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陈立人的个人信息
男,浙江省人,1965.04.22生,
工作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项目:跆拳道教练
职务:国家队教练
负责运动员:陈中人物介绍
陈立人以独特的训练方法和忠诚待人的品质,赢得了队员、领导、家人以及朋友的支持。同时他也通过自身的凝聚力,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使中国跆拳道队,经过高强度训练,跻身于世界跆拳道强国之列,并于2000年奥运会上,以出人意料的黑马姿态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一枚金牌对中国跆拳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奠定了今后大规模发展的基础,跆拳道自此以后也成为中国体育运动中发展迅速的优势项目。陈立人这位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充满挑战精神的体育人,也成为中国体育界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中国跆拳道队是一支创造奇迹的队伍,从1995年组队到2001年,短短六年的时间里,实力逐日猛增,不仅能够赶超欧洲劲旅,而且能与贻拳道大国韩国抗衡。跆拳道,已经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新兴项目发展成为国家摘金夺银、赢得奥运金牌的重头项目。而率领这支传奇队伍书写传奇的,正是中国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陈立人。
来匆匆去也匆匆的陈立人刚刚从河北选队员回来,依旧豪爽,听说《中华武术》要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欢迎,我永远是咱们武林中人。” 陈立人没有从缔造辉煌的悉尼奥运会说起,话题围绕着自己的武术生涯展开:“我是1982年最早的一拨散打运动员,那个时候因为散打运动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展,所以无论从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条件还是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上都不够完善,所以那个年代散打运动员的受伤率很高。”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我的运动生涯中自己没有拿到过金牌。”只拿到过两次全国第二的陈立人由于伤病无法再继续他散打运动员的生涯,“这就意味着我无法再拿到金牌。”
退役后的陈立人陷入了对自己未来的沉思,难道自己的冠军之梦就这样破灭了吗?我自己拿不到金牌,我能不能教出个金牌队员呢?自从有了这个想法,陈立人便有了自己的方向:做教练。因为只有这一条路,能够弥补他多年没有实现的青春梦。“退役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手培养出一个全国冠军。”事隔多年,陈立人说这话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正在这个时候,拳击——一项崭新的项目吸引了陈立人的注意O 1985年,拳王阿里的访华掀起了中国的拳击运动,对中国人来讲,拳击是一个完全新兴的项目。陈立人想,一个新兴项目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了解。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的焦立人只身赴沪,自己拿钱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次拳击裁判员、教练员学习班,从此,陈立人开始了自己的拳击教练之路。很快便成为中国国家拳击队主教练以及使中国拳击开始在世界拳坛崭露头角的事实证明,陈立人在拳击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培养全国冠军已经成为过去的梦想,一个崭新的梦在陈立人心底荡漾:培养世界冠军。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开拓新天地,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证实自己。” “体育都有共通性,尤其是像散打、拳击、路拳道这样的对抗性项目。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决定胜负。训练过程中反复练一种腿法和拳法好几千次,并不断地重复,目的就是要训练运动员深刻体会时间与空间的感觉。”
问起陈立人做教练最大的感触,他说:“第一是思想解放。”一个项目的发展必须吸取其他项目的先进经验,“跆拳道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取得成绩,正是得益于此。我们从其他项目中借鉴过来的很多训练方法连韩国都没有。”而第二个感触便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坚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吸取人家的经验教训,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必须走自己的路,必须独树一帜。
