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教学 > 一年级体育金鸡独立教学反思

一年级体育金鸡独立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7 17:18:24

⑴ 求暑假日记一套

其实来日记很好写的。我跟你自一样也是高中生,以前我总觉得写那种应付老师的八股日记好无聊。可是,你换种心态来看,你把记日记不当做一种任务,而当做每天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一种形式,这样写日记写练笔也变得很有意思。日记我倒是没有现成的,楼主可以联系生活,比如说通过淡蓝的天空想到我们成长的天空,即使有阴霾但是总会雨过天晴。比如说舟曲,可以写舟曲加油之类的文章。有很多很多值得关注值得写的文章,日记不需要字数很多,可是却都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而成的,都有自己的感受,练笔对于自身的素养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仅只是语文作文方面。
希望楼主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出有价值的日记。谢谢。

⑵ 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算术解

对于课本上的“鸡兔同笼”问题,说实话,我有种怕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问题都是以提高题出现,而不是作为课文正文出现的,这样,在数学兴趣班上,我就讲述过此类问题,但效果很是不好,除了部分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大多数的同学都像是在“知识的迷雾”里遨游。鉴于此类情况,除了找 学生的原因,我也在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讲解时不得要领,还是讲解得过于深奥,亦或是老师本身就对此类问题了解得就不深不透?

如此种种,让我心有余忌,怎么办,要想有个好的心态去教学,只有去“加油”去“充电”了,要想让学生听得明白,首先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这样才能讲得清楚。于是先后拜读了任老师的“兔子不站起来怎么办?”,《数学课外读物》上的“鸡兔同笼”,《数学奥数优化教程》上的“鸡兔同笼”章节,还参阅了多篇教学设计。

终于到了我的这一节课“横空出世”了,,可能是学生预习了的原因,学生的课上表现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在此节课中,对于课文出现的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的想法有多种,下面是我的一一总结。

第一类:列表举例法。

方法1:根据鸡和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求到所求的答案。

方法2:先作一些分析,比较后再试。

方法3: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

60>54,说明兔子多了,应减少兔子数。

【课堂随思】:

【上面三种方法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列举法,即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假设鸡有2只,那么兔就有18只,腿共有76条。。。,再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找到所求的答案。经过课堂调查此种方法被我们班上31个学生所采用,看样子这种方法是能被大多数学生所能理解的一种方法。第二张表格是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少举例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和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数据的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

第二类:作图分析法。

方法1: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为每个动物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完40条腿,还多出了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用完,要给其中的7只动物加2条腿,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

方法2:先画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兔,共画80条腿,多出了26条腿,要给其中的13只动物去掉2条腿,这13只就是鸡,另外的7只就是兔了。

【课堂随思】:

【此种作图法,只有几个学生想到,但此法在班上进行展示后,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能直观形象的展示出解题方案。】

第三类:方程解答法。

解法1:设其中有X只兔,有Y只鸡。列式为:X+Y=20 ,4X+2Y=54。

最后算出X=7,Y=13。

【课堂随思】:

【此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我班曹琪同学当堂提出,着实吓了我一跳,我为我的学生这种超前的数学学习的精神所折服,因为他不但会列式还能有板有眼的做出来。我在课堂上适时的表扬了他。在不少学生的数学日记里都流露了对曹琪的佩服之情,还有部分同学说对此种解法根本看不懂。这种方法可当作是课堂上的一种思维火花,要好好呵护,但不可强行全面推行。】

解法2:设其中有X只兔,有(20-X)只鸡。列式为:2X+4x(20-X)=54,最后算出X=7,得出兔的只数是7只,那么20-X=13就是鸡的只数。

【课堂随思】:

【此种一元一次方程法被班上7,8个同学所采用,因为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方程知识的基础,所以能理解的也有一些学生,但因为对于方程,学生运用并不熟练,所以采用此种方法人数不多】

第四类:假设推理法。

方法1:

假设这20只全部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80条腿,而题目只告诉我们有54条腿,我们算的80与实际相比多算了26条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只鸡是两条腿,而我们把它当成四条腿算了,如果用一只鸡来换一只兔,就要减少2条腿,也就是我们把多少只鸡当成了兔子,显然26÷2=13(只),所以鸡有13只,兔子有7只。可以列式为:(20X4-54)÷(4-2)=13(只),20-13=7(只)。

