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
一、 前言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体育”的学习。他把有军事和运动含义的“射”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
美育体现了体育教学固有的特点。不论是跑、跳、投等基础技能的教学,还是健身操、体操形体动作的赏析,都是在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中饱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智育是美育发展的前提,而美育对智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融于体育教学中,缺少美育涵蕴的体育教学是不完全的体育教学。
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较差,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如NBA篮球比赛中各个篮球明星技术动作之华丽;社会上流行的街舞之通俗“靓丽”。但他们却不能理解和欣赏什么是真正的运动美。所以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结合。体育锻炼作为获取健康的手段,人们越来越渴望增加它的艺术性和愉悦性。目前,作为艺术类音乐、美术和舞蹈与体育的结合越来越广泛、密切,如体操、健身操、技巧、水上芭蕾、花样滑冰等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因此,各种体育项目艺术化,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的体育将是激烈的竞技比赛和轻松愉悦的健身活动并列发展的时代。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育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实施二者结合的主要途径。
二、 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塑造合格发展的人,美育教育是不可缺的,更应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
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应感受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感受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
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完整的体育教学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三、 体育与美育、艺术的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刻地说明了体育与美育的密切关系。人们在崇尚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化自身的必要手段。通过体育,可以促进人的身体之美与精神之美的最佳结合。体育中蕴含艺术美、表现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领域。美育也可促进体育,提高体育成绩,按美的标准去锻炼,更是健美运动的要求。体育所蕴含和表现出来的美,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美和体育精神美上。体育运动美表现为动作美,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人们酷爱体育除了欣赏挑战生命极限的崇高外,也欣赏体育动作的美。体育运动的动作,或追求速度,或追求力量,或追求灵巧,或追求动作与动作的完美和谐的组合,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是美的,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有着其艺术特性。
四、学校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容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主要追求"身体美"和"运动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的美(心理、生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动作、环境。行为、竞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表演,体验和感受运动之美。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传授者、表现者,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才能做到自身形象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场地和器材的组合以及教学的周边环境,都要为运动创造一个美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鉴美能力。
五、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直观性、瞬时性、体验性等特点。通过体育,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健与美的认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为美育、艺术教育提供了十分广阔、生动的审美空间,而在进行美育、艺术教育渗透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1、 把美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体育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而服务的教育过程。体育又是寓教于乐的活动,其教育目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完成的。它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展示具体的形象,运动所产生的机体舒适感给人带来活泼欢畅的良好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让美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可提高学徒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会使欣赏者具有更加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锻炼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一种美的享受。加强体育教学中各种练习项目与音乐、舞蹈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塑造美的形象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的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形体美、仪态美和心灵美的楷模。
4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渗透美育、艺术教育
把美育、艺术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美反复推敲,细心品味,创造更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酷爱具体运动项目到对该项目运动美、艺术美的欣赏,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以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陶冶情操,培养美育素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 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1、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艺术美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可使学生感受整齐一致,节奏和谐等形式的美;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既可感受平衡、对称、协调、节奏旋律等形式的美,又可感受技术动作美,以及思想品德、作风等心灵的美,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任何一种教学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姿势,要求学徒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而沉稳,要展示出美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徒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优良品德和作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节奏的旋律、优美的舞姿与跑、跳相结合,运动全身。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欣赏----向往----理解----完成----享受----回味。使学生达到练中有乐,乐中锻炼的良好效果。从而塑造出既有技巧美、造型美又有力量美、耐力美,动作舒展大方、轻松自如、灵活多变而又富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2、 结合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进行美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否给学生以美感,是能否培养学生的情趣,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流畅易懂、生动有趣,并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示范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舒展、自然、利落、优美。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体育美之影响。
3 、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育。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结合形体训练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思想品德进行美育,使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形体美和心灵美和谐一致,达到身心健美的目的。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等特点,它就要求参与者能遵守规则、服从裁判、有组织、有纪律、有礼貌,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民族自尊心、进取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美化思想、塑造心灵美。
4 、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及教学组织中渗透美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时不体现美的存在,运动场地的平整、教师运动服装的整洁、器材准备摆放整齐、场地布局合理;课堂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针对适用、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等等。
5、 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审美创造条件
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雨雪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或室内必修课,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精彩的比赛录像,如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校内、校际体育比赛及高水平运动比赛录像片断,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感知逐渐提高对体育美的塑造能力。这样把体育与艺术有机地交融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放松学生的身心,使用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协调
