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安徽师范大抄学体育学院,前身袭为安徽师范学院体育科,始建于1957年,1960年并入安徽体育学院,1961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1962年迁回皖南大学成立体育系,199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基础上成立体育学院,2000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50年的办学历史,使体育学院积淀深厚,成绩斐然。
Ⅱ 今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录取分数多少
各个省市区、各个批次的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不一样,从本月15日前后到8月底一直在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一批(提前批、一本)已经或就要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从现在到20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二批(二本)20日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25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三批(三本)26日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0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高职高专(包括)专科要到本月底下月初才能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下个月就能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有的要到中下旬才能发放通知书。
通知书一般通过邮局的EMS特快专递邮递到预留的通讯地址。
Ⅲ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学院领导
学院领导:
引引 职务姓名分管工作党 委 书 记贡植斌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党委副书记钟 晨分管学生和共青团工作分管组织发展和分党校工作党
委
委
员 雷 震分管宣传工作周志俊分管统战工作魏登云分管青年工作杨 强分管工会工作吴 峰分管纪检工作苏小运分管保密工作
Ⅳ 雷震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雷震, 男,1957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 体育教育与训练
个人简历: 1978-1982年 求学(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77级读本科)1982-2005年 原芜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工作。先后担任系秘书,系党支部副书记,校成教处处长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任体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09年3月至今,任体育学院院长。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副理事长,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副秘书长,芜湖市田径协会主席。
讲课课程: 田径,篮球,体育游戏,大学体育等。
获奖情况: 1988年获安徽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02年获安徽省“招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主要著作: 《短跑奥秘与科学训练》 (15万字),副主编,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体育教程》主编,2009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近几年发表论文: 1.《吐纳行术与保健治疗功》(论文,《成都体育学院院报》04年第6期,国家重点,独撰)2.《荀子养生哲理与体育教育思想》(论文,《体育文化导刊》04年第11期,国家级,第一作者)3.《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5年第6期,国家重点,独撰)4.《短跑速度的合成与频幅组合的关系》(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05年第1期,省级,独撰)5.《竞技体育与游戏》(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05年第1期,省级,独撰)6.《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过激行为的心里分析》(论文,《安徽体育科技》05年第1期,省级,独撰)7.《论明清徽商与传统体育》(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1期,国家级,第二作者)8.《中国体育社会化前瞻》(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2期,国家级,独撰)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第9期,国家级,第一作者)10.《对肥胖大学生运动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国家重点2009年第11期)
11、2010.01 安徽体育科技 《全民健身目标下安徽农村体育践行探索》
12、2010.02 四川体育科学 《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礼仪魅力探讨》
13、2010.06 运动杂志 《安徽省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14、2010.0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和谐社会视域下城乡老年体育统筹发展研究》
科研课题: 04年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网络管理可行性研究”。安徽省教育厅秘高 【2004】77号文,主持人。2009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老年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重点课题。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主持《增强青少年体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9BAK62B02-004
200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主持
2009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项目重点《安徽省老年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主持人
2011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主持人 ,《传统与现状:中国竞技体育精神研究》AHSK09-10D99
其他:
2011年2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聘任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Ⅳ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怎么样
有女篮,是我们体育生练体育学知识的天堂啊!管理很好,你要是来了就知道了,我是你师兄!呵呵!你是运训的还是什么专业哦!安徽这里是龙头老大哦,支持你填这里
Ⅵ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新校区吗
是的,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新校区(花津校区)北门口,中央城大酒店对面。
Ⅶ 高升的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人物简介
高 升, 1969年12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在读,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现任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专业、教育硕士生导师,首届安徽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师团成员。现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体育法学方面的研究。
一、研究领域
1、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体育法学
二、讲授课程
1.社区体育 2.社区体育指导 3.体育市场营销学 4.社会体育指导员 5.学校体育管理 6.大学体育(术科)
三、获奖情况
1.2003年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3.2005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4.2007年被授予安徽师范大学首届优秀教育硕士生导师称号。
5.2009年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6.2010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四、主持课题
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法研究”,编号2001J114
2、安徽安徽师范大学专项“安徽省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编号2002ZXl7
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07SK091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重点项目。编号08TYWH137
5、安徽省体育局2009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编号ASS09205
6、安徽师范大学重点科研项目“芜湖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09xzd11
7、安徽省2010年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编号20100231
8、安徽省体育局2011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ASS2011129
9、国家社科项目“ADR机制在解决体育纠纷中的应用及其完善研究”课题,编号11BTY030
五、参与课题
1、2003年国家社科课题“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与市场研究”课题研究,编号2003BTY010
2、2006年第一参与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安徽体育产业营销现状与信息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06SK125
3、2009年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委托项目“我国竞技体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特征研究”课题,编号1319SS09008
六、学术论文
1、独撰或第一作者(04年以来):
[1] 我国体育协会内部纠纷的法律救济——以体育仲裁与司法介入的关系为中心[J].体育科学,2009,(08)
[2] 论司法对体育协会内部纠纷的介入——从足协风暴谈起[J].体育与科学,2011,(02)
[3] 芜湖市多元化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4] 社会转型视角下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03)
[6] 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结构与执业现状[J].体育科研, 2008,(06)
[7] 国产体育用品品牌营销分析与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8] 中学生体育课堂主体性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体育教学,2011,(6)
[9] 芜湖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养与使用现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10] 芜湖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2、第二作者:
[1] 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 2004,(01)
[2]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 论安徽体育产业市场信息化营销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 2007,(06)
[4] 新生活运动再探讨——从体育运动角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5]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J].军事体育学院学报,2009,(06)
[6]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营销分析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8,(02)
[7]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 2010-04-15
[8]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课教材情况调查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15
[9]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15
[10] 池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09-12-28
[11]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腾起高度的能量守恒定律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2)
[12] 试论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 2006,(03)
[13] 安徽省城乡居民体育用品消费行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七、主编、参编教材
1.“高师体育与健康教程”[M],安徽人民出版,2001.10 ISBN7-212-01941-0/G.339
2.“社会体育学基础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ISBN7-04-011736-3
Ⅷ 张振华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张振华:
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56年12月,宿州人;硕士研究生,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省运动训练学会会员,省学校体育学会理事,省高校体育学会理事、篮球一级裁判、田径一级裁判。曾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省体育课大赛一等奖、省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奖等。学术思想活跃,注重先进文化诘取,驻足于体育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
研究方向:
1.学校体育教育2.人文社会体育。
主讲课程:1.《学校体育学》2.《体育游戏》3.《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4.《体育课程论与教学论》5.《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发表论文:
1.体育教学CAI课件的研究与应用.四川体育科学,2001年第四期。2.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走向与思考.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第二期。3.对学校体育改革中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二期。4.人文教育是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基础.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第三期。5.论健康第一,不是唯一的文化性.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第四期。6.对三基教学理论的质疑与辨析.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第一期。7.中国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的沟通与回应.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第一期。8.试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展与误区.体育与科学,2003年第三期。9.试析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的路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10.论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形态与嬗变.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11.论市场经济对公共体育的影响与变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七期。12.论三种教育理念在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目标、关系和定位.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第一期。13.论三种教育理念在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体育与科学,2005年第一期。14.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理性的解读.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第二期。15.论中国特色体育的思想基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三期。16.对《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与《体育的主旨是强化体能而非保健养生》两文的辨析与商榷.体育与科学,2005年第六期。17.刍议体育课的评价与观摩.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五期。18.全球化进程:中国体育在国家建设中的文化责任.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第三期。19.体育学习与培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三期。20.对学校体育28年的回顾与透视.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21.对学校体育“器”与“道”向度的哲学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一期。22.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第三期。22. 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史再认识.运动,2010第一期。23.论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改的超越与缺失.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24.我国体育软实力的理论视阈与价值取向.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25. 体育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辨析与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二期。26.北京奥运会文化对我国社会进程的影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三期。27.论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二期。28.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三期。29.论四种学习理论在体育教育的贡献与缺陷.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第三期。30. 19世纪游戏文化论说的文化研究.运动,2010年第五期。31.体育教与学关系的论析与建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十一期。
出版论著:1.大学体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2.体育教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年。3..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持项目:1.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三年实验研究.省教育厅课题,2000年。2.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建构与实施.市级课题,2001年。3.我市投掷运动训练的成就与贡献.市级课题,2002年。4.体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省教育厅课题,2003年。5.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重点课题,2004年。6.全球化进程:中国体育在国家建设中的文化关系.省教育厅课题,2004年。7.安徽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纲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6年。8.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进程的影响.体育总局文化基地课题,2008年。9.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0年。10.皖长三角四城市政府公共体育行为的研究,安徽省体育局重点课题,2011年。
Ⅸ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学院教研室
学院下设十一个教研室,分别是:田径教研室、体操教研室、武术教研室、大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体育社会科学教研室、公体第一教研室、公体第二教研室、公体第三教研室、公体第四教研室。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两个研究所。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二门省级精品课程(体育统计学、大学体育),一个校级特优强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个校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Ⅹ 余涛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余涛:1977年4月出生,安徽芜湖市人,教授,博士,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99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3月,经安徽高校博士后岗位人选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担任首届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岗位博士后。1999年7月至今工作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现代化研究》(2010年)、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时期我国农村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年)、安徽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程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0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基于文化角度对体育广告的研究》(2006年),参与其它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合著专著两部《新世纪我国体育教师素质与培养的研究》、《阳光体育总论》;参与编写专著一部《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院》、《中国体育科技》等国内体育学术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