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教学 > 北京体育大学upr综合教育系统

北京体育大学upr综合教育系统

发布时间:2021-02-18 13:12:31

1. 我想考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专业分数线要多少!!

2013年的分数线
明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前才公布
=======================================
目前只有2012年的

体育教育专业分数线

文化分之最低分(辽宁):文科459,理科317

体育分之最低分(辽宁):文科97,理科97

========================================

文化分:文科与当年三本线接近,理科低71分。

========================================

辽宁2012年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科理科
本科一批 563517
本科二批 506445
本科三批 454388

=======================================

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全国统招分数(艺体类)

详见附件,说的很清楚。

2.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属于什么批次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是全国同类体育项目中就业形势最好的,毕竟她是我国体育学府中的唯一一个211工程院校,在国内和国际上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3. 北京体育大学有没有特殊体育教育系 

什么叫特殊体育教育系啊

4.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346体育综合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是什么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

第一篇 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释义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
二、运动训练概述
(一)运动训练释义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概述
(一)运动训练学释义
(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三)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四)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的构成
(三)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
(四)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
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第三章 运动训练原则
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
(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
(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周期安排原则
(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
(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
(三)运动训练手段概述
(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
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重复训练法
(二)间歇训练法
(三)持续训练法
(四)变换训练法
(五)循环训练法
(六)比赛训练法
三、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二)运动员体能的构成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一)力量素质释义
(二)最大力量的训练
(三)快速力量的训练
(四)爆发力的训练
(五)相对力量的训练
(六)力量耐力的训练
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一)速度素质释义
(二)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三)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四)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一)耐力素质释义
(二)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
(三)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
(四)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第六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
(一)运动技术释义
(二)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五)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第七章 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一)竞技战术的定义
(二)竞技战术的构成
(三)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二、战术训练方法
(一)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方法
(二)程序训练法
(三)模拟训练法
(四)实战法
三、战术方案的制订
(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二)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
(二)诱导训练法
(三)模拟训练法
三、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
(一)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
(二)使用表象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放松法的关键
(三)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
(四)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
(五)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
四、运动智能概述
(一)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
(二)运动员智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三)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运动训练计划
一、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一)运动训练计划释义
(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
(三)运动训练计划分类
二、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
(二)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
(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龄特征
(五)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特征
(六)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七)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八)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三、年度训练计划
(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四、周训练计划
(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
(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
五、课计划与组织
(一)训练课的种类
(二)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
(三)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四)训练课的结构
(五)训练课的负荷量度
第十章 运动队伍管理
一、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
(一)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
二、教练员与运动员
(一)教练员
(二)运动员
本篇参考书目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结构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 体育课程与教学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一)体育课程的特点
(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三)、体育课程的编制
二、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三、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
(三)体育教学内容
(四)体育教学方法
(五)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六)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
(七)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八)体育学习评价
第三章 课外体育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三)俱乐部活动
(四)小团体活动
(五)个人锻炼活动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学校运动队
(二)基层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
(四)体育俱乐部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一)运动队的组建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四、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五、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四章 体育教师
一、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性格
(二)专业知识
(三)专业能力
二、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
(二)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
三、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
(二)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本篇参考书目
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一)直接来源
(二)间接来源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
(一)糖代谢:人体内的糖储备、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二)脂肪代谢:脂肪的分解供能、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三)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对人体的意义
三、肌肉运动的能量供应
(一)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概念、特征、意义
(二)能量统一体理论:概念、以运动时间为标准划分的能量统一体表现形式及对应的运动项目
第二章 肌肉收缩
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二)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一)向心收缩
(二)等长收缩
(三)离心收缩
三、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一)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二)长度与张力的关系
四、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一)形态特征
(二)生理特征
(三)代谢特征
五、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觉的形成
(二)位觉: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位觉的产生机制、前庭反应与前庭机能稳定性
(三)本体感觉:肌梭、腱梭
二、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一)牵张反射
(二)状态反射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激素的概念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一)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二)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三)生长激素
(四)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第五章 血液
一、血液概述
(一)血液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液的功能
(一)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二)氧运输功能、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三)保护和防御功能
第六章 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呼吸的形式
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运动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三)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四、运动时的呼吸
(一)憋气
(二)过度通气
第七章 血液循环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二)自动节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二、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心泵功能的评价
(四)心泵功能的调节
三、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一)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五、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二)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第八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健康与体适能
(一)健康概念
(二)体适能概念及组成
(三)有氧适能的定义、生理基础及评价
(四)肌适能的组成、测定
二、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概念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三)运动处方的要素
(四)运动处方制定程序与原则
三、体适能的训练
(一)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
(二)提高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第九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一、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一)肥胖定义
(二)肥胖分类
(三)肥胖的诊断指标与方法
二、运动与身体成分的控制
(一)热能平衡理论
(二)减肥运动处方
第十章 肌肉力量
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肌肉力量分类
(二)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二、肌肉力量的训练
(一)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二)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三)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的若干因素
第十一章 有氧运动能力
一、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需氧量
(二)吸氧量
(三)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二、有氧工作能力
(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二)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第十一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一)赛前状态:赛前状态的概念、产生机制、表现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生理机制、如何做准备活动
(三)进入工作状态:概念、生理机制、影响因素
(四)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五)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
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
(一)机体对一次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
(二)机体对长期运动负荷的适应
(三)运动负荷阈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
(二)产生机制
(三)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
二、恢复过程
(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二)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第十三章 环境与运动
一、冷热环境与运动
(一)体温调节
(二)冷、热环境的适应
二、水环境与运动
对水环境的适应
三、高原环境与运动
(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二)高原训练
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氧运输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
本篇参考书目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我弟弟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了,他是体育教育专业,请问就业前景如何毕业主要搞什么,走什么路子!!

