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师范大学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不是211,也不是985。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1)体育学院特色与创新扩展阅读:
学校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19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
有73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1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
『贰』 上海体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有哪些
上海体育学院建于1952年11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10月,由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研所合并重组的新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主要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新闻、体育英语、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产业管 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心理、社会体育及体育科研等各种规格、多层次的体育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坐落在上海的东北角,与上海浦东新区仅一江之隔,交通便利。校园景色秀丽,古建筑的办公大楼雄伟壮观。校园占地面积670余亩,校舍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八幢新建的学生公寓,极好的学生住宿条件,给校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学院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室内外训练场馆20余个,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上海体院综合馆和新教学大楼为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图书馆藏书30万册。有中、英、日、俄等语种的体育期刊和专业资料。学院出版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教练员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拥有众多的读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一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二系、武术系、体育新闻系、运动科学系、体育社会学系、体育管理系、成人教育部、研究生部和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我院部委级重点学科有:运动解剖学(含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学、体操、武术、足球和重竞技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4000名。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400余名。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教授40余名,博士生导师20多名,副教授100余名。国际级裁判员17名,国家级裁判员100余名,属国内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学院同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体育界、教育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学院还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了相当数量的研究生,今年开始在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学院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择业的竞争力,从一九九六年起已全面实行了学分制。在校期间还设立了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学院拨专款设立了帮困助学基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各种渠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将给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带来勃勃生机,我们热烈地欢迎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报考上海体育学院,共同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再谱新章
『叁』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发展特色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6年至2010年底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研究、细胞遗传学等特色研究领域逐渐形成。
『肆』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特色
登封的一年让你体会了什么叫做:登封一年就刮两场风,一场半年
登封的一年让你体会到大学梦破的悲凉
你可以在学校外面的饭店吃的很美,你也可以在学校食堂吃到崩溃
登封的烩面,登封的羊肉汤,登封的夜市摊,登封的馍夹菜,登封的芝麻盖烧饼绝对是能让你馋一辈子的美食
登封校区如一座丰碑坐落在一座山上,给你的感觉绝对是这是哪个慈善家捐的希望小学
登封校区旁的锦江大酒店会陪伴你走过一年光阴
在登封校区就是你再怎么喝也绝对不会有酒后乱性的机会,因为那全是和尚
登封校区的一年你能体会到班级的温暖,班级的团结,一定要珍惜,因为后3年你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大一那年你会带着希望进入学校,而且绝对是个好学生,旷课这事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大二那年没了斗志,开始旷课。大三那年没了希望,整天不上课。大四那年彻底失望,整学期不上课。
兄弟们来自五湖四海,兄弟们也都是标准的少爷,家里不是有钱就是有权。相信没有哪个学校比我们学校聚集的牛人更多。
我们学校始终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女人如花男人如草,仔细看草是真的,花是假的。。。。
每个学生4年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要把酒喝够800瓶,把烟吸到200盒。
学校不管是什么事,总跟钱挂上勾,除了上厕所不收入厕费。
别的学校育人,这个学校育孩子,估计妇科医院记录的病号我校最多。
别的学校门外卖计生用品的只需要1家,我们学校周围聚集了20多家,比商店还多。
别的学校育人才,我们学校育酒仙,你进来时1瓶倒,出去后千杯不醉。
别的大学要钱,我们学校要命。
千万不要以为你考试会过,你表现的再好,老师看你别扭就会让你挂掉。
夏天38度你可以看见我们学校一群群的人在跑圈。
别的学校打架那叫影响治安,报警了闹事的都会无影无踪,我们学校打架可以把警车带人从综合楼门口搬到学校门口。
大二那年,体校和体院冲突,系主任要我们出门都要带把刀。
每年毕业都会有警车扎在学校附近。因为这个时候酒精会是我们学校所有毕业生的饮料。
大学 四年除了哥们跟你最贴切的就是:尼古丁和酒精
哥们如手足,媳妇如衣服。
别的学校出人命闹的全球皆知,我们学校出人命就好比踩死一直小强。
大重庆,小重庆,新疆拉条,碳锅鱼,大盘鸡。
老村长,二锅头,十里八村,金星,奥克
别的学校考试靠实力,我们学校考试靠作弊,地下超市备份了大学四年所有的课程答案。
别的学校考试完学生会长出一口气,我们学校考试完会把字条扔满地。
别的学校上课笔墨纸砚样样俱全,我们学校上课小说PSP手机样样不少。
别的学校入冬放暖气,我们学校入冬放水。
别的学校夏天有电扇空调,我们学校夏天有暖气。
你怎么进的学校,最后你还要怎么出去。
进来时花了3万,出去时需要六万。
大四男女寝室互换,男生入住寝室单独有厕所的女寝,女生入住每层楼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并且有尿池的男寝。
别的大学毕业人手一件学士服,我们学校400人分70套学士服,而且是10年没洗过的。
别的学校学生出来还是一样傻,我们学校出来都像是闯荡江湖多年的老油条。
一个寝室八台电脑,同时进行魔兽,大话等网游
别的大学学生毕业恋恋不舍的是母校,我们学校恋恋不舍的是兄弟。
本篇仅拿来给大家一些记忆,不抨击学校!临走小弟在此祝福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一路顺风,将来的人生顺顺利利。
『伍』 如何创建具有体育特色的优质学校
一、明确思路,彰显特色
我校于2009年申报了“创建沈阳是体育特色学校”,并于2010年申报了省级实验课题《创建初中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的研究》,学校把创建特色学校作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契机,发展学校特色,不失为彰显学校办学价值可取之道。特色学校源自特长师资,特色出自于教师个性。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校长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础。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规划者、设计师,除了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教育方针外,还必须有明确的治校思路。
二、健全组织与制度,保障特色创建工作。
学校成立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行政领导、体育组、教研组、各班主任及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学校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优先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专门制定了《一七五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规划》。领导小组经常对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做好阶段性小结。学校建立体育教师及各类竞比赛考核奖励机制,建立体育特色专项发展经费,每年投入4—5万元,保证体育工作有序、创新开展。
学校制定完善、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严格执行,定期通报执行情况。制度为学校体育特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机制保障作用。体育组的各项制度考评是学校的教师考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申报特色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管理,规范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找准发展的突破口,以推进体育特色校为着眼点,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和完善了体育教师上课制度、训练制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制度等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学校为把开展体育特色工作落到实处,将创建体育特色工作纳入到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及日常学校的议事日程之中。经过一年多努力,学校体育工作内容丰富、成绩突出。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体育教师6名,全部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经常专门组织他们在一起集体教研,学习体育教材的新大纲,探究国家对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等等,为增强他们的业务指导,学校订购了相关的比较前沿的体育杂志和报刊,在学校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依然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外出拓宽视野、参观学习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级以上的优秀课和论文评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重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较好地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了良好的学校体育团队,确立了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体育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能注重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二是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全体专职体育教师能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好每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逐步让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