方法2:

假设这20只全部是鸡,那么就应该有40条腿,比实际少了14条腿,是因为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这样共有兔子是7只,鸡则是13只。列式如下:(54-20x4)÷(4-2)=13(只),20-13=7(只)。

【课堂随思】: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常使用假设法,可以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兔子,并求出在假设情况下的总腿数,再把实际的腿数和假设情况下的腿数相比较,看看多出了多少,每多2只腿说明有一只鸡,将多出的腿数除以2就算出共有多少只鸡。也可以假设全部是兔子来解。但这种“通常法”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我都琢磨了好几回才能很好的表达清楚,调查学生采用此法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对于会使用此做法的同学在课堂上我进行了鼓励,对理解不透的也进行了灵活机动的处理,课后可向老师请教,也可和其他同学商讨,在课堂上不作统一要求。真正体现出:数学课堂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学有不同的数学。】

方法3:

把一只鸡和一只兔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中就有(4+2=6)条腿,54条腿应该是几个这样的整体呢?54÷6=9(个),在9个这样的整体里兔子的只数应该不是9只,因为9只兔和11只鸡的腿的条数超过了总条数54。那么就把兔看成8只,还是偏大,最后把兔的只数看成7只,鸡是13只,腿的总条数就正好是54了。列式为:4+2=6(只),54÷6=9(个),9-1=8(只),9-2=7(只),20-7=13(只),7X4=28(条),13X2=26(条)28+26=54(条)

【课堂随思】:

【此种想法是我班何洪甚同学思考出的,说实在的,在他读自己的算式时,我还未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但经过他的解释说明,不但我豁然开朗,就连班上平时很不开窍的学生也在微微点头,这种方法中,算式的简便易行,方法的独特新颖,得到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阵阵掌声。我也在深深的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呀,要想“学高为师”,教师学习的步伐要一刻都不能停息呢!】

第五类:“金鸡独立”法

此方法是:每只鸡都用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后脚站起来”。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总脚数出现了一半,是27,此时,鸡的脚数与鸡的头数是相等的,兔子的脚数是兔子的头数的2倍。所以,从27中减去总的头数20得7,就是兔子的头数。当然,20-7=13,鸡就是13只了。

【课堂随思】:

【学习了学生的众多思考,就有学生想考我:老师,你说一个方法呀。此时其实已不便多说方法,因为这样会给学生造成疲乏和厌倦,为减少负面作用,我就来个有趣点的吧,我清了清嗓子,说:下面老师所说的是“金鸡独立”法,学生都来劲了,听得津津有味,连说:老师真聪明。此法虽是从别处学来的,但我的传授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知识,我也很高兴。下课铃声已铛铛敲响,学生的脸上还写着意犹未尽。】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出现过,社会发展到今天,鸡和兔同装一笼的此类事件应该不多见了。但我们可以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尝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善学,乐学.最终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答案来自 “冥人”

⑶ 小学生万能作文 急!!

在我最向往的地方――学校,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令人珍惜,令人难忘,令人高兴,令人伤心。其中有一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就像昨天刚刚发生似的。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放学后,作为值日生组长的我,连忙组织大家打扫卫生。有的拖地,有的扫地,有的擦黑板,有的搬凳子,七手八脚地忙了一通。哎!总算是干完了。大家背着书包走出教室。
下了教学楼,我突然瞅见了草坪里的假山。平日里,许多同学都去爬,虽然我也很想去,但我怕被值勤老师发现,又怕被值周和督导扣分,所以一直没敢去。现在值勤老师走了,值周和督导回家了,不正是个好机会吗?我想着,便把书包放在地上,自己跑进了草坪。
我不费吹灰之力便爬了上去,这时我感觉自己仿佛高高在上,于是双手叉腰,神气活现地站在上面,站了一会儿,我感觉不过瘾,于是开始“金鸡独立”,一只脚抬起,还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把一只手搭在前额上向远处眺望。我越来越得意,索性闭上眼睛,张开两臂乱舞一通。正当我得意忘形时,突然感到重心不稳。呀,美丽的“金鸡”掉下来了。幸好下面是草坪,我只把腿瞌青了,要不然,还不知道我会被摔成什么样子呢!
以后,我永远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经历过那件事,我似乎长大了许多。