体育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乐观的,体育教育已经被就业红色警告。
我是一所体院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体育专业生活很不容乐观。
北体不错。 还是建议上下去。
就业肯定不会很好。

6. 考北大的体育院校和北体的区别

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没有区别,北京体育学院于1993年12改名为北京体育大学,两者指的是同一所学校。

截止到2019年6月9日,北京体育大学校史沿革如下:

1、校名变更

1952.7筹建-1956.3:中央体育学院;1956.3-1993.12:北京体育学院;1993.12-今:北京体育大学。

2、校址变更

1952.7筹建-1954.1:北京先农坛;1954.1-今:北京西郊圆明园北侧。

3、隶属关系沿革

1952年7月: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成立,直属教育部领导,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业务指导;1952年下半年-1966年:学校归国家体委直接领导;

1966-1978年:学校由国家体委军管会领导,其机构撤消后,归国家体委和北京市双重领导;1979年-今: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领导,党的关系隶属中共北京市委。

(6)北京体育大学upr综合教育系统扩展阅读:

北京体育大学现有27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应用心理学;

英语、表演、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学、经济学、网络与新媒体、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俄语、旅游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能训练。

学校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

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艺术和新闻与传播3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 北京体育大学校内网怎么打开

这有两种情况,分为在学校内打开和在学校外打开:
1.学校内打开的话,只要所在区域的ip正确,就只需要输入 web.bsu.e.cn,就可以打开了
2.但要是在学校以外的区域,就无法打开校内网。

知识延伸:
【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为北京体育大学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成立于1953年,是建校最早成立的,2002年更名为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是培养中国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人才的摇篮,专门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概况】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最具体育特色的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专业是教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培养能在基层社区、体育辅导站、各级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相关单位从事社会体育理论研究、大众健身指导、运动健身保健咨询以及社会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学院设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篮球教研室、排球教研室、足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体操教研室、社会体育教研室和体育教育学教研室等教研单位。
目前,教育学院师资队伍116名,其中,教授20名,占17%,副教授56名,46.2%;讲师:21名,占17%;有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导师2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名,在读博士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两个专业在校学生共1625人,约占学校本科学生的35.6%。
经过50多年的积累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摸索实践,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形成了标准高、质量高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完善、多样、富于创新、注重实践的鲜明特色。培养目标符合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与需要,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才。
2002年,教育部举办了检验办学质量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该院学生代表北京市参赛,在大小18个项目的竞赛中,获得理论知识类、技术技能类和团体总分一等奖。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有两位教授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排球》课程已经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乒乓球》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体操》、《篮球》课程为学校精品课程。
学院形成了以“科技文化节”和“体育艺术节”为龙头的特色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院师生紧把时代脉搏,积极投身服务祖国、回报社会的公共公益事业,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多年来,数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团体操的创编、演出的组织工作。在国庆50周年的群众游行方阵中有几百名该院师生的身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在北京市纪念学生军训工作20周年的阅兵汇报中,教育学院学生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取得佳绩,2004级学生集体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教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学生素质较好、教学管理严格、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体育人才。目前正努力适应社会需求,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积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和知名度,必将在学科建设、精英人才培养上开创新局面,为学校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链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网站:http://pe.bsu.e.cn/index.htm

8.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如果想到事业单位,什么局类的工作走什么路子!!

体育教育专业 前景还可以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力法;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阅读全文

与北京体育大学upr综合教育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