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教学 > 寓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中

发布时间:2021-03-05 07:23:20

⑴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浅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育,做到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具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谈吐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应尊重、关心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三、灵活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法,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评价,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批评时应做到: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⑵ 如何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课堂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性提出了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是一种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平衡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形成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正常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等等,以提高他们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将德育自然寓于体育之中。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同德育、智育是紧密相联的,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显然,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在现代的教育中,多数文化理论教育的古板性使得学生对其本身就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如果再在其中加入同样没有激情的德育教育,只会白费力气,收效甚微。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则是以教师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学是将学生品德的教育寓于学生身体活动之中的。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三、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和要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作用很大的思想教育效果。它的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师生问好、着装规定、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课堂常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二)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的每项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强调注意力集中,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类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三) 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和疏导。如在课堂的统一练习内容中,有的积极参与,有的置身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个人融入集体,从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四) 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五) 以学生为本,教师身正为范,人性化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取得良好德育效果就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2、竞争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4、及时评价法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时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做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课堂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诱导,促其转化。5、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宣传报道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成为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五、结束语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真正作到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之中。参考文献:1、段炳容. 浅谈中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张志勇. 体育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体育组 杨 勇)

⑶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形态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一直研究与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近年来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工作积累,探索出几点德育教育方法。
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⑷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下面就以“”浅谈己见:一、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优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⑸ 对在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⑹ 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职体育教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唐朝在《师说》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都说明“教书”与“育人”是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教人,教育后一代。”
德育、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又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同步提高,所以把德育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是两全其美,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绝非一蹴而就,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失的使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其中。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本人根据在教学中的个人体会认为:
一 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因为教师思想水平的高低,行为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教师只有知识渊博,谈吐文雅,工作热情。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教风端正,行为高尚,严于律己,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 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体育课本身是对身体活动的实践,实践又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如果没有活动,仅是闭门皓首穷经,谈禅说道,那么德育工作收效将很小。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脱离体育活动,凌驾于体育活动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例如游戏比赛的时候,利用游戏比赛这些项目的教学,教师强调其规则并做到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教师可在讲授技术和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全局观念,集体力量,互相配合等,对极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也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并学会鼓励同伴谅解比赛中对手的犯规动作,教育学生不要过分计较,要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好作风。同时让学生既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还要正确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良好品德。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观念,通过比赛教育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且又为集体争荣誉的良好心态。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体育教学正从“育体(或育身)”转向育人,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而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各种复杂难度大的体育项目时,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现象。这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要能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克服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磨炼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品质。在进行中长跑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老师应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并要求学生能坚持下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发扬其顽强拼搏的精神。又如,在障碍跑或跨栏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让学生把栏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等。在跳马,双杠,单杠等项目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害怕,感觉困难,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老师及时就其完成动作情况给以鼓励,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心态,同时也让他知道战功来之不易。在学习中体验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坚持练习,进行勇敢、机敏、果敢等优良品质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互相帮助,保护,教育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还有,教师可以利用布置场地,借还器材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为集体服务,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物的思想教育。
四,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应根据具体发生的情况作好妥善处理。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进行及时处理,让学生明白,谁对谁错,分清是非界限,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若上课出现外界事物的干扰,教师应教育学生集中精力,解除一切干扰上好体育课;如遇某同学受伤,身体不适等情况,教育学生发扬友爱精神,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如上课时突然遇到刮风、下雨,场地设施出现意外,教师此时应沉着、冷静、从容处理,以借机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排除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同时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全方位抓,不可能通过某个人、某件事就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目的。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掌握一定德育艺术的方式、方法,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学生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良好的影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教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施教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⑺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品德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课堂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性提出了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是一种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平衡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形成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正常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等等,以提高他们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将德育自然寓于体育之中。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同德育、智育是紧密相联的,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显然,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在现代的教育中,多数文化理论教育的古板性使得学生对其本身就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如果再在其中加入同样没有激情的德育教育,只会白费力气,收效甚微。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则是以教师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学是将学生品德的教育寓于学生身体活动之中的。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三、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和要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作用很大的思想教育效果。它的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师生问好、着装规定、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课堂常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二)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的每项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强调注意力集中,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类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三) 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和疏导。如在课堂的统一练习内容中,有的积极参与,有的置身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个人融入集体,从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四) 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五) 以学生为本,教师身正为范,人性化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取得良好德育效果就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2、竞争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4、及时评价法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时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做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课堂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诱导,促其转化。5、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宣传报道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成为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五、结束语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真正作到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之中。

阅读全文

与寓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