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教学 >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途径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途径

发布时间:2021-02-19 00:28:54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即将出台新的高中课标中将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评价标准。申继亮还谈到,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

⑵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前言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把学校体育只看作是“身体教育”、“健康教育”或“健身教育”,而不能全面、正确的反应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健体、如何生存、如何审美等。这就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其综合能力应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2 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体育观赏能力的培养、社会竞争中生存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每堂课应有所侧重,有所体现。
2.1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体育强身健体的自我需要意识。在体育锻炼中运用已具备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创造性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活动的一种本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在认真搞好问卷调查基础上,有的放矢的选择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教材,作为专项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选项教学。这种上课形式学生练习积极性高,通过几年的体育学习,学生能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生活的方法。
2.2 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体育教学也如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始学习动作的时候,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动作情景中,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多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并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做的很认真,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掌握动作就会很快。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而教,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学习能力。
2.3 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实施,是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 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评价、回答课堂提问来实现。技术动作的讲解是让学生讲解自编徒手操或复述教师刚刚讲过的技术要领、口诀。评价是指课后让当老师的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找出“老师”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总评。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回答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动作重点等。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语言简练,抓住重点。通过这几种方法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4 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前要明确目的,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能力。
观察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的细致性、深刻性,观察目的的实现,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达到。体育教学中,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弯道跑中可让学生分析:在弯道跑过程中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左侧倾斜?为什么左膝要外展而右膝要内扣?为什么右臂的摆动幅度比左臂大?为什么左脚要用外侧着地而右脚却用内侧蹬地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能与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5 体育观赏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前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大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竞赛已是现代人,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水平的体育比赛是一种艺术。观赏它,我们能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但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懂得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裁判法,才有利于观赏。教学中,对于学校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应教会学生基本的技战术和主要的规则裁判法;而对于那些电视上常见,但在学校暂时无法开展的运动项目,可通过常见项目介绍课、录像观赏课、比赛分析课、非教学项目体验课、项目选修课等多种课型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体育素质,培养体育观赏能力。

⑶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

摘要:学生健康素养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技能、社会适版应能力、规则意识等权。人的身体健康取决于先天资质和后天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根本条件,因此,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最佳选择。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锤炼意志,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技能,

⑷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内生的身体容素质渐渐提上日程化,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渐渐提上日程化,身 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后天的学习和工作, 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

⑸ 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二、

⑹ 如何在体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3.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3.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⑺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 前言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把学校体育只看作是“身体教育”、“健康教育”或“健身教育”,而不能全面、正确的反应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健体、如何生存、如何审美等。这就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其综合能力应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2 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体育观赏能力的培养、社会竞争中生存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每堂课应有所侧重,有所体现。

2.1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体育强身健体的自我需要意识。在体育锻炼中运用已具备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创造性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活动的一种本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在认真搞好问卷调查基础上,有的放矢的选择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教材,作为专项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选项教学。这种上课形式学生练习积极性高,通过几年的体育学习,学生能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生活的方法。

2.2 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体育教学也如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始学习动作的时候,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动作情景中,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多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并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做的很认真,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掌握动作就会很快。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而教,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学习能力。

2.3 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实施,是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 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评价、回答课堂提问来实现。技术动作的讲解是让学生讲解自编徒手操或复述教师刚刚讲过的技术要领、口诀。评价是指课后让当老师的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找出“老师”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总评。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回答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动作重点等。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语言简练,抓住重点。通过这几种方法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4 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前要明确目的,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能力。

观察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的细致性、深刻性,观察目的的实现,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达到。体育教学中,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弯道跑中可让学生分析:在弯道跑过程中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左侧倾斜?为什么左膝要外展而右膝要内扣?为什么右臂的摆动幅度比左臂大?为什么左脚要用外侧着地而右脚却用内侧蹬地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能与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5 体育观赏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前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大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竞赛已是现代人,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水平的体育比赛是一种艺术。观赏它,我们能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但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懂得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裁判法,才有利于观赏。教学中,对于学校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应教会学生基本的技战术和主要的规则裁判法;而对于那些电视上常见,但在学校暂时无法开展的运动项目,可通过常见项目介绍课、录像观赏课、比赛分析课、非教学项目体验课、项目选修课等多种课型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体育素质,培养体育观赏能力。

2.6 未来社会竞争中生存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克服自身与外部的困难和阻力,要战胜懦弱和惰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我们必须将每一堂体育课,每一次课外锻炼都纳入一个内外相辅,前后衔接的系统工程之中。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因为它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建立各种锻炼小组、训练队、俱乐部,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这些体育活动中,面对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学生将体验到奋斗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奋起的可贵、胜利的喜悦。这些难得的心理体验,将使年轻人更快的成长起来,使他们能够坦然的面对未来的生存和竞争。


3 小结

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问题。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改革落后、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圆满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⑻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即将出台新的高中课标中将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评价标准。申继亮还谈到,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阅读全文

与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途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