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根据小群体学习型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熟知的某一项运动技能,规划一个7课时的项目训练
可以说是跑步吧,这个跑步的运动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项运动技能了,然后展开来写
㈡ 体育与健康“自主探索学习”课题推广计划
我这里有一份拓展体育学习方案不知道对你有没有一点帮助
拓展中学体育课程
-----“户外体验式训练”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在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而这些实力的增强都离不开国民体质的增强,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99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落实到实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而今审视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观念相对滞后,竞技体育观、体质教育观还比较盛行,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
2、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3、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由此可见,拓展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现代高度物质文明的城市环境中,学生生活于“水泥丛林”,安逸舒适,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艰苦环境中生活能力也较差。户外体验式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课程的拓展,把原先体育课上竞技性很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可以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体会所学的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知识,并学会基本生活技能。
大自然资源是最经济最简便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户外体验式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搭建帐篷宿营,分辨可食植物,如何看地图等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处理简单运动损伤、迷路等紧急情况。
2、学生可以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身心素质。
3、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环保意识。
5、开发了课外体育资源,拓展了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是教育部体卫司组织进行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于2002年7月“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课题组在东北帽儿山、浙江大明山和湖北神龙架三个实验基地成功地组织了我国首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相信这一新型的体育课程模式会很快进入高校。
而发达国家在中学学校开展户外生存生活活动也较为普遍,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小学健康和体育课程中强调:要满足人的成就和知识基础的需要及体验新的挑战需要,重视挑战、冒险意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环境预防危险、降低伤害的安全措施,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提高参加户外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新西兰健康和体育课程提出:户外教育给学生发展个人和社会技能、关注环境等提供了机会,户外教育包括户外冒险活动和户外专业活动,如野营、攀岩、远足等等,学生通过安全的、挑战性的和愉快的学习体验,使整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之一的运动技能目标也强调学生要掌握在野外条件下的基本技能,参加野外生存生活活动。但对这一课程尚未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对课题的界定
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后来成为户外体验式训练(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的代名词。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之所以命名为----户外体验式训练,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户外体验式训练,即从实践中学习,它采用计划→实践→反思→应用的学习过程。它利用崇山峻岭野外自然的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人际关系、信任、配合,以及团队合作等组织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软技巧,并使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户外运动是训练的载体,而它的训练理念讲究的是体验式,这与在教室里的传统学习方式大相径庭。
户外体验式训练的显著特点有:
1、综合活动性。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2、挑战极限。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3、集体中的个性。户外体验式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成功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5、自我教育。教师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师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户外体验式训练”是采用风靡全世界的户外拓展活动,透过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户外训练项目,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凝聚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以及使命感。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因此结合中学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该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强调“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以及具有带动他人进行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等。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
认识有关户外运动的价值,初步掌握有关户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掌握运动损伤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以及适应自然、挑战自然的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
《标准》强调“学生要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身体机能状态,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侵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
户外体验式训练充满着各种主客观困难,促使学生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同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发展学生的个性;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疲劳,体会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5、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处理好合作和竞赛的关系,在艰苦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本课题以实验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为辅。针对户外体验式训练的价值、组织方式以及开展户外体验式训练前后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学体育课程开展户外体验式训练内容的可行性与价值的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课的组织形式、教学设计、安全措施的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对学生激发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能力的已研究;户外体验式训练课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高中阶段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周期
1、第一阶段: 200 年 9 月- 200 年 12 月。
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 , 完成研究方案,制定相关制度,组织理论学习 , 形成研究基础。
2、第二阶段: 200年 1 月- 200 年8月。
主要工作:对各子课题实施研究。
3、第三阶段: 200 年 9月- 200 年 8月。
主要工作:课题组将扩大实验范围,各项研究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验证已有的研究成果。
4、第三阶段: 200 年 9月- 200年 7 月,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 各项研究资料收集整理、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并着手编写学校体育教学-----校本课程《户外体验式训练》的教材。
六、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 、研究经费:设立课题专项资经总预计约5万元,专款专用,建立收支记录。
2 、研究形式: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学习制度、资料收集整理制度等。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4、主要参研人员
㈢ 如何进行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申报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