七、 结论
现阶段的教学是多元化的教学,各学科教学应该和谐的发展,因此应把学科教育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能将智育、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相信,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艺术教学穿插于体育教学之中。这样,将使学生在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同时,思想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多全面的全面发展。
㈡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个性
集体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以集体的形式朝着明确、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集体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并养成良好的个性。
比如,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一些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练习,还要选择一些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如足球、篮球等教学项目,在学生完成了个人技术动作的教学任务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战,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感知所有成员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个集体同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这样,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当进行武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将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一些基础体育动作的教授和练习上,还要适当进行武术教学,它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他3岁从父习武,13岁尽得家传功夫,有绝技无影脚、铁线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黄飞鸿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年幼时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在北宋末年投军,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岳母还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这样,通过结合中国历史上一些习武之人的英勇事迹,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武术并非是为了以强欺弱、打架斗殴,而是成为合格的祖国保卫者。通过这些事迹,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武术,使祖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养,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热爱和尊重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体育课堂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和技能,心理品质也能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
㈢ 如何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品德
一、根据学习目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种体育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讲解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打下物质基础;讲授体育功能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提高祖国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本技术时,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学生崇拜效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语气要温文尔雅,态度要和蔼亲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
2.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利用一切有影响的、让学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诱导学生,做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如田径运动员刘翔,他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逐步形成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三、巧抓时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练习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过程,同时学生只有通过不同教材的练习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练习和等待。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练习,有的学生等待的情形。在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帮助教育那些练习不认真、怕苦怕累的学生。利用好的典型教育他们树立勇敢、顽强、不怕苦的精神。等待时学生容易出现不守纪律的现象,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给等待的学生布置任务。如认真观察同学的动作,对照自己找不足,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等,从中进行了互相关心帮助的教育;游戏中的等待要引导学生为自己队加油、鼓劲、给同伴增加信心,为集体争光等。
2.反复练习。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实践中获得的,思想品德也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如反复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过程。在反复练习中有时会有较大的运动负荷,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一个严峻的考验,发现有的学生练习不认真时,要教育学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鼓励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出现疲劳就中止练习,既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达不到锻炼意志品质的目的。
四、结合常规课堂和教学条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本身包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对其纪律教师要清楚的进行解释,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课堂常规及其意义,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1.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品德教育的内容同道德行为的教学条件结合起来。例如在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上提出要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在上课之前,我们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并且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2.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及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有不同的影响,不好的条件如果注意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经常在室内上课的学生一到室外就会怕晒怕热、怕冷怕风。在室外上课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耐热、耐寒不怕风吹雨打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敬业精神,具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总之,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教学中把育人与健体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学生,不仅思想情操高尚,而且道德品质优良,身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20世纪90年代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的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体育教学中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一般都带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和耐挫力,从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互相帮助机智灵活等优质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发展学生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控制力。健康、稳定的情绪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与学习,表现出欢快高兴、愉悦、满意等现象。相反,会让人笼罩于消极情绪之中,表现出焦虑、恐惧、苦闷、烦躁等。如学生在面对成功与失败、公平与不公平、期望与失望、羡慕与嫉妒等现象时而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无法得到发泄,从而产生失眠多梦、郁郁寡欢、脾气暴躁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机会,特别是对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进行升华和转移,消除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情绪的自控能力。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宽容、热情、友爱等品质,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国度的人在一起,进行平等友好的练习与比赛。人们可以加强了解与沟通、互相之间产生亲近感。同时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通过体育活动学习与分工、合作及公平竞争,从而提高自身与他人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4.培养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导致体育教学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学习中去。去了解学生学习,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例如:在实心球测试中,对那些确实因体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不理想的学生,应该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没有成功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现实,充分正视不足,利用本身的优势来弥补本项的差距,从而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方法
