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为什么会选择低结构材料来玩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年龄的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并不绝对同步,所以材料的投放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更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化,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潜在功能。 比如说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 托、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其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情节的展开更多地受眼前可接触的物品所左右,物品形象的逼真性会诱导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联想,产生与之相应的装扮性行为,因此多投放各种形象性玩具,有利于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 小、中班幼儿表征思维有所发展,用与实物原型相似的替代物也能够较好地表现装扮行为,但前提是先保证能体现某游戏主题的形象性玩具,然后添加部分非结构材料作为替代物。 中、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增强,表现在能离开眼前直观的玩具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寻找材料来表现主题和情节,在没有所需要的形象玩具时可以大量使用替代物来进行装扮,因此,投放少量形象玩具和更多种类与数量的非结构材料,能更好地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建议大班可以用道具柜(放各类形象玩具和表演服装)和百宝箱(放各种废旧物和非结构材料),让幼儿自行布置各类主题装扮游戏的空间环境。 比如说表演游戏道具: 小、中班幼儿对提供的儿童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的表演道具感兴趣,是道具吸引幼儿模仿作品中角色的简单语言和个别动作,不具有连贯的情节表演,因此应当为幼儿提供非常熟悉而简单的作品中角色的头饰、胸饰或服饰,以便幼儿重复模仿简单的角色语言。 中、大班幼儿已能有目的地按照作品中的故事框架来表演,但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需要来简化或改变故事情节,道具起到了对幼儿表演意愿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除了投放角色的饰物以外,还要投放故事情节的背景道具。 结构游戏 托、小班幼儿双手精细动作尚不完善,并且不太会有目的地选择结构元件进行造型活动,只是处于无意堆积、无意接插的阶段,宜投放大块插塑和彩色积木,与形象玩具联合使用。 小、中班幼儿有造型意识,但目的性不强,且作品简单,对颜色的选择不敏感,宜投放原色积木和单色插塑,或分颜色投放(将相同颜色归在一起),以便幼儿对结构造型的整体感知,同时可辅之以少量形象玩具,以增强造型的动机。 中大班幼儿造型意识强,会选择材料种类和材料颜色来实现自己的构思,且作品逐步复杂,除了原色积木以外适当增加插塑材料的种类,彩色插塑的数量要足以使作品造型对颜色的需要得以满足,并辅之以纸、笔、盒、罐、绳等各种非结构材料,使造型目的更加容易实现。
② 幼儿园中材料投放什么属于低结构材料
开始探索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策略及效果。3月19日,第一幼儿园主持开展了一次对小、中、大班低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情况的区角活动观察与研讨,园长和各分园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走班式观察活动。活动展示班级的教师充分领会《指南》精神,智慧地选用报纸、布袋、瓶罐、衣服、筷子、棋牌、贝壳、棉花、纽扣等多种可塑性强、不固定玩法原始材料,投放到建构、美工、科学、数学、生活区、语言区、娃娃家等区角中去。幼儿笃定、专注的神情挂在稚嫩的脸蛋儿上,洋溢在教师满意的心窝里。
③ 适合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户外低结构材料有哪些
幼儿园室外体育游戏投放材料有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都能极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来尝试一番,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活动中,将幼儿发展所需的基本动作在有限的环境中呈现,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能让幼儿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使活动场地和材料具有开放性。如果活动材料具有可变性,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会增加,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变化玩法。如:跳圈、走梅花桩等,当幼儿玩了好几次后,他们会改变材料的用途,把两只手臂和头伸入圈内当成小乌龟;幼儿还会把梅花桩重新组合,使之呈现出新的活动方式,既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又能重新激起幼儿玩的兴趣和再探索的愿望。
④ 如何选择小班幼儿适合的结构材料
一、研究背景 (一)材料投放的问题。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不及时更换,导致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又因为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单一,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从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来支持个别化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幼儿要么无所事事,要么互相争抢,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因此通过专题研究,提高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操作材料提供与制作的科学性。 (二)教师发展的需要。源于本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怎样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设定、空间的创设、材料科学设计与合理投放等在理论认识上感到困惑,在实践操作上缺乏较强的活动观察、指导与分析能力,因此通过确立专题研究,提高教师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三)大组教研的引领。本学期我们以大业务活动“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 为契机,开展了“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旨在让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了解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特点、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的特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剖析等手段,使教师关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创设与组织能力。 二、我们的做法 (一)梳理研究区域内容,使材料投放更科学 为了发挥组内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制作和投放经验与特长,各班选择一个区域进行实践研究。确定小一班为计算区、小二班美工区、小三班语言区,通过班本化研究,发挥各班优势与特长,建立优效的实践研究。同时对各班研究的重点区域内容与要求进行梳理,如计算区在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等领域的要求进行了梳理;美工区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进行了罗列;语言区在阅读、文学、表述与谈话等方面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三个区域在内容上的要求罗列,使教师在制作和投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更有针对性,使材料投放更科学。 (二)罗列材料投放策略,使材料更符合幼儿发展 1、体现情感性。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如小一班娃娃家创设的整理袜子,通过幼儿一起收集到“爸爸、妈妈、宝宝”的袜子放置在区域中,幼儿根据袜子的大小不同整理到相应的人物图片下,使幼儿在整理袜子的过程中,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小二班在美工区创设的“打扮新年树”,结合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圣诞树上有各种漂亮的礼物、彩灯等。教师把圣诞树搬进了教室,让孩子们把各种涂好颜色的礼物、彩灯、灯笼等都打扮到新年树上,让孩子体验到过新年的喜悦,营造了过年的快乐氛围。 2、体现平衡性。环境与材料应具有平衡性,能兼顾幼儿各领域的基本经验和当前发展的需要。 (1)材料性质的平衡。材料要关注到低结构与高结构材料的平衡,如半成品玩具与成品玩具的平衡、自然物、废旧材料与各类玩具材料的平衡等。如在小三班的语言区材料投放中,有教师提供的成品的本,同时又创设了用废旧材料,薯片桶制作的卷筒书,收集的百洁布制作的图书等,体现了半成品与成品玩具的平衡。 (2)经验发展的平衡。创设环境材料的内容要关注到幼儿先前、当前、未来经验的基础和获得。如,材料创设的内容可以包括以前的主题,现在正在进行的主题,及将要做的主题经验的渗透等。如在小二班美工区,正值“苹果和橘子”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既有上个主题“好朋友”提供的材料,“打扮朋友的裙子”,又有这个主题苹果和橘子的“小司机运水果”,同时又有下个主题“快乐新年”的材料,“打扮新年树”,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幼儿先前、当前与未来的经验基础与获得。 3、体现生活化。材料要凸现生活化、家庭化,材料能取之于幼儿的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如在小二班的美工区的打扮水果宝宝中,用幼儿熟悉的苹果、桔子等装扮成娃娃,又如在小一班的益智区中,小蝴蝶翅膀的形状配对中,运动了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光碟;创设的“瓶子宝宝找家”,收集了幼儿吃过的养乐多的瓶子,生病吃药的药瓶等等。通过对这些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见过的,用过的,吃过的物品的创设,让投放的材料更贴近幼儿,更吸引孩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