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体育课如何进行分组教学
一、自然分组。根据体育课的固定队形或简单的报数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内进行练习或比赛容。此法简单、快捷,适用于一些竞争性不强的集体活动项目或游戏。
二、同质分组。将体能和技能大致相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组进行练习或竞赛。比如在跳远课的练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选择不同的远度进行分组练习。短跑课上,将速度差不多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进行练习。此法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练习效果。
㈡ 体育课的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在体育课中把学生按年龄、性别或健康状况和身体训练水平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组教学可分为:
分组不轮换是在体育场地、器材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各组都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顺序进行练习,它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负荷,灵活地掌握教学时间。但这种形式不适于一个班学生较多,场地、器材条件较差的学校。
分组轮换是在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的教材,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是这种形式,教师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不便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各组的运动负荷也不能都符合逐步上升的原则。
㈢ 体育课的分组教学分为哪两种形式
分组轮换以及分组不轮换。
㈣ 体育课教学的类型
第一, 什么是分类与结构
(1)分类。我们从传统的体育理论中了解到,体育课堂教学有类别的划分。“类”是指体育课的分类,是课的一般性质。所以,一般的体育教学课根据它的一般性质可分为:理论课、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
(2)结构。课的结构是指教学要素在时空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是组成一堂课的若干部分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体育课的结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点上讲它的结构有三结构和四结构两种。
三结构式:划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四结构式:划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个是开始、准备合一;一个是开始、准备分开,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前基本沿用此结构上课。
在体育教学改革三十年来的进程中,课的结构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教学新结构。比如,顺序式教学结构;学、导式教学结构;命题式结构,等等。他们都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形成一些看似新教学结构。但我认为,无论怎么变都没有离开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控制。只不过在方法、手段上有一些变化而已。
②另外,有一种新的课的结构,是从课堂调控关系中,在教与学之间的一种比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比如,中学45分钟一节课,按1:3:4:1的结构上课;小学40分钟的课是按3:4:1的结构上课。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中学课的主题导入、目标与旧知识的巩固为1个单位,用5分钟完成 ;教师的新教材讲解、示范、引导、辅导共用3个单位15分钟完成;学生个体练习、小组练习共4个单位20分钟;师生讲评、布置任务及其他用1个单位5分钟。合计为1:3:4:1结构。小学只是把中学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并为3个单位,15分钟,合计为3:4:1结构。其实这种结构是从“精讲多练”原则演变而来。在教学时空间的一个具体划分。
第二,什么是课的“类型”和“模式”
学校体育改革三十年来,分类已经突破原有一般性质的划分,产生了具有典型特征的“型”的变化。
(1)课的类型。“型”是课的形态特征和典型性质。不是一般性质的新授、复习、综合和考核的分类,已从原有“分类”概念升华为课的“类型”划分。根据其表现特征的不同,大致分为:趣味娱乐型、课题探究型、素质提高型、专项训练型、民族特色型、知识传授型、职业培训型、自主选项型等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点,突出了不同的教学特征。比如,小学低阶段学生主要采用兴趣培养型和趣味娱乐型;小学高段一般为知识传授和素质提高型;而初中以知识传授型和素质提高型为主,增加了课题探究型和专项训练型等;高中因此多采用专项提高型和自主选项型。而民族地区则出现反映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民族特色型;职业学校则增加与自己所学专业配合的职业培训型。
(2)课的教学模式。课的类型的发展,必然使符合这些类型的教学模式也起了新的变化。但真正影响模式变化的应该是教学理念的“升华”,带来教学模式的“升级”。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必定带来多种模式的发展,小学、初中多侧重在自主——合作;而高中则应更多的侧重合作——探究。那,什么是教学模式呢?它是指在完成课型特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条件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课堂各种教学课型活动的结构和框架程序。是人们可遵循的标准样式。
过去,理论上讲,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这个提法有时也让人不好理解和操作。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换一个提法解释就更好理解了。体育教学模式是“课型”与教学实践的中间联系,是为完成某种“课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比如,我们选择的是趣味娱乐型“课型”。那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而情境教学模式有以下要求:
①以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实践性
②以观察为手段培养学生亲自感受性
③要以情感为动力,渗透有效的教育性;
④用语言诱导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
