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浅谈如何进行特殊儿童的体育课教学
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质量的技巧:
(一)加强重视力度,营造教育环境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文献,是保障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青少年受教育权依据,各级政府和基层的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章程和规定,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加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要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对特殊儿童与少年的重要性,通过动员、协调各级机关和部门,从政策和经济两大支柱上对特殊教育的体育事业给予支持,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同时利用各级传媒机构加大对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体育、关系残疾人教育的宣传力度。拓展特殊教育的交流层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与普通生活相接触的平等通道,积极开展残疾人运动会,以及与正常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还有积极举行互帮互助的的志愿活动等。以此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残疾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加强特殊体育教学队伍建设培养
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求掌握普通的身体锻炼方法,还要懂得不同残疾类型所要求的恢复性训练,同时要懂得特殊体育理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体育师资队伍要求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双重标准。可以对教师进行缺项型的培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补充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多参与残疾人士的运动比赛,多接触、熟悉残疾人心理和生理问题,才能累计更多的教学经验,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残疾青少年才打下基础。
(三)改善体育教学场所,完善设施器材
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受大众的关注度不高,政府机关难以重视,因此学校经费不足,使得体育场地条件不足,设施器材缺乏,一些专有的设备难以供应,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残疾学生体育学锻炼效果与学习热情。政府机关和基层教育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公益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筹集经费多种渠道,改善特殊教育的教学条件,补充必要的设备、器材。同时要建立维护体育设施正常使用和利于长期使用的机制,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保证教学中体育用具的基本需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四)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质量
在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的锻炼。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既要有基础理论的介绍,做到低起点,打好基础,而后增加实践课程,教师带领下进行层层递进式学习,加深运动难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自立自强的精神。
所以要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水平,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考虑,动员全体,从领导层到普通民众。
『贰』 浅谈如何激发体育课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小学生体质以及心理情况,在体育教学中的不同表现,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学手段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学困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相对其它课来讲,上课容易一些。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大部分同学都爱上体育课,也愿意上体育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还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恐惧体育课,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或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失缺,致使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比较差,因而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小学生体育学困生由于自身体育素质不好,对自己无信心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由于自身的原因,这部分学生上体育课非常困难,其他同学很容易做的动作,他们做起来很困难,因此怕做不好出丑让同学笑话,或干脆不敢去尝试。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对运动产生厌烦心理,造成体育成绩不佳,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不足,体育学习成绩提高较慢。这种不良的循环使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因而他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都较低。对于这部分同学绝对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放弃,尽量帮肋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挑战和尝试。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位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在一堂实践课的教学中,这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快跑中用跨、绕等方法通过障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种不同的障碍,通过自己多次示范,学生的反复练习,大部分的学生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跨过一定高度的障碍,可有一个女生,在练习的时候总是过不去,其他学生总是嘲笑她,当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及时在教学中对那些个嘲笑她的同学加以阻止,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每个同学之间要友爱,需要的是互相鼓励,通过教育,那些学生之间不再有嘲笑,可是那个女生还是过不了,难道是因为她个子矮小的原因,可是班级里其他个子和她差不多的女生都能完成,只有她过不了,当看到她不能完成那种失落的眼神,当时突然觉得素手无策。下课后,我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这个学生会一直都过不去,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我发现这个学生不光是在学习障碍跑上有困难,在其他好多项目上的学习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难道就仅仅是因为个子矮小的问题吗?渐渐发现她原来除了个子矮小的问题,还有对自己的不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其他的学生,一旦遇上了困难,就产生害怕的情绪,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想要让他摘掉“学困生”的帽子,首先必须要解决她害怕的心理,让她树立信心。于是在障碍跑教学中对她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障碍物的设计上动了脑筋,当她练习时对她练习的高度进行了调整,采取了慢慢加高,再让同学对她进行鼓励,这个方法还真的凑效了,通过多次练习,她能和其他同学一样,顺利的通过障碍。当她越过那个原来她越不过的高度时,同学都给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她的那种欣喜,那种自信的笑容。通过这次障碍跑的成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这位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她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还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也成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体育素质好,自以为了不起。这部分学生以男生居多。一般的体育课,他们已经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课上不听指挥,自由散漫。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调皮生。如能正确引导则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体育骨干。