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新课标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
追问:
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㈡ 如何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
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
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
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
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
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做了一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
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
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学
中,我们会让学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素质,是将来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确的技
术动作,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分配体力,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等。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练”为“我
要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
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
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
,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
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
极地参与教学。
3 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
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
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
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
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
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 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
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 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
出了以下要求: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 具有健
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 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
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
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
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
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
生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
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跳绳、跳
皮筋等项目。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过去的接力跑教学是在固定的接力区
内完成传接棒,开始练习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
、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过去的障碍跑多以跨栏的形式出现,比的是速度,
而生活实际当中很少会出现高度相等、间距相等的障碍,因此教学中我选用了跨越不等间距、不同高
度型的障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篮球的传球多以两人互
传的形式反复练习,学生毫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我采用五人传球五人抢断的形式,这
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4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
体育资源,我们将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
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我们还将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的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
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
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
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
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
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
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
对动作的理解。
(3) 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先提
问“怎样才能在接力区高速完成传接棒?”,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诱导归纳得
出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传接棒技术。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在快速跑动中完成传接棒。2接棒同学要充分
接力区的长度发挥的速度。理论上接力区的前沿是传接棒的最佳位置。3接棒的同学要根据传棒同学的
速度确定起跑的时机。
2 加强教法的改革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
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 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
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得过程
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
果。
(3) 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
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
较大进步。
四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
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
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
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2 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
;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
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
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通过这种评价,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而大多数学生都成
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
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
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
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例如:在期末总评中,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2 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
价。例如:在耐久跑考核中,给不及格的同学重新考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经过一次、两
次、甚至三次补考,获得通过,体验到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时评价的优点。
3 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
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
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
㈢ 体育新课标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㈣ 对体育新课标的思考 2000字论文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实施到现在,经历了兴奋阶段和迷茫阶段后,目前进入了反思、务实阶段。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思考,想办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仍然受到前苏联“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和改革创新精神。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明确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快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的推行体育教学改革。我们的体育教学如何上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真正将学生转变成课堂的主体,让我们的体育教学真正活跃起来呢?这已成为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新课程自实施以来,不仅引进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学校的体育教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给传统的体育教学带来一片阳光,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新课程的实施阶段我们应发扬体育教学的哪些优点,为体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服务,下面结合自己体育教学的经验,谈一下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新华社于2007年4月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重庆、甘肃、新疆14个省(市、区)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2004年进行的第二次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对18多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看似影响的是个体,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因而这些危害都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根据以上情况,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以及健康成长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造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应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在教学中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方法,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既培养了能力,增强了体质,又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技巧,这是提高中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重视测试工作和数据的保存工作,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 二、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1、《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他们文化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做一名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学生。 2、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仅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笔者认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的选修课教学形式与大学体育俱乐部有相似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开发一些新的模式,比如“开放式”教学模式、“自选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模式,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研究和探索。开展选修课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层次,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进行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在中学阶段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更好体现“教学相长”。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应通过合作学习来体现,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因材施教,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胜任体育教学。 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实施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所以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在转变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学派、流派的体育论点和体育教学风格以及国内外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都要融洽贯通,获得先进的体育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面对体育教学新的改革,体育教师应知难而进,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心系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中学体育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要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人才,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体育教师。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师素质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以及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给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诸多方面的,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教的精彩,要牢记“认认真真钻教材,勤勤恳恳搞设计,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抓练习,轻轻松松学知识,高高兴兴离课堂”这六句。另外广大体育教师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提升,围绕体育改革这一核心目标,各尽所能,各尽其责,把有限的生命和智慧,投入到无限的体育教学中去,这样我们广大青少年才能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㈤ 体育新课标内容是什么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㈥ 谈谈你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当别人推着孩子“鸡血”那些长大后根本用不着的课程时,更有远见的家长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动。尽管他们心里有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让孩子积极上好体育课并不代表你希望他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期,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获得自信心,以及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
然而研究却表明,从体育运动中学得的其他东西,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
㈦ 体育课程标准中五个学习领域的内涵是什么
体育课程标准五个学习领域
1、运动参与,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具有积极参与体回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答
二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5、社会适应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