在陈立人的训练下,中国路拳道已经逐渐形成了打法灵活、以进攻为前提、以前手为战略思想的独特风格,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技术风格特点正是最适合自己的。
十多年的教练员生涯,陈立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练模式:“运动员应该是主体,是灵魂;而教练,只是一个辅助。”练武术出身的陈立人坦言,散打给了他很多宝贵的东西,自己也在很多方面得益于武术,但是同时也灌输给他很多陈旧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训练方式中教练是主体,师傅是主体,师傅带徒弟。我是师傅我的手这么弯你徒弟的手就得这么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开拓宽竞技体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在竞技领域,重要的不是发动人们的共性,而是最大地调动人的个性。有人适合打进攻,有人适合打防守,运动员的性格不同,适合他们的战术和技术也不同,运动员应该使用能最大调动自己潜能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内行看得出来,陈立人带的运动员,十个人就会有十种不同的打法。
“教练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管理上你可以是主体,但是在训练中一定要让运动员成为主体。你可以诱导他,可以给他开拓空间。但是到了比赛场上,打比赛的是他,需要独自面对和分析瞬息万变的比赛局面的是他,你不能替他比赛。我一般都是给他们提供很多方法,这是我要教的,而具体的做法要让他们在赛场上自己做出选择。比赛场上的局面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运动员自己,是他的特点,是适合他自己的打法。” 马不停蹄,陈立人又开始了为2008年奥运会二线队伍的选材工作,昨天刚刚从河北回来,明天又要奔赴山东、河南。
早就听人说过,陈立人选材时眼睛特毒,而且选材时和运动员一聊就聊半天,问陈立人怎么能够独具慧眼地选中这么多世界冠军的苗子,他说:“体育都有共通性,尤其是像散打。拳击、贻拳道这样的对抗性项目,有很多的共同点。它们的最大共性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决定胜负。就像贻拳道训练,一天中会反复练一种腿法好几千次,反复练一种拳法好几千次,不断地重复,目的就是要训练运动员不断精化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感觉。贻拳道的关键是在距离的控制上,除了一些基础的素质外。因为要控制距离,所以需要身高,而我在选材时更重要的是看这个运动员的品质。我一般是先从外表看,这个人基本符合路拳道运动的要求,也正好是我这个级别需要的人的话,我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进入他的日常生活中。在他的生活中、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这个人的品质,了解他生活的背景。因为了解一个人并不是在比赛的时候才可以了解他,也并不是到队里训练几年后才可以了解他,重要的是在他的生活中通过聊天来了解他的性格、品质。一个运动员有没有灵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会在聊天中间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质。” 悉尼奥运会上,当年仅19岁的陈中获得跆拳道这枚异常珍贵的金牌时,在台下指挥观战的陈立人冲上了场地,他和陈中相拥而泣。当陈中要离开他向观众致意的时候,陈立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说:“镇定点!”
陈中将一位留学生递给她的国旗坡在肩上,绕着场地跑了起来,脸上是镇定的笑容、成熟的笑容,是自信、是骄傲。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回忆起那天的场景,陈立人说,在陈中取得胜利的一刹那,大约一两分钟,自己的脑子里空白一片,什么也没有。当度过了这短暂的空白后,他的脑子里又一下子被无数的往事挤得满满的,理不清头绪。他没有丝毫的喜悦与激动、高兴与自豪,他一直在回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想起了建队的曲折、初期的艰苦,想起了没有经费、没有训练馆,想起了陈中她们几个刚来的时候连训练鞋都没有,想起了那个冬天训练馆的寒冷,连运动员水杯里的水都结了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或许人在最高兴的时候回顾的都是一路走来的辛酸吧!”
有记者问陈立人获得金牌后最想念谁?陈立人没有说亲人,没有说朋友:“我最想念家里的陪练,是他们陪着我们,为这些冠军运动员做桥梁、做人梯,作为男子运动员,他们放弃自己的特点,放弃自己的打法,每天挨几千次踢,去配合女子运动员,他们是走在冠军前面的人。” 陈立人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陈中走上领奖台,那一刹那,他看到的陈中并不是当前日益成熟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而是多年前自己去挑她的时候在焦作操场上打篮球的那个小姑娘。
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陈中;“你现在最需要做什么?”