所以对他们采取的方式不能等同于自身素质不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自身的运动水平让学生去信服。在课堂上我经常接受学生的挑战。在一次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就接受了学生的挑战。他们分成了几组,和我比谁跳的远,他们认为老师肯定跳不过的远度没有想到我能一跳而过,看着自己一个个的落败,他们对我有了更深的敬意,那种不服输的精神马上就出来了,学习的热情高涨,一个个都来请教我跳的远的“秘诀”,此时在教他们“秘诀”的同时我对他们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体会到只要认真的学练,肯定能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成为其他同学的表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叁』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在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缺乏针对性,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虽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达标。其次,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合理。很多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和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无差距,而对中职院校的学生,采用小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太过陈旧,很难实现学生从心理到身体的知识技能提升。最后,中职院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中职院校和普高有很大的差距,在育人方面更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对体育教学来讲,由于不是专业课程而且教学观念落后,认为体育教学并不能对以后学生的成长有影响,甚至有的院校虽设有体育课,却经常被专业课占据。
『肆』 刍议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要想更好地使小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本文对如何激发和疏导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7至12岁之间,正处于儿童期。这一时期的儿童骨骼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且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含量较少,肌肉娇嫩柔软;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神经系统灵活性不高,仍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7至12岁是体能发展中平衡、协调、灵敏、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呈现以下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丰富且容易变化,表现欲强烈而鲜明;思维能力虽有明显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有所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各种问题;意志力较差、依赖性较强。有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开始扩大,并呈分化趋势,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对那些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活动,会让感到新奇。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1.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快乐的“游戏课”。而现实中的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其内容相对单一;学习时间短,技术提高程度有限。这就会造成学生“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别,从而难以产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2.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体育课和大众体育的最明显区别是:体育课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对于“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儿教”等问题上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大前提下,不存在学生互教互学和自选内容的可能,使学生更加感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从而逐渐产生厌倦感。
3.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只注重单项技术,缺乏实战训练;注重技术,缺乏相关理论;教法单调呆板,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索然无味,不感兴趣。
4.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体育基础及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差异较大。我们往往遇到一些体质较弱、体育基础及其能力较差,或因身体肥胖等原因所致的体型特殊的学生,学习感到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这样恶性循环,学生便会丧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5.教师的作用
教师本人的素质及对教学、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使体育课向理性方向扩展,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既懂又会。此外,教师的行为和语言要端正文雅,指导学生时要温和规范。
三、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疏导的方法
1.语言诱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诱导,以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认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列举一些体育方面优秀的人物故事,以激励学生建立相应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品德。
2.树立榜样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榜样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多讲解一些有关于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体育教师本身也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一般来说,体育教师高大魁梧的身材、高亢浑厚的声音,以及运动所带来的青春气息,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部分学生把体育教师作为榜样或者是崇拜的偶像。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示范,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创设情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直观形象思维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将直白的教学情境化,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目的。在练习“障碍接力”时,我将其改为小游戏“我给红军送情报”。在这个游戏中,“我”要穿过层层障碍物,绕过“敌人的封锁”,爬过“山坡”,跳过“小河”,最后顺利把情报送到“红军叔叔”手里,使学生在练习中身临其境,兴致高涨,既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4.开发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项目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要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让学生参加课本上规定的体育活动外,教师还要积极扩展课程资源,广泛引进时尚的、受学生欢迎的新兴体育项目,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滑轮、攀岩以及武术、飞盘等体育项目。另外,针对小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等特点,教师可以对一些常见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降低动作要求和难度,改变竞赛规则,以适应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引进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理念,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教材内容,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
『伍』 浅谈怎样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1)推进备课改革