那是去年新年前夕,同学们一下课便纷纷互送贺卡。红红绿绿的贺卡带着各自的心意,送到了好朋友的手里。大家说着,笑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拿出一叠写好的贺卡,准备加入到这欢乐的人群中,忽然,我看见一位同学孤独地坐在那儿。那不是有名的“淘气大王”刘恺吗?往日,他不是在操场上奔跑,就是在教室里神侃,连上课都管不住自己。那股活跃劲儿就别提了。可现在,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是怎么了?我不解地看着他。他的眉宇之间好像有一丝悲伤,一丝渴望......

突然间,我醒悟了。肯定是因为没有人送他贺卡,没有人对他说一句祝福话。我不由得替他感到悲伤。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被集体抛弃了,被同学们遗忘了,也会有一种失落感。

想到这儿,我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张最漂亮的贺卡,稍加思索,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道:“刘恺,祝你新年快乐,学习进步,迈上新的台阶!”然后,我轻轻的折好贺卡,走到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说:“刘恺,节日快乐!”边说边从身后拿出贺卡,递到了他的手里。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贺卡,高兴的说:“谢谢!”他的目光中充满欣喜。他站起来,扬着手中的贺卡一边冲进人群中一边喊:“我也有了一张漂亮的贺卡啦!”

望着他,我也笑了。集体多么重要啊!人人离不开集体,人人都需要集体的温暖。

我惭愧地打着篮球,在篮球场上,我的脑子里全是懊悔和后悔的念头。

记得那时汉家里的事了,现在想起依旧是酸楚。

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康得乐篮球场玩。那天我手很冷,外面是狂风呼啸。投篮怎么也不中,我很无奈。这是一个衣着褴褛、手拄拐棍、满脸络腮胡须、走路一瘸一拐的捡破烂老头走过来。他说:“你过来一下。”我想一个捡破烂的找我干什么,把城市要易拉罐的,算了,我最瞧不起这种人,叫他快走。我眼睛一瞪,嘴噘得老高。两手叉腰,说:“老头儿,你有病呀!快走!别在这儿丢人现眼!”我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架子。“喂,小朋友,我不是来找事的。你的钱包掉了,我找了你好久,终于追上你了。你看是不是。”我仔细看了看,一摸兜,还真是。 “哎呀!钱包丢了!里面有一百多块钱,关键是里面还有我的电话卡和萨克斯准考证,那要是丢了,我就考不了级了。这一年来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我着急得跺脚。“那你看看这是不是你的钱包?”我迅速抢过了,检查了一遍,还真是我的。我大叫:“太好了!太好了!”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刚要向他道谢,他就想着风一样消失了。我垂头丧气的给了自己一拳头,“我真是不应该呀!早知道她是来还钱包给我,我就不跟他横了。我真是一个愚昧的大傻瓜。”我惭愧得低着头。他一个穷人,居然能够拾金不昧,不见钱眼开。对于他来说,这个钱包也可以让他生活好一阵子了。他却没有占为己有。真令我感动。我以后再也不敢小看穷人了。这件事将深深烙在我心里,永远不能抹去。

