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我是学生物的,要是考上海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要不要二级证之类的或者其他要求
不用 只要考体育综合 英语和政治
㈡ 上海体育学院的运科院的哪位导师好呢
运动科学学院人才队伍
运动科学学院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曾在运动科学学院工作过,为运动科学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运动人体科学家张汇兰教授对运动科学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Wisconsin大学运动科学系主任吉力立先生,Illinois大学运动科学学院朱为模教授曾在运动科学学院任教和学习过;经过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现在的运动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陆爱云教授,中国运动心理学学会副主任委员章建成教授等,也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如有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陈佩杰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刘宇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潘珊珊教授、危小焰副教授,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获得者庄洁副教授、于新凯副教授和魏勇讲师,上海市浦江计划获得者张剑讲师等。学院现有教师50(外籍教师1名)人,结构如下: 职务结构:教授12名,副教授24名,讲师13名,助教1名。
序号
姓 名
职 称
所在教研室
毕业学校
最高学位
1
陆爱云
教授(博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北京体育大学
.
2
潘珊珊
教授(博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3
虞丽娟
教授(博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同济大学
博士
4
刘 宇
教授(博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博士
5
陈文鹤
教授(博导)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硕士
6
陈佩杰
教授(博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
7
王人卫
教授(博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8
章建成
教授(博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日本广岛大学
博士
9
周成林
教授(博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10
黄强民
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瑞典KAROLINSKAINSTITUTE
博士
11
娄淑杰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
第二军医大学
博士
12
陆耀飞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13
陆大江
副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东京学艺大学
硕士
14
张春华
副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15
刘无逸
副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16
庄 洁
副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17
邹 军
副教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
18
沈志祥
副主任医师(硕导)
运动医学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
19
吴京梅
副教授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士
20
危小焰
副教授(硕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重庆大学
博士
21
张胜年
副教授(硕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22
袁海平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
苏州医学院
硕士
23
Hoby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
日本筑波大学
博士
24
左 群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25
吴家舵
副教授(硕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
.
26
陈丹萍
教授(硕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
27
李安民
教授(硕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28
张家骅
副教授(硕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
29
任 杰
副教授(硕导)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日本广岛大学
博士
30
王晓慧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第二军医大学
博士
31
魏安奎
副教授(硕导)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32
余竹生
副教授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学士
33
袁志斌
副教授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学士
34
于新凯
副教授(硕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35
伍 勰
副教授(硕导)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36
刘翠鲜
副教授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
37
邓 雪
讲 师
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硕士
38
史仍飞
讲 师
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
第二军医大学
博士
39
魏 勇
讲 师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40
王华利
讲 师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41
江 岩
助 教
运动医学教研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
硕士
42
高 凯
讲 师
运动医学教研室
大连医科大学
博士在读
43
张 剑
讲 师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日本广岛大学
博士
44
田石榴
讲 师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在读
45
郭 黎
讲 师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在读
46
汪 燕
讲 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47
闾坚强
副研究员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东南大学
硕士
48
王 茹
讲 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49
冯 琰
讲 师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
50
杨 靖
讲 师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㈢ 上海体育学院的优势在哪里换一句话说,上海体育学院是整个上海最好找工作的学校吗
童鞋,你说对了!上海体育学院确实是上海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学校哦~让我来细细分析给你听!
【最有地位】上海体育学院是创建最早的体育学校,1952年创办,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如今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可见,学校地位非同一般,甚至比当地金融等学校还要受到国家重视。那可想而知童鞋进入的可就是国家级重点学府,享受的待遇等都比其他学校好,每人每月都享受80元伙食费补贴哦!其他政策上的优待你进来就可知道了!!!
【最有空间】如果你喜欢运动,那你就来对地方了。如果你不喜欢运动,那你就被挽救了!这里让你更好的锻炼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每天运动1小时,为将来健康人生而自我培养!
你还可以去周围大学(同济,复旦,财大)去自主学习。大学学习本该这样,自己了解自己,自己为自己而学,自己能在自主学习中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有星运】来到这里,你可以和将来或是现在体育界最一流的运动健儿一起学习,学习他们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们永不放弃的作风!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马良行、女子撑杆跳高亚洲记录保持者高淑英等。有 16名学生22次、 9名教练员20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2011年间,获3枚奥运会铜牌、22枚世界锦标赛金牌、42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16枚全运会金牌、234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金牌,4人4次打破世界记录、4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北京奥运会上, 05 级学生邹市明勇夺 48 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拳击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最有就业率】有没有想过,当人人都有文凭时,自己和别人比什么。当大家都拿出的是重点文凭时,自己又算什么。但在上海体育学院,你不仅精通体育,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体育与自己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的互相协调,培养出更优秀的自己。大多数招聘单位,喜欢的不是那些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喜欢态度端正,有实力的优秀者。上海体育学院就是凭借着自己踏实端正求实的态度,培养出一批批有实力,有开拓精神的创造者。让毕业的童鞋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近6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 。
【最低调的学校】虽然现在上体只是学院,但上体的种种条件都已经达到大学的级别。硬件软件设备都一流。大部分学生都以一本的分来投这所二本的学校。但上体从不炫耀,因为这是一所“让每个学生的成才成为可能”的学校。都对任何一位童鞋有极高的负责态度。从来都不是像其它大学那样,辛辛苦苦考进去,颓颓废废过四年。
【最有实践性】上海体育学院时时都有自己去实践的机会。可以让每一位童鞋去进入不同赛事,去参与,去体会,去做志愿者。学以致用的气氛渗透在每一位童鞋心中。比很多打着金牌专业,而让大学生无处去找实习机会的大学好得多!