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口语突破这个名称,设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像是语文,又好像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高中或者初中更没办法看出来。能不能改为小学生口语突破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清楚,就不再赘述了。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道德情操陶冶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建立探索性的个体化的主体学习方式,改变一贯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广阔的语文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相互协作、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领悟知识的真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4、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基础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了单一的“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健康第一这一观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这种理念。
一、自主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学生。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则是完全被动的按照老师安排好的练习步骤进行学习,体育教师教什么课程,学生就被动的学什么课程。体育教师教的多学生就多学点,体育教师教的少,学生则少学。不教则无法自主学习。在本次的课改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喜欢运动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由被动变主动,自我体验,充分表现“导演”的角色,实现由“逼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体验过程
在垫球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拿球来体验一下的球感,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觉得垫球会很痛,特别是女同学,通过教学前的体验,让同学们减轻这种恐惧感。在教学前先让同学们用上肢的任何部位垫球,单手、双手、原地的、行进间的、连续的、间断的都行,只要使球弹起就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自主的活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2.实践和指导过程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对垫球动作会有一定的体验,虽然有的同学动作不对,球也垫不起来,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随后的教学所做的铺设。随后教师通过一定的示范动作,让学生了解垫球的部位、了解标准的垫球动作。在随后的垫球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如原地徒手、垫固定球、自垫、一抛一垫、移动垫球等,使学生再反复实践,掌握基本的垫球技能。
3.自我评价过程
同学们进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掌握了垫球动作,这时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练习小组,让这些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际的练习中找出相互的不足,同时同学们在观察别的同学的练习时也能够评判自已动作的好坏,发现自己垫球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原因,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地改进动作,使自己的垫球水平不断提高。
二、合作学习
可以分为互助学习和互动学习两个过程。互助学习或称互补学习,相互合作的同学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如排球垫球技术好的与体能好的合作,后者可以提高垫球能力,前者可以提高体能。互动学习就是面对面的互相讨论、互相鼓励,在一种默契运动中双方得益。如学生排球垫球练习不再采用对墙垫、自垫球,而以2人一组、3人一组进行练习,练习被动击球。两人合作,一人徒手,另一人持球击垫球部位,可以让同学们被动的感觉触球部位。练习主动感受击球部位(一人持固定球,另一人主动击球。找准垫球部位,体会击球动作),在这种练习方法下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垫球经验,协作配合。
三、探究学习
这是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灌输式教学变引导性教学的过程,通过在练习中自主尝试、体验与实践,主动发现自己动作的不足,发现练习中的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迁移学习
让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转换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别的同学的练习,发现不同同学练习动作的异同点。在教学中要探究不同项目之间的迁移性。在教学中要将新的教学技术与已掌握的相近或相反的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类比教学,将已有的技能转移到新的技能上去。例如:投掷技术中的“鞭打”动作与排球扣球、羽毛球杀球等技术的相互迁移,篮球的上篮动作和排球的扣球上步动作相互迁移。
2.归纳学习
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抽取这些运动项目所有的共性。在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的学习中,督促学生既注重掌握这三种球类所自有的特性,又要发现它们的所有的共性。如传球、组织进攻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战术。
3.建构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既掌握了不同运动项目的共性,又掌握其本身所有的特性,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学习方法,使同学们掌握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它们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教材、看技能、看学生、看兴趣、看情感。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兴趣需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与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㈤ 体育课教学的类型
第一, 什么是分类与结构
(1)分类。我们从传统的体育理论中了解到,体育课堂教学有类别的划分。“类”是指体育课的分类,是课的一般性质。所以,一般的体育教学课根据它的一般性质可分为:理论课、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
(2)结构。课的结构是指教学要素在时空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是组成一堂课的若干部分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体育课的结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点上讲它的结构有三结构和四结构两种。
三结构式:划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四结构式:划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个是开始、准备合一;一个是开始、准备分开,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前基本沿用此结构上课。
在体育教学改革三十年来的进程中,课的结构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教学新结构。比如,顺序式教学结构;学、导式教学结构;命题式结构,等等。他们都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形成一些看似新教学结构。但我认为,无论怎么变都没有离开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控制。只不过在方法、手段上有一些变化而已。
②另外,有一种新的课的结构,是从课堂调控关系中,在教与学之间的一种比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比如,中学45分钟一节课,按1:3:4:1的结构上课;小学40分钟的课是按3:4:1的结构上课。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中学课的主题导入、目标与旧知识的巩固为1个单位,用5分钟完成 ;教师的新教材讲解、示范、引导、辅导共用3个单位15分钟完成;学生个体练习、小组练习共4个单位20分钟;师生讲评、布置任务及其他用1个单位5分钟。合计为1:3:4:1结构。小学只是把中学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并为3个单位,15分钟,合计为3:4:1结构。其实这种结构是从“精讲多练”原则演变而来。在教学时空间的一个具体划分。
第二,什么是课的“类型”和“模式”
学校体育改革三十年来,分类已经突破原有一般性质的划分,产生了具有典型特征的“型”的变化。
(1)课的类型。“型”是课的形态特征和典型性质。不是一般性质的新授、复习、综合和考核的分类,已从原有“分类”概念升华为课的“类型”划分。根据其表现特征的不同,大致分为:趣味娱乐型、课题探究型、素质提高型、专项训练型、民族特色型、知识传授型、职业培训型、自主选项型等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点,突出了不同的教学特征。比如,小学低阶段学生主要采用兴趣培养型和趣味娱乐型;小学高段一般为知识传授和素质提高型;而初中以知识传授型和素质提高型为主,增加了课题探究型和专项训练型等;高中因此多采用专项提高型和自主选项型。而民族地区则出现反映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民族特色型;职业学校则增加与自己所学专业配合的职业培训型。
(2)课的教学模式。课的类型的发展,必然使符合这些类型的教学模式也起了新的变化。但真正影响模式变化的应该是教学理念的“升华”,带来教学模式的“升级”。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必定带来多种模式的发展,小学、初中多侧重在自主——合作;而高中则应更多的侧重合作——探究。那,什么是教学模式呢?它是指在完成课型特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条件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课堂各种教学课型活动的结构和框架程序。是人们可遵循的标准样式。
过去,理论上讲,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这个提法有时也让人不好理解和操作。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换一个提法解释就更好理解了。体育教学模式是“课型”与教学实践的中间联系,是为完成某种“课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比如,我们选择的是趣味娱乐型“课型”。那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而情境教学模式有以下要求:
①以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实践性