元宵节前夕,我和外公外婆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工之家。听外婆说,我们要自己做汤圆吃。我立即兴奋得手舞足蹈。
到了教工之家,来到了二楼活动室,那里已摆好了两张大桌子,桌上放了几大袋面粉和几个热水瓶。马上开工了,首先要和面。我打开热水瓶盖子往面盆里倒了些水,但倒的水多了,面粉几乎成了面粉汤。我叹了口气,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我想:还是算了吧!虽说这么想,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好不容易把面粉搞成一个团,便开始在面团上东一揉西一揉的,可没揉几下,我的双手就沾满了面浆。我真有点想放弃了,但看到别人做得像模像样的,我又有点不服气,决定继续干!我洒了一点面粉在面团上,像给面团按摩似的,一捏一揉。过了一会儿,可以做汤圆了,我心情异常激动,仿佛自己要干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平时我只吃汤圆,不做汤圆。
我从大面团上揪了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心里搓着,小面团在手掌间滚来滚去,越滚越圆。然后,我把它压成一个圆片,用勺子舀了一大勺豆沙馅放在上面,接下来就该把面片的边合拢在一起了。然而,这个口怎么也合不上。我疑惑了,把手掌上的面片放在眼前仔细端详了一阵,终于,我找出了原因———别人捏得都很用力。于是,我便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一捏,这一捏可捏砸了,面片里面的豆沙像火山爆发似的滚了出来!我无奈地笑了笑,摇摇头。看看别人碗里早已有好几个汤圆了,而我却一无所获。这时,校长走过来问道:“哎哟,小妹妹,你一个都还没做成呀?”这句话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又埋头做起来……
“开锅啦,开锅啦!”我闻声跑去,好香啊!我们大伙儿围在锅前,寻找哪一个汤圆是自己做的。“看看看,这个是我做的,最大!”“我好像做的是这一个。”“那个是不是……”这锅中的汤圆里面包的不仅仅是豆沙、肉馅儿,而且还包进了无穷的欢乐啊!

⑷ 有关于沏茶的英语作文

老师:就谈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吧。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案”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不可动摇的“指挥棒”,教师围着教案转,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约定式”的教学是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行为划一的根源。因而,关注课堂上经由学生带来的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就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声音。然而,改革就怕一边倒,许多教师往往曲解了“课堂生成”的内涵与尺度。在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偏轨”现象,便果断地让教案“搁浅”,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仿佛不这样做,就是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学需要且理所当然是生成的,关注无法预约的因素并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假思索地跟风而上,我们的教学必将会患上新的“流行病”,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贻误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与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当我们与扑面而来的“生成”之风不期而遇时,不妨保持冷静的头脑,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尺,采取更富理性、更富智慧的应对策略。

比如,要遵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反对那种亦步亦趋、“小步子”的课堂教学,但作为一门科学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扎扎实实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味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和数学文化的博大。

比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课堂上,面对学生生成的信息,我们应该立即做出反应: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从多年的课堂经验看,学生的知道,更多属于认知的范畴,浮于表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的途径,有的源自直觉的推断,有的源自生活经验的积累,但更多的是课前看书的。课前看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有时学生很难真正看懂教材,因为教材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体系,以逻辑演绎的形式编写的,常常多的是结论,少的是过程;多的是陈述句,少的是疑问句,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获得要研究的结论。从某种角度看,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群人”的活动。让这一群人做什么、如何做?这是教学的组织问题。教学中主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由一个数学问题生发出来的信息,有主要信息也有次要信息,反映大多数学生学习水平和主观愿望的是主要信息,用各自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解读的信息是次要信息。尽管我们倡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毕竟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李尔王、罗密欧或朱丽叶。

比如,教师要练就高超的应对智慧。“课堂生成”可分为“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意料生成”是师生在学习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内。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当学生面对“用什么方法测量出一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这一问题,想出用透明纸蒙上数格子、用小正方形摆甚至于量出长和宽后相乘等方法,这些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都是“意料生成”。而“意外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的思维成果等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预设之外。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意料生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应在预设时设想着生成,在教学时努力促进生成。然而,对教学来说,更具挑战性的是“意外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既不能因害怕遭遇尴尬而刻意回避,也不能因追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应立足全体、放眼发展,或“放大”、或“缩小”,或及时处理、或巧妙搁置,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生成”。

记者:“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诱发、深化或拓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方面,提出既要重视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目标要求。合情推理需要的是直觉思维,您认为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吗?