【最国际】上海体育学院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国际篮联主席程万奇、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副主席司马桥等先后来校访问,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成为学院的荣誉教授或被聘为客座教授。
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国际篮联主席程万奇、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副主席司马桥等先后来校访问,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成为学院的荣誉教授或被聘为客座教授。
【最方便】上海体育学院的生活很方便,路边有超市,走走就到商业区,即使回家过年,也不怕到交通枢纽站的距离长。因为交通很方便!
【最文化】视校园文化建设,拥有“体院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知名品牌项目。还有花样跳绳队等世界一流校园文化品牌。创办了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成为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国内外唯一的“中国武术博物馆”,成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良好平台。
【最科研】 建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健身科技)、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4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训练基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1个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学校竞技体育研究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应用计算机分会挂靠学院。并建有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体育工程联合研究基地、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等科研实体。目前,正在筹建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研究教育中心。
【最温暖】上海体育学院正因为比其他大学学生数量少,老师的管理就比其他大学更负责。在这里住一个学期,整栋宿舍的童鞋你都会认识。大家彼此真诚对待,互相帮助!差点还忘了,还有最可爱的宿管阿姨!!!
其它的最什么,就靠你自己去发现了!如果你能考进这所学校,将是你一辈子最大得幸运和财富哦!!!
上海体育学院,我爱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是上海最好的老牌特色大学!!!
㈣ 上海体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有哪些
上海体育学院建于1952年11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10月,由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研所合并重组的新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主要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新闻、体育英语、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产业管 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心理、社会体育及体育科研等各种规格、多层次的体育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坐落在上海的东北角,与上海浦东新区仅一江之隔,交通便利。校园景色秀丽,古建筑的办公大楼雄伟壮观。校园占地面积670余亩,校舍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八幢新建的学生公寓,极好的学生住宿条件,给校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学院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室内外训练场馆20余个,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上海体院综合馆和新教学大楼为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图书馆藏书30万册。有中、英、日、俄等语种的体育期刊和专业资料。学院出版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教练员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拥有众多的读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一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二系、武术系、体育新闻系、运动科学系、体育社会学系、体育管理系、成人教育部、研究生部和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我院部委级重点学科有:运动解剖学(含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学、体操、武术、足球和重竞技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4000名。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400余名。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教授40余名,博士生导师20多名,副教授100余名。国际级裁判员17名,国家级裁判员100余名,属国内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学院同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体育界、教育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学院还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了相当数量的研究生,今年开始在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学院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择业的竞争力,从一九九六年起已全面实行了学分制。在校期间还设立了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学院拨专款设立了帮困助学基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各种渠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将给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带来勃勃生机,我们热烈地欢迎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报考上海体育学院,共同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再谱新章
㈤ 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哪个更好
上海体育学院。
师资、教学质量什么的都比其他两个要好,而且上海体育市场化比较高,在这里读书工作机会会比较多。
ps:中国最好的三所体育院校应该是上体北体武体,其余的都要差很多。
㈥ 上海体育学院有哪些专业
学院下设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竞技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专项运动理论和技能,具有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以及运动训练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运动心理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训练课组织与实施、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体能、技战术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
师资力量:系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9名,国家级教练员1名;副教授30名,讲师33名,助教4名。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拥有国际级裁判11人,国家级裁判19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交费标准: 5000 元 / 年,住宿费 1200 元 / 年
武术学院、
一、武术套路专业方向
二、武术技击专业方向
三、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专业方向
体育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由原新闻系、体育社会学系合并而成。现设有新闻系、外语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新闻系设有新闻教研室,广电教研室;外语系设有公共外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体育理论教研室、上海市体育人文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包括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视觉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演播室、摄影实验室、英语情景教学实验室、语音室等11个实验室。
体育人文学院设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和英国语言文学(体育英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授予点。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在校本科生近700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解剖学家张汇兰教授在五十年代初创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己发展成为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实验条件先进,研究水平突出,成果显著,在国内同领域中领先,在国际上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1978年在体育界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1980年在体育界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又被评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又获得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
运动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 由原体育保健康复系和原基础部下属部分教研室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组建而成。目前下设五个教研室: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运动生理学教研室、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包含: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教辅人员7人, 学科教师中有教授15名,副教授24名,讲师6名。 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得到充分体现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运动科学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共有本科学生429人。 二个硕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现有硕士研究生102人,二个博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现有博士研究生47人。设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前后有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本院工作。
运动科学系除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外,还承担全院体育生物科学课程教学任务。
运动科学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上海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确立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1992年开始在全院各专业中选拔学生试办体育管理班,199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多年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中设立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经济、计算机与统计、信息管理四个教研室,拥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7名,硕士15名。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440名,硕士生50余名,博士生7名。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管理》、《健身娱乐业服务功能及标准化》、《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资源一体化开发》、《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群体的矛盾与调节机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我国体育赛事融资现状与对策》、《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公开发行股票的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十一五”我国体育产业规划》等;获得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出版了20多本专著,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博彩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与实务》、《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纪人实务》、《体育广告策略》、《公关语言艺术》、《企业策划思路与个案》、《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等。为了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与上海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建了《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并成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为我国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趋势,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外部环境。经济管理学院正借助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以“体育赛事运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经济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体育休闲系