在改变备课的形式上,教案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反思”三个环节,显然这些都是与本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难易程度,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本节课,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总结反思上过的课,找出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并加速了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堂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积极性就很高,学习兴趣就会有浓厚,反之,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课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低效。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为达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移动音箱、手绘图解和自制简单器材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分层次分段教学,按技术水平分组教学,按性别分组教学等多种渠道,让学生通过分组、分层次的讨论学习,找到自信,找回自我,再通过小组展示,来证明自己,展示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达到锻炼的目的。
(3)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
课改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只是起到主导,引导作用,即要学生达到 “学会”, 并要“会学”,与之相应的教师 “学法指导”也就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在讲解示范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内容(重点)、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及时给予学法指导,及时改进学法策略,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
『陆』 刍议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课上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出色的课堂提问可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也往往会成为一节体育课是否出彩的点睛之笔,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提问随意性,没有针对性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教师往往采取用“单一”的方式,“是不是”、“对不对”的判断和“是什么”的叙述型,结果只能发展学生的判断和记忆思维,却不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新授时,为了让学生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动作有一个清晰认识,教师依次向学生问道“同学们看过推铅球吗?(显得非常幼稚)”“在哪看过的?”“推铅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种推铅球方法?”“推铅球时身体是如何发力?”,这种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吗?2.提问语言不足,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的提问在语言上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含糊不清,缺乏条理,学生听了不知所问,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如在实心球投掷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掷远与出手速度、角度有关,教师这样问道:“实心球是一种以一定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抛出后,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它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哪出手后实心球的抛物线与什么有关?”试想这样冗长的提问,涉及一些力学知识,让学生如何去思考;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问:“跳高最为关键的是什么?”,这个明显就是提问存在漏洞,要指出那方面的关键,否则学生就无法来回答。因为可以为技术动作,可以为身体形态,也可以为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3.问题过难,超越学生认知水平 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广度,有难度就有挑战性,有广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原地掷实心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实心球是一种斜抛运动,就问道:“实心球出手后飞行轨迹是抛物线,那它属于什么运动?”,而斜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的教材,这样的提问就远远地超出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如何来回答,学生根本是无法回答。4.提问重统一性,轻个体差异性 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由好、中、差的学生来回答,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个生得以充分张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提问时可说“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 二、课堂提问的时机1.新课导入时提问 新课导入是一体育课的开端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导入,恰当的导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当的导入事倍功半。而在每次学新动作前,教师一般会抽出一定时间,提问已前学过的或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了旧课,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设计,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又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我问在雨天撑伞,若将伞柄转动,就会看到伞面上的雨水沿着伞的四周飞溅出去。转动愈快,雨点就甩得愈远。学生们很快就会回答出“进入弯道跑人体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一物理学原理,既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主要是了解、纠正、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如在急行跳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因为急行跳远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最快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又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3.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对动作的技术水平看得更明确,加深对动作要领的记忆,能使自己进一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创新等能力。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可概括为“一插、二夹、三抬臂”;又如篮球双手胸前传球动作难点是: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 三、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问一般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侧重于学生的思维障碍之处,这样你所设计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尽量避免大而广的问题,使学生无从回答。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计学生会如何回答,最好多预备几个问题及答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变应变,这也是课堂提问的最基本的原则。教师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乱问,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课堂提问要时代性 体育源于生活。为此,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使提问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的堂课才有气氛。例如,笔者在篮球单元教学时,先提问学生所熟悉的篮球明星,学生马上就给出了姚明、易建联、科比等篮球明星;如在一次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奥运圣火传递接力的情景,用红布和接力棒制作了“火炬”,课前提问了2008年奥运会在哪举行,“北京!”学生异口同声,笔者说“在奥运会前都要进行圣火传递,那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相聚首都——北京”。接下来将学生分成香港、澳门、台湾和玉环四个队,途经杭州、上海、天津,每站进行短暂的休息,最后直奔北京。