弄明白了情境教学模式的操作途径、目的和意义,我们的情境教学的情境设置就容易了,课堂调控也就明的了。
所以说,我们研究“类型”与“教学模式”是为了老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艺术。
㈤ 我是一个大一的女生,上一节课体育课老师要分组,7~8个人一组,然后每个宿舍就组成了一组,因为每个宿
嗯,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回答不好我也成了有病的了。
首先,我很同情师妹的遭遇啦,我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两边不到头!然后只能顾影自怜了,废话说多了,下面帮你分析。
第一,跟你有牙齿印女组长的那一组是不能进了,你都说啦。
第二,你不想进其他宿舍组,注意是不想进而不是不能进,这个可以放在(第一位考虑,装装可怜问问人可不可以进去,因为你现在是要进一个组而一个组都没进到)
第三,当然是宿舍的那组啦,你不考虑进去是因为有点尴尬的心吧,因为开头都没进去,本来宿舍的人就比较熟但你却先抛弃人家,但是作为舍友,她们不接纳你,谁接纳你,对吧
第四,还是回去找老师,谁叫他是老大,你不帮你处理,姐还不上了呢,对吧(^_^)
㈥ 体育课分组教学有哪几种
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但对一般普通学生来说运动强度不需要太大,娱乐与学习相结合就行了。。
㈦ 体育课中什么是分组轮换教学
什么是组距分组
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组距分组是数值型数据分组的基本形式。
在组距分组中,各组之间的取值界限称为组限,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代表值。
组距分组的步骤
例如,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单位:个)。试对数据进行组距分组。
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
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
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
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21
采用组距分组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组数。一组数据分多少组合适呢?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由于分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适中。如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组数太多,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分散,这都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在实际分组时,可以按Sturges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
其中n为数据的个数,对结果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取整数即为组数。例如,对前例的数据有:,即应分为7组。当然,这只是一个经验公式,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数据的多少和特点及分析的要求,参考这一标准灵活确定组数。
第二步: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例如,对于前例的数据,最大值为139,最小值为107,则组距=(139-107)÷7=4.6。为便于计算,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因此组距可取5。
第三步: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比如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可得到下面的频数分布表,见表:
某车间50名工作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3
5
8
14
10
6
4 6
10
16
28
20
12
8
合计 50 100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例如,在表的分组中,120这一数值不计算在“115-120”这一组内,而计算在“120-125”组中,其余类推。当然,对于离散变量,可以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不重”的问题。例如,可对上面的数据做如下的分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09
110-114
115-119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35
8
14
10
6
4 6
10
16
28
20
12
8
合计 50 100
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例如,对零件尺寸可以分组为10-11.99、12-13.99、14-15.99,等等。
在组距分组中,如果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为避免出现空白组(即没有变量值的组)或个别极端值被漏掉,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以采取“××以下”及“××以上”这样的开口组。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例如,在上面的50个数据中,假定将最小值改为94,最大值改为160,采用上面的分组就会出现“空白组”,这时可采用“开口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以上 3
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分组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必须对学生整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内包括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育容基础、运动能力以及心理需求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体育成绩进行初步的判定,再根据学生平时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认定,最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客观分组。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小组成员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㈨ 体育课游戏分组的方法
看你玩的是什么游戏啊!
你可以男女分组,男生组、女生组。
用你上体育课的站的四队,每队一组。
1 2 报数方式进行分组,分几队就报几个数。方法太多了。
㈩ 体育课分组教学过程中有几种
分组教学一般是一组进行复习内容,一组进行新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