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能力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 什么是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四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
二、 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一学,学一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体育锻炼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 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小组决定对xxx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3. 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多鼓励,多宣传。
2、多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3、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上什么项目的体育课。
4、多举办体育赛事,大众性质娱乐性质的都可以,提高参与率。
5、正式比赛可以多加综评分以示鼓励。
6、可以尝试开一些新的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4. 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动机兴趣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成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重要 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 动兴趣与动机,探索一系列措施,为在高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2000人,进行了问卷测评,有效回收率94.5%。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2.测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2.1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一种内在力理:(表1)
表1 课外体音活动动机调查表
学习动机
男生1628人
女生263人
合计1891人
人数
%
比序
人数
%
比序
人数
%
比序
增强体质
752
46.1
1
68
25.86
1
820
43.36
1
健美的体形
68
4.18
6
43
16.35
3
111
5.87
6
强壮的体格
243
14.93
2
12
4.56
7
255
13.48
2
提高学习效率
49
3.01
7
23
8.75
6
72
3.81
7
丰富生活情趣
177
10.87
4
48
18.25
2
225
11.90
3
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
194
11.92
3
30
11.41
4
224
11.85
4
竞技比赛
34
2.09
8
11
4.18
8
45
2.38
8
提高达标等级
121
743
5
28
10.65
5
149
7.88
5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的调查来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占46.19 %)强壮体格(占14.93%),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占11.92%)。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丰富生活情趣(占18.26%),健美体型(占16.35),发展个性,寻求心理衡(占11.41%),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2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兴趣分析与研究
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来看,男生排列前三位项目是蓝球(27.8%),足球和健身运动(18.4%),排球(12.1%),合计占58.3%,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形体健美(31.4%),蓝球球(14.5%),中长跑(13.8%),合计占59.7%,这表明男女生体育兴趣的稳定趋于明显集中,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内容。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勤率分析
从一个学期三次随机抽样(见表2)得出,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出勤率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三年级,出勤率最低的是四年级,其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内容、手段和要求等各方面处于了解好奇之中,比如,对完成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没有把握,担心体育“达标”是否能通过等,所以参加与频数呈最高状态。二年级学生相对于处于稳定阶段。三年级学生则由于结束了两年的系统体育教学之后,无任何督促与压力,所以出勤率明显下降,四年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负担较重每学期有一半时间要下到附属医院实习,故参加体育活动受到时间限制,出勤率最低。
表2 各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数统计表
年级
总人数
时间
参加人数
%
平均人数
%
94级(一年级)
758人
学期初
151人
19.92
150人
19.35
学期中
188人
24.80
学期末
101人
13.32
93级(二年级)
757人
学期初
133人
17.57
125.67人
16.60
学期中
157人
20.74
学期末
87人
11.49
92级(三年级)
707人
学期初
74人
10.47
68人
12.96
学期中
88人
12.47
学期末
42人
5.94
91级(四年级)
698人
学期初
28人
4.01
18人
2.58
学期中
19人
2.72
学期末
7人
1.02
3、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超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1)首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 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 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2)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 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 性运动,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 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3)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早操,院代表队训 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 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早操、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 的特色,89年至94年被省教发,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4.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2)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 中,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早操,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 作。
(3)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 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 习惯。
(4)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 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生体育之思 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是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 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 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 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 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2《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增刊
3《浙江体育科技》 1993.6
5.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健身的必要性
这便使得中国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比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弱很多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
6. 给一份关于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倡议书
体育运动倡议书
同学们:
古希腊奥林匹亚山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变得睿智,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而在现实中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并不乐观的事实。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由于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的缺乏,我国在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同学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2010年的中国,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联合发出了“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同时,为了响应我校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我院举行的“阳光体育风采月”活动,我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体育部向全院同学发出倡议:
一、倡导健康积极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不通宵熬夜,坚持锻炼 ;
二、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体育资源、健身场地,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 ;
三、主动参与我校与园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做到我参与、我快乐,培养体育团体精神 ;
四、参加学校各种体育健身社团,提高体育兴趣,拓展自身身体素质 ;
五、积极了解体育常识与健康生活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磨砺自己,奉献社会。
每个国交学子都有责任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积极锻造健康体魄。我们相信,如果每个国交学子都能够走到操场上,走到阳光下,融入体育运动中,都能够培养自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浓郁的学院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一定能溢满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国际交流学院!拥有健康的体魄一定能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尽显青春与活力。我们相信:
阳光生活,我们准备好了!
