1—10的序数。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贴绒的10只老鼠(上有1—10的数字)、示范图一张、1—10的数字卡片按红黄蓝绿分4套、6张迷宫图,彩色笔人手一只、红黄蓝绿小旗各一面
活动过程:
一、找规律
师:啊!今天天气真好,有一群小老鼠出去找东西吃。我们一起看看有几只小老鼠。
(出示10只不按顺序排的小老鼠)
(幼儿数数)
师:恩,10只小老鼠排好队伍出发了,看看他们排好了吗?
(幼儿争论,并排好了顺序)
(教师引导幼儿1的后面跟着2,2的后面跟着3,3的后面跟着……这是按顺序排的)
师:那现在可以了吗?
幼:可以。
师:现在10只小老鼠有顺序的排好了队伍出发了。
师:10只小老鼠走啊走,走啊走,走了好长一段路也没找到吃的,肚子饿的咕咕叫,突然,一只老鼠闻到了一鼓香味,他们寻着路走去,可是?可……小朋友,知道发生什么状况了吗?
(幼儿猜想)
二、示范操作
(教师出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哦,原来前面有好些路,他们不知道走哪一条好?
(幼儿讨论)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走路,并让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走这条,其他的路为什么不走……)
(教师引导幼儿走出的路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他们是按什么来的?)
幼:按顺序
(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你们帮小老鼠们路走出了,那东西找到了吗?幼:找到了,在旁边。
(教师引导幼儿按顺序连线能变食物)
(幼儿上来试着先示范操作)
(教师再进行讲解)
三、幼儿操作
师:哇,刚才啊,好几个小朋友帮小老鼠找到了这么多吃的,其他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老鼠找食物吗?
幼:愿意。
师:那好我们来比赛看哪一组先走出路、而且找的食物最多?
(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讲评,再一次重点强调1的后面跟着2,2的后面跟着3,3的后面跟着4,4的后面……)
四、排队游戏
师:恩,小朋友,真能干,帮小老鼠们找了这么多吃的,哎呀小老鼠可高兴了,他们想请你们一起分享他们的食物。你们愿意去吗?
幼:愿意。
师:好的,那刚才我们知道小老鼠他们是排着有顺序的队伍去找东西的,那我们要不要排着有序的队伍去呢?
幼;要。
师:老师这啊有红黄蓝绿4面小旗,我请数字宝宝是1的小朋友拿着小旗。其他小朋友看看自己是哪一排的请排好,并按有序的顺序排哦。
(幼儿排对)
(教师带幼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