陈中说:“我最需要记住我教练教我的话——人在高的时候要把头低下来,人在低的时候要把头抬起来。”
贺璐敏锐:“我能受到陈教练严格的要求是我的运气,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我是个很幸运的人。”
队员们说:“只有当我们输了的时候陈教练才过来安慰我们,我们赢了的时候陈教练根本就不理我们。”
谈到和队员之间这种亦父亦兄、亦师亦友的关系,陈立人笑着说:“我从自己做散打运动员到做拳击教练,都是在男人的世界,刚开始国家体委决定让我来组建女子跆拳道队的时候,我也曾经担心过,因为毕竟自己一直生活在男人的圈子里。自从我带女子队员才发现,其实女子队员比男子队员能吃苦,更禁得住练,或许是中国妇女的那种韧劲吧,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自己的运动员,陈立人一直在爱与严中找寻黄金点。爱,并不是纵容,而是对他们前途和事业的关心。在拳击队的7年和在贻拳道队的5年中,所有的春节陈立人都是在队里和队员一起度过的。“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在他一生中是很短暂的时光,而作为教练员作应该为他整个的人生考虑,不能只考虑他这几年短暂的运动生涯。很多运动员出现思想变化和波动都是因为他们有顾虑:我退役后怎么办?今后怎么办?所以你有义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虽然身为中国跆拳道的核心人物,陈立人还是热爱武术、关注散打。他每周都会观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他欣喜:“这两年,我们的散打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化进程上都有很大的进步。通过这20年的完善,散打运动已经逐渐走上了科学、完善、健康的轨道。”
他忧虑:“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和贻拳道相比,散打就老有那么一点土呢?古老的文化背景并不是照搬过来就可以被现代人接受的,武术正是缺乏能够和现代迅速接轨的文化背景。” 他着急:“散打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规则上都应该简化,应该借鉴路拳道普及的经验,简单。易学、速成。”
他充满希望:‘有激烈精彩的散打赛事做龙头,武术散打的群众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前途无可限量。”
问他是不是想接着改行,回答的坚定让我异常惊讶:‘堤。组建完队伍,搭好框架,我就准备继续迎接新的挑战。”
问他会不会回到武术界,他笑了:“或许吧!我永远都是武林中人!”
Ⅱ 北京体育大学走出过哪些体育名人
1、张怡宁
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 。
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 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罗雪娟
罗雪娟,1984年1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1995年,罗雪娟进了省游泳队;2000年6月入选国家队;2003年7月,在世锦赛中获得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三枚金牌 ;
2004年8月17日,在雅典奥运会上罗雪娟夺得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并刷新女子100米蛙泳奥运会纪录 。
3、魏秋月
作为近年来中国女排的象征,魏秋月在赛场上发挥了稳定的作用,同时拥有一张非常漂亮的脸蛋,很受大家欢迎。去年春天,魏秋月一直在北体校园上课。此外,奥运女排冠军丁霞和闫妮、世界女排冠军杨俊晶和张晓娅、世界女排冠军薛晨都是北体学生。
4、李小鹏
北京体育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李小鹏获得团体冠军,男子体操双杠冠军;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体操男子团体冠军,双杠冠军。运动生涯共荣获4枚奥运金牌和16个世界冠军,正式超越了“体操王子”李宁,成为中国体操史上获得冠军最多的第一人。
(2)陈立人北京体育大学扩展阅读:
体育竞技
研创平台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应激适应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训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机能评定与基础分析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运动营养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科研竞技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7月,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著作数千部。
在雅典奥运会备战中,该校有69名师生直接参加了科技攻关服务工作,为水上、射击、重竞技等项目获得金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竞技成绩
截至2009年7月,该校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50余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余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0余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0余人次。
