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我刚看了来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的一自些相关书籍,在我印象中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合一和集体主义;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相分和个人主义.
1·中国体育讲礼重德,中国体育追求和谐.2·西方体育重利重法,西方体育突出竞争.
中国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常常表现出内向、沉稳、含蓄、爱面子的特性,不走极端,追求至善至美.扼杀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削弱了人们去探索自然和揭永自然科学规律的才智.
西方体育认为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不断地去应对自然的挑战,努力支配和改造自然,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在体育文化培养的目的上,偏重外在人格的培养.在竞技场上,只有胜负之分,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提倡始终超越对手.这样的价值观,使西方人形成了惯于向外探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不畏天地、征服自然的信念和能力,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培养了人们勇敢开拓、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㈡ 中国和西方对运动的观念有和异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因此,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因此,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㈢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
1. 东方
东方注重的是来伦理源和道德、理性和教养、和谐统一、实际稳定。体育注重的是修身养性,重在修身养性的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体育文化。淡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强化了稳定意识,项目以娱乐技艺性为主,强对抗性的,竞争性的项目很少。
价值取向强调意念的作用,动作简单,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的神韵,不重视竞技性运动,重人格的价值取向。
2. 西方
西方注重的是多元价值、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体育注重的是竞争意识,强对抗性的,竞争性强的项目很少 ,利于各类竞技体育的规则,场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价值取向人体的塑造和培养,超越对手、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
㈣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国传统体育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具意境和内涵的灿烂的凝聚了东方智慧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哲学上讲,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追求的是人类的可能性,即人类可以做到什么;而东方体育文化则要说明人类的必要性,即人类应该做到什么。西方体育主张‘永无止境’,‘超越极限’,‘全力以赴’;而东方体育则强调‘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这两方面对于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卢元镇)可见,东西完全不同风格的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扩张将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文化以其惊人的速度开始向全世界扩张。科学理性是其本质特征,在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导下,西方的理性科学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实现了文明的历史飞跃。
西方体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繁荣,进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以其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涤荡和俘虏了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冲击下陷入了苟延残喘的地步,游离在文化的边缘。
但随着文明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工具理性已经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人们开始反思关于生命的意义。从此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开始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智慧上来时,我们并没有认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国外奉为无价之宝的东西,竟被国人们随意的糟蹋和抛却。
这是谁的悲哀,小一点说,是中国的悲哀,大一点说,是全世界的悲哀。无论是中国医学,还是传统体育,在国外的发展并不比在国内差,相反,甚至远远超过了在国内受关注的程度。中国医学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传统体育核心的武术也不例外。
㈤ 中外体育文化的差异
一、不同宗教下的文明
人类的文明包含着不同的宗教下的文明。另一方面,人类的文化也不同程度上归结为不同宗教下的文化。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佛道儒)文明。不同的宗教,人们的信仰也不同,因而世界观也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二、不同价值观下的处世哲学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两句话虽不很准确,但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态度。说是“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西方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然后再辨出谁是坏人”。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已无从得知,但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开始反思传统观念。一夜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
中美文化为代表的东西方文化有不同的处世哲学。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保护弱者,西方崇尚强者。
三、不同世界观下的理念在东西方文化中,西方人喜欢逻辑思维,东方人喜欢形象思维;西方人习惯定量分析,东方人喜欢定性分析。有一个故事是说,外国某工厂一台机器出现故障,请了一个厂外专家来修理。专家打量了一下机器,用粉笔在某个部位画了一个圈,让工人在此打个洞,把里边的线圈弄好就成了。厂方问专家要多少报酬,只管开价,凭你干的这点活,即便狮子大开口,谅你也高不到哪儿去。没想到专家一开口却使厂方倒吸了一口凉气——10000,而且还是美元。举手之劳却要这么多钱,也未免忒狠了点吧?专家答曰:画圈只值1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画圈值9999美元。如果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画圈,何必请我来呢?厂方心服口服。
有一篇短文在说明东西方人的不同的理念时说:如果有一个小针掉在了地上,中国人是低下头,弯着腰,身子转过来转过去地找,而德国人在地上用粉笔画圈,把找过的地方画一个圈,直到找到为止。中国人上公共汽车是挤着上,而美国人是排成队,这样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不至于出现先来后到的结果。
㈥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3.受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思想,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㈦ 联系实际试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区别
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于人的价值上,对体育活动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上,以及对待竞技的态度和胜负观上都有着不同的强调和侧重
㈧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中国注重技巧,西方注重身体素质和对抗能力
㈨ 怎样认识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第一,我认为传统的东方体育文化以“阴柔”、健身、养生为主;而西方体育文化则是一种竞技体育,以“阳刚”为主,以竞技为目的。
第二,我认为传统的东方体育精神文化追求的是静态美的文化,强调和谐的运动观。就是通过身体锻炼来促进的内在精神的升华。而西方传统文化是动态文化,他们更注重把体育的价值直接指向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
第三,我认为东方体育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讲究对抗而讲究欣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艺术化了。譬如,武术中的花拳绣腿,虽然也包含了健身与格斗的实用性,但真正的对抗性不强。而西方则更加偏向于感性,是一种宣泄,如,西方的拳击比赛,有些感性迷狂,肉体沉醉,是西方 “兽性体育”的表现。
第四,我认为东、西方对待体育竞赛的胜负观不同,传统中国体育文化认为竞技的胜负本身无足轻重,“胜亦可喜,败则无忧”,如:中国许多中小学体育比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而西方竞技体育则以比赛的输赢为目的。他们提倡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比赛是在互相的较量中完成的。
第五,我认为东方体育文化更加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体育文化则比较注重个人主义。如:中国的“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注重的是国家的利益,而西方体育训练则采取俱乐部式的经营管理,更加侧重于个人利益。
㈩ 从历史发展角度论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义利观构成了儒家经济论理在生产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早在源点时代一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方面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辐射圈内,都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地理背景分析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西方竞技体育发祥于古希腊,希腊文化对西方近代竞技体育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希腊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在这种环境下,希腊人养成了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善于竞争的民族性格。因此,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竞争性、功利性的特点。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系统。它是以仁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主体,兼顾道家、法家、佛教的思想。所以中国体育文化具有重人际关系,倡导中庸、轻竞争,重文轻武的文化倾向。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因此,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总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因此,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