7. 结合在大学期间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谈谈你对大学体育的看法
大学里,学过足球,篮球,网球还有散打,我觉得体育是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得到锻炼~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宅~
8. 大学生运动现状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如何?身体素质又咋样?根据本报对回收的97份有效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的汇总,发现在这97名大学生中,每周运动1次和2次的学生均为总人数的20%,每周运动3次的学生占30%。与此同时,37%的学生每周体育运动的时间不足2小时,而体育运动每周超过10小时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5%。
“每周运动3次,有时候也是在体育课上运动一下,其他时间很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山东大学大三女生小唐说,只有在应付体育考试的时候,才会刻意增加运动量。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不少人都说自己有一颗热爱运动的心,但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并不多。另外,调查发现,经常运动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有时候晚上会约同宿舍好友一起去操场跑步,有时候会找个空地打打羽毛球。”小唐说。
有时间也只想补觉
问卷数据显示,长时间玩手机和电脑以及身体锻炼意识差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课业紧张和教育体制的不重视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参加体育运动较少的原因”这一问题中,懒惰嫌累和没时间是最主要原因,出汗洗澡不方便、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等也成为大学生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部分原因。
既然大家都清楚体育锻炼的好处,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山大数学院大二学生陆金玉说,专业比较难,课程也很多,有社团活动,还报了驾校学习,女生偶尔还要出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剩的时间就不多了,“有点时间也不想动,只想补觉。”
除此之外,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同伴而打消了锻炼的想法。山大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大二的张静静说,她们宿舍六个人,都不怎么运动,虽然自己有锻炼身体的想法,可是一想到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去跑步就放弃了。“有时候想打个羽毛球,可是自己也玩不起来啊!”
不少学生反映,最主要的体育锻炼渠道是体育课,但不少学生在体育课上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并非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把该项体育课程容不容易过关、是否给高分、老师好不好相处等因素考虑在内。
山大经济学院的大三学生李毅说,足球课是比较难的课程,老师要求也高,要颠10个球不掉才能及格,有一定难度,所以选课的时候也会考虑避开。
身体机能就是用进废退
“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上体育课时会选择活动强度小又不被太阳晒的体育项目,对她们而言,上体育课也只能算完成学业,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于涛教授说。
于涛认为,用进废退,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要想维持好的身体机能就得靠平时的体育锻炼。年轻的时候体育锻炼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是等到年老,不注意锻炼身体的人往往会更容易生病,经常锻炼身体的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往往这些人寿命也更长些。“现代人的生活不像古代。普通人需要奔跑、跳跃,甚至奔走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导致了大家不注意平时的体育锻炼,所以体能下降。”于涛说。
但是,好的身体机能毕竟是保持健康生活的最基本条件,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得注意锻炼身体。“要想锻炼身体,不能依赖每周的体育课,个人要制定一个良好的锻炼计划,现在很多人去健身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里面还有专业的健身教练进行指导。”于涛说。
9. 大学生体育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生活
一.前言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进入象牙塔大学生群体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而课余时间为4920分钟,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来处置这每周4920分钟的课余时间的呢?而椐这次回访调查总结: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生活用在上网、运动、阅读、看电影电视、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以满足感情生活的需要,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有一部分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丰富知识,锻炼自己。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作出决议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
笔者通过参考有关大学生双休日活动安排调查问卷的分析,同各年级大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后,编制出《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对其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中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问卷内容
【1】 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第1-2小题)
【2】 大学生课余时间量调查。(第3题)
【3】 大学生上自习的频率。(第16题)
【4】 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除自习以外)的基本情况。(第5题)
【5】 大学生期望及兴趣爱好的课余活动情况。(第4、6题)
【6】 大学生主要活动时间量安排情况。(第8-11题)
【7】 从大学生课余时间量、时间分布的合理性命题(第17-18)
二.抽样
我们调查分析的总体是南昌地区高校全体四年制本科生。本次调查通过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选取了不同办学主体、不同规模、层次的三所代表性学校。在江西科技师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几所大学校园和学生宿舍内,我们对于在这些学校就读的2003级(大四)、2004级(大三)、2005级(大二)、2006级(大一)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余时间安排问卷调查。样本容量为500,调查时注意将男女比例大体控制在1:1,以方便分析、研究。
调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调查选择在晚6点到10点之间,分6天进行,每校两天。调查问卷发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1份,有效问卷486份。
对获得的有效样本,课题小组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调查对象情况如表A:
表A
性 别
年 级
男
女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236人
271人
110人
132人
124人
120人
所占比率
48.5%
51.5%
23%
27%
26%
24%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过大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不同年级间的纵向差异分析和不同性别间的横向差异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与之期望的情况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论证
从总体上看,南昌市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基本合理,能较好利课余时间;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电脑娱乐漩涡之中或者在无聊中徘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身心造成了不利影响。
1、 南昌市当代大学生经常课余时间较多
【03题】 除了双休日、节假日以外,您平均每天有几个小时的课余时间?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8小时以上
【调查分析】由于近几年教育改革,减压、减负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南昌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也相应的增多,课余时间相对宽余和自由。南昌市大学生拥有大量、充裕的课余时间,这与部分同学长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自控力较差这一现实,也成为了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较大矛盾。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 关于上自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并且年级差异性分明。
【16题】你是否经常去自习?