特别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该校自己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分别取得了1金1银2铜和4金1银的优异成绩;在校学习的运动员学生也取得了7枚金牌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学校师生、校友共有163人,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25.75%。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夺得金牌。这是中国水上项目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体育大学
Ⅲ 陈立人的工作简历
1987年—1989年 担任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队教练员
1989年—1991年 担任国家拳击队助理教练专
1991年—1995年 担任国家跆拳属道队主教练
1995年至今 担任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
1989年 成为拳击国际A级裁判
1996年 成为跆拳道国际级裁判
Ⅳ 北京体育大学现有哪些名人
奥运冠军:许海峰、周继红、钱红、孙淑伟、乔红、占旭刚、黄旭、王丽萍、陈中、张国政、张怡宁、刑慧娜、孟关良、杨昊
世界冠军:贺璐敏、李佳军、王春露、张霞、张秀云、陈颖、顾原、黄玉斌、李娜、刘霞、乔云萍、钟红燕、付天余、江永华、李永波、田秉毅、王海滨、杨阳
教练员:陈立人、练国富、茅袆勋、盛浩明、王国新、卢秀栋、熊凤山、许奎元、钟波、白远韶、柴岭、何新中、李隼、马文辉、孟昭瑞、万兴化、王润强、王永庆、杨代明,
Ⅳ 陈中是哪的人
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图)
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跆拳道运动员陈中
姓名:陈中
性别:女
籍贯:河南焦作
生日:1982.11.22
身高:1.83米
体重:70公斤
星座:天蝎座
就读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出生地点:河南焦作
项目:跆拳道
奥运报名项目: +67公斤级
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陈中「兴趣爱好」
陈中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陈中启蒙教练:陈立人
陈中最喜欢的歌曲:《感动天 感动地》
陈中最喜欢的衣服:时尚公主装
陈中最喜欢的颜色:白、黑、红、黄、蓝
陈中最喜欢的地方:家
陈中最喜欢的异性类型:帅哥、幽默
陈中最难过的事:输掉比赛
陈中最尴尬的事:在训练的时候曝光
陈中最遗憾的事:小时候没有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陈中最高兴的事:跟朋友在一起
陈中最得意的事:会打跆拳道
陈中最害怕的事:打针
陈中最伤心的事:受伤
陈中伤心的时候:爱哭、爱说话
陈中得意的时候:会画画
陈中害怕的时候:想妈妈
陈中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健身
陈中儿时最喜欢的玩具:娃娃
陈中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你是最好的
陈中最喜欢的运动(除跆拳道外)健身操
陈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好了啦
陈中自我评价:所有好听的话,还有所有批评指导我的话都爱听
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陈中个人介绍
陈中学习跆拳道前在焦作市篮球业余体校打了四年篮球,1995年开始练习跆拳道,199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2000年从北体竞技体校毕业,进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几年来她把全国锦标赛、亚锦赛和世锦赛的金牌都收入囊中,悉尼奥运会时,她又为中国赢得宝贵的一枚金牌,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蝉联该项目金牌。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陈中的特点是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头脑灵活,打法简洁实用,是目前这个项目上世界最具实力的选手之一。
陈中运动经历
1991年在焦作市篮球业余体校打篮球,1995年开始练习跆拳道,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教练陈立人:1997年1月入选国家集训队:2000年从北体竞技体校毕业,进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
陈中主要成绩
1996-2004,全国锦标赛冠军
199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
2000年亚锦赛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奥运会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
2001年九运会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世界杯女子72公斤级冠军,世锦赛女子72公斤级亚军
2002年亚锦赛女子72公斤级冠军,亚运会72公斤级亚军
2003年世锦赛72公斤级第三名
2004年雅典奥运会67公斤以上级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67公斤以上级冠军
2007年世锦赛67公斤以上级冠军
陈中最好成绩
2000年 获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最佳技术奖”
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陈中夺冠瞬间