周老师:从思维活动的形式来看,有三种思维类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在这三种思维中,形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先导,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但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都具有某种直觉的成分,当数学思维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会产生某种升华形态——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就是指主观意识对数量关系、结构关联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理智的觉察,它不受某种逻辑规则的约束,直接发现、大胆设想、合理推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及结论的思维形式。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直觉思维,大多数是一种初级的直觉,它的本质是逻辑过程的浓缩和简约,其具体过程为:观察、分析→跳跃式的推理→判断。瞬息性、预见性、跳跃性和或然性是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及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已成为必然。首先,直觉思维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对小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对直觉思维的形式、结论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直觉思维能直接地把知识、经验等和求解问题的实质联系起来,因而,在发展学生利用直觉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品质。再次,突出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富有个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记者:在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周老师:徐利治教授曾明确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可能凭空生成,而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运用科学的策略加以培养。以下一些策略也许对培养直觉思维是有益的。

第一,整体分析策略。从整体上观察和研究问题,对问题作全面的了解,是进行直觉思维的基础。例如,一个4 × 4的表格,每个方格中填入0或1,如果每次可以同时改变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将1变0,0变1,问:能否通过若干次“操作”,使得每一格中的数都变成1?

在学生多次尝试都难以如愿的“愤悱”之际,可以引导学生对表格作整体的观察,猜测是否可以从总和的奇偶性变化上去寻找解题方法。首先,从整体入手:表格中所有的数的和是几?是奇数还是偶数?接着,思考每次“操作”与整体的关联:每次“操作”(改变一行或一列四个方格中的数)后,该行或该列所有数的和的奇偶性变了吗?整个16格中所有数的和的奇偶性有没有变?最后,尝试得出结论:由此能发现什么?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很容易发现: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都不可能使得每一格中的数变成1。

第二,大胆猜测策略。布鲁纳认为:“也许有某种情境,其间的猜测是相宜的,就可以使直觉思维向合理程度发展。”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对面积单位做出大胆的猜测:“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这样启发学生:“猜猜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即使学生的猜测有时可能不着边际,我们也应该鼓励、引导,以期引导学生生成直觉思维。

第三,合理想象策略。直觉思维为什么能擦出灵感的火花?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具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诱发学生自由地做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在教学中,有两条途径可以借鉴:其一,诚如著名作家秦牧先生所说:“无事好作非非想”,鼓励学生从多种可能、多种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第二,让学生尽可能地去面对开放性问题。例如:王叔叔开了一个玩具店,一天,他从无锡购进560个泥娃娃,哪知途中损坏了70个。如果他仍想获利5%,能按进价的110%卖出吗?这一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解决的自由度较大,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能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提高数学直觉的水平。

第四,多方感悟策略。早在2500多年前,佛家倡导的“信、解、行、悟”的修行法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相对于其他学习过程而言,只有悟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才具有生命力。“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必经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或“彻悟”的境界,从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直觉思维的方式有时是根据当前问题与已经解决的问题的相似性,选择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拼接与组合,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解题者头脑中知识组块越多,解题经验越丰富,直觉判断、联想猜测的成功率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打好基础。另外,直觉思维由于其非常规性、或然性等特点,其结果容易引起老师和同学的误解。因此,学生的直觉思维应该植根于宽容的土壤,师生、生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记者:周老师,从您执教的观摩课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和积极促进。您认为在教学中应怎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周老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满怀深情地写着同一个字,那就是“人”。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胞”,是书写“人”字最重要的阵地,理应成为师生个性飞扬的天空。我以为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关注学生已有的个性化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还包括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在此过程中,背景经验激活的程度越高,与学习材料的关联程度就越高,新知的生发点就越多,就越能实现对新知意义的个性化建构。比如,学生在解答“鸡兔共有头18个,脚60只,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的问题时,总是对“假设都是鸡或兔”“金鸡独立”等方法难以理解。一位教师选择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展开教学。

师:兔有4只脚,鸡只有2只脚,这不是不公平了吗?

学生思考片刻,立即找到了平衡的方法:不是不公平,鸡还有两只翅膀呢!

师:如果翅膀也算脚的话,总共该有多少只脚?

生:18 × 4 = 72,72只脚。

师:但题中翅膀不算脚,只有60只脚,可见有多少只翅膀呢?

生:72 - 60 = 12,12只翅膀。

于是学生兴奋地喊出来:“6只鸡!”