体育休闲系简介
体育休闲系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社会体育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和休闲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2009年招收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2010年起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体育休闲系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和引领全民健身需要、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广了健身花样跳绳等一批有特色的项目,并先后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佳绩。2009年获各级科研立项共2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9篇,完成学术著作与教材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43次。
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第一家创办体育类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原称成人教育部,2006年5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思想端正,教学管理规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体育院校成人教育评估历来居全国前列。曾为各省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杜丽的教练员王跃舫、原国家女足优秀运动员水庆霞、国家足球队教练高洪波、原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等都是我院函授毕业生。
继续教育学院是上海体育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下设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培训等4个岗位。
目前,我院学历教育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两个专业均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学习形式都采用函授的方式,学制均为3年。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属于社会招生,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份;运动训练专业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单独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单独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亦为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
继续教育学院在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主要承担岗位培训和部分短期培训任务。目前常设的主要培训班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和B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羽毛球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武术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以及部分省(市)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等。
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上海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现代化场馆资源,不定期的开设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班,对广大青少年和体育爱好者、社区全民健身骨干进行非学历体育专业技能培训。
1所附属竞技体校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目前,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多年来,学校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不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医科保障、硬件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展。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文化基础强、理论素养好、竞技水平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自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起,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先后有7名运动员(9人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其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盛泽田在25届、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夺三届奥运会铜牌,改写了中国摔跤项目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焦华锋勇夺古典式摔跤55公斤级金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八破亚洲纪录,2006年获得世界杯田径比赛铜牌、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女子撑竿跳高第一人;举重运动员李艳霞(82.5kg级)、周美红(70kg级)、万妮(83kg级)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6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击剑运动员谭丽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8kg级金牌、盛江获得古典式摔跤60kg级第五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张琴、武术世界冠军陈蓓、尤邦孟、石旭飞、刘泽东、赵光勇、段韩松、孙会、吴钞来、韦剑等运动员,也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新形势下,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将继续发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学校精神,加强科学训练、科学管理,为我国的“奥运争光计划”作出了不懈努力。
㈦ 上海体育学院的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硕士专业怎么样
在上海这个大地方,肯定不错的,学得好就业就好。
㈧ 你好,请问上海体育学院的运动康复专业可以考康复医师证么
没听说过,我当年考的时候不需要。
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当年也是下了苦功才考上这个专业。专业课除了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以外,还要要看人体生理和人体解剖,所以你最好是医学或者生物专业,这样的学生导师带起来也比较轻松。
㈨ 上海体育学院工作有前途吗
上绿瓦大楼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学院建立初期,首任院长、我国现代高等体育教育开拓者之一吴蕴瑞教授,以国内外先进体育学术和科学教育理论为办学理念,汇聚了当时我国一批著名教授,包括我国首位体育学女博士、中国近代女子体育创始人张汇兰等专家教授,开创了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奠定了学院的办学基石。 50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倡导“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营造“ 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学风,遵循“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继承优良办学传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学院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院下设体育新大门(长海路)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运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休闲系和继续教育学院7个系(院)以及1所附属竞技体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编导、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英语、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保健与康复13个本科专业。 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4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硕士专业,其中体育赛事运作、体育新闻专业为国内唯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群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武术博物馆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另有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建立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多个国内一流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建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上海市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赛车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上海的训练基地、科研实体。其中中国乒乓球协会培训中心、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和上海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教学训练实体,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以及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任务。 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为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原则,承担的国家级、省(市)部级课题和奥运攻关服务类课题逐年增加,获得各类奖项数十项,并开创了我国体育学术论文进入 SCI 零的突破。 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生13300余名、成教生近9800名、专科生2200余名。其中包括雅典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刘翔的教练孙海平、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杜丽的教练王跃舫、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员马良行等一批杰出校友。 学院教练员和学生曾在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上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有14名学生16次、7名教练员14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4-2006年期间,我院学生曾获20次世界锦标赛冠军、3次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31次亚洲冠军和230多项全国冠军;3人3次破三项世界纪录,2人8次破亚洲纪录。其中2006年,有5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征战第15届多哈亚运会,取得了4枚金牌、1枚银牌的出色成绩。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9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留学生近70人、成教学生2700余人。 学院始终把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了“体院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知名品牌项目;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建立了“上海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教育部于2006年4月授予我院 “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 在未来发展中,学院将坚持立足体育、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以体育学科为主干、本科教育为基础,加强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体育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