1.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内容的渗透。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让学生的思维、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而球类是集体项目,讲求整体配合。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奋发拼抢、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2.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内容的渗透。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敢做动作,敷衍了事,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课上应营造融洽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如:教师安排勇敢大胆的学生带头练习,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评价与保护的方法。对于一些还不敢练习的学生,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耐力好;有的学生弹力好,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得较快等。作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自信心,并体验成功。
3.学生团体协作和竞争意识内容的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都以集体形式出现,人与人之间发生频繁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和竞争意识。如体育的竞赛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比赛活动。如:在百米跑练习中,把学生按身体素质分成若干等级小组,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名次得分,以个人得分累计之和决定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学生都注意自己的成绩,为集体争光。这样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法教学,对培养学生竞争和团体合作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结
1.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
2.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
㈤ 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效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排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做成教学课件,课前在校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一改过去中学女生对排球不感兴趣的现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改变了过去教师示范、讲解时不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它的使用不仅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同时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图片,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也深刻。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跳(腾空)、投的技术动作。
㈥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体育教师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对青少年学生良好个性有促进作用。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一、在体育训练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审美素质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形成高品位的欣赏情趣将发生重大影响。“好习惯终生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
二、在体育训练中,注意学生团结协作的培养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重视学校体育。在球类课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如篮球是初中生体育课堂必修的一门基础球类运动。在NBA赛场上出现的篮球明星,他们的精湛技艺使比赛中的艺术篮球成为球迷们最为向往的享受。球星们在赛场上用他们的青春、个性和才华演绎着篮球,使篮球运动发挥其无穷的魅力,如乔丹扣篮时凌空飞翔的飘逸,科比扣篮时霸气十足的张扬,库里关键时刻三分线外的“百步穿杨”,体会到篮球运动是一项充满青春活力、展示速度、力量与自由的运动,激烈的对抗性、刺激性、技战术与合作性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在高水平篮球比赛中,双方攻防对抗激烈,斗智斗勇,顽强拼搏,队员们依靠高超的技术,针对赛场上攻防态势的变化,在用智慧打球。篮球运动的特性就是追求比赛的快乐,从比赛中增强体质,从竞赛中提高技术、技能,从竞赛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比赛中熟悉各种身体姿势和动作,并分析运用技术、战术的合理性,使学生学会打篮球,并从篮球中获得最大快乐,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理解、领会、练习基础的投篮和控球动作与技巧后,体会传球时的“蹬、伸、翻、拨”,接球时的“伸臂迎球,接球缓冲”的方法,之后配上一些比赛型的篮球运动,引导每个竞技类集体项目都需要强烈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㈦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一、高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现象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体育课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由于体育教学包含了一些剧烈运动和器械运动,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安全意识,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体育课上随便活动一下,玩玩球,踢踢腿,跑跑步,会受什么伤呢?”,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麻痹大意,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或者组织体育课外活动时,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
体育既是以身体运动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学科,又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还是学生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安全。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前要细致周到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清理运动场地附近的树枝、砖头、瓦片等杂物,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其次,教师在体育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准让学生穿带跟的鞋子等进入活动场地,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确保教学过程安全。还要提前认真检查体育器材,如单双杠和爬竿等,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关节扭伤,造成身体伤害。再次,在每节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在课前开展慢步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跑两三圈等,课前安排学生做几节徒手操。学生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确保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安全。
2.优化教学设计,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大多数体育课堂中,教师会先为学生展示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的危险性非常高,因为在学生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控制的要素太多,当其在做动作时,很难掌握合理的度,进而容易出现伤害问题,这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体育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安全防范工作,体育课也要具有严格的课堂纪律,不能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课堂管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得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课后引导学生放松并且及时总结。当完成一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往往是筋疲力尽,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放松能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心率平缓下来。使身心得到放松,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体育课后延迟性的肌肉酸痛。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比较缓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耍中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还可以进行轻松自如的走步式踏步练习,再如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做放松韵律操,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口令和提示进行各种呼吸的调整练习和控制呼吸节奏的练习,以达到放松肌体的目的。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以便及时跟踪了解。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噪、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与安全教育,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体育课的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快乐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安全保护下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