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举例说明体育教学中如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男女练习动作时,从不同的技术与等级角度来考虑,然后针对性的解决。
Ⅱ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做到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一、现象与分析
最近,我听了一节九年级体育课,课上,老师先让学生围着操场慢跑两圈,然后作静止性的拉伸练习,而后是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先后进行男女生1000米和800米测试。首先,第一组先测试,老师在终点拿着一块秒表为学生们计时,男同学先跑,跑完后,再让女同学跑,一共进行了三轮。跑得同学们都满头大汗,甚至有的人体力不支,坐在地上不能站起来。这节课看起来对学生的训练强度挺大,老师也用心良苦,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
其次,没有认识到学生认识层次的差异。
再次,没有认识到学生兴趣的差异。
由于这节课带有普遍性,所以我就体育课中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谈一谈理解和感受。
二、问题研究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增强体质,开发学生智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以注重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为主旨,思维为主心”为主要目的,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步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下对教育目标、过程留下的影响,同时应根据当前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及个性差异,并结合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层次性、差异性,不断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说到底,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理论学习
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就应该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就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在实践中主要应以班级教学,小群体教学,同时配合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1、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三个精心,精心钻研新课程标准,精心研究教材,精心研究学生。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出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情况的了解程度如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确定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体育基础、智力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是必须有所了解的。但应注意的是,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判,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定,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
3、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
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它是将教学对象根据影响教学的若干相关因素按递进的关系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这里说的因素,是指对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较明显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身体发育状况、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智力、兴趣、意志品质等,这些都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但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学对象、教材等变化而改变。
(二)实施途径
体育教学除了运用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应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运用“非常规”的教学方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有偿教学法
是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主动或被动地通过练习量的调整和修改,以质代量,以质偿量,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2)结对教学法
由优等生帮助差生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差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
(3)困难教学法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如“鱼跃前滚翻”跃过不同高度的橡皮带。
(4)内外教学法
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5)竞赛教学法
按规定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成效与反思
1、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因材施教,就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这就使以往体育课由“要我练”过渡到“我要练”,使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的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各层次学生都有情绪上的愉悦感和学习上的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从而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
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首先得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课标和学生的充分了解,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和充分的预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案设计中,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总之,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变畏学、厌学、苦学为爱学、好学、乐学,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打下良好的基础。
Ⅲ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施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那么,教师怎样实施因材施教?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教育会诊”或心理测试等。
(2)、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又相当复杂。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处。或善于观察,或长于记忆,或擅长思维。从思维类型上讲,也有长于形象思维和善于逻辑推理之分。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鉴,争取最大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Ⅳ 体育教学中如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跳高
男女就不能通用高度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Ⅳ 题目: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速求
每个学生都是与别人不同的,他们鲜明的个性,不同的发展水平,在体育活动中的不同的兴趣、爱好、需求表现,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学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新的课程标准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能有不同水平的发展,全面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平常心审视学生的行为——不求尽善尽美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十几岁的学生。个性迥异的学生在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胆小、紧张等,这如同小树的成长,需要园丁随时的修剪,虽然修剪后的小树仍会不停的长出一些歪枝斜杈,但它仍会不停地长高,这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学生事事都做得好,处处令人满意,而是要正确对待处理学生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体育学困生,我们更需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问题,就像五根手指各有长短一样,属正常现象。如果教师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审视学生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只要我们能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的方法自然就会多起来。
二、用爱心包容学生的一切——但不放任自流
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学会包容、学会谅解,但这绝不等于放弃教育,任其发展。教育的艺术在于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克服自身的不足,进而获得主动的发展。教师要不断钻研新课程标准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了解和承认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巧妙地运用不同教育手段,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经验。
1、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时,总会有一些学生打呵欠,坐立不安,漫不经心,反应冷漠,究其原因“没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因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着手,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体育练习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说明教学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学生学习,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是因为他们闲着。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让他们闲着,要准备好有吸引力的内容和方法,如韵律操、街舞、接力游戏等,把学生的注意吸引过来;有些学生感到疲劳而注意分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轻松跳跃,抖甩四肢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插讲个小笑话,以减轻学生的疲劳,对于那些反应冷漠的学生,就利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形式,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身体条件差的学生,教师除了适当调整降低练习要求外,还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找出他们在体育方面的闪光点,多关心鼓励,用情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其积极锻炼,逐步发展提高。
2、循循善诱,克服恐惧心理
在学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新动作教学中,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同学,表现出练习不积极主动,做事优柔寡断,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以下心理教育:(1)耐心诱导,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如学生做鱼跃前滚翻时,害怕滚翻不圆滑或滚歪,这时教师可加厚海绵垫,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解决学生不敢腾空怕摔的心理,另外找班里的同学或体育骨干对其指导帮助,多做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感知度,步步诱导,逐步加大动作难度,教师在一旁用“好、有进步、不错、继续努力”等话语进行鼓励,充分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耐心指导、帮助其完成技术动作。(2)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及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并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他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影响,在练习中心情舒畅,兴趣高昂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3、软硬兼施,增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练习积极,活泼好动,掌握动作技术快,但注意力容易变换,容易冲动,情绪变化剧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发挥“先锋”作用,使其成为班里的体育骨干,充当教师的助手,当“急性子”、“火爆脾气”出现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一些心理控制方法,如在篮球比赛中比分暂时落后,学生配合又出现失误,这时一个技术好的得分“高手”便指责队友不注意配合,不会打球等,这时教师应及时叫暂停,教育该生他这乱发脾气一定会影响整个球队的情绪,在比赛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应冷静思考问题,要冷静、沉着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学生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才能打好球,如果这样还不能缓解,可以把学生换下场,让其“下岗”坐冷板凳,在场下看队友的比赛及配合、投篮,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克服急躁情绪,调整心态。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在加强诱导沟通,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采用强制手段,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逆反心理。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客服自身的不良个性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良性发展。