三是常抓不懈,推动“2+1”工程有序开展。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每个学期,体育教师具体抓了以下工作:⑴认真完成七年级学生广播操的教学和训练工作;⑵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学生广播操的复习和训练工作;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做好学生广播操训练的辅导工作;⑷组织开展全校性广播操比赛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进一步规范广播操,提升做操质量和锻炼价值,使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的展示在我区成为一个亮点。
五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立“为每个人的成长负责”,切实做好制定计划、宣传教育、日常锻炼、数据测试与上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8.9%。
目前,我校体育教师已多次到沈阳、锦州等地参观学习,体育组三名教师也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课和优秀论文奖。
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水平
1、学校还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体,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每年开展一次体育知识专题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等。在校园体育文化节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是开展校园文化的又一途径。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活动,到今年已经举行了六届体育节,通过体育节组织开展了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内容,既丰富了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2、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坚持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程建设上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组还开发了篮球校本课程,适当增加了篮球的教学内容,尽量使教材体现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3、课外体育活动:校园进行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课外的体育活动,如全校性的篮球操、广播操,年级组的跳绳踢毽、拔河等,还有大课间活动中的各班级活动项目等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师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能注意处理好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关系,既要完成体能锻炼的任务,又要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要认识到体育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学校学生体育运动队有田径、男子、女子篮球、乒乓球、长跑队和跳绳踢毽等数个,参与人数达到200人之多。这些运动队能坚持常年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
5、学生健美操队是我校一支优秀的、很有特色的学生体育运动队。共300人参加,在学校领导的扶植和关怀下,通过健美操队师生得努力,多次参加区市健美操比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学校里,健美操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活跃了校园文化活动,带动了课余学生健身,并成为我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重要内容。
六、通过数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我校田径运动队参加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团体第一、二名。
女子篮球队三年来在区比赛中获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二名,今年代表苏家屯区参加了沈阳市比赛,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我校健美操队在2010和2011年区运动会上参加表演,均获得优秀表演奖。
七、对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冷思考
我们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误区。我们要防止特色创建过程中,注重标准高,配套好的硬件投入而忽视相应的软件建设——我们只有基本的运动条件保障,靠的是有健全的制度、先进的理念、敬业的教师;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设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特色的建设——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某一特色要有多大的成绩,特色建设譬如是一条直线,我们就要做好直线上的每一点来搞好整体的规划建设;要防止注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做到“以点带面”,把特色项目发展成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是学校办特色的立场。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进行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为的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的本质价值。
『陆』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理念
奋进中的太来原理工大学自体育学院,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体育教育专业目标为培养方案;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保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使学院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体育学院。
『柒』 对比国外的学校体育,你认为我国学校体育虽然起步晚,但是有什么样的特色和创新
比骨外的体育,我认为有我的体育应该是选他们学习先进的经验才行
『捌』 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是怎么样的
哈尔滨体育学院其实它的定位就是培养是专业人才,就拿体育来说,很多的世界冠军都是他们学校的。
『玖』 体育文化创新与传承论文(1000字以上)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含义,论述了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并提出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途径: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塑造创新理念,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等。
[论文关键词]高校 文化 传承 创新 使命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文化创新。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原来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三项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项职能,即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员,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尽快实现高校相关文化制度体系的构建,加快完成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
一、关于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理解
对于文化的含义,按照动态的角度来定义,“文化”可以解读为“使文化”,即用文化知识来教育人、教化人。从静态的角度来定义,文化的概念又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包括人们的文明总和、政治形式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和思想意识形态。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文化的狭义属性。
文化的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第一,普同性,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却具有共同的、同一的形式和样式,如文学作品、歌曲、诗歌等;第二,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如我们平时经常讲到的“特色”;第三,民族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之中,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一般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成正比的;第四,继承性,人类文化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的;第五,发展性,人类的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绵延不绝;第六,时代性,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存在自己的典型文化,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是多重元素的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践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同时,主动、理性地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总结反思、分析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较为成熟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新体系。这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