正是教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关于“鸡有2只翅膀”的生活经验,借助于这一独特的视角,化难为易,实现了新方法的有意义建构,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其二,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方式。有一则亲历的案例对我启发颇深。教学“乘法和加法的对比”,我让学生练习题组:①学校花圃里有2行菊花,每行有6棵,共多少棵?②学校花圃里有2行菊花,一行有6棵,一行有5棵,共多少棵?结果,全班正确率为98%。随后引导学生对这两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并一一板书:“前一题每行都是6棵,要求总数,实际上就是求2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后一题两行棵数不一样,要求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行棵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题中的‘2行’是多余条件”。这种过于抽象的“说教式”教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随后的同类型练习中,全班正确率降为91%。

于是,我调整了教学策略,在另一个班做了新的尝试(在学生尝试解答两道题后)。

师:算式基本上都列对了!不过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

生1:我用小棒摆的。第①题左边和右边都摆6根,第②题左边摆5根,右边摆6根。

生2:我是用图片摆,然后看图片算的。

生3:第①题两边一样多,用乘法;第②题两边不一样多,用加法。

生4:我是在草稿本上画图想的。

生5:我家门前正好有2行菊花,我经常数数它们有几棵……

师:真不愧是我们二(7)班的孩子!你们的方法都对,以后解答这类题目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去思考吧。

习惯上,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模式一厢情愿地为学生设计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其实,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们思考问题更多地依赖一些直观,甚至是幼稚的联结。当教师这种理性化、模式化的分析摧毁了他们赖以成功的学习方式时,其思维的界面必然会出现一片“盲区”,而致使其学习行为无所适从。

其实,何止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差异,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意愿,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新课程尽力彰显的就是这种可贵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引导学生展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不断暴露出认知缺陷,继而在与同伴的思维共振中使错误的认识得以改进,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得以引燃。

其三,要关注学生丰实多彩的精神世界。马克斯·舍勒说:“就给予性顺序而言,我们对某种不明确的事物之真实存在的领悟,先于对它的本质存在的领悟。”在他看来,主体对对象的情感性体验先于其对对象的认识而存在,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成人是会抽象地演绎生活的,而学生却是具体的情感生活者,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忽视了这些“存在”,将是遗憾的、不完整的。比如,就创设教学情境而言,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生活在虚幻、童稚的世界里,他们对卡通人物、童话情境十分感兴趣,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成人感,对社会生活、现实世界已逐步关注,对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开始留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从虚幻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使“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相得益彰,让学生置身于富有矛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记者:学生教育如此,教师成长亦然。您能从个人专业成长的角度,谈谈怎样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师吗?

周老师: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说过:“人,一辈子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不断地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段话对我影响很深,催使我上的课、写的文章都力求最大可能地体现自己的独特思考。

首先,立足实践,创生智慧。我非常钟爱那种“贴身式”的微型课题的研究,因为这种研究基于实践、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不需要固守三年或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给自己结题了。“九五”“十五”以来,尽管我参加了好几项省级及其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但我仍忙里偷闲进行了二十多项微型课题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否可行?教材中可以提炼哪些小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如何利用作业本中的评语与学生、家长进行对话?如何撰写教学后记?青年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心得等等。这些微型课题的研究促使我努力向“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的境界攀登。

其次,立意求新,张扬个性。教学个性,以至教学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创造性。华罗庚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教学是一门充满了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而且“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因为人们一般是把教学艺术风格看作是教师达到高度成功时才具备的主要标志”。应该提倡一种“我”的教学,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要在深入领会和把握教学材料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内在情感等因素的基础上,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目标出发,努力预设与众不同的方案,力求准备别人未敢尝试的教学方法,采用有别于他人的教学过程。要使每一节课都让人有一种“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的喟叹,使课堂处处焕发出创造性的光彩。

该帖子于2009-12-5 6:40:17被 我心无悔 编辑过

欢迎光临:阳光地带http://bbs.eol.cn/post_70_326874_1.html
http://blog.sina.com.cn/gjian1968

2009-10-28 10:57:39
我心无悔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760
金钱:2981
声望:49
经验:2759
发帖数:951
注册:2005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5楼

转帖:

听周卫东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时有感

作者:xrr30 日期:2008-11-14 20:10:00

周卫东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时,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去经历一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去解决问题,去经历理解、感受数学思想何谓观念、过程和方法、去发展数学思考。如:教材中关于彩旗、灯笼和盆花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在“试一试”中提问“照上面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第18盏呢?”“从左边起第21面、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而周老师在教学时应用了用统一数来提问的方法,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所规定的内容,而且还排除了一些外在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从而建立起关于简单周期问题的计算模型。本课教学中,周老师非常注意给予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找到的规律是否正确,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体会”找“法的多样性;注意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怎样找规律,怎样根据规律来求解一定数量的物品是什么。这些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使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之旅、智慧之旅!同时,本课多次使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比比谁的记忆力好”“旋转三角板”“小猴击球”等,都能让学生乐于参与,深度投入

该帖子于2009-11-7 12:53:07被 我心无悔 编辑过

欢迎光临:阳光地带http://bbs.eol.cn/post_70_326874_1.html
http://blog.sina.com.cn/gjian1968

2009-10-28 11:01:00
我心无悔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760
金钱:2981
声望:49
经验:2759
发帖数:951
注册:2005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6楼

http://blog.sina.com.cn/zwddtsxxz2011

欢迎光临:阳光地带http://bbs.eol.cn/post_70_326874_1.html
http://blog.sina.com.cn/gjian1968

2009-10-28 11:03:18
我心无悔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760
金钱:2981
声望:49
经验:2759
发帖数:951
注册:2005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7楼

《中国火炬》 2007年第9期

⑸ 6~14岁 室外游戏活动 满分求助

让孩子们轮流以不同的任何方式走(跑)过这段路,那组的先走重复或者想不出办法算输!-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

⑹ 腾讯体育2015—11—21绝对巨星诺维斯基金鸡独立这期.背景音乐是什么

当年被我科三节62分打爆也好意思拿出来说

⑺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人教版

课文标题 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
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
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五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九、小结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⑻ 历史上的今天都发生了那些有关体育的大事

目前只找到1条,不好意思!


1980年11月04日 “棒球王”王贞治退役

在35年前的今天,1980年11月4日 (农历九月廿七),“棒球王”王贞治退役。

王贞治独创的“金鸡独立”式击球法

王贞治是“世界棒球之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共获本垒打王15次,得分王13次,首位击球手5次。

1940年,王贞治出生在东就墨田区,父亲王仕福,原籍中国浙江温州青田县;母亲登美女士是日本富山县人。父母双亲以经营饭馆为业,算得上一个“小康之家”。

王贞治从6岁起,就在墨田区念小学。小学五年级,他在一次观看棒球赛时,得到了一棒球名将的亲笔题签。他兴奋极了,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立志从事棒球运动的念头萌生了。

中学时代,王贞治长得身体魁悟,臂力过人,英俊挺拨;初中时,他矫健的身影经常活跃在棒球场上,练就了一手上好的球技。在高中读书时,他参加了闻名的早稻田实业学校棒球队,并成为棒球队主力。

高中毕业后,由于他拒绝放弃中国国籍,因而日本许多职业棒球队将他拒之门外,而著名的职业球队“巨人队”则独具慧眼,将他招入队中。“巨人队”于1958年10月4日在东京会馆为他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当众把1号球衣授予了他。从此,王贞治便开始了职业棒球运动员的生涯。

1962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他创造了“王式”击球绝技----“金鸡独立”姿势。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迎战大洋队时,王贞治第一次把“金鸡独立”姿势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这个堪称一绝的击球姿势,犹如一尊蕴含着力与美的大理石塑像,深深地立在观众心中。“金鸡独立”打法的创立,标志着日本棒球史上“王贞治时代”的开始。

这位奇特的左手击球运动员,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和荣誉,更加满怀信心地向世界纪录进击。1977年9月3日下午7时,历史性的时刻来临了。在东京后乐园棒球场,王贞治创造了756次本垒打的世纪新纪录,从而登上了”世界棒球王“的宝座!更难得的是美国运动员汉克-阿伦创造的755次本垒打是在第12364次击球时完成的,而王贞治破纪录时的击球数只有8000次。

王贞治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保持最高的本垒打纪录是868次,直到目前仍无人能破。因而他也被人称为“国民英雄”、“世界奇才”,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代球王。

1980年11月4日,王贞治含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退出了驰聘22个春秋的球坛。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http://www.lssdjt.com/d/wangzhentuiyi.htm

阅读全文

与一年级体育金鸡独立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