2000年9月30日,第27届悉尼奥运会女子67公斤以上级比赛。18岁的陈中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也是世界跆拳道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跆拳道“零”建立到“零”突破。 跆拳道1994年被正式列为2000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国在1995年才正式组建了跆拳道队,国外人士断言中国要获得这一项目的奥运金牌至少还要10年。而陈中的夺冠把这个进程整整缩短了5年。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卫冕冠军陈中自从悉尼奥运会夺金以来,近年来很少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最好的成绩为去年世锦赛第三名,本届奥运会是她重新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陈中获得的这枚金牌是中国军团本届奥运会的第32枚金牌。巴特维尔和委内瑞拉选手卡尔莫纳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陈中个人资料,陈中简历|档案|资料
Ⅵ 中国有哪些著名运动员
中国著名运动员有很多,比如容国团、李宁、郎平、邓亚萍、伏明霞、刘翔、郭晶晶、吴敏霞、李小双、王治郅、姚明等等。
1、容国团简介:
姚明(Yao Ming),1980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现任中职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1998年4月,姚明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开始篮球生涯。2001夺得CBA常规赛MVP,2002年夺得CBA总冠军以及总决赛MVP,分别3次当选CBA篮板王以及盖帽王,2次当选CBA扣篮王。
在2002年NBA选秀中,他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2003-09年连续6个赛季(生涯共8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2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二阵,3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三阵。2009年,姚明收购上海男篮,成为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老板。2011年7月20日,姚明正式宣布退役。
2013年,姚明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6月,参加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客串嘉宾。2015年2月10日,姚明正式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之一。
2016年4月4日,姚明正式入选2016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0月,姚明成为中国"火星大使"。11月,当选CBA公司副董事长 。
网络姚明
网络郎平
网络刘翔
网络邓亚萍
网络容国团
Ⅶ 有没有陈忠和李姗训练时的小故事啊
美丽的模特
在陈中家里,从墙上的相框,到书架上的相册,记者见到的是赛场下的另一个陈中——身着各色盛装,笑意盈盈,优雅娴静,一股挡不住的魅力散发在这个天生丽质的巾帼英雄的如花笑靥里。
褪去武装换红装的陈中真可算是一个美女,1.83米的个头,瘦瘦的身材,往那儿一站,亭亭玉立,细长腿,小蛮腰,再配上一身合体的生活装束,用她爸爸的话,就是:“看我女儿,美得很!”
和所有同龄女孩一样,陈中也很爱美,但平时根本用不着漂亮衣服,她只好买了很多都存起来,一旦逮住机会就好好过把模特瘾。每年春节,国家队里搞活动,陈中就会组织一个精彩的时尚秀,把自己所收藏的漂亮衣服统统拿出来秀一下,才不枉了自己的曼妙身材和满箱子的漂亮衣服。
说起女儿的美丽,爸爸总是最有力的发言者:“每次我去看她,她都要把自己所有好看的衣服一套套换上,从房间出来,还要走上几个标准的猫步,一转身,一回头,手往腰间一搭,真美!”
仗义疏财
陈中从小就喜欢结交朋友,仗义疏财,人缘极好。从幼儿园到现在,不管是老师、同学、教练、陪打、队友,都对陈中很好,父亲分析说,正是因为孩子的朋友多,训练之外没有任何压力,创造了良好的周围环境,训练时就没有负担,很多人都愿意给她当陪练,她的成绩提高得自然很快。就连陈中自己都打趣说:“我人缘好,大家都喜欢我,就算我拿不到好成绩,也没有人怨我,多好!”
早在陈中11岁去北京打全国“苗苗杯”少儿篮球比赛那年,爸妈给了她200元钱让她路上用,懂事的陈中竟然一分钱没有动,自己去逛京城的商店给妈妈买了一套很时髦的衣服。“衣服太好看了!”直到现在,说起那身衣服,妈妈张美还是很兴奋,“这小孩就对人家服务员说我有多高多胖,多大岁数,竟带回来一套特别合身的衣服,我们同事都羡慕得不得了!我可有面子了!”
不光对自己家人,即便和其他朋友在一起吃饭,只要陈中在,她总是抢着第一个付钱,从来不许别人跟她抢。
含泪吃青菜
几乎所有的独生子女都有一个毛病——挑食,小时候的陈中当然也不例外,只吃肉,不吃青菜,不吃面条,不吃饺子皮儿,光吃饺子馅,小身子特别瘦,身体素质也不好。
陈中的爷爷是铁路医院的医生,一再教导孙女要多吃青菜,不能光吃肉,身体才棒。可是,调皮的小陈中就是不听话,始终不肯吃青菜,爸爸陈新生见状,一着急,逮着陈中,在她的小屁股蛋上“啪啪”几下,陈中吓得哇哇大哭,从那以后开始,陈中可算是怕了老爸。
“你都不知道,勉强得很!”妈妈张美提起小时候的陈中就心疼,“那一段儿,我每一顿都要用她专用的小碗给她盛一碗青菜,她爸爸就在一旁盯住她,命令她必须吃完,她怕她爸,只好埋头苦吃,一边吃,一边哭,刚开始几乎每一顿都是含着泪水把青菜吃完的。”后来,妈妈又发现,陈中从来不让给她盛第二碗,说啥也就吃一碗,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妈妈就把第一碗青菜给盛得满满的,“为了尽可能地让女儿多吃青菜,我跟她爸真是用心良苦啊!”