②以观察为手段培养学生亲自感受性
③要以情感为动力,渗透有效的教育性;
④用语言诱导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
弄明白了情境教学模式的操作途径、目的和意义,我们的情境教学的情境设置就容易了,课堂调控也就明的了。
所以说,我们研究“类型”与“教学模式”是为了老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艺术。
㈥ 对如何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探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微弱,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体育又多在室外进行,往往经受不住外界条件的引诱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传统的队列、广播操、跑步等技能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巩固——再现,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游戏化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用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因此,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罗杰斯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方法,择优学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倡导“发现学习”;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目前,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渐渐多了,如“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合作教学”“创新教学”等等,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的理论性文章,也经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这些都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对于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谋求游戏与教学相通的研究,即教学的游戏化,却没有专门的论述和探讨,所以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三、选题的意义 1.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及创新与运用游戏到教学中的水平,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线教师的创造游戏的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 2.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发现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打好基础。四、本课题预期目标、研究内容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受教育、在游戏中成长。研究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游戏自由游戏又称自主游戏,在教师创设的自然情景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由游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自由游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丢手娟、老鹰捉小鸡等。(2)技能、技术类的改装游戏改装游戏主要是将体育技能、技术以游戏的特点进行包装,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如“双脚连续向前跳”包装为“青蛙过河”;队列变化转化为“孙悟空变魔术”。(3)自编自导的创新游戏创新游戏即学生的自创游戏,由学生单独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创编游戏的方法与技巧后,自编游戏,经师生讨论修改,在课堂上由创编者自行导演示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并最终评比,入册。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创编,不断增进了对体育游戏课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游戏内容。(三)体育游戏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研究 1.教学和游戏的相互结合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是指在同一目标引导下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之间的相继关系。 (1)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并在其经验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从而使学习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投掷教学前先“玩纸飞机”;跳跃教学前进行“仿生”游戏等。 (2)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游戏作为教学的继续,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如《认识自己的身体》室内课教学后安排“指部位”游戏;投掷教学后进行“打靶”、“投准”游戏等。
㈦ 如何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进行课堂教学课题产生的过程及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微弱,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体育又多在室外进行,往往经受不住外界条件的引诱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传统的队列、广播操、跑步等技能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巩固——再现,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游戏化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用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因此,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罗杰斯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方法,择优学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倡导“发现学习”;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目前,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渐渐多了,如“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合作教学”“创新教学”等等,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的理论性文章,也经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这些都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对于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谋求游戏与教学相通的研究,即教学的游戏化,却没有专门的论述和探讨,所以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选题的意义
1.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及创新与运用游戏到教学中的水平,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线教师的创造游戏的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
2.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发现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打好基础。
四、本课题预期目标、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受教育、在游戏中成长。
研究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
(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又称自主游戏,在教师创设的自然情景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由游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自由游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丢手娟、老鹰捉小鸡等。
(2)技能、技术类的改装游戏
改装游戏主要是将体育技能、技术以游戏的特点进行包装,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如“双脚连续向前跳”包装为“青蛙过河”;队列变化转化为“孙悟空变魔术”。
(3)自编自导的创新游戏
创新游戏即学生的自创游戏,由学生单独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创编游戏的方法与技巧后,自编游戏,经师生讨论修改,在课堂上由创编者自行导演示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并最终评比,入册。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创编,不断增进了对体育游戏课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游戏内容。
(三)体育游戏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研究
1.教学和游戏的相互结合
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是指在同一目标引导下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之间的相继关系。
(1)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
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并在其经验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从而使学习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投掷教学前先“玩纸飞机”;跳跃教学前进行“仿生”游戏等。
(2)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
游戏作为教学的继续,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如《认识自己的身体》室内课教学后安排“指部位”游戏;投掷教学后进行“打靶”、“投准”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