4、因势利导,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后,好胜心、进取心较强,强烈的自尊心,会使他们具有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学好体育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提供发展才智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例如在技巧支撑练习课上,有几个学生在练习了几组后,开始跃跃欲试,喜欢表现自己的才智,出现了徒手倒立行走,侧撑举腿等街舞中的支撑动作。教师可立即终止了练习,让这几个学生说出他们的练习思路及动作要点,在采取了防护措施后,让他们表演,指导其他同学进行练习,让他们体验满足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又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美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应该相信,面对不同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要想实现在体育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的理想目标,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扎实基本功。
三、以极大的耐心等待进步——不能急于求成
在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教育之后,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育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结果却不尽人意。其实,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要学会等待,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要等待学生逐渐地走向成熟,在同等的学习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按照自己的客观理由去认识世界,学生在发展中出现差异是必然的,关键是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会有明显的进步,而有些学生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它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急燥,甚至说出“真笨”“你不行”之类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而要以贴心的鼓励,耐心的指导去帮助学生,切不可越俎代庖,拔苗助长。
四、以公正之心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可整齐划一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是为了帮助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服务。体育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合作及创新意识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的评价,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不能把应试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眼睛只盯着那些跑得快、跳得远、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评价他们的发展,避免整齐划一,更不能简单地将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尊重学生间个体差异,不仅要注重教育过程,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还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差异,对发展较好的学生要看他们成长发展中的不足,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在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慢的学生要更加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与帮助,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要他们达到同等发展水平。
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成长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引导,具体的帮助,充分利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应该相信,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的必备条件。只有我们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中心,注意因材施教,学生的发展才能达到最大。
Ⅵ 如何做到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是一个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回习,使学答生掌握运动技能,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每个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样一勺烩的教学,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的现象,从而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Ⅶ 如何在活动区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这是因为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上,特别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上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他们所掌握的社会经验、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深度也都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使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的共同特征。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才能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以张扬。 一、了解学生,分清基本层次 教师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名智者,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全体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层次。针对个体,教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努力程度有一个清晰的线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发挥他们擅长的智能优势,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面向全体、营造“磁性”课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包含两个层面:1.教学的深度、广度、速度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必须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估计过低,而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吃不饱”,影响培养质量;也不能估计过高,使教学内容过难、过多,使学生“吃不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所以,因材施教就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苏联心理专家维果茨基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主张教学要依靠那些正在形成或将要成熟的心理过程,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发展。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认清他们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之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对学困生,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分层要求,以“补偏求弊。” 三、个别激励、体现分层互促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所有的学生。不能用同一个水准衡量所有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按学生层次,分别对待,分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具有针对性。如对观察力薄弱,感性经验储备少的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问题;对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予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达无条理,不准确的学生,要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要多关注检查督促,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学习;对视觉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的缺陷,让他们坐到合适的位置;对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学生,多鼓励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并坚持分别激励的评价原则,淡化分数,注重过程。合理处理好学生的分数或等级结果。变“单维评价”和“一元评价”为“多维评价”和“多元评价”。甚至还可采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协商评价法,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共同激励的平台。
Ⅷ 体育教学如何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一定要考虑到现有教学资源,没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从班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 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师,如果班级不同,教法、进度、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甲班学生学风较差,组织纪律比较散漫。在体育练习活动中就要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自由与纪律在锻炼中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发挥个性,又要严格遵守纪律,组织高度集中统一。乙班学生有些自满情绪,教师就要着重启发引导学生认真看待成绩和缺点、谦逊和自大,教育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总之,教师应认真研究每一个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都是由几十个各具特点的学生组成的,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好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构成情况,确定个别教育重点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到一般学生的情况,又要照顾部分学生的特点。要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一般要求与区别对待要贯穿在课程的任务、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等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般要求上,对一部分完成一般要求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区别对待,使之逐步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完成一般要求还不满足的学生,可适当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其充分发挥运动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此外,在练习的时间、数量、强度、距离、重量,延时的时间和练习的间歇时间等各个方面,都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与一般要求相结合。 三、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因材施教 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结合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校本教材,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
Ⅸ 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只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发展内特点,那么就能使每个学生容都走向成功。正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从现实世界看到的是另一道风景,因为教育事业的艰巨性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让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量身制订规划,更不可能让计划追随着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一问题,才能尊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