两度买房为女儿
在陈中的成长经历中,父母为了她,曾两度购房,如今再想起来,妈妈就会无限感慨地说,“真是幸运,要是没有当年的第一套房,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陈中。”
母亲张美曾经是一位篮球运动员,由于小时候的陈中比一般孩子又瘦又高,有些弱不禁风,出于对陈中锻炼身体的考虑,在陈中八九岁的时候,就把陈中送到了焦作市业余体校打篮球,很快,体育悟性很高的陈中开始崭露头角,“当时在整个河南省的少儿篮球队,陈中绝对属于拔尖队员!”爸爸自豪地说。11岁那年,陈中作为主力跟随省少儿队参加“苗苗杯”少儿篮球比赛,荣获第四名,启蒙教练代萍夸她“弹跳力好,爆发力强,是一棵篮球的好苗子”。此后,父母就正式萌生了培养女儿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想法。“我们还努力托人,想把陈中送到部队的球队,那样她的发展会更好。”于是,为了前程,小陈中开始了艰辛的体育之旅。
当时,陈中家距离市体校有8公里,还要上小学,每天都要母亲三四趟来回接送。“那时候我工作忙,顾不上接送孩子,都是她妈自己扛下来了。一到冬天,她妈就冻得不行,下雪路滑不敢骑车,就用车推着孩子走,每天几个来回,一次都没有少过。”陈新生看着张美,感慨地对记者说,“她妈每天都冻得手啥都拿不住,直哆嗦,我都心疼得不得了!”
“只要孩子有出息,我受多大苦都不算啥。”张美接过话茬,“那时候总怕耽误孩子训练,家离体校远,一到恶劣天气就老不好过去,我们就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所以,夫妻俩一商量,一狠心,一把拿出省吃俭用苦苦攒下来的辛苦钱,在陈中11岁那年,在体校旁边买了一套房,“以后就方便了,孩子训练也近多了,天天都去,一天没有断过,才会有了更大的机会被发现”。于是不久,就在陈立人去体校挑选跆拳道队员时,小陈中有幸落入了他的法眼。
1995年4月底,负责组建国家第一个跆拳道队伍的陈立人来到焦作体校挑选队员,当他来到篮球场,一眼相中了陈中出众的爆发力和弹跳力。当天结束训练后,小陈中一路跑进家属院大门,就开始大喊:“妈!妈!我进国家队了!是个什么道!”张美一下蒙了,这个什么道,是什么啊?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当晚,陈立人把陈中的家长请到了焦作市体育局,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详细讲述了跆拳道国家队的组建目的,并不是像拳击一样可怕,小女孩练习跆拳道既可以强身,又可以防身,还可以为国争光,这时,一家人才放下心来,反正孩子苦练篮球也是为了进国家队,进跆拳道国家队也是一样的,再说教练这么器重,一定会好好培养,将来的出息会更大。当年5月4日,陈中就随队奔赴北京,这一走,就是10年。
10年,一家三口再也没有享受过春节过年的天伦之乐,陈中曾对父亲说:“我的16岁好年华全部献给了跆拳道,别的女孩子可以穿花衣服,可以留长发,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可以天天陪着父母,在妈妈面前撒娇,我都没有,我好想重来一次。”爸爸妈妈听了女儿一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2000年悉尼奥运之后,为了女儿的心愿,夫妻俩再次倾其所有在北京体育大学附近买了一套房,“虽说女儿训练严格,很少能出来,但是我们住到她身边,心里都踏实了许多,至少可以在她想家的时候随时去看她”。
妈妈一脚踢出奥运冠军