1.文化传承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大学建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促使受教育者知识化、文明化、道德化,塑造出一批有学识、有担当、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大学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接受外来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不断传承创新,提炼文化精华,倡扬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的作用逐渐从以教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和科研并重。而后,我国文化产业和高校的迅速发展,高校又增加了服务社会的第三大职能。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又对高校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自觉选择。传承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交流,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职责的新要求,又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拓展。文化传承创新被纳入四大职能之一,是主观和客观、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有力践行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和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学作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国家文化振兴的重要责任。大学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先进的国外文化,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大学是超凡脱俗、传授知识的殿堂,丰富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学术氛围,无数大师、人才的聚集,都使得大学成为传承文化的最有力的平台;大学是思想精灵的天堂,是活跃、创新的集中代表,是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识的摇篮。所以,大学自身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建设,也是主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肩负起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
3.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大学文化不仅仅代表了个性、特色,更主要是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的作用。在高校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学文化,代表了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行为标准,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建设学校的精神支撑。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科研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相比世界一流大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高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遇到了诸多挑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一是应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国际上知名的高校,不仅仅是有着优秀的人才和较好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创新的理念、完整的教学体系、良好的校风等。二是积极汲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主体,贯五千年传统之大道,采五大洲文明之精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建构
1.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从以农耕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出发,勤于观察,深切反思,相互争鸣,从以均田为基础的相对均产的经济主张以及社会权利相对平等的政治要求出发,积淀出了包含人际关系平和友爱、和谐共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思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影响着历代王朝开国创业的政治理念,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深入发掘和弘扬。大学需要构建相应的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理念中的精华,使之融入大学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及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当中去;应适当加强文化建设的师资力量,使之形成一种与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平行发展的运行机制。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积极开展文化交流。随着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在事实层面上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切实感觉到了世界在缩小,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论我们情愿与否,信息时代早已促使各国文化汹涌而来。因此,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主体来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参与世界多元文明的融合,应该秉承中华民族和谐、平等、互爱的理念,立足于适合本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社会理念,实现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这就要求大学摒弃自我封闭发展的理念,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广泛汲取世界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具体而言,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增强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交流与学习;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应加强联合培养,注重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国际化的创新人才。
3.塑造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是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好继承,才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保昌盛。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在大学中打破各种思想的束缚,倡导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引入竞争机制,敢于超越;要塑造大学师生们不惧权威、大胆质疑的品格与精神,努力创造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具体来讲: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创新精神,跳出传统教育的束缚;应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主动探索式,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要改变教学评价标准,鼓励大胆质疑,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促进创新力的全面提升。
4.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第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正确的航向才能最终达到目标。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确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要开展公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在集体中求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念等;要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行为民服务之举,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青年大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模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大学是一个各种文化集中碰撞的地方,面对各种文化思潮,我们需要有兼收并蓄的气概,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接收外来文化,要营造百家争鸣的校园氛围。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良莠不分。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和教育学生,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基础上,促成校园文化体系的丰富多彩、多样共生,进而实现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创新发展。
第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国内外的文明成果;要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不断地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要引导学生多接触广大劳动群众,学会各种社会知识,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要加强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磨砺出优秀的个人品质;要培养他们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有能力承担起传承创新文化的重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加强大学制度和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一切工作的重心,也要把文化传承创新放在高等教育价值论的重要位置,完成好高校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使中国文化走向新的复兴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