A 经常自习 B 偶尔自习 C 基本上不自习
【调查分析】据社会媒体报道,对大学生自习状况不太乐观。然而本次调查对是否到图书馆,自习室去学习这个问题中:34.8%的学生是肯定的,而对大一新生,更高达到52.0%,且因为查阅学习资料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61.3%以上.可见图书馆、自习室是大学生自习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调查显示大一学生因为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而坚持上自习,他们大多的生活习惯也依然是“三点一线”---即寝室、教室、自习室。对他们而言,习惯大学生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大二的学生因为各种学校活动而忙碌。并且他们已经熟悉南昌这座英雄城市,他们将很多时间花费在到公园游玩,参观各种名胜风景或是上街购物休闲。大三很多学生为想考研、考公务员、或是过级考试而努力,故经常上自习的人比重有所上升;而不自习的人也已尝到“挂科”的苦头,其比重有所下降。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与设计毕业论文,惟有考研的学生在坚持上自习。他们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利于走上社会的实践活动。
3. 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分布差异性大。
【5题】课余时间你主要是从事于
A:上自习 B;社团活动C:运动锻炼 D:社会实践 E:上网 F:其他
【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自习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自习”、“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学生在分配其他时间(占所有的32%)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个体兴趣决定的。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 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4.大学生每天主要活动时间(除上自习)量安排情况。活动种类多,时间安排量差异性也明显
【8-11题】你用于下列项目的时间平均每天会有多少?
a)课外学习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D.4~5小时
【调查分析】课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另外汲取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课外的学习是自己腾飞的重要基础。通过课外学习使书本知识更加完善。四、六级等其他证件的获得和平时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b) 使用电脑 A.少于1小时 B.1~2小时 C.2~3小时 D.3~4小时 E.更
多
【调查分析】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由于各校教学资源免费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习机会。这与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12.你参加的或参加过的学校社团有几个?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或以上
【调查分析】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精彩之处就是它更接近我们,更懂得我们的需要;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5.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发,揭示课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觉的你的课余时间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 B:不合理 C 不知道
【调查分析】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存在着不明确性,认为合理的只有20%,可见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对比:相比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工学院,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在大学生每天主要活动时间(除上自习)量安排情况,活动种类,时间安排量差异性也比较明显。在南昌地区的大学生安排的活动种类比较单一,而在湖南,重庆活动种类较多,时间安排量相对于南昌地区比较均衡,没有特别侧重点,这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相符。而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在每天平均使用的电脑时间。在南昌地区有明显趋少的现象,而在湖南、重庆每天平均使用电脑1-2小时竟达43.4%.可见电脑在这些发达地区普及率更高,更加重视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熏陶。这也正面反映了南昌市信息发展的滞后性,有待进步提高。
四 建议
A: 给学校与社会
(一)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学校当然是学习的地方,这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风”和安静的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当然学习的软硬件设施都要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学风”形成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安排课余时间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课余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须学校去管。大学生希望课余活动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号召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安排课余。
(三)听听大学生的“声音”
从主客观双方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存在着学校、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与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日后能有效地胜任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学校对此应予以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须作出行动,作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四)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Ⅰ、以“社团”为“基地”展开:各“社团”开展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他的优点是选择性好,因为他的自主性强。
Ⅱ、以院(系)为单位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与娱乐活动。它的优点是大众化,没个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加。
Ⅲ、以班级或是寝室为单位展开。这类活动具有灵活性,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条件少。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五)社会也应该更关注大学生
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必将走向社会,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针对南昌市各有关部门的提议:
Ⅰ、在物质经济上要多支持贫困大学生。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有过兼职经历,其中一部分大学生是贫困大学生,他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不得不从事兼职以获取部分生活费用,但是兼职占去过多的时间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娱乐活动的参与,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Ⅱ、多开展各种适合大学生的社会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诸如“关心老人公益活动”、“学雷峰做好事”、“三下乡志愿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对大学生的人格和公民意识培养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与其他城市相比,这点是南昌市做得不够的。
B: 给同学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而且,你一旦制订出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合理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度接触社会,锻炼自己或是证明着自己的抱负,可以选择兼职。还应该积极的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诸如“无偿献血”、“学雷锋活动”等社会爱心活动。这对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的结论是:
(一)南昌市大学生课余生活整体上积极健康。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感到满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现了当代南昌市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虽然在年级间与性别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人生目标的不同造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个人间的价值观异同。
(二)南昌市大学生在安排和处理课余时间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这方面学习、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同学只占被调查同学的五分之一。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担心。我们希望那些至今仍然让时间悄悄溜走的同学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好好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当我们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悔恨的青春和遗憾。
课余时间仅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却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观念。他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填充和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展示了他们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身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的课余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