刚进国家队的陈中很不适应,比在焦作体校的训练强度加大了许多,每天重复进行着高强度的拉韧带、万米长跑、举杠铃,尤其是万米跑,你要是跑不完,就是爬也要爬到底!教练陈立人就在旁边“监工”,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跟着她们跑。一些小孩子受不了就回家不干了,13岁的陈中每天给妈妈打电话,狠哭,妈妈在这边也是痛哭不止。“我不放心她,就去了北京,那天,我偷偷地去训练馆看陈中训练,当时一群小孩正在练习踢腿,我发现她每一趟都要偷懒,少踢两下,我一下就急了,啥也不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进去一脚把陈中踹地上了!”小陈中刚开始还没有缓过神,一抬头看到是妈妈,顿时放声大哭起来:“妈!你看看我身上,我腿上,我脚上,有好地方没?你还踢我!”说着,女儿掀起自己的衣服,刹那间,妈妈怔住了,只见女儿的小细腿上青一块儿紫一块儿,根本找不出一块儿好皮肤,那双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脚是新泡摞旧泡,惨不忍睹,瞬间,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
说到这儿,张美的眼泪已是扑簌簌滑落,“当时我那个心疼啊!那可是我13岁的女儿啊!但我没有办法,既然孩子走上了这条路,就是要残酷,要魔鬼训练,我也是运动员出身,我知道每一块金牌后面的泪水和汗水。我也没多说,就告诉女儿,孩子,你要有出息,就要受常人不能受的苦,你一次少踢两下,那一天呢?一年呢?”
从这以后,聪明坚强的陈中再也没有偷懒,一步步踏实地走了过来。爸爸陈新生幽默地说:“她妈这一脚,踢出来一个奥运冠军!”
画画的天分
画画可是陈中的一大天分,曾经在电视台做节目时,还当场挥毫作画送给全国的电视观众,一时传为美谈。但父母却说,孩子从没有任何专业培养,唯一的训练就是小学时的美术课。“女儿很聪明,画画绝对是她的天分。”爸爸骄傲地说。
自从进了国家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陈中就会给家里写信,信纸上一般都会画两幅画,一幅是一张全家福——一团花上面,有三个小人头,两边是爸妈,中间那个小人儿就是她自己,活灵活现。还有一幅画,更让父母触景生情——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一个大月饼前,两眼泪水一滴一滴落下来。直到现在,妈妈依然把这幅催人泪下的画珍惜地收藏着。“10年了,这期间所有的节日,我们从来没有团聚过,孩子一到春节就坐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大门口,看着其他人收拾行李回家,她就一边打电话一边哭,不过聪明的女儿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倾诉自己全部的思乡情,我们为她骄傲!”
失败的“自由主义”
独生女陈中从小就在父母的监护下成长,家长为了她成才,自然管得比较紧,当她在焦作体校看到一些住校的同学可以无拘无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她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在她12岁的一天,她很正式地向妈妈提出了“自由主义”:“妈妈,我已经12岁了,我这辈子肯定是要走体育这条路了,请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不想在你们身边了!”没想到后来真的离开了家,父母就问她,你终于如愿了吧?调皮的陈中又说:“在家有一个姓陈的管我,结果到了国家队,还是一个姓陈的管我,还一个比一个厉害!唉,我注定了要被管到底啊!”