这样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们认真地投入圣火的传递,每人轮流庄严地手持“火炬”进行领跑,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又如在上救护搬运课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笔者就引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事件,我们如何来救护伤者。3.提问要启发性 教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学生回答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对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听取,加以引导,要善于把学生回答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汇总,然后有条理地、准确地、完整地告诉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错误部分,可以通过讨论耐心引导,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混乱。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时,教师问学生:“我们跳远助跑是正向还是侧向呢?”学生回答“正向”,教师又问“为什么跳高助跑要侧向呢?”学生于是对此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这种在学生看似无疑之处设问,不仅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也为教师讲解跨越式跳高的踏跳与过竿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4.提问的语言要亲和、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自然和谐、语调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要用商讨、征求意见和研究的口气,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能用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那样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另外,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不易拖泥带水、冗长繁乱,要让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当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给予适宜的、积极的评价。5.善于抓住良好的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与课前的预想相一致。为此,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提问,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如在后滚翻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做到启动初速度和收腹团身的主动性,而无法完成后滚翻。为此,教师因势引导学生在助跳板上做后滚翻,当学生们由高处从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由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容易完成呢?”,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加之教师的点拔,学生对后滚翻的技术要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又如在学习了一些垫上练习动作之后,教师适时地提问“看谁组合的垫上练习与众不同?”,在学习了一些基本舞步后,教师也可提问“在××音乐的伴奏下,看哪个小组创编的舞蹈最优美。”等等。6.提问的方法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我们最常用提问方法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显式提问,要求学生共同思考某个问题并解答;也可隐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设疑立障,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要他们正式回答;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回答提问的方式有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柒』 论述体育教学特殊性原则有哪些
参与性(亲身体验,既想又练)
针对性(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组织性(统筹安排,科学管理)
应急性(事有意外,临场应变)
可见性(一言一行,外在表露)
竞争性(游戏比赛,胜人超我)
『捌』 刍议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实现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
摘要: 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潜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怎样将二者有机融合具有划时代意义;拓展训练可让参训学生通过体验活动项目认识自身潜能,认识群体作用,启发想象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让你从这样的情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把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课中,联系了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针对性地对这些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使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因此体育课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也称为户外拓展训练、野外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营、外展训练、冒险性学习法、户外体验培训)。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 二、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一些研究管理和组织行为的专家从这种训练方式中受到启发。因为他们认为,在当时工业化的社会里,很多管理者、企业家也有着和那些年轻海员同样的境遇。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良好,结果造成他们不能坦然面对来自竞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和压力。当这些挑战和压力较大时, 就导致了他们工作生活为行的错位和变异。因此英国就很快出现了一所叫做Outward Bound的训练学校,这所学校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了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近年来,拓展训练逐步走入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成为这些企业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合作技巧等企业培训的主要途径。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三、拓展训练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使我们由内而外的强大起来。它也可以唤醒沉睡于自我身上的巨人,释放人生的全部能量,提高内在的生命质量,改变落后的学习方法,进入自我教育和人生自助的最高境界,创造出理想中的自我。培养互相关心、支持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 1、 综合活动性。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 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3、 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 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五、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发展 我国拓展训练从创建之初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期主要是一些高校的成年人培训班将其列入课程。随着发展从2002年起,我国的一些院校开始制定大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课程,此课程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现在拓展训练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大纲,开设或准备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的教学改革,拓展训练在学校无法大面积的开展。 六、拓展训练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研究很少,以具体的学科理论为依据,大部分只针对某一特殊理论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还未发现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专门的研究。 2.将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混淆。 很多高校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活动中,并且以拓展项目操作代替体育课程内容。但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在培训形式和授课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含义,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