Ⅷ 体育生出来干什么
体育生就业方向:
体育教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社会体育锻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健身养生、经营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8)陈立人北京体育大学扩展阅读:
相关报道:政协委员谈"体教结合" 聚焦体校生的困境与出路
体校学生应该学什么?普通学校学生应该练什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与过去几年一样,正在进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体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依然对“体教结合”这一话题进行了重点聚焦。委员们认为,目前的“体教结合”在进行过程中在理念、分工、就业等方面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十三五”期间,应全方位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
原八一体工大队队长钱利民委员表示,目前基层体校在选拔过程中遇到了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体教结合”才能解决。他说:“自己搞专业运动队很多年了,现在青少年竞技体育遇到了瓶颈。篮球,特别是青少年,在基层遇到了瓶颈。
比如,运动员一旦在专业队注册,就参加不了大学比赛,而家长知道这点以后,好的尖子运动员就不送专业队了,因为(送到体校从事专业训练)是一着险棋。现在各个专业队都遇到这个问题,所以能不能打开这个壁垒?专业的、大学的,不能各自唱各自的调子,应该统一起来,这样竞技体育才能上去。这个牵涉到教育部、体育总局,要从国家战略上去发展。”
最近几个赛季,篮球大超联赛推出了新的准入规则,明确规定“凡报名并参加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联赛者不得报名参加本联赛;首次参赛的运动员,凡曾在中国篮球协会或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球员不得报名参加联赛”。
这就意味着,早早就在篮协注册参加职业俱乐部青年联赛的队员们无法像从前那样进入高水平综合性院校打球,只能选择体育院校,选择范围大幅缩小,这也大大影响了基层体校的选材工作。
姚明委员表示:“教育部门缺乏教练员,体校缺乏专业教师,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体校,所以我们体校能不能多在文化教育上下工夫,去解决这个问题?”
王恋英委员从自身经历谈了“体教结合”在普通中小学中遇到的问题:“儿子现在上三年级,学校除了体育课不让出教室。因为现在一家一个孩子,都把孩子当个宝。这其实是一个全民的问题,如何进行引导特别重要。体育要从小学开始要进行锻炼,长大以后才能有很好的体魄。”
对于体教结合的观念问题,原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委员也感同身受,他说:“教育系统的会议上提倡加强学校体育,提到小学、初中、高中一定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分类管理,不能只有一个教育思想,不能只有升学。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刚进入小学就开始准备上哪个大学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成长是灾难性的。小学阶段,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制定教学模式,很多东西要在玩当中提升兴趣、加强身体。现在很多小孩都很疲惫,在应该生长发育时候,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
对此,杨桦建议,应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期间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和专项计划。
由此可见,“体教结合”的呼声已持续多年,但“体校学生学什么”、“普通学校学生练什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干什么”这类问题依然存在。
长期从事体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陈立人委员认为,目前的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出路很窄,“练跆拳道的毕业以后基本上还是在干跆拳道相关的职业”,应该改变体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引入职业教育理念。
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性调整,改革现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导向,制定面向社会需求的体育职业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一批懂专业、有技术、会应用的高技能体育职业专门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对于解决问题的出路,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委员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条件保障。
刘翔委员建议:“希望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对乡镇中小学给予帮助,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
Ⅸ 北京体育大学有哪些名人
奥运冠军:许海峰、周继红、钱红、孙淑伟、乔红、占旭刚、黄旭、王丽萍、陈中、张国政、张怡宁、刑慧娜、孟关良、杨昊
世界冠军:贺璐敏、李佳军、王春露、张霞、张秀云、陈颖、顾原、黄玉斌、李娜、刘霞、乔云萍、钟红燕、付天余、江永华、李永波、田秉毅、王海滨、杨阳
教练员:陈立人、练国富、茅袆勋、盛浩明、王国新、卢秀栋、熊凤山、许奎元、钟波、白远韶、柴岭、何新中、李隼、马文辉、孟昭瑞、万兴化、王润强、王永庆、杨代明。
Ⅹ 北京体育大学现有哪些名人
奥运来冠军:许海峰、周继红、自钱红、孙淑伟、乔红、占旭刚、黄旭、王丽萍、陈中、张国政、张怡宁、刑慧娜、孟关良、杨昊
世界冠军:贺璐敏、李佳军、王春露、张霞、张秀云、陈颖、顾原、黄玉斌、李娜、刘霞、乔云萍、钟红燕、付天余、江永华、李永波、田秉毅、王海滨、杨阳
教练员:陈立人、练国富、茅袆勋、盛浩明、王国新、卢秀栋、熊凤山、许奎元、钟波、白远韶、柴岭、何新中、李隼、马文辉、孟昭瑞、万兴化、王润强、王永庆、杨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